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
- 格式:docx
- 大小:36.19 KB
- 文档页数:8
腹膜炎健康教育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腹腔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腹痛、发热和腹部压痛。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腹部手术、盲肠炎、胆囊炎等。
为了提高公众对腹膜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关于腹膜炎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腹膜炎?腹膜炎是指腹腔内脏器或腹膜发生感染,引起腹腔炎症反应的疾病。
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腹部手术、腹腔脏器穿孔、腹腔脏器破裂、腹腔感染等。
腹膜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脏器自身感染引起的,而继发性腹膜炎则是由其他腹腔感染灶引起的。
二、腹膜炎的症状和诊断腹膜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腹部压痛、恶心、呕吐等。
腹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可能会加重或减轻,而且常常伴随着发热和腹部不适感。
诊断腹膜炎通常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腹部肿胀、压痛和反跳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血液和腹水的检查来确定感染的存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三、腹膜炎的治疗腹膜炎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并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合理的抗生素选择。
手术治疗一般用于清除感染灶和修复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如修复肠道穿孔等。
对于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腹腔引流和营养支持等辅助治疗。
四、腹膜炎的预防预防腹膜炎的关键是避免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腹膜炎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
2.避免不必要的腹腔手术,如非紧急情况下的腹腔手术应谨慎选择。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4.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特别是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5.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五、腹膜炎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腹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脓肿、腹膜后脓肿、败血症等。
因此,一旦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腹膜炎出院标准
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腹部感染,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出院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回家休息和康复。
以下是一些腹膜炎出院标准的主要方面:
1.症状和体征改善
患者住院期间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当这些症状逐渐减轻,患者的体征逐渐稳定,说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2.炎症指标正常
炎症指标是判断腹膜炎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
当这些指标逐渐降低并趋于正常,说明患者的炎症已经得到控制,病情逐渐好转。
3.腹部影像学检查改善
腹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以评估腹腔内的炎症情况和是否有脓肿形成。
当影像学检查显示炎症逐渐消退,脓肿得到有效吸收,说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治疗。
4.腹腔内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
腹膜炎可能是由于腹腔内原发疾病引起的,如阑尾炎、胆囊炎等。
当这些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腹膜炎的根源得到解决,患者的病情也会逐渐好转。
5.营养状况改善
腹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当患者的营养状况逐渐改善,说明患者的消化功能已经恢复,病情也在逐渐好转。
6.精神状态稳定
腹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精神状态,当患者的精神状态逐渐稳定,
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已经得到有效调整,可以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总之,腹膜炎患者出院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炎症指标、影像学检查、原发疾病治疗情况、营养状况和精神状态等方面。
当这些方面都得到有效改善时,患者才可以出院回家休息和康复。
腹膜炎症状的部位【导读】腹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炎症。
在出现腹膜炎没有及时治疗,就会给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在出现腹膜炎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在出现腹膜炎时,它的症状部位在哪里腹膜炎症状的部位腹膜炎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
腹膜炎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腹膜炎在出现时会有一些症状表现,那么腹膜炎症状有哪些呢1、腹痛是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
出现的疼痛程度会随着炎症的程度增加,一般患者会出现难以忍受的持续性疼痛。
患者如果有深呼吸咳嗽时,转动身体都会导致疼痛,有时疼痛会跟着病人体位变化发生不同的疼痛,疼痛多会由于原发病灶开始发生扩散,蔓延整个腹部。
2、腹膜炎早期的症状会有恶心,呕吐现象,因为腹膜受到刺激就会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现象。
出现的呕吐物大多数是因为胃中的溶物候期出现麻痹性得肠梗阻就会导致呕吐物转呈黄绿色,有时会含有胆汁,甚至出现棕褐色粪便样肠中的内容物,如果频繁呕吐会导致严重的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
3、患者在出现腹膜炎时就会有体温升高的现象。
有些年老体弱的病人温度不会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但是脉搏通常会随着体温的升高变快,如果脉搏增快,体温下降多是因为病情发生恶化,所以要及早的采取措施,防止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腹膜炎的原因有哪些腹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这种疾病没有及时的做好处理,就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那么,腹膜炎具体是如何引起的1、在出现腹膜炎,主要是因为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腹膜在受到化学刺激或者是损伤时,就容易出现腹膜炎。
腹膜炎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腹膜炎,治疗起来也有所不同。
2、在出现原发性腹膜炎通常没有原发性病灶,一般细菌是通过血液循环或是淋巴途径出现腹膜炎疾病。
这种疾病会发生在体质比较薄弱的患者身上,特别是有些患者肝脏存在问题,又或者身体抗病毒能力下降,就容易导致腹膜炎疾病形成。
3、如果患者有其他的疾病,就会使腹膜炎的程度增加,特别是患者体内如果有腹腔脏器出现问题,例如内脏穿孔或是内脏机械性的损害,还有患者出现炎症或者手术污染都会导致腹膜炎形成。
腹膜炎名词解释
腹膜炎是指腹膜(腹膜是覆盖腹腔内壁和脏器表面的薄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腹膜炎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创伤、手术并发症等。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
腹膜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膜自身发生感染,通常是由细菌直接侵入腹腔引起的。
常见的原发性腹膜炎病因包括盲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等。
继发性腹膜炎则是指腹腔其他部位的感染扩散至腹膜引起的。
常见的继发性腹膜炎病因包括胃溃疡穿孔、盆腔炎、阑尾穿孔等。
腹膜炎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腹部超声、CT扫描、腹腔穿刺等。
治疗腹膜炎的方法包括控制感染源、使用抗生素治疗、腹腔引流等。
在一些严重的腹膜炎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腹腔脓肿、腹膜粘连等。
因此,对于疑似腹膜炎的患者,应尽早就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等措施也有助于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腹膜炎是指腹腔内炎症累及了腹膜,并伴随着相应的临床表现。
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
一、腹膜炎的鉴别诊断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疼痛部位和性质、伴随症状等信息。
2. 体格检查:重点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包括压痛位置、反跳痛等。
3.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炎症的程度和病原菌的信息。
4. 影像学检查:可选择腹部X线片、腹部超声检查、CT扫描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腹腔内炎症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5. 腹腔穿刺:腹部积液的穿刺诊断是腹膜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积液的细胞、化验和细菌培养等结果,可以获得确诊的信息。
二、腹膜炎的治疗原则腹膜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控制感染: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消除病原菌,阻止感染的蔓延。
具体的抗生素选择需要根据病原体敏感性测试结果来决定。
2.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能伴有水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纠正电解质异常。
3. 疼痛管理:对于剧烈的腹痛,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4. 腹腔引流:对于合并有腹腔积液的患者,可以采取腹腔引流来排除积液,减轻炎症刺激。
5.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腹腔内脓肿的形成、脏器穿孔等,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6. 并发症处理:及时处理腹腔脏器穿孔、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以防止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是临床医生在处理这一疾病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通过详细的。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
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病因学引起继发性脓性腹膜炎的病因有:①腹内脏器穿孔。
以急性阑尾炎穿孔最为常见,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其他还有胃癌、结肠癌穿孔、胆囊穿孔、炎症性肠病和伤寒溃疡穿孔等;②肠道和腹内脏器炎症。
如阑尾炎、憩室炎、坏死性肠炎、Chron病、胆囊炎、胰腺炎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化脓性炎症等;③腹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致腹内脏器破裂或穿孔;④手术后腹腔污染或吻合瘘;⑤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闭襻性肠梗阻肠坏死,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⑥医源性损伤,如结肠镜检查时结肠穿孔、肝活检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的胆汁瘘,腹腔穿刺后小肠损伤等。
致病菌胃肠道中的内源性细胞常是继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最常见的为在肠杆菌,其次为肠球菌、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对厌氧菌的研究表明,末前几天回肠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数目大致相等,而结肠内两者之比超过3000∶1。
故细胞性腹膜炎常是多细菌性混合感染。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并无明显的原发感染病灶,病原体经血行、淋巴或经肠壁、女性生殖系进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远较糨发性腹膜炎少见。
常发生于:①婴儿和儿童;②患肾病综合征儿童;③肝硬化腹水病人④免疫功能抑制的病人,如肾移植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血液病病人;⑤全身性红斑狼疮病人。
儿童期原发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肺炎球菌和链球菌。
可能经呼吸道或泌尿道侵入,经血行播散到达腹膜腔。
在成人则多为肠道的内源性细菌所致。
经女性生殖道上行性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
病理改变腹膜受细菌侵犯或消化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刺激后,腹膜充血,由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渗透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富于中性白细胞、补体、调进理素和蛋白质的液体。
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是是什么
一般来说,腹膜炎主要是由真菌细菌或者化学试剂所带来的一种外科疾病,不过在临床上多为继发性腹膜炎,主要的表现有腹痛,恶心难受,高烧,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1.腹痛这是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
但一般都很剧烈,不能忍受,且呈持续性。
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
故病人不能变动体位,疼痛多自原发灶开始,炎症扩散后漫延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变部位较为显著。
2.恶心、呕吐此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
开始时因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
3.发热突然发病的腹膜炎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
老年衰弱的病人,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脉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
4.感染中毒当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
后期由于大量毒素吸收,病人则处于表情淡漠、面容憔悴、眼窝凹陷、口唇发绀、肢体冰冷、舌黄干裂、皮肤干燥、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体温剧升或下降,血压下降休克,酸中毒。
5.腹部体征表现为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并伴有明显腹胀。
压痛、反跳痛是腹膜炎的主要体征,始终存在,通常是遍及全腹而以原发病灶部位最为显著。
第九章腹膜炎
(2)手术处理原则:
①积极处理原发病;
②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关腹前一般不在腹腔内应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严重粘连。
重要!【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
A.坏死病灶未能/无法彻底清除;
B.为预防胃肠道穿孔修补等术后发生渗漏;
C.手术部位有较多渗液或渗血;
D.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第02讲腹腔脓肿
第二节腹腔脓肿
大纲要求
(1)膈下脓肿的诊断和治疗(2)盆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1.膈下脓肿
(1)诊断:
①病史:急性腹膜炎、腹腔内脏器炎性病变、腹部手术;
②全身症状:持续高热或中度发热。
脉率增快,乏力、衰弱、盗汗、厌食、消瘦、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局部症状:
脓肿部位持续钝痛,常位于近中线的肋缘下或剑突下。
呃逆、咳嗽、胸痛,并出现胸水或肺不张。
严重者: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皮温升高、肝浊音界扩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④影像学:
X线透视:患侧膈肌升高,随呼吸活动受限或消失,肋膈角模糊、积液。
X线片:胸膜反应、胸腔积液、肺下叶部分不张,膈下可见占位阴影。
液气平面。
左膈下脓肿,胃底可受压移位。
(2)治疗——手术。
①主要——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适用于与体壁较靠近的、局限性单房脓肿;
②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肝右叶上、肝右叶下位置靠前,及膈左下靠前的脓肿。
2.盆腔脓肿
(1)诊断
①病史:急性腹膜炎、阑尾穿孔或结直肠手术后;
②全身:体温升高,但中毒症状较轻。
③局部: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大便频繁、黏液便、尿频、排尿困难等;直肠指检:肛管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可触及肿物膨起、伴触痛及波动感;
④B超、CT。
(2)治疗
①脓肿较小——非手术:抗生素,坐浴等。
②脓肿较大——手术穿刺抽脓。
盆腔脓肿——已婚女性可经后穹隆穿刺后切开引流。
可出现持续性钝痛或隐痛,也可没有腹痛。
部位: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
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绞痛。
偶可表现为急腹症——由于干酪样坏死病灶溃破引起,也可由肠结核急性穿孔所致。
(2)腹部体征:
A.触诊腹壁柔韧感——常见体征。
腹部压痛一般轻微;少数严重,且有反跳痛,常见于——干酪型。
B.腹部肿块——由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增厚的大网膜、粘连成团的肠曲或干酪样坏死脓性物积聚而成。
常位于脐周,大小不一,表面不平,边缘不整【注意:不是癌!】。
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
C.腹水
腹水——少量至中量。
注意!
腹胀感不一定是有腹水,可由结核病毒血症或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引起。
(3)其他:
腹泻,糊样。
原因:腹膜炎所致的肠功能紊乱;溃疡型肠结核或干酪样坏死病变引起的肠管内瘘。
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肝大(因营养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
2.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常见。
发热与盗汗。
低热与中等热最多,约1/3弛张热。
高热伴有明显毒血症——干酪型、渗出型。
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水肿、舌炎、口角炎。
3.并发症:
肠梗阻,常见——粘连型。
肠瘘——干酪型,可同时有腹腔脓肿形成。
(四)辅助检查
1.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有助于诊断。
2.腹水检查——有重要价值。
常规:渗出液,静置后有自然凝固块,比重>1.018,蛋白质含量>25g/L,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11g/L,白细胞>500×106/L,以淋巴为主。
低白蛋白血症,或合并肝硬化,可接近漏出液。
特殊项目:葡萄糖<3.4mmol/L、pH<7.35,提示细菌感染;腹水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增高。
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很低,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但费时较长。
细胞学检查:排除癌性腹水。
3.X线
腹部X线平片:钙化影(钙化的淋巴结结核)。
胃肠X线钡餐:可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
4.腹部B超:可提示穿刺抽腹水的准确位置。
5.腹腔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具有确诊价值。
适用:有游离腹水的患者。
禁用:腹膜有广泛粘连者。
6.血常规及红细胞沉降率:
病程较长而有活动性病变的患者有轻~中度贫血。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产气杆菌
E.变形杆菌
2.继发性腹膜炎毒性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感染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大肠杆菌
D.各种细菌混合
E.铜绿假单胞菌
3.腹膜炎的主要标志是
A.明显的腹胀
B.剧烈的腹绞痛
C.腹部移动性浊音
D.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E.腹膜刺激征
4.患者男性,52岁,腹部手术后1周,病人出现持续性高热,右肋缘下疼痛伴呃逆,WBC24 ×109/L,胸片右侧中量胸腔积液,最可能
A.肺部感染
B.切口感染
C.膈下脓肿
D.盆腔脓肿
E.肠间脓肿
5.对结核性腹膜炎最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
A.结核菌素试验
B.结肠镜检查
C.血沉
D.腹水常规
E.腹膜活检
6.结核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急性肠穿孔
B.慢性肠穿孔
C.感染中毒性休克
D.肠梗阻
E.腹腔脓肿
7.关于结核性腹膜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长期低热或中度发热
B.腹壁柔韧感是特异性体征
C.腹水伴肠粘连时可无移动性浊音
D.肿块易于推动,境界较清
E.肿块多位于脐周
8.下列哪项不符合结核性腹膜炎的腹痛特点
A.多位于右上腹
B.可无明显腹痛
C.可表现为急腹症
D.可呈阵发性绞痛
E.可表现为持续钝痛
9.女性,37岁,3周来腹胀、乏力、盗汗、腹部膨隆。
查体:移动性浊音(+),血沉40mm/h。
腹水检查为渗出液,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
诊断首先考虑
A.结核性腹膜炎
B.心源性腹水
C.肾源性腹水
D.肿瘤性腹水
E.肝硬化腹水
10.原发性腹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是
A.厌氧菌和链球菌
B.溶血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C.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D.大肠杆菌和厌氧菌
E.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
11.有关盆腔脓肿的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盆腔脓肿未形成时,应以药物为主,辅以物理疗法
B.小脓肿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C.已婚妇女可采用后穹隆途径排脓
D.可采用经腹腔排脓
E.脓肿较大时,须手术治疗
12.在多数情况下,继发性腹膜炎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静脉注射抗生素
B.胃肠减压
C.腹腔灌洗
D.手术治疗
E.营养支持
男性,36岁,因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后5天。
仍有腹痛,腹胀,体温38℃以上,大便3~5次/天,有下坠感。
血WBC18×109/L。
13.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切口感染
B.并发膈下脓肿
C.并发肠炎或菌痢
D.盆腔脓肿
E.化脓性门静脉炎
14.为明确诊断,首先应做下列哪项检查
A.B超
B.伤口检查
C.直肠指诊检查
D.X线胸腹部摄片
E.粪便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