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砼配合比设计方案书
- 格式:docx
- 大小:10.95 KB
- 文档页数:4
路面弯拉强度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昌都农村公路整体总承包项目施工第一标段2018年4月10日路面用抗弯拉强度4.0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T F30-2014)二、设计资料设计弯拉强度fr=4.0Mpa,三辊轴机组摊铺时,要求拌合物坍落度为:20~40mm。
1、水泥:云南华润水泥P.O42.528d抗折强度为6.5Mpa、28d抗压强度为42.5Mpa2、细集料:郭庆乡料场中砂细度模数MX=2.90含泥量2.6%3、粗集料:郭庆乡砂石场4.75-9.5mm,比率18%,9.5-16mm,比率27%,16-26.5mm, 比率55%。
4、水:饮用水三、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1、计算配置28天弯拉强度值:据规范JTG/T F30-2014路面砼配合比设计规程,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偏差s取0.5Mpa,保证率系数t取值0.24,变异系数Cv取0.13。
fc=fr/(1-1.04Cv)+ts=4.0/(1-1.04*0.135)+0.24*0.5=4.7Mpafc—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差2、计算水灰比W/C:W/C=1.5684/(fc+1.0097-0.3595*fs)=1.5684/(4.7+1.0097-0.3595*6.5)=0.46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选定水灰比为0.4fs为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c为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3、根据集料种类和适宜坍落度,计算单位用水量:Wo=104.97+0.309SL+11.27C/W+0.61SP=104.97+0.309*40+11.27/0.40+0.61*0.34≈146选用坍落度SL为40mm;选用砂率SP为34%4、计算水泥用量:Co=(C/W)*Wo≈365 取370 保证水灰比不变,水用量取148Co—单位水泥用量 C/W—灰水比5、计算每立方米砼集料用量:[采用密度法计算,假定容重为2450kg/m3]Co+Wo+Mg+Ms=2450Mg+Ms=2450-370-148=1932Ms=1932*34%=657Mg1=(1932-657)*18%=230Mg2=(1932-657)*27%=344Mg3=(1932-657)*55%=701Co—单位水泥用量Wo—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s—单位砂用量Mg1—单位4.75-9.5mm石子用量Mg2—单位9.5-16mm石子用量Mg3—单位16-31.5mm石子用量6、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370:657:1275:1487、检验强度,确定试验配合比(1)、检查强度在用水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水灰比为W/C=0.35、W/C=0.40、W/C=0.45,配置三组混凝土拌和物,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制成150×150×550mm试件三组,经标准养护28天后,按GB/T50081-2002测得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如下:(2)、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当水灰比为W/C=0.39时,混凝土28天弯拉强度达到配置强度的108.5% 以上,工作性、经济性均满足要求。
抗弯拉5.0Mpa 砼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材料的选用1、水泥:P.O42.5R 硅酸盐水泥2、细骨料:河砂、中砂3、粗骨料:4.75~31.5mm 碎石4、水:饮用水5、外加剂:木钙减水剂,(网上查掺量为水泥的0.25%,减水率12.0%)。
二、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依据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要求,按弯拉强度≥5.0MPa 进行设计与计算,具体过程如下:1、 计算28天弯拉配制强度 fc ::取值:(1)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5.0MPa (2)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s=0.5MPa(3)保证率系数:t=1.36(n 取3组) (4)弯拉强度变异系数:cv=0.07 fc=[fr/(1-1.04cv)]+ts=[5.0/(1-1.04╳0.07]+1.36╳0.5) =6.07MPa.2、 确定水灰比:sc f f C W 3595.00097.15684.1-+= W/C =1.5684/(6.07+1.0097-0.3595╳8.5)=0.39灰水比为:c/w=1/0.37=2.563、 确定砂率:查桥涵用砂细度模数在2.3~2.5之间,故选定砂率为34%。
4、 单位用水量确定:W o =104.97+0.309S L +11.27WC +0.61S P W o =104.97+0.309╳40+11.27╳2.70+0.61╳34=168kg计算掺外加剂的砼单位用水量:W ow =W o ⎪⎭⎫⎝⎛-1001β =168╳(1-12.0%)=148kg 5、 单位水泥用量确定:C o =⎪⎭⎫ ⎝⎛W C W o Co=2.56╳148 Co=3796、减水剂用量确定:减水剂=379╳0.25%=0.95Kg/m3三、通过上述的计算,以上计算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分别增减水灰比,进行试拌,对其拌和物和易性分别进行检测,是否能满足要求,并分别将拌和物制件,标准养护,并进行7d 和28d 的抗折、抗压强度检验验证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抗折强度5MPa路面砼配合比设计计算书一、原材料情况:1.水泥:某某牌42.5R水泥。
2.砂:河砂,中砂M某=2.65。
容重1540kg/m33.碎石:5-20mm/20-40mm=30%/70%。
4.水:饮用水。
坍落度要求H=1~2.5cm,考虑在实际生产中,考虑运输路途的运距及混凝土搅拌车的卸放料情况,把出厂坍落度设计为6cm。
5.外加剂:某某某某牌高效减水剂某某某某型。
水剂,掺量1.3%二、配合比计算过程:1.试配强度:fcf,o=1.15某5.0=5.8(mpa)经验系数取1.152.计算水灰比(W/C)根据GBJ97-94规范的碎石公式可得:C/W=(fcf,o+1.0079-0.3485fcef)/1.5684=(5.8+1.0079-0.3485某7.97)/1.5684=2.56故W/C=0.39(要求小于0.46)3.计算用水量根据GBJ97-94规范的公式可得:mwo=104.97+3.09H+11.27C/W+0.61β=170kg/m3)注:式中砂率根据经验取29%由于使用了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15%,故计算用水量为mwo=170某(1-15%)=145(kg/m3)4.计算水泥用量:根据GBJ97-94规范的公式可得:mco=145某1/0.39=371(kg/m3)5.计算砂、石用量:按假定容重法,假定容重=2400kg/m3,则每立方混凝土所需的砂、石料的总质量为2400-371-145=1884kg其中:砂:1884某0.29=546kg碎石:1884-546=1338kg6.初步理论配合比:mco:mo:mgo:mwo:mTOR=371:546:1338:145:5.0三、试配结果:按理论配合比试配出30L的混凝土,实测坍落度6.2cm,粘聚性较好、保水性良好、析水无。
容重2406kg/m3,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无需校核。
四、试压强度28天抗折强度(MPa):6.0;5.7;5.828天抗压强度(MPa):52.2;52.9;51.1强度符合规范标准。
5.0Mpa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原始资料*******工程路面、大中桥及附属工程三合同,辅道路口路面采用5.0Mpa水泥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30-50mm,抗折强度≥5.0 Mpa,本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
二、设计资料1、《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设计图纸三、原材料选用1、水泥:******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联”牌P.O 42.5水泥。
2、碎石:*****石料场生产的16-31.5mm、10-20mm、5-10 mm石灰岩碎石,碎石合成级配为:16-31.5 mm碎石:10-20 mm 碎石:5-10mm碎石=35:45:20。
3、砂:****产河砂。
4、水:采用饮用水。
5、减水剂:*****有限公司生产的NOF-AS聚羧酸引气减水剂。
四、设计要求1、计算初步配合比。
2、按初步配合比在试验室进行试验,调整得出试验室配合比。
五、配合比设计A、计算初步配合比1、计算试配强度:5.0÷(1-1.04×0.12)+0.45×0.4=5.89 MPa2、计算水灰比1.5684÷(5.89+1.0097-0.3595×7.5)=0.37水泥计算抗折强度为:7.5 Mpa,根据施工经验选取水灰比为0.34。
3、选用砂率查规范选取36%4、计算单位用水量104.97+0.309×50+11.27×1÷0.34+0.61×36=175 Kg掺加减水剂,其减水率约为26%,故用水量为:175×(1-26%)=129.5Kg,依据工程情况取经验用水量为:147Kg。
5、计算水泥用量147÷0.34= 432 Kg6、选用减水剂取水泥用量的1.3%,5.62Kg7、计算砂、碎石用量采用质量法,假定表观密度为2450Kg/m3则砂:674 Kg,石:1197Kg。
路面砼配合比设计书一、实验依据及条件: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0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53-9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程》JTJ0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施工工艺:采用小型农用车运输;人工入摸,插入式捣固、平板式捣固;用三辊轴摊铺机。
二、使用材料:1、水泥“桥福”P.O42.5R水泥,实测3天抗折强度为6.2Mpa,实测28天抗折强度为8.8Mpa;3天抗压强度为33.9Mpa,28天抗压强度为53.1Mpa。
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8%,凝结时间为:初凝时间为207min,终凝时间为334min,安定性合格。
2、砂采用泰宁县朱口粗砂,细度模数为(Mx)3.24,表观密度为2603kg/m3,堆积密度为1480kg/m3。
含泥量为0.6%,泥块含量为0.0%。
3、碎石:采用外坳碎石场生产的碎石。
最大粒径为31.5 mm。
级配分为31.5~19mm、19~4.75mm两档,含泥量分别为0.5%、0.7%,泥块含量为0.0%、0.1%,压碎值为8.1%,表观密度分别为2694kg/m3、2676kg/m3,堆积密度分别为1420kg/m3、1410kg/m3。
4、水:饮用水,符合设计要求。
5、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抗折剂,减水率约为18%,掺量为2.0%。
三、基准配合比:1、配制强度:fc=fr/(1-1.04c v)+ts式中:f c——试配强度Mpa;f r——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5.0Mpa;c v——弯拉强度变异系数。
根据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c v允许范围0.05~0.10取0.10;t——保证率系数根据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及规定的保证率范围取1.36;s——弯拉强度实验样本的标准差,依据055-200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取0.4Mpa。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本文介绍6#公路II标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关键词】公路隧道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proportion design of No. 6 highway II pavement.Keywords: highway tunnel; pavement concrete; proportion designl概述两河口水电站交通工程【6#公路】Ⅱ标段,是电站枢纽工程区右岸中、高程开挖及填筑的主通道、大坝枢纽右岸上下游连接通道及后期过坝主要交通干道,同时也是电站库区复建公路的一部分。
6#公路II标公路等级为矿山三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路面宽度:9.5m(K0+000-K1+900),设计考虑施工要求、路面水稳性,隧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标号要求28天龄期弯拉强度不小于5.0MPa,隧道路面横坡直线段采用1.5%的人字坡,隧道内路面板厚度为32cm,隧道洞内横缝设置传力杆;全隧道路面纵缝设置拉杆;板边设构造钢筋;为满足防滑要求,路面表面混凝土进行硬刻槽处理。
一、设计内容:fr5.0抗折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0~50mm,采用平板车运输,机械振捣。
二、设计依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14685-200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4-2001(建设用砂)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三、原材料检测:1、水泥:水泥为四川泸定桥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泸定桥P.O42.5R水泥,其物理力学性能见表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表1以上检测指标均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P.O42.5R标准要求。
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二、设计资料设计弯拉强度f r=4.5Mpa,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30~60mm。
1、水泥:河南省太阳石水泥集团有限公司28d抗折强度为7.2Mpa、28d抗压强度为55.3Mpa2、细集料:南阳白河砂场河砂表观密度ρs=2.524g/cm3细度模数M X=2.90含泥量1.4%3、粗集料:荥阳福存石料厂4、水:饮用水三、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1、计算配置28天弯拉强度值:据规范JTGF30-2003路面砼配合比设计规程,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偏差s取0.675Mpa,保证率系数t取值0.56,变异系数c v取0.15。
f c=f r/(1-1.04c v)+ts=4.5/(1—1.04*0.15)+0.56*0.675=5.7Mpaf c—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 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差2、计算适配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取δ=5则f cu,o=f cu,k+1.645*δ=30+1.645*5=38.23Mpaf cu,o—混凝土配置强度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δ—混凝土强度标准差3、计算水灰比W/C:W/C=1.5684/(f c+1.0097-0.3595*f s)=0.38f s为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 c为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4、根据集料种类和适宜坍落度,计算单位用水量:Wo=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74选用坍落度SL为50mm;选用砂率S P为39%Wo—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Wow=Wo(1-β/100)≈125Wow—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5、计算水泥用量:Co=(C/W)*Wow≈329Co—单位水泥用量C/W—灰水比6、计算每立方米砼集料用量:[采用重量法计算,假定容重为2274kg/m3(不加减水剂)]Co+Wo+Mg+Ms=2274Mg+Ms=2274-329-125=1820Ms=1820*39%=710Mg1=(1820-710)*15%=266Mg2=(1820-710)*60%=666Mg3=(1820-710)*25%=278Co—单位水泥用量Wo—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s—单位砂用量Mg1—单位5-10mm石子用量Mg2—单位10-20mm石子用量Mg3—单位16-31.5mm石子用量外加剂掺量为1%,每立方米用量为3.29kg/m37、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329:710:1110:125:3.29 8、试验记录详见配合比设计报告表,强度数据如下表9、基准配合比符合要求,采用配合比即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329:710:1110:125:3.29四、每立方米混凝土碱含量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对由外加剂带入混凝土的碱含量应进行控制。
路面砼配合比设计书
一、实验依据及条件:
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D0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53-9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程》
JTJ0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施工工艺:采用小型农用车运输;人工入摸,插入式捣固、平板式捣固;用三辊轴摊铺机。
二、使用材料:
1、水泥“桥福” P.O42.5R水泥,实测3天抗折强度为6.2Mpa,实测28天抗折
强度为8.8Mpa;3天抗压强度为33.9Mpa, 28天抗压强度为53.1Mpa。
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8%,凝结时间为:初凝时间为207min,终凝时间为334mi n,安定性合格。
3 2、砂采用泰宁县朱口粗砂,细度模数为(Mx)3.24,表观密度为2603kg/m,堆积密度
为1480kg/m3。
含泥量为0.6%,泥块含量为0.0%。
3、碎石:采用外坳碎石场生产的碎石。
最大粒径为31.5 mm。
级配分为
31.5~19mm、19~4.75mm 两档,含泥量分别为0.5%、0.7%,泥块含量为
0.0%、0.1%,压碎值为8.1%,表观密度分别为2694kg/m3、2676kg/m3,堆积密
度分别为1420kg/m3、1410kg/m3。
4、水:饮用水,符合设计要求。
5、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抗折剂,减水率约为18%,掺量为2.0%。
三、基准配合比:
1、配制强度:fc=fr/(1-1.04c v)+ts
式中:f c --- 试配强度Mpa;
f r――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5.0Mpa;
Q――弯拉强度变异系数。
根据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中c v允许范围0.05~0.10取0.10;
t――保证率系数根据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及规定的保证率范围取
1.36;
s――弯拉强度实验样本的标准差,依据055-200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
规程》取0.4Mpa。
计算得:f c=5.0心-1.04X 0.10)+1.36X 0.4=6.1Mpa;
2、计算水灰比:W/C=1.5684/( f c+1.0097-0.3595X f s)
式中:
W/C ――用水量与水泥之比;
f c――试配强度6.1Mpa;
f s――最近3个月水泥平均实测28天抗折强度,8.6Mpa。
计算得:W/C=1.5684/(6.1+1.0097-0.3595X 8.6)=0.39
3、选定砂率。
根据砂的细度模数与最优砂率关系表,并综合我标段用砂检测结果,Sp取35%;
4、计算用水量:W0=104.97+0.309S L+11.27C/W+0.61Sp 式中:
W0 --- 不加外加剂砼的单位用水量(kg/m3)
S L——坍落度,取40mm。
C/W——灰水比,水灰比之倒数,得2.564
计算得:W°=104.97+0.309X 40+11.27X (1/0.39)+0.61 X 35%=146kg/m3; 根据现场浇筑施工机具,计算用水量符合路面砼坍落度最大用水量范围。
注:砂、石料均以自然烘干计算。
5、掺外加剂后计算用水量:W0W= W0 (1-B)
式中:
W0W ------- 掺外加剂砼的单位用水量(kg/m3);
B ――所用外加剂减水率为18%。
3
计算得:W0W= 146X( 1-18%) =120kg/m3;
6、计算单位水泥用量:C=( C/W) W0W 式中:
C --- 单位水泥用量kg/m3
C/W——灰水比之倒数:2.564
计算得:C=120X 2.564=308kg/m3;
计算得的水泥用量满足路面砼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7、砂、碎石用量按假定容量法计算,假定砼为2400 kg/m3,得:
3
S0= (2400-308-120)x 35%=690kg/m
3
C0=2400-308-120-690=1282 kg/m3
3
8、外加剂掺量:308x2.0%=6.16 kg/m3
计算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外加剂:水
308 :690:1282:6.16:120
1 :2.24:4.16:0.02:0.39
9、试拌:
水泥:砂:石:外加剂:水
5:11.2:20.8:0.1:1.95
实测坍落度为:T i=0, T2=0,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10、校正:加水0.69kg、水泥1.72kg、外加剂0.034kg。
实际拌和用量为:
水泥:砂:石:外加剂:水
6.72:11.2:20.8:0.134:2.64
实测坍落度为T i=35mm, T2=35mm,容重为2400 kg/m3,满足设计要求。
确定为基准配合比A:
水泥:砂:石:外加剂:水
390:650:1207:7.8:153
1:1.67:3.09:0.02:0.39
11、根据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4.5.1条文说明,
增减20kg水泥并试拌。
B 水泥:砂:石:外加剂:水
410:643:1194:8.2:153
1:1.57:2.91:0.02:0.37
C 水泥:砂:石:外加剂:水
370:657:1220:7.4:153
1: 1.78: 3.30: 0.02: 0.41
以上三种配合比,经实验室试拌,砼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满足试配要
求,砼性能满足水泥砼路面施工规范要求,28天砼试件抗弯拉强度达到设计要
求,经筛选,确定路面砼选用C,其重量比为水泥:砂:碎石:外加剂:水
=370:657:1220: 7.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