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_2
- 格式:doc
- 大小:756.50 KB
- 文档页数:11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区别有哪些不同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区别有哪些不同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区别
1、研究性状:
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n>2,下同)。
2、等位基因对数:
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
3、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4、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
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5、遗传本质:
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
1、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2、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专题08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
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
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2.(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综合题3.(2021·湖南高考真题)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适当的降低对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
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甘蓝型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一个纯种半矮秆突变体S。
为了阐明半矮秆突变体S是由几对基因控制、显隐性等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F2表现型及数据分析,油菜半矮杆突变体S的遗传机制是______,杂交组合①的F1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时雌雄配子有______种结合方式,且每种结合方式机率相等。
F1产生各种类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______。
(2)将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轩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为三种类型,全为高轩的记为F3-Ⅰ,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Ⅱ,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Ⅲ。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两个基本定律,它们在解释基因的遗传行为和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定律的相关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控制、连锁遗传和交换现象、多基因遗传和阈值效应,以及遗传学的其他基本概念。
1.基因的分离和组合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
当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这就是基因的分离。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组合。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物体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2.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杂合子是指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如Dd。
当杂合子进行自交时,后代中会出现三种基因型和两种表现型。
例如,Dd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DD、Dd和dd,表现型有显性和隐性两种。
通过杂合子自交,可以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进行遗传分析。
3.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重组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可以自由组合。
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
通过研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的遗传规律。
4.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控制显性和隐性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基因类型。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当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共同作用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即显性性状掩盖隐性性状。
5.连锁遗传和交换现象连锁遗传是指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一起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交换现象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的现象。
这些现象共同保证了生物体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6.多基因遗传和阈值效应多基因遗传是指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的现象。
阈值效应是指某个基因的效应只有在达到一定阈值时才会表现出来的现象。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判断题)1、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解析】兔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一对相对性状,错误。
2、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X A Y、X a Y 属于纯合子()【解析】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错误。
3、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解析】性状的表现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正确。
4.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解析】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如C和c,正确。
5、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两个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属于性状分离()【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错误。
6、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解析】动物纯合子的检测,可用测交法,正确。
7.鉴定一只灰毛兔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解析】鉴定一只具有显性性状的灰毛兔等动物是否是纯合子可用测交法,正确。
8.区分纯种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用杂交()【解析】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正确。
9.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宜用连续自交()【解析】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体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体,并淘汰隐性个体,正确。
10.鉴定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最简便的方法是测交()【解析】鉴定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法,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若不分离即为纯合子,错误。
11.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16%的貂皮肤粗糙(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
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49()【解析】现假设貂的平滑皮毛的基因为A,粗糙皮毛的基因为a。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区别
研究性状1对2对或n对(n>2,下同)
等位基因对数1对2对或n对
等位基因与染色
体的关系
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活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
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
换
遗传本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F1
基因对数12或n
配子类型
及其比例
222或2n
1:1数量相等
配子组合数442或4n
F2
基因型种数332或3n
表现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比例3:19:3:3:1[(3:1)2]或(3:1)n
F1
测
交
子
代
基因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种数222或2n
表现型比例1:11:1:1:1或(1:1)n
联系①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引言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实验证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分离并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通过连续进行多代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B.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也称为单因素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即在杂交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基因副本(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本的两个基因组合,并独立地传给子代。
这就保证了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的维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双因素遗传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即两个不同的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这说明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3. 第三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的互换定律。
即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互换(交叉互换)来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C. 孟德尔定律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变异以及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孟德尔的定律还为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农业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I.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组合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通过果蝇实验得到了验证。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专题9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五年高考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1.(2021北京,14,2分)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
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A.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B.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C.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D.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答案A2.(2023全国甲,6,6分)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
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
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答案A3.(2023海南,15,3分)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
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的是()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答案D4.(2022海南,15,3分)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材料:豌豆原理:自花传粉植物,闭花受粉,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例:豌豆的高度、颜色、形状等)杂交实验图解纯种高茎 X 纯种矮茎(DD) (dd) 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出现配子 D d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受精)高茎(D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高茎矮茎3 : 1D d雄配子雌配子D DD Ddd Dd dd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杂合子体内)纯合子: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能够稳定的遗传)杂合子: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测交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思路:验证的基因型为Dd结果预测: x dd后代高茎:矮茎=1:1测交实验前提:必须知道显隐性,固定用隐性纯合子实验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高茎 x 矮茎Dd ddD d dDd dd高茎矮茎 = 1:1测交功能:1.检验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和种类2.测定某个体基因型基因的分离定律:纯合子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减数分裂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配子独立遗传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核基因遗传三者同时满足杂交育种中,获得显性纯合子的方法:连续多代自交,去掉隐性纯合子,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以杂合子为亲本:中:(1)杂合子:(3)显性性状个体:(2)纯合子:1- (4)隐性性状个体: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P: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黄圆 F1: YyRr↓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9 : 3 : 3 :1 9 :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9种基因型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 = 9 :3 :3 :1测交:后代比例 1 :1 :1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重难点诠释:1、两对性状的遗传在中出现的非常规表现型分离比:非常规表现型分离比对应的孟德尔表现型分离比子代表现型种类12 : 3 : 1(9 : 3) : 3 : 13种9 : 6 : 19 :(3 : 3) : 19 : 3 : 49 : 3 : (3 : 1)13 : 39 : 3 : 3 : 12种9 : 79 : 3 : 3 : 1正常比例 9 :3 :3 :14种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分离问题。
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掌握相对性状、显性形状、隐性性状;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概念3、用遗传因子的假设,解释与分析基因的分离现象4、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5、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掌握分离定律运用[课课练]一、填空题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的基因组成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不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般相同,不同);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不同)。
2.自交:基因型________(相同,不同)生物体间的相互交配3.杂交:基因型________(相同,不同)生物体间的相互交配4. 成对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________染色体上,当细胞进行________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________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________中,独立地随________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________定律。
1、一般相同;不同;一般相同2、相同3、不同4、同源,减数,同源,配子,染色体,分离二、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白花和绿子叶B.水稻的高茎和矮茎C.白猫和黑狗D.番茄的红果和银杏的白果2.下列基因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d和E B.A和b C.b和B D.A和A3.下列各项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是[ ] A.隐性性状B.等位基因C.紫花因子D.显性基因4.下列个体细胞中,具有等位基因的是[ ] A.纯种紫花B.纯种白花C.杂合F1D.隐性个体5.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作用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6.一定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 ] A.显性性状B.隐性性状C.优良性状D.变异的性状7.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 ] A.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四分体一分二时D.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时8.下列不属于配子基因型的是[ ] A.b B.aBd C.AabD D.ab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合体与纯合体相交,子代仍是纯合体B.杂合体与杂合体相交,子代仍是杂合体C.纯合体与杂合体相交,子代都是杂合体D.杂合体与杂合体相交,子代有纯合体10.杂合体高茎豌豆(Dd)自交,其后代的高茎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 A.1/2 B.2/3 C.1/3 D.3/411.番茄红果对黄果显性。
专题8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011年海南卷)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1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解析:本题考查对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的理解。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支持该假说的主要现象是F 1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A 、B 、D 中均未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C 。
基因的分离定律1.(2012年安徽理综卷,4,6分)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 对感病基因r 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 占,抗病植株RR 和Rr 各占,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个体致死知识。
因感病植株rr 在开花前死亡,不产生配子,故亲本随机杂交时RR ∶Rr=1∶1,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R ∶r=3∶1,随机交配子一代感病植株(rr)=r ×r=rr 。
答案:B 。
2.(2012年江苏生物,11,2分)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 1的基因型D.F 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解析:本题对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考查。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故A错;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可能相同,故B错;测交不仅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也可用于检测某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故C 错。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设中就提到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的性状分离比才会有3∶1的结果,故D正确。
答案:D。
3.(2010年天津理综卷)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B. C. D.解析:T S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可能为T S T S或T S T L,T L在女性为显性,女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为T S T S。
由于该夫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为:丈夫T S T L,妻子T S T S。
该夫妇再生的孩子中只有女儿可能为长食指(基因型为T S T L),生女儿概率为1/2,基因型为T S T L的概率为1/2,故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且为女儿的概率为1/4。
答案:A。
4.(2010年江苏卷)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解析:A项,Gg和Gg-都是雄株,两者不能杂交;B项,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g或gg-,最多产生g和g-两种配子,由此判断B项错误;C项,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g或gg-,gg-自交后可能产生雌株(g-g-),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1/2gg或1/2gg-,故g=3/4,g-=1/4,随机传粉后代中gg=9/16、g-g-=1/16、gg-=6/16,所以纯合子的比例是10/16、杂合子的比例是6/16,D正确。
答案:D。
5.(2011年北京理综卷)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aa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和b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交实验,母本果蝇复眼为色。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
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解析:(1)a、b相对A、B来讲为隐性基因。
朱砂眼果蝇需为aa且朱砂色素合成不能受抑制,即不含bb,所以朱砂眼果蝇基因型只能是aaBB或aaBb。
(2)母本为双隐性纯合子即基因型为aabb,由题目给出条件可知朱砂色素和褐色素合成均受抑制,故眼色表现为白色。
测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只产生2种配子。
结合表现型可知2种配子分别为AB、ab。
可推测A与B位于一条2号染色体上,a、b位于另一条2号染色体上。
(3)近千次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推测应是没有产生携带a、b的精子,可能原因是含a、b基因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异常分裂,产生没有a、b基因的精子,只有含A、B基因的正常精子生成。
(4)想判断子代全部为暗红眼是否因减数分裂异常造成,可用显微镜观察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雄蝇精巢切片,统计其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比例,比较是否相同。
若不同,上述推测正确,若相同,上述推测错误。
答案:(1)隐aaBb、aaBB(2)白A、B基因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3)父本次级精母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4)显微镜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011年海南卷)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B.1/16C.1/8D.1/4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计算。
据两亲本基因型可知,如只考虑DD×dd,子代一定为Dd,因此需保证另外四对等位基因纯合。
将五对基因综合计算可得1/2×1/2×1/2×1×1/2=1/16。
答案:B。
2.(2010年安徽理综卷)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解析:据题意:南瓜的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由2株圆形南瓜杂交,收获F1全为扁盘形南瓜,F1自交获得的南瓜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137∶89∶15,符合9∶6∶1,可知:双显性为扁盘形,单显性为圆形,双隐性为长圆形,且F1基因型为AaBb,因此双亲基因型为单显性纯合子,所以C项正确。
答案:C。
3.(2010年北京理综卷)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B.3/16C.7/16D.9/16解析:小鼠毛色黑色(B)相对于褐色(b)为显性,双亲基因型都为Bb,后代出现黑色(显性)的概率为3/4;小鼠无白斑(S)对有白斑(s)为显性,双亲基因型都为Ss,后代有白斑(ss)的概率为1/4;所以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为3/4×1/4=3/16。
答案:B。
4.(2012年福建理综卷,27,12分)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
杂交实验如图1。
请回答:(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 ♂)。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
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
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上升/下降/不变)。
解析:(1)因为亲代有两种表现型,子代也有两种表现型,而且子代的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中比例相同,可以推测出亲代的显性性状一定是杂合子。
(2)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基因型为X A X a,♂为X a Y,写出遗传图解即可。
(3)判断基因的位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隐性性状的雌性与显性性状的雄性杂交,如果后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中雌雄全为显性或都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考查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使用范围和基因频率的问题。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能自由组合,该题目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的亲本自由交配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AADD∶AaDd∶aadd=1∶2∶1,由于AA或dd纯合的个体胚胎致死,所以能够存活的后代只有AaDd,A基因频率不变,依次类推,不论自由交配多少代,A基因频率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1)杂合子(2)P X A X a×X a Y裂翅非裂翅F1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Y裂翅♀∶裂翅♂∶非裂翅♀∶非裂翅♂1 ∶ 1 ∶ 1 ∶ 1(3)非裂翅裂翅(或裂翅裂翅)(4)不遵循不变5.(2012年四川理综卷,31(Ⅱ),14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 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