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压疮易发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6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
手术不仅可以有效治愈疾病,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手术患者长期卧床不动,容易发生压疮,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
因此,了解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是护士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一。
危险因素1.手术患者体质状态不佳:疾病、手术和麻醉会使人体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体质状态不佳的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压疮。
2.手术患者长期卧床不动: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不动容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到压迫,从而发生压疮。
3.手术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功能下降,免疫力较弱,容易发生压疮。
4.手术患者肢体过于瘦弱:由于手术患者长期卧床不动,肢体过于瘦弱,皮下脂肪较少,导致骨头按压皮肤,容易出现皮肤破损,进而发生压疮。
5.手术患者吸烟、酗酒:吸烟和酗酒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
护理对策1.定期翻身:手术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护士应该定期进行翻身操作,保证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合适的支持和压力。
2.维持皮肤清洁:手术患者的皮肤容易受到污染和感染,护士应该及时为患者维护皮肤清洁和卫生。
3.保持皮肤湿润:手术患者长时间卧床不动,皮肤容易干燥,护士可以使用润肤霜等保湿产品,在保证皮肤清洁的前提下,保持皮肤湿润。
4.正确使用支持用品:手术患者需要使用支持用品来分散压力,护士应该正确使用支持用品,确保患者身体得到合适的支撑和保护。
5.加强营养与锻炼:手术患者需要加强营养补充和适当的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发生压疮的风险。
总之,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护士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根本上降低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
压疮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郭瑛摘要: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病症,它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的局限性损伤。
压疮的发生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医疗成本,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护理人员应对压疮危险因素及发生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行针对性、有效的护理,从而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压疮;危险因素;护理:R473.6 文献标志码:A :1008—2409(2016)04—0185—04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是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的局部压力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受损的一种病理变化。
压疮不仅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理性损害,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手术患者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外有研究结果表明: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可达4.7%~66.0%。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术中压疮发生率已经高达9.50%~17.30%。
为了满足手术的需要,患者在手术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被摆放成各种手术体位以利于手术的进行,但某些体位却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而手术时间也与压疮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手术进行4 h以上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达到21.2%,且每延长0.5 h发生率上升33%。
典型的术中压疮是从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开始,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这些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往往在术后1~5 d才有较明显表现。
而护理人员对与围术期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的认识不足则成为压疮预防中的一大障碍,顾琴等嘲的研究认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判标准掌握欠佳会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被忽视,因此,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有正确的认识,应在压疮发生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及发展。
1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1.1压力压力是造成皮肤损伤最重要的因素。
ICU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压疮一直是近年来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且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ICU危重病人作为压疮高危人群之一,因此对ICU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就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
笔者综述了目前ICU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方法与护理方法,在护理的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做好患者的评估工作,对高危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ICU危重病人压疮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这样也能有效提高我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压疮;预防;护理方法1前言压疮也称为褥疮或者压力性损伤。
主要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使得局部部位在缺氧、缺血以及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导致软组织坏死与溃烂[1]。
ICU危重病人总体来说不能自行翻身的比较多,且压疮的发生率要高于普通的病房,为此,压疮的预防就成为了ICU护理工作重点研究的课题。
随着近年来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压疮的护理方法与理念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压疮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提出了很多新的方法,为此,笔者做对ICU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进展做如下综述:2.ICU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方法2.1尽可能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若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护理人员应协助并鼓励患者定时变换体位,缩短局部组织被压的时间,如此才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有效的预防压疮。
若患者有意识障碍,通常每2h为患者翻一次身,且翻身时应尽量抬起病人的身体,避免拉、拖、推等,防止患者皮肤擦伤。
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减轻压力设备,如电动防压疮气垫床,这也能有效的改变病人受压部位,有效缩短患者局部受压的时间,更好的促进患者血液循环[2]。
此外,还可运用一些凉液垫,并将其垫于患者的肩部、枕部等骨突出部位,充分利用垫内体液波动达到减轻局部压力的作用。
2.2减少皮肤的物理刺激患者皮肤可以用温水或者是中性溶液去清洁,尽量不用肥皂或者是含有乙醇的清洁用品,避免皮肤过于干燥。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患者的增加,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患者本身因素和护理因素。
本文将以1000字的篇幅就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本身因素:如年龄、失能、营养不良、体位改变受限、感觉和知觉障碍等。
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降低,容易出现压疮。
2. 外界环境因素:如潮湿、摩擦力、坚硬的床垫或设备等。
潮湿环境容易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增加了压疮的风险;长时间接触摩擦力大的物体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3. 术后并发症因素:手术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结缔组织病变等也会增加压疮的发生。
1. 评估及早期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包括风险评估、皮肤状况评估等,及早发现压疮的早期征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手术患者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长时间接触潮湿的床单和衣物,经常更换床单、衣物等。
3. 体位转换: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体位改变受限,护理人员需要定时进行体位转换,减少长时间局部受压。
4. 鼓励活动与运动:适当鼓励术后患者进行一些肢体活动,增加血液循环,减少长时间局部受压。
5. 营养支持: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皮肤的健康,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并进行营养监测。
6. 定期皮肤护理:定期对手术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包括按摩、涂抹护肤品等,增加皮肤的弹性和耐受压力能力。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干预。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机制,以便制定更加有效的护理策略,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进展【摘要】目的:探究危重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压疮预防效果和护理体会。
方法:本研究采取分组对比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两组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Braden 压疮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Braden压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为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Braden 压疮评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危重患者;压疮预防;预见性护理;Braden 压疮评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医学中被称之为“压力性溃疡”。
诱发压疮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较长时间受到压迫而诱发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发生组织坏死。
因此,针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对其护理工作中,预防压疮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以提前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发生这样高危并发症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基于此,本文针对危重患者的压疮预防和具体护理干预展开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两组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各有33例和27例,患者年龄阶段在33-75岁之间,平均(64.17±4.13)岁;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各有31例和29例,患者年龄阶段在31-76岁之间,平均(63.16±4.45)岁;两组患者对本研究的内容、目的等均全面了解知情,并向护理人员表示愿意配合进行研究观察,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防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防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压疮,临床上常称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
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压疮的防护一直困扰着医务人员,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疾病的康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
因此,通过预防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是护理人员今后研究的关键。
1 对压疮发生率的认识国内大多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除不允许翻身的特殊患者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
假设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 就可能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神经科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和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成认压疮的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压疮的危害,并努力研究,才能取得降低压疮发生率的突破性进展。
2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2.1 力学因素2.1.1压力:其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起部位,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边性坏死。
而肌肉因其代谢活泼最先受累,即皮肤未破或仅有一小窦道,但深部组织坏死大而广泛。
萎缩的瘢痕化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压力经皮肤由浅入深扩展呈圆锥形分布,最大压力在骨突出处的周围,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长达4h 的4.67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的压力下即使25.3KPa 达1h 也不至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
这提示每间隔一段时间就有为患者减轻压力的必要性。
ICU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在ICU患者护理中,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近几年,民众的医疗观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如何减少ICU患者压疮的出现成为当前护理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ICU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活动能力受限,长时间卧床休养,这种情况下,压疮出现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研究分析了ICU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方法,以期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改进后续工作。
关键词:ICU患者;压疮护理;预防手段引言:压疮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ICU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控制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将压疮发病率作为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压疮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了护理方案,目的是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预防压疮的出现,保证ICU患者治疗效果。
一、压疮的危险因素(一)外源性因素(1)压力因素及非压力因素压力因素及非压力因素是导致压疮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
ICU患者具有病情严重、活动受限的特点,患者往往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这种情况下,身体部分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容易出现压疮的情况。
而且ICU患者治疗过程中会使用到呼吸机、胃管、心电监护等设备,这种情况下,管道会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一些压迫,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压疮的出现。
(2)摩擦力及剪切力在ICU患者治疗中,摩擦力及剪切力也会导致压疮的出现。
部分ICU患者需要卧床休养,患者皮肤会与床单之间产生摩擦力,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压疮。
而且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利用呼吸机、肠外营养等手段,患者多是保持头高体位,这种情况下,剪切力及摩擦力对患者有着极大的影响,组织缺氧情况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压疮出现的风险。
(3)环境潮湿环境对ICU患者压疮的出现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潮湿的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压疮出现的概率。
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摘要】整理手术中发生压疮的护理方法,压疮发生的原因、预防压疮的产生以及采取的防护方法是主要探讨的方面。
自身原因、术中因素等是手术产生压疮的直接原因,能显著降低手术压疮发生机率的方法是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
结论: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能够降低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同时使护理安全性提高的方法是采取防护。
查阅大量资料发现,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对预防和压疮产生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347-021 压疮的概念压疮的新定义的制定是在2007年2月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在会议上[1],压疮是指局部损伤皮肤的皮下/或皮下组织,好发部位在骨突隆,主要损伤是压力造成,是压力、剪切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产生压疮的原因分析2.1自身因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及局部潮湿是压疮产生的四种主要外界的因素。
压力是引起压疮的主要力量,持续的时间长短是这种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临床护理中,不管患者采用的体位和姿势如何都要及时为病人更换坐或躺的姿势,使患者机体对生理反射活动恢复正常的主要护理活动是进行及时的翻身。
患者产生压疮的第二大因素是剪切伤,与垂直直接的压力相比,其危险性更高。
当患者仰卧时更易发生压疮,因为半卧位或斜坐时加大了骶部所受剪切力[2]。
作用于局部组织皮肤上的机械力即摩擦力,能使皮肤外层的保护层去除,导致皮肤性角化,从而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
使患者皮肤与床铺产生较大摩擦力的原因有患者床铺皱褶不平,有碎屑或搬动患者时方法不当如用力拖、扯、拽、拉。
2.2术中因素:2.2.1麻醉:约55%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主要是麻醉药物的作用所致,同时由于阻滞作用,导致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受压部位正常的血液循环丧失;患者麻醉后反应迟钝或意识暂时丧失,使患者的体位与身体部位的不符,导致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使压疮产生机率增加[3]。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手术患者是医院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由于手术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压疮的风险。
压疮是指因组织受压迫不足导致的皮肤和组织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医院获得性损伤。
压疮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痛苦和身心负担。
对手术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1. 长时间卧床: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缺乏运动,使得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压疮的发生。
2. 体内压力过大:手术患者疼痛或不适会导致患者长时间保持某种体位,加重了局部体内的压力,造成皮肤受压迫。
3. 体质因素:一些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处于疾病、营养不良等状态,体质较差,皮肤弹性差,更容易发生压疮。
4. 饮食和水分摄入不足:手术患者常因胃肠功能不良或手术后不能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和水分不足,使皮肤缺乏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更容易发生压疮。
5. 导尿管和留置导管:手术患者常常有留置导管和导尿管,不当的固定和操作容易造成局部皮肤受压迫。
6.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常有慢性病史,皮肤弹性差,再加上代谢减慢,血液供给不足,更容易发生压疮。
以上就是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一些危险因素,虽然手术患者压疮的危险性较大,但通过合理的护理对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
二、护理对策研究进展1. 降低局部压力:对于手术患者常保持换位,如左右交换位和仰卧位,减少局部受压时间和压力,有助于减少压疮的发生。
2. 保持皮肤清洁:手术患者皮肤清洁非常重要,要勤换床单被罩、清洁身体,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避免皮肤潮湿,以减少细菌滋生。
3. 促进血液循环:对手术患者进行被动性运动,按摩等操作,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组织缺血缺氧,预防压疮的发生。
4. 合理饮食和水分摄入:手术患者在饮食和水分摄入上要根据病情合理调控,保证足够的能量和水分摄入,以维持组织的正常代谢和营养供给。
危重患者压疮易发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怡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0期关键词:危重患者;压疮;预防;护理美国的NPUAP(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在2007年2月的会议上对压疮下的定义: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突出处,是压力的损伤的结果,或者是压力和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护理学沿用的概念是压疮又称压迫性溃疡[1],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重症监护患者常有血液循环障碍、体位姿势固定、全身营养不良、贫血、水肿、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加上意识不清、焦虑、精神失常、多汗、大小便失禁以及局部皮肤的摩擦和剪切作用等而很容易发生压疮。
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疾病康复时间,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
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对重症监护患者必须加强皮肤观察和护理,防止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3]。
CCU是全院危重患者聚集的地方,其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
据数据统计,CCU诊治的患者中并发压疮的发病率最低约4%,最高可达51%[8]。
国外患者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的案件正日益增加[9],在荷兰大于1%的卫生保健经费用于压疮的防治或支付因压疮所致的住院费用;美国的压疮治疗费用约为每年10亿美元[10]。
压疮的防治是ICU 护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且延缓疾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
如何及时识别压疮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又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是护理界同仁的共同愿望。
笔者通过检索大量文献资料,现就危重患者压疮易发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临床压疮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分类有利用合理分配有限的护理资源。
压疮高危因素分内在因素: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外在因素:体位、局部受潮湿和理化刺激、床铺不平整等。
对年老体弱、昏迷、截瘫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和预防压疮的发生。
1.1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4]。
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改变,因此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为患者减轻局部压力。
因治疗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时,骶尾部和足跟部都承受着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因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导致皮肤浸渍潮湿,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5]。
1.2导致压疮发生的全身性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体质、体温、精神心理因素。
1.3营养状况血球压积小于0.36和血红蛋白小于120g/l是较好的化验剪切点,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
1.4 ;吸烟吸烟者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5 ;危重患者长期使用镇静剂、类固醇导致机体抵抗力及活动能力下降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6 ;高热皮肤压疮与体温的关系密切,根据文献报道昏迷病人在20小时内发生压疮:发生压疮患者平均体温大于38.5℃;未发生压疮患者的体温平均小于37.5℃[8]。
有研究表明:体温上升1度,代谢率增加10%,因此体温过高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7 ;体重消瘦者较肥胖者发生压疮的机率高,但肥胖的危重患者脂肪组织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及活动困难,在床上翻身时易被拖拉,而导致压疮的发生。
现已证明,压力大小与压力作用时间呈抛物线关系,既较大压力产生压疮所需时间比较小压力短。
2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2.1积极评诂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第一步,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个体化预防方案[6]。
2.2对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
2.3压疮的防治—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一步。
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Anderson评分量表、Waterlow评分量表、Nortoni5F分量表、Braden平分量表、Cubbin和Jackson评分量表等。
美国的压疮预防指南推荐应用Norton和Braden2种量表,尤其是Braden 评估量表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RAS,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为平衡,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对高危病人采取干预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50%~60%[11],目前已在世界上多数医疗机构中应用。
Braden量表包含6个被认为是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即感觉、活动、潮湿,运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
这6个方面除了“摩擦力和剪切力”为1~3分外,各项得分均为1~4分,每个因素分为4个分值等级,总分6~23分,评分分值越小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
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高度危险。
Braden评估表在临床上应用于老年病人、重症监护病房病人、骨折病人围术期及外科病人围术期均能作出准确的风险评估[11],有利于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论文),以科学的方法防治压疮。
评估除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随时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遏制压疮风险。
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管理网络,及时申报,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口头或书面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护理的认知和依从性,取得较好的护患沟通和法律保护的效应。
3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3.1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和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
间接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病情允许能自行翻身的患者,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2?h协助他们翻身1次,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压力。
在搬动时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患者。
长久坐姿的患者一般每15min做1次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的动作。
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者,则需要护理人员每1h 帮助进行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动。
3.2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对压疮危害性的认识,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压疮发生。
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准确预测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每次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制订和修改计划,提高护理质量3.4建立压疮监控记录,在床头建立翻身表,表中记录翻身时间,体位等,翻身时间要严格按时间表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翻身前后要对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认真检查并记录结果。
对可能发生压疮患者,全身皮肤检查1次/d。
对解除压力30~40min皮肤持续发红的患者,可用活络油或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按摩受压皮肤,也可将少许红花酒精或痱子粉倾倒于手掌中,用大鱼际在受压部位向心性进行局部按摩10~15min,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并置气圈垫、海绵垫或软垫于受压部位,效果很好,每次按摩后要记录皮肤情况。
3.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患者皮肤,尽量避免皮肤接触大小便。
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阴部和肛周皮肤。
伤口渗出液和汗液,及时更换敷料和揩干或用吸收敷料尽快保持皮肤干爽。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
保持卧床患者衣服、床单、被褥清洁、柔软、平整、干燥。
保持卧床患者全身皮肤完整、清洁、干燥。
3.6 针对制动患者可使用减压贴,定时抬高臀部;腰部、臀等部位垫靠枕,改变着力点;有条件的使用悬浮床;禁止在受压发红的部位按摩(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发生,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30-40分种后一般会褪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
如持续发红,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
3.7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矿物质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
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经肠内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可静脉输入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全血等。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尽快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3.8对患者做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预防压疮的护理活动,促进早日康复。
4发生压疮后的护理4.1 创面的护理 ;依伤口严重程度采取分期护理:Ⅰ期主要是及时发现,解除局部受压状态,保持局部干燥,可局部涂抹碘伏或者用25%的硫酸镁局部湿敷,可阻止进展。
Ⅱ期创面的小水泡可不予处理,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局部碘伏消毒,防治感染。
Ⅲ期出现浅表溃疡,Ⅳ期形成深溃疡,要尽早剪除坏死组织直到出现新鲜组织,加强换药,局部使用喜辽妥及红外照射也起到一定效果。
其中Ⅲ、Ⅳ期都应做创面分泌物培养加药敏,如有感染,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
4.2 观察项目?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创面完全愈合;好转:创面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无坏死和身处;无效;创面改变不明显。
疗效评定时间;从开始用药到完全愈合的时间。
4.3 压疮伤口的湿敷 ;1962年温特博士证明了使用保湿敷料的伤口较暴露于空气中近乎自然愈合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减少炎症反应及痂皮形成;降低感染的危险;减轻疼痛。
4.3.1 鸡蛋内膜覆盖清创后用鸡蛋内膜覆盖,将其平整紧贴于创面上,蛋膜覆盖范围要超出创面1厘米。
4.3.2 碘伏是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毒的外用消毒杀菌剂,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作用,对粘膜无刺激,无腐蚀性,涂于局部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创面及周围皮肤,防止细菌直接进入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4.3.3 伤口有感染时,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渗出液多,有异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可做伤口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或使用含银离子或纳米银抗菌敷料。
4.3.4 胰岛素联合654-2治疗压疮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灌注;654-2能解除血管痉挛、有镇痛作用;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
故将胰岛素、654-2混合液湿敷于创面后,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伤口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减轻疼痛,加快组织生长,缩短压疮愈合的时间。
4.3.5 胰岛素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压疮研究发现胰岛素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作用,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胶原合成。
苯妥英钠能显著增加创口局部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增加创口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快创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