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讲座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李镇西心得体会【篇一: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心得体会5月12日至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一、学习的总体印象——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在这次讲座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
”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
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学生涯中这么做的。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
‘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
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
”这些话是李镇西老师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
“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爱你了。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篇5讲座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今天我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主讲的主题是“做最好的班主任”。
在讲座中,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在讲座中,李老师讲到了班级管理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
他认为,班级管理应该以爱心为前提,以民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
他还强调,班主任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这些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班级管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管理。
除此之外,李老师还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
他提到,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他还建议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社交关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班主任,也适用于其他职业的人。
最后,李老师还分享了一些他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
他提到,他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他通过和这个学生聊天,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最终成功地转化了这个学生。
他还提到,他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他通过鼓励这个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逐渐提高了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班主任,也适用于其他职业的人。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认识到了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也了解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
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这些经验和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听李镇西讲座心得领会范文 5 篇心得领会是指一种念书、实践后所写的感觉性文字。
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经过实践反省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边是收集的听李镇西讲座心得领会范文5 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听李镇西讲座心得领会 (1)3月 1 日至 3 月 2 日,我们一行八人在乡中心李英会主任的率领下参加了在保定美术中学举行的”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
李镇西,一个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
一个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全国有名的优异语文教师和典范班主任。
在两天保定之行的学习中,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李老师的教育魅力,我感觉我的心忧如经过了一次浸礼。
我真实地感觉到了一位教育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同行的真挚引领。
李老师说”教师应当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是啊 ! 没有童心的老师怎能理解孩子的初衷,没有爱心的老师如何懂得保护天真的心灵,没有责任心的老师如何既教书又育人 ?自然,要拥有这样三心情怀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李老师还告诉我们,要说”走进孩子的心灵”有什么捷径,那就是:用孩子的眼睛去察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虑,用孩子的兴趣去探访,用孩子的感情去热爱。
我们教师要有一双赏识孩子的眼睛 ; 要永久保持最初的童真。
只需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踊跃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爬摸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看作”大孩子”和气朋友,一旦获取他们的认可,他们就会对我们敞高兴扉无所不谈 , 真实做到心与心的交流。
而要达到这类境地,有时甚至只需我们以同等的心态,静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就足够了。
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楷模,你很难想象,作为一名老师,李老师曾与学生趴在地上比学狗叫 ; 在操场上与孩子们一起摔交,在雪地里与学生打雪仗、滚雪球李老师说:”我有一颗童心,所以我快乐、高兴、浪漫。
”李老师那颗童心不时洗浴在爱的阳光之中。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教育讲堂已经举办了八期。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每一期的学习,收获颇丰。
本期教育讲堂的主题是“教育创新与未来”,通过专家的讲解和同行的交流,我对教育的本质、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教育的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育讲堂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讲堂第八期邀请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授,他为我们深入剖析了教育的本质。
李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着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李教授指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2.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他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
3. 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实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
在本次教育讲堂中,专家们就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1. 教育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创新有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提高我国的教育竞争力。
2. 教育创新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教育创新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教育公平。
3. 教育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而教育创新则有助于打破这种束缚,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什么是好的教育李镇西读后感一、好教育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好的教育可不是那种干巴巴地只知道往学生脑袋里塞知识的教育。
真正好的教育得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想法的人。
就像他举的那些例子,有的老师会关注到学生今天为什么情绪低落,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还是在学校和小伙伴闹别扭了。
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成绩不好就一顿批评。
这让我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有一次考砸了,心里特别害怕,结果老师不仅没骂我,还耐心地跟我一起分析错误,还打趣说:“你这小迷糊,这么简单的题都能错,肯定是小脑袋瓜开小差啦。
”当时就觉得老师特别温暖,也更有动力去改正错误了。
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就像是给学生的心灵浇了一壶温水,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是好教育的关键。
咱得承认,每个学生就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花朵,都有自己的花期和色彩。
李镇西老师强调好的教育要尊重这种独特性。
有的学生擅长画画,画得那叫一个栩栩如生,可在数学上就有点吃力;有的学生呢,是数学小天才,对那些数字和公式特别敏感,但是让他写篇作文就像挤牙膏一样困难。
在一个好的教育环境里,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画画好但数学不好就觉得他不行,也不会逼着作文不好的学生非得成为大作家。
而是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
就好比把擅长画画的学生引导到艺术的道路上,说不定以后就是个大画家呢;对于数学天才就鼓励他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这就像因材施教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的教育,那就是好教育。
三、好教育离不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一点可太重要了!李镇西老师书里描绘的那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特别让人向往。
不是那种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唯命是从的关系。
而是老师和学生可以像朋友一样交流。
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有点天马行空,老师也不会轻易否定,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
我记得以前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大家讨论一个问题,有个同学提出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答案,大家都笑了,可老师却说:“这个想法很独特啊,虽然和我们常规的思路不太一样,但是说不定能给我们打开新的思路呢。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一)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
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
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李镇西,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副校长并从事语文教学,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
1982年2月,他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于;2003年6月,他又获得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一个很忙碌的教师,每天要看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并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么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1、教师的最高境界。
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我。
2、做到三心、三家。
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
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
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
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
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
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
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3、做反思型的教师。
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4、教师要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
要挑战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第一,有爱就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
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五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一)20xx年3月15日—3月16日在校教导主任的组织和带领下来到了呼和浩特,参加了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和北师大老教授协会主办的班主任培训—“李镇西教育思想与班主任心理综合素质培养”。
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班主任的小技巧和大智慧。
李镇西老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1982年以来曾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人称“南李北魏”(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
李镇西老师的头衔很多,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
但他在开场白的时候却这样说:头衔都是他人给的,我自己认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
那么朴实无华,那么平易近人。
演讲开篇他让所有与会同志观看了武侯实验中学十年校庆的宣传片,十分钟的宣传片,没有看到学校的领导,没有看到学校的建校规模,没有看到半个字的关于学校取得的成就。
仅仅看到了一位新教师怎样把一个中途转学的后进生培养的爱学习了的事迹。
多么低调,多么实在啊。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他的同事也是这次报告会又一主讲——刘朝升用这八个字来概括他们的校长。
欣赏李镇西关于教育的演讲,让我对教育有一些感触。
李镇西的教育行为对我们有着重大的指导,所以我要把自己听到的,记住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爱心与教育教师的最高境界。
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叽叽喳喳的享受就是幸福)(有没有欣赏孩子的一颗心,可以反映你有没有对孩子的爱)。
爱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说:爱是一种依恋。
(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
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
2023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优秀读后感(精选4篇)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读后感1看到全国名师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时,我也在思索。
一个学期又一次画下句号,作为教师,我的生命历程又刻写了许多或难忘或短暂,或明晰或困惑,或开心或郁闷的痕。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总结整理下来,我认为这远远不够。
借到书后,我没有像看其他书一样一睹为快,而是把它轻轻地搁置到书架的最顶层,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教有所思”这四个字。
我想激励自己利用假期这段宝贵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于是,有了很多更明朗积极的想法、更客观理智的评价。
当思绪处于“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我捧起了《教有所思》。
刚开始,我还有空闲将书中精美的语句抄下来,后来,几乎忘记了做笔记。
因为李老师的文字如一块神奇的魔石引领我忘情地读着,二十一万字的书竟然只用了五天全部读完。
当读完最后一篇时,心中生出些许遗憾。
合上书静静思索,竟有口留余香、余音绕梁之感。
全书分为六辑:边教边想、胡言乱语、师恩难忘、心动时刻、说语论文、凝望窗外。
分别从语文教学、教育现象、与名师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语言文字、时事评论等方面,选取不同的观察点进行阐述。
有的__清秀隽永,如海面上一朵轻盈的浪花;有的__热情澎湃,如熊熊燃烧着的烈焰;有的__慷慨激昂,如那只与暴风雨搏斗的海燕;有的__发人深省,如一支穿透腐朽思想的利箭……李老师熟读各种教育经典,与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师对话,很多__引用大师的名言几乎是信手拈来;他寻找各种机会学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领悟力。
因此,书中文字读来甘之如饴。
李老师选了这样一段话放在书的封面,十分鲜明地表明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也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浓缩: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在教学中,他也是这样执着地实践着,并且时时自省着。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心得一: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前几天听了李镇西老师的精彩的讲座,我感触颇深,思考了很久,也思考了很多。
看到李镇西老师将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一张张呈现出来,将二十年前的教学资料还完完整整的保存着,看到上了大学的孩子们现在还在惦记着他们的李老师,我最大的感触是:教育是用心去做的,只有充满爱心,才能做好教育,教育也会因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教学上这辈子是无法与窦桂梅比了,就是比起学校里那许多素质优秀的青年教师,我的不足也许是永远弥补不了的。
曾为自已的不足而找不到方向,曾为自已的落后而徘徊。
但听了李镇西的报告后,我终于知道,我也可以做得更好,我应用心走进孩子中去,用我的爱给孩子们以呵护,给孩子们以关怀,当我真心的走进孩子,孩子们将用成长给我带来无比的幸福与欣慰。
心得二: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爱同样可以伤害学生。
”“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研究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
”“语文教学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真情实感。
”这些都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名言,听完他的讲座对我的启发很大,所以记录下来与各位共勉!李老师谈吐风趣幽默、博学多才。
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学生读一些文章,向学生推荐名著,要学生摘抄,可以想像,他读过多少教育专著,他平时有多爱好读书。
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可是和李老师比起来还是自叹不如。
从选择师范的那天起,我的理想便是当最好的老师。
有句广告词说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与做最好的老师是否自相矛盾,我认为并不矛盾,“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每天要完成“五个一工程”,即每天上好一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写一篇教育日记,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也可以是教学小故事,反正要笔耕不辍。
朴素最美,幸福至上
---------聆听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讲座有感
9月27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李校长的报告,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李镇西老师用质朴的语言诠释着对教育的理解,使我明白了李镇西老师用什么赢得了学生的心灵,直至赢得了我的心灵。
他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回归最朴素的起点,那就是遵循教育常识,面对我们的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坚守良知。
他给学校的校训是;让人们因我的存有而感到幸福。
今天的我们,应该向李镇西学习什么呢?
一、教育,是一种责任。
李镇西老师一直都用一颗纯真透明的心,在爱着他的学生。
他说,教育,是一种责任。
让学生对别人有责任。
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传递爱!于是,“一把年纪”的他和半大的孩子玩斗鸡游戏,玩老鹰捉小鸡;去金灿灿的油菜花地,和孩子们与大自然实行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因为爱,他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他认为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却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们必须从教育爱心走向教育民主。
这种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平等的大爱感动了学生,也赢得了他们的心灵。
毫不夸张地说:李镇西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
二、教育,是一种依恋。
法。
第一相信孩子:点燃孩子上进的欲望。
李老师坚信:无论后进生看起来多么满不在乎,多么“流里流气”。
多么无可救药、、、、、、他们的内心深处都燃烧着想做好人的愿望!第二班级温暖。
他让孩子们平时多关心后进生,放大后进生的闪光点。
让他们切实感受班级温暖。
第三集体协助要善于把班主任自己的褒贬化为集体舆论一次特殊的集体投票、、、、、、第四维护后进生尊严第五建立信任。
学生在他的转化下,爱上了学习。
爱上了充满温暖的学校。
三、教育,是一种浪漫。
让教育充满情趣与浪漫!若干年后,我们回忆起我们的教育生活的时候,会怦然心动,热泪盈眶。
我们要把怎样的三年时光,留给孩子们未来的记忆?他的学生居然能保留下几十年前的作文本,仅因为上面有他的批语。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让我深深感动。
四、教育,是一种尊重。
教育,应该是遵循常识,遵循朴素,坚守良知。
教师,认认真真上课,认认真真备课,认认真真带班,认认真真和孩子谈心。
李镇西认为,良知就是为了给每天面对的孩子,为了给他们的未来留下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和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
李老师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李镇西,这是一个持续在学习、在求索的思想者。
他学苏霍姆林斯基,学陶行知,成为名师后他毅然去攻读博士……他持续地实践,持续地阅读,持续地
思考,持续地写作……于是他就由一位年轻的、不太懂教育的教师,成为现在人们眼中的“教育专家”。
我最喜欢他给学校会议室柱子上写的两句话:朴素最美注重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这将作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感谢李镇西老师,他用自己爱的脚印验证了一个朴素而简单的道理:只有真诚付出才是不悔的人生……
我会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上课、认认真真备课、认认真真带班、认认真真和孩子谈心,以一颗平常心、一颗爱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每天的工作中享受快乐,感受幸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