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送网概念及设计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67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32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OTN 技术 传输网 方案设计众所周知,OTN 技术是非常新的一种光传输技术,该技术在电信网通信中使用,对确保通信系统正常运转,提升通信网络工作效率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对电信网通信发展情况与OTN 技术在电信网通信中的运用展开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往后业务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几年发展过程中,OTN 技术会被使用在运营商传输网络构建过程中。
因而,此次研究对OTN 技术原理及传输网方案设计展开了分析与论述。
1 OTN技术原理OTN 的中文含义就是光传送网络。
而光传送网络就是使用在ITU-T 系统里面的光传送体制。
根据这一项技术本身而言,其是光传输技术以及电复用技术一起作用的结果,所以在采用的时候可实现光域内信息传输与复用,还有交叉连接。
而根据这一技术的网络分层而言,其涵盖了光通道、光传送、光复用这三个不一样性能与性质的网络传输层面。
详细而言,光通道层涵盖了光通道传输单元与光通道数据单元,其中,光通道层的任务就是创建光路径与对系统展开管理控制与调整;光复用层的任务就是对网络运转情况开展综合管理和评估,与此同时可以掌管自身的光信号联网情况。
光传输层的最大作用就是信息传输功能分层的实现。
OTN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光传送系统,其依靠SDH 分层结构这一基础上,涵盖了电层与光层,针对该种情况,OTN 技术具备这样几个特征:1.1 具备比较完善的标准OTN 技术的出现是依托SDH 的经验研发出来的。
在很早以前,这一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很多年,有关技术层面遇到的问题均得到了处理。
1.2 先进管理能力在SDH 系统内,开销管理能力始终是这一系统最值得自豪的一种能力。
OTN 系统是OTN 技术原理分析及传输网方案设计文/刘江彬 张森SDH 的优化版,因此也承袭了其强大的开销管理能力。
光传输基础知识
光传输是指使用电子器件和光学元件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纤传输到目的地。
以下是一些光传输基础知识:
1. 光信号的基本特性:
- 光信号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是能量的量子单位。
- 光信号的频率是由电信号的频率决定的。
- 光信号的波长是由光纤的折射率决定的。
- 光信号的强度是由光纤的损耗和信号的功率决定的。
2. 光纤的基本特性:
- 光纤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细长的纤维,用于传输光信号。
- 光纤的直径通常为10微米左右。
- 光纤的折射率大于周围材料的折射率,因此光信号可以沿着光纤传输。
- 光纤的损耗是由光纤的材料、长度、弯曲和接头等因素决定的。
3. 光电器件的基本特性:
- 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光电器件,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 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子激发电子产生电流。
- 光电二极管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是由其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4. 光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 发送端:包括光源、调制器和光探测器等。
- 光纤:用于传输光信号。
- 接收端:包括光探测器、解调器和信号处理器等。
-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和监测光传输系统的运行状态。
5. 光传输系统的常见应用:
- 光纤通信:用于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 光纤传感:用于测量温度、应变、压力和流量等物理量。
- 光纤照明:用于室内和室外照明。
- 光纤医疗:用于医疗成像和治疗。
以上是光传输基础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基于OBE 的《光传送网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以通信工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为例赖敏,李媛(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7)摘要:《光传送网技术》是通信工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 )的理念,设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分析课程内容入手,理清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细化教学组织与考核方式,提出该课程的课程实施路径。
关键词:通信工程;OBE 理念;光传送网;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4-0102-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引言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最早出现于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中。
后来,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接受了OBE 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中。
我国于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OBE 的教育理念很快就应用到国内工程教育改革中。
在OBE 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再寻求设计适宜的教学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
OBE 理念关注反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估这三个关键问题。
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对课程进行设计,然后开展教学活动。
2基于OBE 的《光传送网技术》课程设计下面通过OBE 的理念对通信工程高端技能型本科的《光传送网技术》进行设计,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及作用、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教学组织与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介绍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信工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紧密契合国家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宽带中国网络强国,面向ICT 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掌握扎实的信息通信技术、信息通信系统与网络领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部署、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PON系统基础知识简介⼀ PON基础知识1.1 PON技术概念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即⽆源光⽹络,⼀种基于点到多点(P2MP)拓朴的技术。
“⽆源”指ODN(光分配⽹络)不含有任何电⼦器件及电⼦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设备。
⽬前的PON技术分为以下⼏种:APON:ATM PON,基于ATM的⽆源光接⼊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ITU和FSAN提出并标准化,由于容易被⽤户认为只能提供ATM业务,2001年被改称BPON.遵循ITU-T G.983系列标准。
EPON:Ether PON,基于以太⽹的⽆源光接⼊技术。
2000年11⽉成⽴IEEE研究⼩组(即后来的EFM⼯作组),2004年4⽉⼯作组形成IEEE 802.3ah系列标准。
现统称为IEEE 802.3-2005。
GPON:Gigabit(千兆) PON,基于ATM/GEM的⽆源光接⼊技术。
FSAN在2001年初提出,ITU和FSAN进⾏标准化,遵循ITU-T G.984系列标准。
WDM-PON:基于波分复⽤的⽆源光接⼊技术,尚⽆统⼀标准。
PON技术的特点PON是⼀种接⼊⽹技术,定位在常说的“最后⼀公⾥”,即在服务提供商、电信局端和商业⽤户或家庭⽤户之间的解决⽅案。
PON⽹络的突出优点是消除了户外的有源设备,所有的信号处理功能均在交换机和⽤户宅内设备完成。
⽽且这种接⼊⽅式的前期投资⼩,⼤部分资⾦可以等到⽤户真正接⼊时才投⼊。
它的传输距离⽐有源光纤接⼊系统的短,覆盖的范围较⼩,但它造价低,⽆需另设机房,维护容易。
因此这种结构可以经济地为居家⽤户服务。
优点:1) 多业务:PON系统要求提供语⾳,数据,视频等业务接⼊,业务透明性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业务接⼊与“三⽹合⼀” 。
2) ⾼带宽:EPON⽬前可以提供上下⾏对称的1.25Gb/s的带宽,并且随着以太技术的发展可以升级到10Gb/s。
传输工程设计基础PDH与SDH作者:***审核:刘仲明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2004年7月05日目录1.概述 (1)1.1.概念 (1)1.2.发展简史 (1)2.PDH与SDH的对比 (2)2.1.帧结构 (2)2.2.接口规范 (7)2.3.复用方式 (8)2.4.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能力(OAM) (11)2.5.组网灵活性、网络生存性 (11)2.6.兼容性 (12)2.7.SDH的缺点 (13)3.实际应用 (14)1.概述1.1.概念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数字传输系列,一种叫“准同步数字系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PDH;另一种叫“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送的信号都是数字化的脉冲序列,这些数字信号流在数字交换设备之间传输时,其速率必须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信息传送的准确无误,这就叫做“同步”。
采用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的系统,是在数字通信网的每个节点上都分别设置高精度的时钟,这些时钟的信号都具有统一的标准速率。
尽管每个时钟的精度都很高,但总还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为了保证通信的质量,要求这些时钟的差别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
因此,这种同步方式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准同步”。
反之,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的系统是在数字通信网中的每个节点都同步于同一个高精度的时钟。
1.2.发展简史(1)1937年英国人里夫斯(Reeves.A.H)发明了脉冲编码调制(PCM);(2)1965年美国制定了DS1技术标准,即将24路以PCM编码的话音信号复接在一起,加上帧定位比特组成15544kbit/s的二进制码流(T1)进行传输的技术标准;(3)1968年欧洲提出类似的E1技术标准,即将30路以PCM编码的话音信号复用在一起,加上帧定位码组和用于传输信令的通道组成2048kbit/s码流的帧结构;(4)1972年ITU-T(原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提出第一批PDH的建议书;(5)1976年至1988年又提出两批建议书对原有建议做了补充完善,并对整套建议进行了系统编排,形成了完整的PDH建议体系;(6)1985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委托T1X1委员会起草光同步网标准,并命名为同步光网络(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7)1986年ITU-T以美国的SONET为基础制订命名为SDH同步数字体系标准;(8)1988年~1990年ITU-T通过了有关SDH的9个建议;(9)1992年又通过了7个建议;(10) 1995年有关SDH 建议(包草案)已达24个;(11) 1998年共完成了有关SDH 的31个标准;我国自行研制的PCM 30路数字通信系统于1979年在北京完成现场试验,同年自行研制的8448kb/s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在武汉完成现场试验;我国邮电部从1991年开始制定“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已于1994年5月完成并实施,1998年10月修订为“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