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的好伙伴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20
《海洋里的好伙伴》教案-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第一章:海洋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海洋的分类和分布3.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分布情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的了解和感受,讨论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第二章: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掌握海洋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生物,关注海洋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特点2. 海洋生物的分类3. 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感受,讨论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生物的重要性。
第三章:海洋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参与海洋保护活动。
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2. 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 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了解和感受,讨论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海洋资源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掌握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2.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关注海洋资源的保护。
海洋里的好伙伴活动目标:1.知道海洋中动物之间互利共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2.初步了解海洋动物之间互利共生的原因。
3.让学生感受到海洋动物间的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认识海洋中具有共生关系的动物,并知道其互利共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故事《小丑鱼的朋友》动画短片;海洋中有共生关系的动物图片、文字资料等。
卡通动物头饰。
学生准备:搜集海洋中有共生关系的动物资料。
活动过程:(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学校里,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交流)2.大海里,小丑鱼也有自己亲密的好伙伴,每当被大鱼追赶时,小丑鱼就会向自己的好伙伴寻求帮助。
你知道小丑鱼的好伙伴是谁吗?(出示卡通情境图)3.教师启发,揭示课题:为什么小丑鱼和海葵是好伙伴?海洋里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好伙伴呢?同学们想知道的更多吗?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海洋里的好伙伴。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介绍自己的好伙伴,感受到伙伴间的亲密关系;然后,以小丑鱼在被大鱼追赶的情况下,去找海葵帮忙为切入点,引导到课题---海洋里的好伙伴。
导入主题,顺其自然。
)二、小丑鱼的朋友1.小丑鱼为什么会和海葵成为好朋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播放动画故事:小丑鱼的朋友)2.情景小剧场:故事听完了,哪两个同学来扮演小丑鱼和海葵,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学生表演,自述)3.教师引导:海葵触手上的毒素真是太厉害了!可是,这种毒素为什么伤害不到小丑鱼呢?看看谁的课外知识丰富,能解释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4.小结:海葵会在小丑鱼遇到危险的时刻,出手相救;而小丑鱼在海葵身边自由进出,又会吸引其他鱼类靠近,成为海葵的食物。
它们两个互帮互助,真是名副其实的好伙伴。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中感受海葵和小丑鱼的亲密关系;然后通过自述表演,让学生探究原因,使理性的知识变得感性,易于学生接受。
我的海洋动物朋友课件免费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海洋动物的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欲望。
3、萌发幼儿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活动准备:课件、录音、电脑、录音机、图片、操作卡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播放录像:海底世界。
幼儿交流:看到了什么?它们吃什么?(评: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观看的聚精会神,活动室里静极了,为下面的活动开好了头。
)二、自由探索动物间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链1、幼儿分别采用操作电脑、听录音、观察图片、询问老师等方法进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链。
2、幼儿交流通过探索获得的信息。
(评:这个过程一改以往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相关的录像、图片,并把有关的内容、知识做成课件、录好音带,让孩不门自由选择获取知识的方法。
孩不门有的认真地查找图书,有的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录像,还有的在电脑上操作,孩不门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取相关信息,这远比孩子静静地听知识有意义的多。
探索后的交流,又为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机会。
因为这些知识信息是孩布门通过亲自实践得到的,所以介绍起来特别有劲,口语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第二次探索并记录,初步了解食物链1、操作记录:二个幼儿结成一对,合拿一套卡片和记录纸。
2、了解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生小结:这些动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环扣一环,象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的链条叫食物链。
(评: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会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
让孩子二二结又掳作记录,又培养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
在记录的过程中,还能相互交流,相互调整,使操作结果更准确。
孩子I门对这一环节可认真了,有的孩子记录好以后,还到电脑里去核实一下,这种精神真是令人高兴。
这不,大多数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蟹,虾、蟹吃小虫,小虫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初浅结论。
《海洋里的好伙伴》教案-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第一章:海洋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
2.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 海洋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讲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4. 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5. 讲解海洋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6. 学生制作海报:展示对海洋生物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海洋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
3. 培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
3.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
4. 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5.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6. 学生制作海报:展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第三章: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掌握海洋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对海洋生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海洋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3. 海洋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 讲解海洋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4. 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5. 讲解海洋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6. 学生制作海报:展示对海洋生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海洋里的好伙伴》教案-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种类及特征2. 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3. 保护海洋生物,关爱海洋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2. 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生物,关爱海洋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观察、描述和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准备海洋生物的标本或模型,方便学生观察。
3.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其他材料。
教案内容请参考后续章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美丽和多样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海洋生物的种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
3. 课堂讲解:讲解海洋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海洋生物的标本或模型,并描述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七、课堂拓展:1.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海洋生物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2.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物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或观看相关纪录片,加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并写上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调查身边的海洋环境,了解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提出保护建议。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课堂拓展和作业布置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十、课后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