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 格式:docx
- 大小:14.17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繁殖的过程和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植物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植物生长和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繁殖过程和种子结构。
种子萌发的条件。
2.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内在机制。
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植物繁殖过程和种子结构。
3.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采用讨论和汇报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植物种子、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课件:植物繁殖过程、种子结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知识讲解:讲解植物的繁殖过程和种子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3.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种子实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过程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6.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关于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植物繁殖过程和种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2.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植物繁殖和种子萌发的知识。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材分析】《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教课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
它的内容有三部分:1.通过描述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小猫小狗出生方式,以问题形式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2.对不同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对种子里面有什么结构的推测?3.布置种植凤仙花的学习任务,提示学生做好种植准备。
我认为本课内容的设计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的对植物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植物问题了,并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但他们对植物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
学生对植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学习动物知识兴趣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和方法: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狗、小猫的图片。
谈话: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的生命诞生,他们的到来,给这个世界增添了生机。
2.提问引出植物的一生小狗哪里来的,小猫呢?小羊呢?小狗是狗妈妈生的,小猫是猫妈妈生的是啊,小动物们都是由他们的妈妈生出来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新生命的开始》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种子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能够自己动手进行种子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种子样本,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2.准备放大镜,让学生观察种子结构。
3.准备实验材料,包括种子、水、土壤、温度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植物是怎么繁殖的吗?种子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
然后,用放大镜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组成。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师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要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萌发?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种子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