催生原生态作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生态环境精选作文800字以上引导语:不要再砍伐树木了,不要再污染环境了,给回我们一个快乐、温暖的家园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生态环境精选作文800字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不要毁坏生态环境每天我们反复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有些人不禁埋怨,希望可以去寻求刺激,然而当危险真正来临时,你真的能受得了吗?20XX只是一个谣言,然而人类的行为却足以自己创造末日。
人类不断开采地球自己的资源,不断地捕猎,不断地开垦土地毁坏植物,已经使地球遭到严重毁坏。
然而人类并没有因此而觉悟,反而越来越过分。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人类不断的屠杀动物,毁坏植物。
但假如有一天动植物都灭亡了,人类还能活多久呢?每一次的自然灾害,真的是天灾吗?我觉得更像是!假如不毁坏植被,又怎么会有频繁的泥石流?!又怎么会有沙尘暴?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没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给予报复。
”每一次的天灾,都是人类的利益熏心所导致,是人类的贪心所导致了报复,这不完全是人类咎由自取吗?人类的毁坏其实不是近代,在很久以前人类就一直在毁坏生态环境。
曾看过一篇报导,证实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巨型袋鼠和有袋犀牛,有袋豹在早期人类出现之前仍漫游在岛屿上。
该发现证明了塔斯马尼亚岛上大型史前动物的灭绝是由于人类打猎导致的,而并不是是由于天气恶劣所形成的灭绝。
曾经有人说“假如全中国的人给我一元,我就可以发财了。
”确实,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中国一共有14亿人口,假如每个人扔一粒电池到水中,就会污染到84万亿的水,而地球一共只有140亿亿升水,可见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影响之大。
大自然的报复正向我们一步步逼近,大自然的报复是无法抵御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
顺应时代开展,我们最先做到的就是低碳生活。
我们要做到尽可能的步行外出,或者骑自行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们也要学会节电,将手机的亮度调低点,将空调温度调高一度。
生态的原始,我来了初中作文【650字】
越原始的生态我越喜欢,甚至是敬爱,为什么呢?
因为它属于自然,我喜欢鸟鸣深涧,我喜欢郁郁葱葱,我喜欢趴在地上亲吻大地,我喜欢在潮湿的泥土打个滚儿,嗅着泥土的清香。
我喜欢树林,是有原因的,如今在城市的喧嚣声中,很多人都感受不到原始的气息了。
有一日去过长白山,我为自然而赞叹,而感到清爽,走到深深的地下森林,有人说,这里没有什么景色,全都是一模一样的景色。
一模一样吗?我心想,他就没有看到大树倒在地上的独木桥?这棵大树倒在河上,我很想过去,捧起甘甜的泉水。
难道他没有看见正在嬉戏打闹的松鼠?还有那互相扶持而不倒,互相依偎了千年的松桦恋?
森林的美丽,越往深处越美,正值炎热的夏天,在森林里,越往深处越凉爽。
我去过无数的森林,都没有这里的情趣,为何?我不愿看到修剪过的树木,我要看到的是原始的野性!那横七竖八倒下的树木,那绝对骇人又在悠闲散步的虫子,没有人为的变化,是我想要的。
深处的地下森林,有着不知名的野兽,带给了我震撼,我们没有下去,也下不去,我却感觉到了里面的漆黑与神秘,以及无穷无尽的原始。
我感到紧张而又兴奋,脚下的山涧中泉水流淌,提供给了眼前地下森林无尽的生命之源啊。
原始带来的是它们的自给自足,我们之前看到的是原始,而地下森林的原始
和真正的生态,却是我真正想看到的。
我不想破坏这里的一切,和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不同,我看到远处的树摇摆着似在呼唤我,我对它们微笑,我相信,我与自然,原始亲近,我被生态的原始征服了,那清香而又神秘的气息呀!
生态的原始,我看到你了,我找到你了,生态的原始,我来了!城市的喧嚣与杂乱的心,皆是虚妄,唯有你能让我平静,生态的原始,我来了!。
初中环保作文:山上的环境变好了
导读:本文初中环保作文:山上的环境变好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以前的山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一点绿色。
一阵风吹来,金黄色的沙尘在半空中翩翩起舞。
没有小猴活泼的身影,没有小兔可爱的面孔,没有小鸟动听的歌声。
河水浑浊咆哮,没有清澈见底,只有黄土细沙。
自从少先队员们植树造林后,这里全变了。
从山下向山上望去,像一个绿色的城堡。
沿着小路往上走,路边长满了小花小草。
突然,鲜花的芳香扑鼻而来,这不是一种花的香味,而是多种花的成果。
小草包围的不仅仅是小路,还有一颗颗都长着茂密的叶子,阳光从叶子与叶子之间的缝隙中穿进来,照在小草上,滋润着小草,使小草能够茁壮成长。
耳边传来了阵阵清脆的歌声,原来是小鸟在唱歌啊,树枝上,小猴子东张西望,又蹦又跳,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
小兔子在仔细地“采蘑菇”呢!走到山上,哇,好多的水果啊,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鲜红的草莓,如小船般的香蕉,圆溜溜的葡萄……在下山的路上,看见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镜子。
这就是山岭的变化。
2020高考作文素材:命题作文“原生态”导写[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原生态”,狭义地讲,指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广义地讲,指那些未经加工、训练、雕饰、改造,原汤原水、本色自然的东西,或歌或舞,或曲或调,或作文或心灵,都有“原生态”。
请以“原生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原生态”的特征是原始美、天然美。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自然界的“原生态”——没有污染、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植物、风景、生态等。
②食物的“原生态”——没有施加化肥、农药,未添加色素、防腐剂的果蔬等。
③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④写作的“原生态”——真实、真切、真诚、真挚。
⑤社会生活的“原生态”——纯真、和谐、融洽。
⑥心灵的“原生态”——质朴、平和、善良。
构思作文时,可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拓展思路,可考虑“原生态为什么受欢迎”、“原生态的反面是什么”、“原生态事物的现状如何,发展前景又如何”、“破坏原生态的危害有哪些”、“原生态与现代化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等等。
[一类卷]原生态□白玉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是陶潜笔下令人魂牵梦萦的桃花源,那份原生态的美引无数人心驰神往。
而今,我们对泛滥的“原生态”已不陌生,可其中真假又有几分?怕是“原生态”早已不“原”不“生”了——日前就有媒体报道:在食品行业,造假现象最为现代、最为时尚的是“有机食品”“原生态食品”等各种认证。
当今社会,呼唤真正的原生态!真正的原生态,是原汤原水、原汁原味、天然纯净的。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民众真应“佩服”那些“原生态”制造者惊世骇俗的创造力:西瓜不够大怎么办?没关系,我们有膨大剂!馒头不够白怎么办?这好办,可以用硫磺熏!奶粉不达标怎么办?很简单,三聚氰胺任你加!只需这样做之后,冠以“原生态”食品的名目即可。
对此,我自笑曰: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来寻找人性更深处的黑暗;红日给了你红彤彤的心灵,你却用它来啃噬无辜者的血脉。
“原生态习作”教学的四个追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写作能力”是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然而“习作难”却常常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提高习作教学质量这个问题。
我们通过开展“原生态习作”课题研究,为解决“习作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原生态习作”教学使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使他们真正能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
1.“原生态习作”教学追求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是《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
具体到“原生态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写想说的话,抒发心中之情。
为了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习作,我的方法是让学生换个方式写日记,即让全体学生在同一个本子上轮流写日记。
我通常把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让他们同时写,然后进行评比。
不仅比谁写得好,还比谁读得好。
因为大家都不甘示弱,结果每篇日记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两个组的学生每人都写过一遍后,这一轮的比赛就结束了,新的一轮重新开始。
除了随机分组,有时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这样的比赛意味会更浓。
大家都在日记中吐露真情,就连平时写作业不认真的、不爱写作文的、写字潦草的学生,在这特殊日记本上也写得条理清楚,字迹清楚。
轮流写日记的方式,既让学生关注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生活,也让大家走进了他们真实的生活。
2.“原生态习作”教学追求美“原生态习作”虽不着力追求辞藻的华美,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语言的生动和情感的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就要打开他创作的泉源。
”开展习作教学时就应让学生把头脑中积累的优美词语调动起来,让它们不再沉睡,通过它们来传递生活的善、情感的美。
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以“微笑”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自然生态类中考满分作文7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自然生态类中考满分作文700字篇1当你到树林中游玩,你是否听见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那风拂过一棵又一棵的树木,一片又一片的树叶,到它吹得没劲时,停住了。
风虽然停住了,可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树叶的沙沙声,这就是自然的声音,这就是微风和树叶在嬉戏时发出的沁人心脾的声音。
当你路过乡间的田野,你是否能听见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那些昆虫个个潜伏在草丛中,稻穗上。
或自己一队,或三五成群,或是成群结队,一起演奏这一曲曲自然乐章。
各种昆虫演奏着自己的乐曲,听起来虽然嘈杂,但细细品味,却也有无穷的趣味。
这就是自然中生命的乐曲,这就是大自然生命演奏的动人的篇章。
当你在海边的沙滩上,你又是否听到那一层一层的海浪打在沙滩上的哗哗声,还有那清爽的海风掠过你头顶的呼呼声。
这就是大海的声音,也是大海展示它温柔的一面。
每一朵海浪、每一丝海风无不透露这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驾驶着它们。
这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它以自己巨大的能量,发出这声音,这声音是自然的声音,它使人心旷神怡。
每当我在厦门海边散步时,我就会沉醉在这无穷的海浪的声音之中。
冬天,你在温暖的家中,你是否听见窗外那咆哮的西北风像是箭飞速向前的声音。
这就是大地的怒吼,它释放出望而生畏的力量,它以难以抗拒的力量席卷着自然中的一切生物,树叶已无力抵抗,只能随风摇摆,落叶也因此遍布地面,虫儿躲起,动物入洞。
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是毛骨悚然的声音。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它有时优美动听,有时沁人心脾,有时雄浑豪放,有时咆哮怒吼。
大自然以自己的美,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和心灵,使我们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听,那是大自然的声音,似铙似钹,似丝似竹,似琴似瑟;有时候像是单簧管,有时候像是大提琴;有时候像是舒伯特的小夜曲,有时候像是贝多芬的交响乐;有时候微风习习,有时候烈风呼啸……在大自然的声音里,我们感受着生命不同的模样,体会生命呈现出来的多样的美好。
催生原生态作文
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我们的作文课堂早已失去了本真、自然的状态。
所幸的是,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直接瞄准应试的作文教学,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把内容与形式对立起来,其结果是: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因此,“模板作文”、“套话作文”、“八股作文”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作文教学开始呼唤“原生态”的作文。
一、自然生长的原生态作文
作文教学就整体而言,非彻底改革不可,仅靠个人的改良和局部的小打小闹也无济于事,必须从根本上、源头上加以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治理。
拯救的良方之一就是催生原生态作文,它调动最本源的生活元素和语言,激发孩子最本真的情感和思想,让孩子做生活的智者,文章的善才。
狄德罗说,每一个心灵都有他的望远镜。
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
马克思也多次提到,人要“自由而充分地发展”。
由此,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学生的作文就是学生生命的体验,作文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作文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去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作文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重视作文课堂生态,必须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迷人的生态王国。
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生态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建设耐度生态空间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
实现课堂教学原生态化的具体措施有:①充分尊重学生,追求写作特色的个性化。
鼓励学生写求异作文,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训练学生写想象作文,鼓励和呵护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②提供交流平台,实现写作形式的多样化。
从社会需要出发,利用班级、小组或个别授课等方式,通过开展编写报刊、作文竞赛、参加社会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热情。
③坚持读写结合,促成写作目标的多元化。
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写作的爱好与水平,向他们推荐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读物,并帮助他们不断更新作文升级的一个个目标。
二、和谐成长的原生态作文
学生的作文,特别是自然呈现的原生态作文,因其真实、鲜活与阶段性的特点,恰恰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所需要的内容。
为了实现和谐生长的原生态作文,笔者认为。
1、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与作文一起成长。
我们用读老师自己的日记和伟人的日记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生命的关系,深入理解
作文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许多伟人以及平凡的人,用写日记的形式,留驻了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而日记与随笔,就是一种写作,这种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旋律的流转。
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自觉地付诸实施,让他们认识到,作文是自己的事情,是生命旋律中不可或缺的乐章。
2、引导学生感悟作文是自己的精神诉求,具有逐步规范的功能。
有愿望的时候,需要倾诉; 有发现的时候,需要分享;有建议的时候,需要表述;有苦闷的时候,需要倾吐……这一切,如果都用笔记录下来,就是原生状态下的作文。
3、引导学生感悟作文是自己的精神诉求的平衡多样性,具有逐步完善的功能。
①平衡性。
首先,注重师生关系的平衡。
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作文过程中来,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虑着学生的忧虑。
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这样作文的过程就是师生语言与精神同步发展的生态过程。
其次,注重“放”与“收”的平衡。
学生文章千篇一律,那是教师“收”得太多“放”得太少。
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拓宽学生作文视野,打开学生作文思路,而不要在技术上,语言上做过多的指导。
此外,还应该注重在表达时“想象与写实的平衡” 、“模仿与创新的平衡”。
②注重多样性。
首先,从作文指导的角度来说,我们倡导题材的多样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鼓励孩子创新,力求避免单调,注重多样,让作文充满活力、丰富多彩。
其次,从作文的内在机制,鼓励孩子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多样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不能强制他们的作文如出一辙。
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与习惯,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宽松的作文氛围,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坦露灵魂,和谐成长,我们并不是要把作文带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条路上去,恰恰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作文。
三、超越原生态
催生原生态作文,不能被“伪生态作文”蒙蔽了眼睛。
有两种“伪真实”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典型的流水帐作文,事无巨细没有重点,缺乏整合提炼,内容繁杂却无重量;二是思想偏激狭隘,“真实”往往就被歪曲成为夸大的牢骚、怨恨、诅咒。
学生可能认为自己是“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是符合写作要求的。
是“真实”的,但是还不是艺术的真实,是中学生写作“伪真实”“伪生态”现象的代表。
1、探讨真实的“真实”,走出“原生态作文”误区。
必须引导学生思考“原生态”和“生态”的区别,生活还不是艺术,我们不能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
2、寻找表达“真实”的途径,超越“原生态”。
首先是写“小”的艺术。
所谓写“小”,就是善于从“小处着笔”,善于从小角度切入来表现生活的艺术。
从微妙的细节入手,让细节之美像光源一样向四周扩散。
无细节不成篇,无细节难生情。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
发现细节之美,乃是技巧之上的技巧,能力之上的能力。
如何发现细节呢?著名作家毕飞宇说过一句话:“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要久久望着它”。
虽然我们每天身处其间的现实生活是平常乃至平庸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
满期待地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就一定会看出它纹理之中的奥秘,发现它不为常人所关注的美点,对它产生表达的冲动。
作文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
原生态作文体现了作文自然生长的过程,其意义不言而喻。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