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版)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版)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版)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

粤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司马迁 一、作者简介 开先河,著《史记》——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他就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开纪传体史书先河。 二、背景回放 一场特殊的较量 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谁为关中王。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鸿门宴”的故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三、相关知识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通“拒”,译为“把守” 同“纳”,译为“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通“邀”,译为“邀请” 3.秋豪.不敢有所近通“毫”译为“细毛”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译为“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译为“尽早,尽快” 6.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译为“隔阂” 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通“骖”,译为“驾车辕两旁的马”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 ..时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册教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姓名: 年级:高二备课组 班级:

第四单元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 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二、教学步骤: (1)导语: 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2)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可参考课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 (3)背景简介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4)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6)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3.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

粤教版-语文-高二-【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12长亭送别

一、语段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1.“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与后面哪两句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2.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和疏朗的树林分别有怎样的联想?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重点结合“倩”和“挂”这两个动词去分析。 答案: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情人的马,看到疏朗的树林就想让它挂住渐渐西沉的太阳。这一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她不愿与张生离别,希望时间停留的心情。 3.【端正好】这支曲子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意境)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一般按照:①寻景:寻找描写的事物;②构境:这些事物构成的画面;③析情:这个画面渗透的情调。总之,分析意境最终要归到“情(志)”上。 答案:意象:云天、黄花、西风、大雁、霜林。 意境:用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个委婉深沉、悲戚萧瑟的凄凉意境。 4.“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莺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①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②结合题目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③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

粤教版必修五语文复习提纲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近经济 1、钱王则柯 一、字词。 兑()换逞()强扒()手报酬()消耗()束缚()大肆()商贾()迄()今为止 毋庸置疑励精图治 2 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茅于轼 一、字词。 同胞()淘汰()倒霉()规矩()脊()梁 二、写作借鉴。 1、利用小标题,使思路、内容清晰,结构层次分明严谨。 2、综合运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3、语言口语化,浅显易懂。 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沈杰 一、字词。攒()钱累()计轮廓() 第二单元新闻 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陈锡添 一、字词。 踱()步颁()布萦()绕葱茏()荡漾() 亲昵()远眺()俯瞰()面颊()深圳() 证券()东莞()心坎()侃侃()而谈 神采奕奕()鳞次栉()比 二、写作借鉴。 1、标题引李贺《河南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诗句。 2、首尾呼应。 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心随飞翔王光荣/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冯春梅刘程 一、字词。 橘()红遨()游苍穹()斑斓()目眩() 烧灼()怦怦()直跳坚如磐()石 二、论据。 1、航天员是这样炼成的。为了预防“空间运动病”,除了在平时进行自我锻炼,每次做转椅训练时,杨利伟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离心机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时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按过。/水上应急训练,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勺疼。/杨利伟喜欢吃肉,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多吃。晚上饿了,也没有自己加过餐。/“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定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一点。——毅力、坚持、意志、放弃…… 6、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 一、字词。 蕴()藏模()式屏()息稻菽()饥馑() 籼()稻分蘖()刻骨铭()心 二、写作借鉴。 1、标题借用毛《七律·到韶山》诗句。 三、论据。 1、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五六十年代美国大 7、访李政道博士闵捷 一、字词。 混沌()洗漱()华裔()模()拟对称() 纸簿() 二、写作借鉴。 1、开头引故事,引人入胜。 8、甘地被刺 一、字词。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内素材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向前看”与“向钱看”——《钱》 几千年来,金钱在中国一直含冤受辱,人们将金钱骂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诚然,“钱”会使一些人迷失了“向前看”的方向。耽于金钱,取之无道,肯定会让自己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然而这些并不是钱本身的错误,而是某些人对金钱的贪婪所致!“君子爱财”,只要能够“取之有道”,钱就是个好东西。因为,它不但能使人富裕,使国家强大,还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向前看”,就要理直气壮地去想钱、谈钱、看钱和赚钱。 【应用角度】“追求”“面对金钱的诱惑”“我心目中的钱”等 【精彩运用】人在钱的面前:有识者,有赏者,有观者,有戏者。有崇拜者,有逃避者,有不屑一顾者。有扑腾者,有挣扎者,有淹没者。有人因钱而生,有人因钱而死。有人因钱而聚,有人因钱而散。有人为它失去道德和情理,失去健康和文明,失去爱情和生命。它是个怪物,诱惑人也欺骗人,帮助人也陷害人。能调动人的欲望,而永远不能满足人的欲望。对于没有节制的人来说,只能助长其贪恋、丑恶和变态。我们不能高估了金钱的力量,钱不是万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金钱的力量。在金钱的社会里,钱是生活的必需。孩子上学要钱,老人就医要钱,娶媳妇买婚房要钱,穿衣、吃饭、出行处处要钱。没钱,就连收费公厕也是进不去的。没有金钱,虽然人的精神也能够或多或少地进行自我安慰,但金钱的多少终究制约着人们需要层次的满足。 诚信与规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人无信则不立”,只有每个人都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可能建立起一个诚信的、和谐的社会;只有有了诚信的支持,规则才能持久、全面地实行,否则,规则就只能沦为镜中花水中月。反过来,如果没有规则,诚信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大家都没有规则意识,都不讲规则,那么在一个混乱的秩序中,恐怕我们也很难看到“诚信”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规则建设和规则治理,才能普遍地增进社会中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 【应用角度】诚信、诚信与规则、规则之美等。 【精彩运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历来不缺少制度,更不缺少规则,但往往缺乏规则意识。受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有一部分人是制定规则的“高人”,却是遵守规则的“矮子”,他们崇尚“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之类的论调。因此,他们常常视规则如游戏,总想在规则之外另搞一套。社会上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官二代”和问题“富二代”,醒目地提醒我们:重整秩序,敬畏规则,迫在眉睫。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古训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虽然合理消费是必需的,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勤俭节约并不与合理消费相对立。因为,只有这种精神常在,我们才会合理运用资源,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与合理消费”等。 【精彩运用】爱国华侨陈嘉庚,生活俭朴,连牙签都要用过一头后再用另一头。亚洲巨富李嘉诚一次去北京办事,在下车付车费时,不慎掉了一元硬币,他都要弯下腰去捡,而给了保安一笔小费。他说:“一元钱虽小,也是劳动创造得来的,应该珍惜。而保安为我服务,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等待戈多》word教案

等待戈多(节选)萨缪尔·贝克特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荒诞戏剧的概况以及《等待戈多》在戏剧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2、领会全剧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所表现的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失望、苦闷和迷惘。本文所体现的深刻人生哲理。 3、理解节选部分中的戏剧语言、环境描写、情节结构的荒诞特点。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差别。 教学重点[来 以“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什么”为突破口理解本剧的“等待”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本剧人物梦呓之言和无聊动作所隐藏的人生痛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了解内容,设计问题讨论是较合适的教学方法,问题可以是: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教学用具 投影介绍有关贝克特及西方荒诞戏剧的概况,准备《等待戈多》戏剧片,事先让学生观看,印发有关作者和作品的介绍文字。] 预习要求 课前印发有关资料给学生,要求在上课前浏览一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从《大话西游》中的著名台词导入 1、唐僧被牛魔王抓住要被绞死了,这时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唐僧扬声高叫: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语言的无理和荒诞) 2、“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语言的无意义) 3、“你真的想要吗?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话,你就说嘛,虽然你深情地看着我,但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你真的想要吗?那就给你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语无伦次)其实有很多事情在其表面的荒诞之下,内里却有着令人信服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我们就来欣赏一出真正的荒诞剧《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一剧,1959年在巴黎上演,主要是因为此剧作者贝格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我们用传统的审美眼光看待该剧时,它又是那样的不可理解,甚至是难以卒读。难怪许多有经验的理论家和观众都对此迷惑不解。据说一个演员在演完《等待戈多》之后怒气冲冲地说:我根本不知道演的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一个谜,又不是一个谜。让我们打开书本。 ☆200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①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②戈多今天已经来了③留一点空白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像、感悟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内。

2020粤教版语文必修五9雷雨导学案3

雷雨(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戏剧的相关知识,能说出《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会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探究周朴园的一些异常行为, 3、理解《雷雨》的主题。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会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探究周朴园的一些异常行为, 2、理解《雷雨》的主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内容,阅读《随堂优化 训练》45页内容,对鲁大海形象、周朴园的行为、主题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 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戏剧基础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简要分析鲁大海形象,说说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拆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二、知识梳理:戏剧主题的分析 三、预习自测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见《随堂优化训练》P42“要点三”) 我的疑惑:我的收获: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如何理解下面列出的周朴园的这些行为?(见教参P96) ①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②打听侍萍的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③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④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窗户的习惯。 ⑤一直记得侍萍生日。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思路小结: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请概括《雷雨》主题?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10+哈姆莱特(节选)+Word版含答案

《哈姆莱特》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奏丹麦进行曲,喇叭奏花腔。国王、王后、波洛涅斯、奥菲利娅、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其余人等上。 国王你过得好吗,哈姆莱特贤侄? 哈姆莱特很好,好极了。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 国王你这种话真是答非所问,哈姆莱特。我不是那个意思。 哈姆莱特不,我现在也没有那个意思。(向波洛涅斯)大人,您说您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曾经演过一回戏吗? 波洛涅斯是的,殿下,他们都称赞我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哩。 哈姆莱特您扮演什么角色呢? 波洛涅斯我扮的是裘力斯·凯撒。勃鲁托斯在朱庇特神殿里把我杀死。 哈姆莱特他在神殿里杀死了那么好的一头小牛,真太残忍了。那班戏子已经预备好了吗? 罗森格兰兹是,殿下,他们在等候您的旨意。 王后过来,我的好哈姆莱特,坐在我的旁边。 哈姆莱特不,好妈妈,这儿有一个更迷人的东西哩。 波洛涅斯 (向国王)啊哈!您看见吗? 哈姆莱特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怀里吗? 奥菲利娅不,殿下。 哈姆莱特我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把我的头枕在您的膝上吗? 奥菲利娅嗯,殿下。 哈姆莱特您以为我在转着下流的念头吗? 奥菲利娅我没有想到,殿下。 哈姆莱特睡在姑娘大腿的中间,想起来倒是很有趣的。 奥菲利娅什么,殿下? 哈姆莱特没有什么。 奥菲利娅您在开玩笑哩,殿下。 哈姆莱特谁,我吗? 奥菲利娅嗯,殿下。 哈姆莱特上帝啊!要说玩笑,那就得属我了。一个人为什么不说说笑笑呢?您瞧,我的母亲多么高兴,我的父亲还不过死了两个钟头。 奥菲利娅不,已经四个月了,殿下。 哈姆莱特这么久了吗?哎哟,那么让魔鬼去穿孝服吧,我可要去做一身貂皮的新衣啦。天啊!死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他忘记吗?那么也许一个大人物死了以后,他的记忆还可以保持半年之久;可是凭着圣母起誓,他必须造下几所教堂,否则他就要跟那被遗弃的木马一样,没有人再会想念他了。 高音笛奏乐。哑剧登场。 一国王及一王后上,状极亲热,互相拥抱。后跪地,向王作宣誓状,王扶后起,俯首后颈上。王就花坪上睡下,后见王睡熟离去。另一人上,自王头上去冠,吻冠,注毒药于王耳,下。后重上,见王死,作哀恸状。下毒者率其他二三人重上,佯作陪后悲哭状。从者抬王尸下。下毒者以礼物赠后,向其乞爱;后先作憎恶不愿状,卒允其请。同下。 奥菲利娅这是什么意思,殿下? 哈姆莱特呃,这是阴谋诡计、不干好事的意思。 奥菲利娅大概这一场哑剧就是全剧的本事了。 致开场词者上。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第9课 雷雨(节选)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P117(单独成册)]) 一、基础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初的新疆,山寒水瘦,天寂地寥。特立独行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果然又来了。他走近了一个秘密——一个令世界________,并给他带来无上荣誉的秘密。 这一天,驼队意外踏上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古道。突然,在一直反刍的头驼停了下来,一座被沙漠已久掩埋的古城出现在视野中:成片的古建筑分布在佛塔与运河之间,细沙之下的官署、寺庙、僧舍、马棚、街市、瞭望塔、生活用具、纸本汉文文书、汉文木简、佉卢文文书静静地躺在那里。 (),所以对临时雇来的民工宣布,凡找到文书资料的,一定在工资之外另加奖励,并立刻兑现。这一措施,使得既贫困透顶又毫无文物保护意识的民工们为了寻找文物,几乎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后来的斯坦因,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当然同样收到了________的奇效。这也是西域大量古城遗址被________的外国人和见钱眼开的中国人一起盗掘得面目全非的一大原因。 在________的激动中,斯文·赫定将发掘出的文物运回西方,交给了住在德国西部城市威斯巴登的汉学家卡尔·希姆莱,并由希姆莱向世界宣布:“那城名叫‘楼兰’,占地10.8万平方米,在第三世纪极一时之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瞠目结舌马到成功别有用心不可言宣 B.目瞪口呆立竿见影别有用心难以言表 C.瞠目结舌立竿见影别出心裁不可言宣 D.目瞪口呆马到成功别出心裁难以言表 解析:选B。第一组,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或因恐惧而愣住的样子。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用在此处不当。第二组,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册教案(97页)(高二)

本学期教案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必修五 第二部分:选修1唐诗 第三部分:作文序列化教学穿插其中 第一部分:必修五 序号内容页码 1 王维诗四首72 2 李白诗四首79 3 杜甫诗四首86 7 白居易诗四首93 8 杜牧诗三首101 9 李商隐诗三首103 第一部分必修五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作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文单元,要求在前两个文言文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拓展,基本达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具体要求是:(1)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比较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在学习《语文》(必修2)“文言虚词(1)”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析和归纳虚词知识的一些方法。 (3)能够古文今读,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能够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能够初步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4)学会比较阅读,初步领悟并鉴赏古代实用类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 这几个要求,综合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扎实打好文言知识基础,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领悟并鉴赏古代实用类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 四、教学设想 “基本阅读”中的《鸿门宴》、《段太尉逸事状》和“扩展阅读”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可以先放在一起阅读。同是史传,《史记》和《左传》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就有很大的区别,而《段太尉逸事状》作为“行状”,记人叙事更为细致具体,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实用类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的异同之处。 由于此类文章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易于理解;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建议教学中,选取某篇或某些段落,要求学生先不看注释,试试自己能否读懂大意,整理出文章情节的大致内容、主要事件、人物的主要特点和作者的态度、情节和思想。然后再仔细研究注释,推敲语句意思,自己原来理解不准确的地方,要找出犯错误的原因,今后加以改正。通过这样的学习,检验并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水平。因为今后学生在阅读和考试中,会接触不少没有注释的文言文,所以,我们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不能囿于从“字词→段落→全篇总结”这样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模式,而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基本阅读”中的《陈情表》,哀婉动人,语言精练,整散结合,朗朗上口,是一篇典范古文。此文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通过恬吟密咏,体味李密的思想情感,享受文章的语言韵味,积累优美词句,揣摩其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特别的游记,名为记游,实则借题发挥,借记游的酒杯浇作者心中的块垒,其实是游记的变体。游记这种文体学习已经很熟悉,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体也会变化,也可以通变。既要学习、了解古代的文体,又要不拘泥于旧式,敢于创新。尽管这篇文章历来就有争议,褒贬不一,但王安石这篇文章表述的观点还是可取的,对青少年有正面教育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的学风。 《报任安书》历来广为传诵,必须指导学生认真诵读,理解司马迁的写作动机和思想观点;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两方面的比较:一是《陈情表》的“陈情”方式进行比较;二是与现代书信体进行比较。 五、教学安排: 《鸿门宴》4课时、《陈情表》3课时、《段太尉逸事状》4课时、《游褒禅山记》3课时、《郑伯克段于鄢》3课时、《报任安书》3课时.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 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二、教学步骤: (1)导语: 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投影(一)垓下歌 项羽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 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心随飞翔导学案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能说出人物通讯的特点 2、会运用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会写简单的新闻。 3、体会航天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精。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两篇新闻不同的记述方式和表达侧重点。 2、抒情议论性句子在新闻中的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第32-36页内容,阅读 《随堂优化训练》第16页内容,对概念、课文内容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 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新闻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二、知识梳理:新闻标题的拟写 其一,抓住关键句、特征句。所谓关键句、特征句,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注意寻找并提取这些特

征句子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如果这种句子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概括性、判断性的句子。如上题,可以抓住新闻导语“5月20日14时整……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中的后半句“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 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这一最具有概括性、判断性的句子,迅速拟题。 其二,表达形式要规范。概括要点要求形式规范,拟标题也不例外。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时间、地点等要素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答案一般要带有判断性,要求由两个部分构成。根据这一点,拟题时一定要找到找准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中,最关键的是找准“谁”,千万不要只写一个部分。如上题 中,“谁”是“三峡大坝”,“干什么”是“全线竣工(建成)”,答案应该是“三峡大坝全线竣(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建成”之类。然而,有很多学生不注意这一点,答案往往只有“名词”,或者拟的标题看上去很长,其实还只是一个名词,这些情况都构不成判断句。 其三,注意限制条件。概括要点或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性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般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如果有其他限制性条件,也一定要遵守。 三、预习自测 椭tuǒ圆目眩xuàn 呕ǒu吐坚如磐pán石呛qiàng 水烧灼zhu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找出本新闻的导语、主体和结语,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说说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思路小结: 探究2、从主体部分看,作者在指挥控制中心目击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 (见教学参考书)P48 探究3、“神五”升空,主角当然是杨利伟,为什么重复写大厅环境而不是着重写杨利伟的情况? (见教学参考书)P48 思路小结: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新闻标题的拟写 2、典型方法:其一,抓住关键句、特征句;其二,表达形式要规范;其三,注意限制条件 3、重点问题解决:如何概括新闻内容,如何给新闻拟定标题。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5月20日14时整,经过34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筑时间为3080天,海拔高程185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粤教版-语文-高二-【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9雷雨(节选)

一、语段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3题。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周朴园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什么?说吧。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你想见他? 鲁侍萍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是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1.从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167页)

第五册 第一单元走近经济 1.钱·精粹教案集(3则) 钱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思路 1.走进文本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走出文本 (1)与文本对话:由文本引发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的观点 (3)与自己对话:反观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走出文本: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 2.“钱”有什么作用?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 在阅读本文时,你所遇到的问题。 二、动画激趣 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 通过上面的这首儿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着几十年间,“钱”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随着经济学家王则轲的笔触,来了解“钱”几千年来的变化。 三、走进文本 走进经济学家笔下的“钱” 1.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是一种信用符号”)

(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方便) (5)“方便”了什么? (贸易) (6)贸易的变化是怎样使“钱”的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 以物易物——以特殊符号易物——以纸币易物——以金银易物——以电子货币以物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这就是经济学家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学脉络”了。 板书: 外在形态变化: 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经济学脉络: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小结: 《钱》的行文相当巧妙。 作者要向读者展示“经济学脉络”这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而“钱”是“经济学脉络”最核心的元素,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钱”的发展变化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变化。2.问题探究 目标设定:解读重点难点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检索文章信息,概括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2)P9第十七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3)“钱”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思路点拨: 重点理解“轻”和“重”的内在含义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 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钱”推动历史发展? 思路点拨:

名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长亭送别》练习

《长亭送别》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谂知(niǎn)暮霭(ǎi)胸臆(yi) B、泠泠(léng)相偎(wēi)栖迟(qī) C、赓续(gēng)玉醅(bèi)揾做(wèn) D、萧瑟(sè)憔悴(cuì)顷刻(qǐng)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4、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筵席煎熬栖惶亲眷 B、蹙眉携手顷刻厮守 C、狼籍淋漓解剖讫今 D、罗帏青鸾暮蔼胸臆 5、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 (1)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_生前酒一杯。 (2)恨不倩疏林____住斜晖。 (3)遥望见十里长亭,___了玉肌。 (4)晓来谁____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干留瘦染 B、尽挂减染 C、饮留消点 D、 尽挂消点 6、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7、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 (1)晓来谁染霜林醉?(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 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

粤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翻译

翻译课文中重点句子,抓关键词,直译为主。 14、《鸿门宴》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说:“项伯和你比,哪个大?”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沛公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 5、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进去上前祝酒,祝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6、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项羽握剑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 7、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天下皆叛之。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百姓都背叛了他。 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9、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 10、沛公则置车骑……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丢下随从的车马随从………从骊山脚下,取道芷阳,从小路逃走。 11、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天有意督过,脱身独去,已至军中。” 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了军中。” 15、《陈情表》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进行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到侍奉晋朝以来,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我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我为优秀人才。 3、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名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城南旧事》练习

《城南旧事》练习 1.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A. 哺(pǔ)育对峙(zhì)面面相觑(qù) B. 模(mú)样歼(qiān)灭广袤(mào)无垠 C. 场(cháng)院拓(tuò)片一暴(pù)十寒 D. 答(dā)应症(zhēng)结惝(tǎng)恍迷离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 ) A雀跃堆砌声名鹊起络绎 B 抽屉缭绕春风吹佛断垣 C 押解供案水泄不通补裰 D 委屈意见委曲求全百闻不如一见 3.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B.“没关系。”潘老师说:“当老师的,应该关心学生。” C.“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D.他工整地写着消息,报头是,“挺进报第一期,白公馆出版。”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_______,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_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③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遇真宫主殿________化为灰烬。 A. 艰深松弛顿时 B. 艰涩松弛马上 C. 艰涩松懈马上 D. 艰深松懈顿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B. 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筚生辉。 C. 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 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 周谷诚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B. 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叙述按时空关系组合,角度独特,见解深刻。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教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报任安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教材里面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多诵读多领悟。 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体会文章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学生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以领会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遇与作者的相通之处。 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学生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教学难点: 《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步骤: 报任安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司马迁写作本文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