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入门:笛子循环换气法
- 格式:docx
- 大小:39.01 KB
- 文档页数:3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使用的,它难于长音特环换气。
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因为能够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实行,而在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
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
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能够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
现分述如下: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
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
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
“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
在此普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持续。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
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
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
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
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实行单吹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
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
前音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
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形成双吐。
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下去。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循环换气的具体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在进行竹笛上的练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一些准备练习。
首先,可将循环换气的动作分解练习。
1、保持吹奏时的口形,口腔打开,舌头先放在口腔的后部,然后舌头向前推,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同时收缩,将口腔中的空气挤出。
注意这个动作的练习时,腹部处于自然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面部、口腔的肌肉互相配合,习惯这种运动。
2、练习挤气与吸气的同时进行,在舌头向前推,肌肉收缩使空挤出的一瞬间,用鼻子快速地把空气吸入体内。
此时应保持鼻腔到肺部的畅通,吸气量越多越好。
在练了上面的两个水解动作之后,就可以步入至吹起塑料管的阶段了,这就是一种民间的练方法,即为:用一根喷饮料的塑料液体,一头不含在嘴里,一头挂在水里,根据水解动作中的诀窍,吹起出来气泡,并且并使气泡大小光滑,连续不断。
通常的练习者在搞水解动作的练时,可以将它顺利完成得较好,而在练吹起气泡时,却很难维持气泡的连续不断。
这时因为口腔的空气抽走之后,肺部的空气接上来除了一个时间差,必须想要延长这个时间差,须要对口腔中软颚展开训练,并使它在挤到气后能够快速的将气管至口腔的地下通道关上,使口腔能够在挤到气后又快速地充满著空气。
对软颚的训练就是吹起气泡连续不断的关键,也就是循环换气练中间的重点练。
当完成吹气泡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在竹笛上练习了。
竹笛上的练习会使练习者发现:练习前准备练习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
要想使气流保持连续不断,鼻子与口腔就得不停地做“吸”与“挤”这两个动作,而口腔和鼻子在运动的同时,还要保持正确的口形,并且身体各部及面部的表情都要处于自然状态,不给人换气的感觉,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
在刚开始上笛子练时,可以使用单音练,这样可以并使练习者的思维分散在肌肉与气流的协调上。
练习者还可以辨认出:用大曲笛的中音区练较为难。
这是因为,小曲笛的口径比较僵硬,不易维持口形;中音区气流陡峭,比较不好发音。
笛子干货丨如何在吹奏中行云流水的换气
在之前的干货教学中,我有讲到过吹奏长音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鼻子换气来练习长音,但是有些笛友错误的理解为我们在吹奏笛子的时候就只能使用鼻子呼吸,这是错误的。
我们只在练习长音的时候使用鼻子来进行换气,但是在日常吹奏曲子的时候,我们吸气的时候嘴巴和鼻子同时进行吸气,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吸更多的气。
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换气,如何在不被听者发现的情况下换气。
1:一句换一口气(普普通通,一句一口气)
首先最普遍的换气方法就是一歌词为主,一句话换一口气,但是有些人的气息比较短,吹不满一句就停下来了,这是我们便需要有用巧妙的方式来进行换气了。
2:附点换气法(点后能换气)
比如我们可以在有附点的地方就可以在附点的后头换一口气,同时我们在遇到切分节奏的时候,可以在第二,三两个音之间进行换气。
3:三吐换气法(下加一横的音符后面可换气)
我们在遇到后十六分音符和=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第一个音和第二个音之间进行换气,我们在遇到前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在吹完三个音的时候便可以换一口气,还有当我们遇到一个音有两拍级以上的时候,我们便可以通过少一拍得方式,空这一拍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进行换气。
4:空隙抢气法(稍有停顿的地方,快速吸气,能吸多少是多少)
当我们在吹奏遇到快节奏的时候只有之间有一些间隙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张嘴来进行少量的吸气,就像被吓了一跳的时候这样进行吸气。
长笛演奏练习中的呼吸训练技巧一、深呼吸练习深呼吸是长笛演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通过深呼吸,才能够让气流充足并且均匀地通过长笛。
深呼吸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在日常练习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深呼吸的练习:1. 腹式呼吸练习:腹式呼吸是指通过扩胸和腹部来进行深呼吸,使得气流更加充足。
在练习中,可以躺在地上,双手放在腹部,深吸气的时候感觉腹部隆起,呼气时感觉腹部缩小。
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气息控制能力。
2. 长时呼吸练习:长笛演奏中需要长时间的气息供给,因此通过长时呼吸练习来增强呼吸的持久力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在练习时尝试每次呼吸时尽可能地慢,从而使得呼吸时间更长,提高气息的持久力。
3. 换气练习:换气是长笛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换气可以让演奏更加连贯和持续。
在练习时可以尝试通过连续演奏多个小节的乐曲,然后在换气的地方停下来深呼吸,然后再继续演奏。
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强换气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控制呼吸力度的练习长笛演奏中需要根据乐曲的要求来控制呼吸的力度,有时需要柔和的气息,有时又需要强劲的气息。
控制呼吸力度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演奏练习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呼吸力度的练习:1. 哑音练习:哑音是长笛演奏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控制呼吸的力度来改变音色。
在练习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哑音来练习控制呼吸力度,从而提高在演奏中的灵活性。
2. 吹奏练习:通过吹奏不同的音高和音量来练习控制呼吸的力度,尤其是在高音段和低音段的切换上,需要更加准确地控制呼吸的力度。
3. 慢节奏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乐曲演奏的速度放慢,从而更加集中地练习呼吸力度的控制,使得演奏的质量更加稳定和准确。
三、完善换气技巧的练习长笛演奏中的换气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换气技巧可以使得演奏更加连贯和持续。
在换气技巧的练习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1. 练习换气的时机:在乐曲中找出合适的换气时机,并且在练习中多次进行换气的练习,使得换气的时机更加准确和合理。
循环换气循环换气在初学者看来是笛子技巧中最为神秘的一种,因为它能持续地吹奏很长时间。
它运用在笛子中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主要是采取言传身授的方式。
在网上和各种书面文件中基本上只是很粗略地介绍一下它的操作原理和练习方式,对于我们业余练习者来说有很高的门槛。
在各种机缘之下,我结合一些影像资料和书面资料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得以入门,现在将自己的一些心得系统地整理一下,希望对协会中酷爱笛子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同时希望在今后大家能根据自己在训练中的经验对其加以改正和充实,从而使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好的练习效果。
——刘德力一、身体状态练习之前,调整呼吸,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
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看书、走路、洗衣、睡觉。
(尤以睡觉时最佳,因为睡觉时全身很放松,很清静。
我就是在睡觉时悟道的。
)二、心理上以一种极度藐视的态度对待之,不要把它当成一项艰苦的工作,把它当作一种用来把玩的东西。
只是为了好玩而已。
(不过还是建议最好是长音能达到20秒以上的同学训练,因为它是要以一定的功底为前提的)三、各个器官的动作1、口腔:口腔内尽量打开,以蓄积更多的气流。
大致是发“嗷”音时的口型,如果口腔没有打开,那练习循环换气时非常困难的。
2、舌头:在蓄积气流时,舌头向后缩,退回舌根处(记住是往后缩,不是往后卷舌头。
练之前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在往外挤压气流时,舌头由后往前伸,以帮助挤压。
3、两腮:刚开始练习时,可能因为不习惯,口腔中蓄积的气流不够,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鼓腮来辅助,在往外挤压气流时,两腮的脸部肌肉慢慢地用力向回加压,将气流慢慢挤压出来(注意腮只是辅助,不是主要动力)4、牙齿:因为口腔要打开,所以上下牙齿分得比较开。
我个人认为在你的上下嘴唇能合在一起的情况下,上下门牙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夸张越好。
因为发“嗷”的时候可以使你的口腔后部打得很开,而上下齿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你整个口腔的容积。
5、嘴型:不要太向两边拉,嘴唇放松,自然闭合,力点稍微向中间。
循环呼吸法鼻吸口呼同步进行,是循环换气的主要方式。
由于人的肺活量有限,要想用有限的气息,使笛音持续,吹奏者必须能够运用奏边吸气的特殊换气方法,把气流源源不断地送入吹孔方可。
在吹奏中,循环呼吸法与常规呼气法(接通胸腔气流)把新吸入口腔的气流和胸腔中的气流一并吹出口外,伺机再度循环,往复进行。
在交替过程中,鼻孔时吸时呼,而口腔则连呼不断。
人的口腔与鼻腔是相通的,所以从鼻孔吸进口腔的空气,在有关肌肉的作用下,可以汇同口腔中储存的气息呼出口外,形成回旋流向。
确立这一气流形成的关键,在于口腔后部做“吞咽”关的肌肉活动(舒张与收缩)不仅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量,而且可以扩大口腔容积,增加气息储存量。
由于吞咽状可使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通往气管的入口),从而切断了鼻、喉两腔之间的通路,使鼻腔气流不能进入胸肺,而只能积聚于口腔,并在肌肉收缩的作用下,汇同口腔原储存气流一并呼出口外。
1.、先将气储在口腔中(双颊会鼓没关系,但等到可以控制之后要避免),利用口腔周围的随意肌向内挤压的力量,使得气体从嘴喷出,注意千万不要使用到肺部的气,这样慢慢吹个5-6秒应该不是难事.2.、用鼻子将气吸到肺部。
3.、接下来的就是将上述两点在同时做到,这个比较难一点。
4.、再下来就比较简单了,将吸到肺部的气吹出来即可。
5、.一面吹气时要记得要一面储气,等到气储够了,再反复1.的动作,以循环之。
6.、若是练到会上气不接下气,或是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请立刻停止以免产生内伤。
四、步骤与过程循环换气时,鼻孔每吸一次气大体可分解为三个不同阶段:1、补充口腔中的气息储存量2、满足生理上气体交换的需要(同时补充肺叶中的气量)3、弥合胸、口两腔气流衔接的断痕(同时排出废气)过程:当鼻孔开始吸气时,口腔后部配合肌肉收缩立即做出吞咽状扩张活动,堵住喉口。
这不仅有助于气流的排出(气动惯力),而且迫使鼻腔气流积聚于口腔,补充气存量。
但“吞咽”瞬间即逝,经喉口入胸脯,进行气体交换。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一先决条件呼气循环通气技术的灵感来自长声循环通气技术。
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
要学习呼气循环通风技术,首先必须掌握长声循环通风技术。
这是学习呼气、循环和通气技能的先决条件。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二要有扎实的吐音基本功一些球员可以自由使用长声循环通气技能,但吐痰的基本技能较差,因此吐痰循环通气很难学习。
因此,有必要加强吐痰基本功的练习,使吐痰的力量、速度和清晰度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为学习和掌握吐痰循环和通气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三掌握要领学习呼气循环通气技术的关键在于,呼吸节拍的位置只能是“吐、补、吐痛”的“补”音,而不是其他任何声音。
这是掌握这项技能并使其应用达到理想水平的关键。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四要有很足的口劲及风门大小变化的控制能力知道了要领,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实际演奏中,“不”这个词不能发声,只能用这个词的虚拟声音形成的口形来收缩和按压嘴唇和脸颊,缩小阻尼器。
此时,风门比在气管中吹气小。
为什么在循环通风中吹相同的声音时,会有不同尺寸的挡板?这是因为要发出笛声,呼吸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冲击力;二是实现一定的流量。
通常,吹奏长笛时,要利用肺部的空气。
通过腹部的收缩和压缩,吹出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和流动性,从而发出笛声。
此时,阻尼器相对较大。
在实施循环通风时,由于使用了口中的空气,因此压力和呼吸量受到限制。
因此,吹笛子所需的最小冲击强度和流量只能通过减少风门来实现,以使空气束变小和集中,并加快流速。
然而,要想取得实际效果,还必须具有很足的口劲。
有的初学者在练习吐音循环换气时,往往会发出“补”的声音来。
究其原因,就是口劲不足。
这不但影响了演奏效果,而且想提高速度也很困难。
因为,发出了声音,风门就不是缩小了,而是无规则扩大,气流束也就分散、不集中。
这样,用气管里来的气所吐奏的音与换气所吐奏的音之间,就会出现轻重、强弱、高低的差别,从而使整个吐音循环换气的过程显得不圆满,有痕迹。
吹笛子如何换气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呼吸、运气等方法,那么吹笛子要如何换气?吹笛子换气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换气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换气的方法:呼吸法则在笛子演奏中,呼吸和换气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呼吸,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把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结合呼吸”。
在初级学习中,我们建议大家不要过多考虑呼吸方式,如果一开始就陷入概念的旋涡中,反而会使我们的练习更加困惑。
科学实用的呼吸方法其实就是最自然的呼吸方法。
吹笛子的呼吸状态和平时说话时的状态相差并不大。
呼吸也并非是一项高不可攀的技术,只要运用合理,都可以掌握。
理想的呼吸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吸气时不可提肩。
无论吸气多少肩膀坚决不可以动,不可上提。
2.口鼻同时吸气。
开始时最好照镜子练习。
吹笛子换气的方法:换气引导1.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人的呼吸肌(呼吸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肋间肌又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平静呼吸时只需肋间外肌和膈肌的参与,深呼吸时需肋间内肌的参与)如同一个压力泵,通过收缩扩张使气流吸收、释放。
呼吸肌越有力,对气息的控制力越强、气息力量越足、换气速度越快。
在平时基本功练习时,呼吸要做到全吸全放,通过大强度的收缩呼吸肌提高呼吸肌肉群的力量与耐力。
2.演奏时的呼吸在正常演奏演奏时换气前一定要留有余气,不可等到气息全部用光时再换气。
演奏中长此以往全吸全放的话势必会破坏旋律节奏,气息上上气不接下气。
3.自然吸气由于气压和人自身本能因素,在正常演奏换气时只要我们把嘴张开,气体自然而然就可以吸进身体。
对于乐句较短,较为平缓的曲子,完全可以通过张嘴自然进气的过程完成吸气。
而对于张力较大,乐句较长的乐曲,则需要加力吸气。
4.明确换气位置往往初学者演奏时节奏、换气把握不好都与这一因素有直接关系。
建议大家在演奏任何曲目时都先把换气的位置标明,且演奏时统一执行。
固定的换气位置可使换气更加从容,有规律,也可有效的降低乐曲演奏的错误率。
长笛入门:笛子循环换气法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
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
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
我
国的唢呐、笛子等几种吹奏乐器都有可能连续持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
乐音或一个完整的长乐句甚至一首乐曲,这就需要使用“循环换气法”。
笛子大师赵松庭首先在笛子上使用循环换气。
要使乐音连绵持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绝地吹
到笛管内。
但因为人的肺活量有限,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
的时间,非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人肺内不可。
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
与吸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即呼和吸不能同时实行。
所以我们必须
从口腔中想办法。
人的口腔能储藏少量的气体,这就是产生循环换气
技术的根本前提。
如果我们能在口腔内部肌肉收缩把这部分储藏的少
量气压出来的一瞬间,迅速地从鼻孔中将气吸人,以满足生理的需要,然后再把这部分气体继续吹出,循环往复,使气流连续持续,并有一
定的强度,这便有可能达到乐音持续的目的。
但循环换气技术要以理
智指令去克服人的自然生理习惯,所以比较困难。
特别是在吹奏笛子
时要保持一定的口形和气流强度,要掌握它,并非能够一蹴而就,而
需要通过艰苦长久的练习。
现在根据我自己练习的体会来较为详细地
阐述循环换气的过程及其练习的方法。
一、首先练习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挤出口腔中的
气体,并使其吹出时具有一定的力量。
先按吹奏口形,尽量扩张口腔,然后可用手在下颚加一点压力,协助气流挤 (吹)出(这就是循环换气
时口腔内动作的基本方法和道理所在)。
经过一定时间的这样练习,使
口腔各部肌肉能互相配合,逐渐习惯于这种动作。
二、练习呼与吸同时实行。
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迫出的一瞬间,同时用鼻把空气吸入肺内。
这时一般人口腔中所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
半秒钟就用完了(熟练掌握后能够坚持到一秒钟),所以吹奏者要善于
掌握这个时机,急速用鼻稍猛吸气。
如此反复练习,便能达到同时实
行吹和吸的目的。
吹奏者能够学习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吃饮料的
塑料吸管,一头衔在嘴里,一头插在水里,根据上述方法练习保持吹
笛时的口形,使气泡源源持续地冒出,持之以久。
也能够用嘴对着自
己的手来吹气练习,使手上皮肤感到气流持续。
三、在笛子上练习。
能使塑料管吹水泡持续,或能在唢呐上循环
换气后,并不见得能在笛子上循环换气。
笛子循环换气要比唢呐循环
换气难得多。
吹奏唢呐时气流全部进入乐器内,同时唢呐有气盘将嘴
唇托住,不存有保持风门形状的要求。
所以在换气时能够采用颊肌隆起,使口腔中储存的空气多一些;而笛子的吹奏者则必须尽量将呼出
的气流送到吹孔内,与吹口的锐边相碰后气流散开而发生涡旋式的运动,产生了音波源,通过笛管腔共振而发声.所以,笛子循环换气除
了要求保持气流强度外,还须保持口形和唇紧张度(否则产生断音或变音),其循环换气就增加了困难。
笛子的循环换气,一般不是采用面颊
肌隆起的方法,因为控制口形的笑肌一旦被鼓起便会破坏准确的口形,影响发音,同时也影响了演奏者的仪表.故而一般应采用扩张口腔内
部容积的办法来储气。
而在循环换气的一瞬间,吹奏者唇部的控制是
十分重要的。
尤其是在吹奏高音时实行循环换气,如唇的收缩不够,
则储藏的气体一下便跑光;而收缩过紧,使风门过窄,会造成音过细
或吹不响。
即使口形有轻微的变动,也会使气流进入风门的准确角度
改变(偏上或偏下),导致吹不响或发出杂音。
所以一定要通过大量的
练习来使口控制适合要求,另外,在循环换气时吹奏者应使用空气运
动的惯性。
从肺中吹出的“正气”,吹奏时有一定的“惯力”,在循
环换气时一下断绝了供气的能源,而代之的能源是以下两方面:
1、原吹奏出来空气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
2、口腔肌肉收缩挤(吹)出“续气”所产生的气流力。
倘若仅仅利
用口腔肌肉收缩的后续能量想把笛子吹响,那是非常困难的,往往是
事倍功半。
所以“续气”和接住“正气”的惯性,要无明显衔接痕迹。
四、结合乐音练习。
开始应采用单音练习,让思想集中在口腔肌
肉上。
低音所需气流比较慢,气量多,唇部松,风门大,所以在低音
循环换气时唇部的准确控制是很不容易的,开始时不易成功;而采用高音练习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高音所需的气流速度快,故口腔所加的压力也须增大,同时风门的收缩比中音紧得多。
所以先在笛子的中音区(平吹第二、三、四孔音)特别是筒音练习,因中音区口形的变化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