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三大玉石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名玉盘点-历史缘由与特点目录中国名玉盘点-历史缘由与特点 (1)和田玉 (1)蓝田玉 (2)独山玉 (2)岫岩玉 (3)祁连玉 (3)绿松石 (3)寿山石 (4)巴林石 (4)青田石 (4)昌化石 (4)和田玉和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5个地区之一,驻地和田市。
和田地区,古称“于阗”,藏话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
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
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
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都属单斜晶系。
在和田玉中,白玉最为珍贵,白玉中最佳者为羊脂白玉,是玉中上品。
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
由于黄玉出产甚少,故色纯、质润的鸡油黄,其身价不在白玉之下。
按照国家标准样品以颜色分类,和田玉分为6个大类: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玉,每一类都有参照标准。
蓝田玉蓝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和田玉(软玉)、岫玉和独山玉),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春秋秦汉时蓝田玉雕开始在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时达到鼎盛。
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
中国玉文化之历史发展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和饰品和工具用玉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玉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石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玉石有着神秘和独特的力量,被认为是与天地神明相连的宝贵之物。
玉器具有辟邪、祈福、保平安等功效,因此被当作珍贵的礼物来献给皇帝和贵族。
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非常重视玉器的制作和使用,玉器被视为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人认为玉石具有自身的灵气和特殊能量,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玉石种类主要有和田玉、羊脂白玉、青海玉等,不同的玉种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
例如,和田玉象征着权力和尊贵,羊脂白玉则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独特精湛,代表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
通过雕刻、琢磨和抛光等手法,玉工能够将平凡的玉石打造成精美的艺术品,表达出各种不同的主题和形象。
例如,玉佩、玉璧、玉镯等被广泛使用于宫廷和贵族,它们的形状和纹饰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石被视为品德高尚和美德的象征。
中国的“玉人”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品质高尚的人,代表文化、智慧和道德的典范。
玉器也常常作为婚嫁的礼物,象征着美好的婚姻和家庭。
到了宋代,玉器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且在当时社会中更加广泛流行。
由于制作时间的压缩,玉器成为更多人使用和欣赏的艺术品,而不仅仅局限于贵族阶层。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玉文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玉石的用途不再局限于装饰和饰品,还被运用到建筑、家具等领域。
玉石雕刻和玉文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艺术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玉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或工艺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玉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玉器第一章、中国古代玉和玉器一、中国古代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1、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
其中以新疆和阗所产的一种透闪石之类的玉石最为有名。
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
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2、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
缅甸是翡翠的主要出产国,清代乾隆时期流入中国,其中含有铬镍元素的呈现绿色,称之为“翠”;含有铁元素的呈现黄、红色,称之为“翡”,如果在同一块玉石由红、绿、紫三色组成,则称为“福禄寿三星”或“桃园三结义”。
其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
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
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3、在中国古籍上所指的玉并不是确切的矿物学的名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阐释“玉”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五德”之说是儒家对玉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把玉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玉器:西汉扬雄在《法言》中阐述说:“玉不雕,屿璠不作器。
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及其对国人的影响中国古代玉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硬玉,也称为翡翠,主要有和田玉、远东玉等;二是软玉,包括鸟龙纹玉和兽首纹玉等。
无论是硬玉还是软玉,在中国古代玉石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先秦时期,玉石被视为君主的象征,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佩戴。
玉石还被用来制作各种器物,如玉带、玉饰、玉镯等。
在古代中国,佩戴玉石被认为可以保佑人的平安和吉祥,具有辟邪、驱邪、避邪的作用。
除了审美价值和信仰意义,玉石还在中国古代医学和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黄帝内经》记载,玉石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古人相信,佩戴玉石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
此外,玉石在文人墨客中也非常受欢迎,他们常常将玉石用作文房四宝之一,用以拟人化并借以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玉石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广泛的流行,也影响了现代中国。
玉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喜欢佩戴玉石饰品,不仅因为其美观,更因为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无论是出席婚礼、庆祝生日、还是求助于运势,人们都乐于佩戴玉石,以求保佑和吉祥。
玉石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玉石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
许多人喜爱收集和欣赏玉石艺术品,品味着古人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的智慧和美学思想。
其次,玉石文化也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中国人结婚时,翡翠戒指被视为吉祥物,象征着美好的婚姻。
此外,佩戴玉石也被视为保护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方式,被视为避邪和驱邪的守护者。
总之,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对国人的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玉石被视为君主权力的象征,用来制作各种器物,并在医学和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玉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既是审美意识和文化品味的体现,也是人们追求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古代各种事物的雅称一、玉石古代称玉石为“琢玉”、“雕玉”、“玉石”等。
玉石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宝物,具有神秘的力量和美丽的外观。
人们常用玉石来制作器物、饰品等,以展示其高雅的品味和身份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玉石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广泛用于宫廷、宗教仪式等场合。
二、丝绸古代称丝绸为“纺绩”、“素练”等。
丝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特产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奢侈品之一。
丝绸以其柔软、光滑、细腻的特性,成为贵族和富有阶层的象征。
丝绸被广泛用于服饰、家居用品等领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三、书法古代称书法为“书法艺术”、“书艺”等。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挥毫泼墨,以书写汉字为主要表达方式。
古代书法家们通过不同的笔画、字体和布局,表达出对美的追求和内心情感。
书法在古代被广泛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用于文人雅集、宴会等场合,以展示其才华和修养。
四、音乐古代称音乐为“乐曲”、“音律”等。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古代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谐的节奏和多样的演奏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的乐器和音乐形式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多样性。
五、诗词古代称诗词为“古诗”、“古文”等。
诗词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诗人们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代表了古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诗词在古代被广泛流传和传颂,成为人们娱乐、赞美和思考的重要方式。
六、茶艺古代称茶艺为“品茗”、“闻茶”等。
茶艺是一种通过泡茶、品茶的方式,欣赏茶的色、香、味和形态的艺术形式。
古代人们通过独特的泡茶技巧和品茶礼仪,将茶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茶艺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被广大文人雅士所追求和推崇。
七、戏曲古代称戏曲为“戏剧”、“曲艺”等。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表演、唱腔和舞蹈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
古玉之古玉器材质流考本文来自古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玉器所选用的材质丰富,颜色丰富,凡珍稀玉材均有涉及,现归纳几类,以供玩家参考。
一、白玉的质地1、三代白:指的是战国以前出现的一种优质白玉品种。
其特征是玉色雪白洁净、组织细密坚实,然而视之粉软。
以商前期、殷商与西周三代最多,故称“三代白”。
春秋后已绝迹,不再出产,因此于今流传的极少。
2、秋葵白:“秋葵”是指玉色多白中映黄,似秋葵色。
“秋葵白”是白玉中质地卓越的品种之一,其特征为玉质润泽柔细、纯净明洁、质地饱满,视之似软腻可掐。
“秋葵白”的质地多出现于战国以前,昔人又云“千年白玉化秋葵”,其稀有性可见一斑。
3、老汉白:质地特征为玉种不透而乳白,玉质细腻顺手,且玉肉组织多呈细粒状结构,以西汉为多,汉代以后几为绝迹,其质地与今天所谓的“汉白玉”的材质大不相同。
4、化雪白:玉肉中,视之如春雪初融的形状,雪片或巨或细,间有冰裂纹,极为细润。
5、秋水白:玉色为白中带淡青色,“似白非白、似青非青”,属青白玉种。
其色恰如秋天塘水之色,故谓“秋水白”,属和田玉早期出产的玉种之一。
二、黄玉的质地1、三代黄:指战国以前出现的一种优良黄玉品种。
其特征为玉色艳黄润透、玉理坚实、玉表硬泽。
2、秋葵黄:鲜青黄色,视之软腻,状似可掐,为黄玉中的上品。
3、葡萄肉:“秋葵黄”中的特等品种之一。
深绿润黄,属深色,似绿葡萄去皮见肉之润汁状,乃万中难取其一者。
三、青玉的质地1、三代青:又名“周青”、“蟹壳青”。
“周青”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此类玉种于周朝以后极为绝迹,其盛产其乃在文化期至西周,故言“三代青”。
“周青”的颜色深青带黄,照光而黄色越显,且玉肉中常夹杂黑点,名“跳骚斑”。
2、老汉青:出现在东周至汉代,其质地不透,色深沉而青蓝,亦润泽,是玩赏中特殊的青玉品类,极为少见。
3、海青:似沧海之蓝青色,又名“沧海青”。
四、碧玉的质地碧玉主要产于玛纳斯河一带,和田附件较少出产。
碧玉的名称很美,但其呈色很少有青翠碧绿的佳品,通常以菜绿色到暗绿色为多见,玉色杂驳不纯,绿色中大量夹杂有黑色杂质。
中国四大名玉及用途中国四大名玉是指和田玉、鸡血石、青海玛瑙和川滇玉。
这四种玉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享有极高的地位,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宝石。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这四种名玉的来历和用途。
首先是和田玉,它是中国传统宝玉中最有名的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
和田玉起源于新疆和田地区,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硬玉,质地细腻,光泽度高,具有很高的韧性和稳定性。
和田玉的品质被认为是评价其他玉石的标准之一。
和田玉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和首饰,如玉瓶、佛像、手镯、吊坠等。
和田玉还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在中医中被用来治疗病痛,并具有一定的护身力量。
因此,和田玉被人们视为吉祥、幸运和健康的象征。
接下来是鸡血石,它是一种特殊的石头,被赋予了很多寓意和传说。
鸡血石的外观酷似滴血,因此得名。
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富含铁元素,因此红色比较浓郁。
鸡血石一般被用作饰品和摆件,常常被人们佩戴或摆放在家中,以祈求幸福和防止厄运。
鸡血石的红色象征着生机和热情,被认为是有助于血液循环和健康的宝石。
此外,鸡血石还被视为正义、勇敢和胜利的象征,被广泛用来制作奖杯和奖章。
青海玛瑙是一种优质的玛瑙石,产自青海地区。
它的颜色多为青绿色,因此得名。
青海玛瑙具有坚硬、细腻、光泽度高等特点,是制作首饰和工艺品的理想材料。
青海玛瑙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外观和材质,它还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和宗教意义。
在佛教中,青海玛瑙被认为是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并被用来制作佛珠和佛像。
同时,它还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被广泛用来贴在门坎或悬挂在家中,以保护家人的安全。
最后是川滇玉,它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玉石。
川滇玉产自四川和云南两省,主要成分是纯净的绿辉石。
川滇玉的质地细腻、色泽柔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川滇玉主要用来雕刻和制作各种工艺品,如瑞兽、吊坠、香炉等。
它的作品精美细致,形象生动,被人们视为收藏和送礼的上佳之选。
川滇玉在中国历史上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人们用来表达吉祥、幸福和美好的祝愿。
中国古代有哪些玉石老珠子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成就了玉石老珠子的独特地位,它们华美大气,上至帝王、下至黔首都对它们情有独钟。
它们是『礼』的代表,是『德』的象征,引领了时代的风尚,也是中外文明沟通的桥梁。
第一节玉石老珠子的缘起要说珠子在中国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旧石器时代,距今2至1.8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懂得用骨头、贝壳、石头、牙齿等材料制作成珠子来装饰自己了。
石器时代的骨针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时期时代,人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提高了很多,对石头的硬度、密度、韧性等特性也有了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懂得将玉(或者说美石)与普通石头区别开来对待了。
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饰品中国的玉文化至少有8000年历史,玉珠的历史也至少有8000年。
而以玉制作的珠子,毫无疑问是珠子的贵族,可不是普通人能够佩戴的,佩戴之人在氏族中的身份地位是十分尊贵的。
史前时期,什么样的人如此尊贵?是氏族或部落的首领,是能够“通天”的巫觋(接事鬼神之人,我国古代女成巫,男为觋)等。
要用玉做珠子,必须先琢磨玉料。
大部分玉石都有相当高的硬度,史前人类只能用非常原始的工具来琢磨玉料,制作玉器很不容易,玉珠非常珍贵。
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与石核不算饰品,更不是珠子,可是它们向我们揭示了新石器时代的制作工艺,是学习的极好标本。
第二节史前时期的玉石老珠子⒈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珠(约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玦级玉管兴隆洼文化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兴隆洼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玉玦。
兴隆洼出土的玉珠数量不多,造型为管状,腹部稍粗,形状不规整,对钻孔,从出土位置判断应该是用作项饰。
⒉东北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珠(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红山文化出土的黄玉珠巴林右旗博物馆藏红山文化鼎鼎大名,地域分布很广泛,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玉器精美又丰富,是史前时期玉文化的一个高峰。
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玉珠、不同长度的玉管以及半球形和球形珠,最常见的是腹部略凹的束腰形珠,这种形制可能是模仿骨头(两端粗中间凹)而制作的。
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中国四大名玉排名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中国四大名玉排名我们知道,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首,那么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呢?中国四大名玉排名是怎样的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国四大名玉,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中国四大名玉排名我们知道,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首,那么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呢?中国四大名玉排名是怎样的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国四大名玉,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呢?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陕西西安的“蓝田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这是先辈们通过对比、筛选、淘汰后,最终确定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和蓝田玉为我国四大名玉的崇高地位。
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和田玉和田玉在大约距今4000年,开辟了举世闻名的玉石之路,直到现在,和田玉依然是最能代表中国由古至今玉文化的玉。
它的产地相对单一,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开采而存量渐少,优质的和田玉也更难以开采,所以无论商业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居高不下,并且继续一路飙升。
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蓝田玉一贯中华历史的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等。
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铝、镁、钠、钙、铜等元素,往往一玉多色,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艺美术品原料。
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独山玉早在6000多年前,古人便已经开采使用独山玉,在安阳的商代殷墟中还出土了好些独山玉玉器。
因为品形和翡翠类似,故而有“南阳翡翠”之称,“南阳翡翠”曾被冠以“天下古玉唯我独尊”的美誉,这样的霸气来源于悠久的开采历史,以及自身独一无二的魅力。
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岫岩玉岫玉是一种软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而得名,属蛇纹石,以其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垂青和珍爱。
中国四大名玉是什么?中国四大名玉排名如何?上面全面介绍了这四大名玉,作为中国最出名的玉石种类,一定要了解一些哦!。
古代玉的等级古代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制作和欣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等级体系。
根据传统的分类标准,古代玉可以分为翡翠、和田玉、瑪瑙、青玉、白玉、黄玉、紫玉、黑玉等等,今天我们将根据玉的质地、颜色、纹理等等来介绍古代玉的等级。
一、原料等级原料等级是指玉石的质地和品质。
古代玉的质地主要分为和田玉、翡翠和其他玉石。
其中和田玉是最上等的玉石之一,因为它是远古时期天山天然形成的,由于其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其具有极高的质地和难得一见的透明度。
翡翠是指矿物物种中的硬玉或軟玉的绿色透辉石,其土发性质越高,颜色越饱满,质地越细腻,越为珍贵。
其他玉石主要指紫玉、青玉、白玉、黑玉、黄玉、彩玉等。
不同的玉石在质地上的等级不同,以和田玉和翡翠为最高,其他玉石次之。
二、颜色等级颜色是鉴别和田玉、翡翠和其他玉石的重要标准。
在颜色上,玉石可以分为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黑色、白色等。
颜色越纯,越鲜艳,越为上等。
1、和田玉的颜色等级和田玉颜色越浅,质量越高,颜色越好的是白色和芙蓉白色。
其次是莫斯科蓝、淡青、黑色、墨绿色等。
2、翡翠的颜色等级翡翠的品质是以色,以绿色最好,尤以“老坑料”最为上乘。
其中“糯种绿、吊绿、冰种綠、龍涎黄”被誉为翡翠四大名石,其次为黑色、从容青、橄榄绿、白、紫、黄、粉色等。
3、其他玉石的颜色等级在其他玉石中,黑玉的价值很高,其颜色随时代而变,如秦汉时期以黑色玉石为主,而明清时期以青色为主。
三、纹理等级纹理等级是指玉石表面的翻译、纹理以及纹饰的质量和瑕疵。
古代玉纹理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莹纹;二级为冰裂纹;三级为细长纹;四级为斑纹;五级为绿斑纹。
莹纹是玉石上晶莹剔透的纹理,是最高级别的纹理。
冰裂纹是玉石上具有裂开的纹理,是次之级别的纹理。
细长纹是一种平行排列的长条形纹饰,为三级纹饰。
斑纹是一种波状曲折的纹饰,为四级纹饰。
绿斑纹则是表面上青绿色斑点而成的纹饰,是五级纹饰。
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第一步:选材。
选取优质的玉石是制作工艺的第一步。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的玉石有和田玉、翡翠、青金石等。
制作玉器常用的是和田玉,因其质地细腻、温润,且有着独特的光泽和颜色。
第二步:开料。
将选定的玉石经过开料工艺进行切割,以便后续的雕刻加工。
开料通常采用磨料和翡翠石料进行切割,并使用绳子或铁丝固定切割位置。
根据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进行适当的切割和裁剪。
第三步:精制。
将开料后的玉石进行打磨和磨光,使其表面光滑、均匀。
精制过程中使用不同粒度的磨料和工具,如砂轮、砂纸等,根据需要不断调整,直到玉石达到所需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第四步:雕刻。
雕刻是制作玉器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具技术性的一步。
雕刻通常采用手工传统技术,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傅通常会凭借经验和技巧进行雕刻,形成琳琅满目的图案。
第五步:纹饰加工。
在雕刻玉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和需求进行各种纹饰的加工。
纹饰加工通常包括线刻、鼓凿、浅浮雕、高浮雕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使玉石表面形成各种美观的纹样和图案。
第六步:打磨。
完成雕刻和纹饰加工后,需要进行最后一次的打磨工艺。
打磨是为了使玉器的表面光滑、均匀,并消除可能产生的划痕和不规则瑕疵。
打磨工艺通常使用不同粒度的砂轮和砂纸进行,最终达到所需的光泽和质感。
第七步:装饰与装配。
根据玉器的用途和设计,可以进行一些额外的装饰和装配。
常见的装饰物包括珍珠、金属镶嵌、绳索等。
装配工艺通常使用金属环和胶水等器材将玉器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
第八步:雕印。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经过这些步骤,制作出来的玉器精美绝伦,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术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中国最著名四大玉石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藏量极广。
据《山海经》记载,中国的产玉地点有200多处,一些著名的玉矿至今仍在开采,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和湖北的绿松石,称为中国的四大玉石。
[和田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东—塔什库尔干,和田—玉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矿等。
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
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质状光泽,硬度5.5—6.5度。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5000米高的山岩中。
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为山料。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的纯净度。
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
和田玉由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质地优良。
表现在:一是由于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
二是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脂肪)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样而驰名天下。
三是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是“水头好”,呈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
四是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角愚理自外,可以知中”。
有世之稀宝羊脂玉石的颜色,对工艺鉴定十分重要,包括色调、色纯、色浓诸方面。
玉石有多种多样的颜色,人们对玉颜色的追求因时代而不同,如中国古代,在“三代”时和田玉玉器流行青色,春秋战国开始到以后各代流行白色,清代晚期开始流行翡翠绿色。
世界上闪石玉颜色基本上为白、青、黄、黑、碧(绿)5种颜色,还有一些中间过渡色。
和田玉由于含铁量很低,基本为前四种颜色,即有白玉、青玉、黄玉、墨玉4大类,并可进一步划分品种,如白玉中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等。
玉刚卯[mǎo]、玉翁仲、玉司南—汉代贵族最流行辟邪佩饰!玉刚卯、玉翁仲、玉司南作为为汉代人们用来辟邪厌胜的流行饰品,统称为辟邪三宝。
古人云:“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辟、邪都是为不正派,不正当之意。
后来,“辟邪”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驱除邪祟。
汉朝在文化、信仰方面继承了楚国的许多文化,尤其是继承了楚人的信鬼好巫。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被称为驱邪避疫玉器三件宝的刚卯(严卯)、司南佩、翁仲,皆应运而生,成为汉代贵族中十分流行的佩饰。
故宫藏汉玉刚卯、严卯故宫藏汉玉司南佩南京博物院藏汉玉翁仲刚卯和严卯最早见于《汉书·礼仪志》、《汉书·王莽传》及《后汉书·舆服志》上,得名于开首铭文:“正月刚卯”、“疾日严卯”。
在《后汉书·舆服志》中将刚卯和严卯称作“双印”。
印为执政所持信也,又可被称为“玺”。
则有前人认为刚卯严卯只是“玺印”的一种形式,且先秦以来,男子一直都有佩印的习俗。
汉玉刚卯汉玉严卯玉刚卯与玉严卯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两者形制相同,四面长方形体,四面器表刻压胜之文,每面两行,用以驱邪;两者的区别在于所刻文字不同、字数不同,刚卯三十四字,严卯三十二字。
上下端有贯通的天地孔,可穿线佩戴。
毫州市博物馆藏汉玉刚卯、严卯汉双卯复原图刚卯的铭文为:“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
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
”白话文大意:【正月中所制作的刚卯已经完成,具有威灵的殳书覆盖东西南北四方、贯通春夏季秋冬四季、掌管金木水火土五行;四神各当其职,四季天地时顺。
炎帝向火神祝融发号令,让其驯教夔与龙两神兽。
当驯教夔龙保护我后,众多的厉鬼疫病鬼魅没有可以战胜我的了】毫州市博物馆藏汉玉刚卯严卯的铭文为:“疾日严卯,帝令夔化。
顺尔固伏,化兹灵殳。
既正既直,既觚既方。
庶疫刚瘅,莫我敢当。
”白话文大意:【在子卯之日佩戴严卯来刚尅不吉之事,(这是因为)炎帝下令(祝融)驯教了夔兽。
在中国的玉石中,有名的玉石有很多,对于人们来说,在收藏选购中,当然喜欢那些名贵的玉中,这样它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和价值,下文介绍三种有名的玉石,以供参考。
首先是和田玉,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被提名为中国的“国石”。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在中国,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
其次是翡翠,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
翡翠名称来源有几种说法,一说来自鸟名,这种鸟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所以,行业内有翡为公,翠为母说法。
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
另一说古代“翠”专指新疆和田玉,翡翠传入中国后,为了与和田绿玉区分,称其为“非翠”,后渐演变为“翡翠”。
再次是黄龙玉,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又称龙黄石。
产自云南省保山市
龙陵县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龙江边。
是2004年在云南发现的一种新玉种。
黄龙玉主色调为黄色,兼有羊脂玉白、青白、红、黑、灰、绿等色。
有“黄如金、红如血、绿如翠、白如冰、乌如墨”之称。
具体说:黄的有金黄、蜜黄、蛋黄、鸡油黄、橘黄、枇杷黄等深浅不一的黄色;红的有鸡血红、朱砂红、猪肝红、玫瑰红等浅红色;白的有雪白、冰白等。
[1]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