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调整说明
- 格式:xls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特编制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扩大覆盖、增强能力、强化衔接、提高效率为主线,服从和服务“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眼于建立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形成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高速公路网络,厚植综合交通优势,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适应需求,完善布局。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及脱贫攻坚需要,统筹考虑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及现代物流、旅游、能源运输需求,完善内联外通的高速公路网络。
(二)注重协调,强化衔接。
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充分考虑高速公路与民航、铁路、水运、普通干线公路、城市道路的协调互补和顺畅衔接,提升综合交通整体效率。
在省际衔接上,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份高速路网的衔接,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三)规模适中,适度超前。
科学把握未来交通需求,合理确定路网规模。
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四)绿色低碳,节能环保。
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等条件,统筹规划通道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避让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内容本次高速公路网规划期限调整至2030年。
新增路线分为规划路线和展望研究路线两个层次,具体如下:(一)新增规划路线11条、1300公里。
其中:省际通道项目5个、710公里,分别为安阳(豫冀省界)至罗山(豫鄂省界)、汝州至唐河(豫鄂省界)、西峡至豫鄂界、卢氏至洛南(豫陕省界)、固始至豫皖界高速公路;城际联络项目2个、233公里,分别为焦作至平顶山高速公路、沿太行高速焦作至济源段;网络增效项目4个、357公里,分别为桐柏至邓州高速公路、连霍二广高速联络线、连霍呼北高速联络线、南阳至渠首高速公路。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全省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8.05.04•【字号】皖交建管函〔2018〕210号•【施行日期】2018.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全省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交通运输局,广德、宿松县交通运输局,省公路管理局,省交通控股集团公司、其他高速公路经营单位:为贯彻落实好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18〕27号)文件精神,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安徽省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2018年5月4日安徽省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18〕27号)精神,为统一和规范我省公路网命名和编号,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公路交通出行服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一)工作任务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主要包括交通标志调整、里程桩号传递和相关数据更新等。
命名编号调整工作按照《公路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917-2017)、《国家公路网里程桩号传递方案》(交办公路〔2017〕168号)、《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交办公路〔2017〕167号)和其他标准规范及规范化文件的要求,同步推进国省道和农村公路调整,主要任务如下:1.国省道。
依据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有关规范和文件要求,出台省级公路网命名编号和桩号传递方案,同步推进已建成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调整工作,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2.农村公路。
由各地结合地方公路网规划统筹确定调整方案,出台各地农村公路网命名编号和桩号传递方案,并与国家和省级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紧密衔接,于2020年6月底前完成。
公路路网调整方案引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公路交通网络的合理规划和调整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公路路网调整方案,针对现有路网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优化路网布局。
背景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公路路网往往采用集中式布局,导致交通瓶颈和拥堵问题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有的公路路网进行调整和改造。
目标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公路路网调整方案,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2.优化路网布局,提高道路利用率;3.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方案内容本方案针对公路路网调整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建设高速公路环城连接线在城市周边建设高速公路环城连接线,将现有的主要进出城道路改造成高速公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可以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减少市区内的长途驾车需求。
2. 新建道路和桥梁根据城市交通流量和道路拥堵情况,新增道路和桥梁,优化道路网络布局。
新建道路和桥梁的位置应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交通数据进行合理选取,以减少拥堵点和瓶颈。
3. 划定交通拥堵限行区域根据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划定交通拥堵限行区域。
在限行区域内,对机动车实行限行措施,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通过限行措施,可以减少交通堵塞和缓解交通压力。
4. 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的数量。
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使用,减少交通拥堵。
5. 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调度交通流量,进行动态交通管理。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交通数据进行优化调度,减少交通阻塞和拥堵。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公路路网调整方案,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以下是本方案的实施计划:1.第一阶段:进行交通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现有路网状况,确定改进方向;2.第二阶段:制定详细的公路路网调整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评估和成本预算;3.第三阶段:启动工程建设,包括新建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线路等;4.第四阶段:逐步实施交通限行和智能交通系统,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估;5.第五阶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持续优化公路路网。
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实施方案2013 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 年 -203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标志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中长期布局规划正式形成。
国家公路网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总规模40.1万公里,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其中普通国道26.5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11.8 万公里,另规划国家高速公路远期展望线 1.8 万公里。
为推进《规划》实施,部组织了规划路线梳理,于2015 年 2 月出台《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线位规划的通知》,并随即启动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的研究准备工作,修订《公路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和各地对接形成《国家公路网里程桩号方案》,编制指导专项工作的《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技术指南》。
2017 年 9 月 7 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路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B/T917 — 2017 ),具备了全面开展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条件。
为加快推进该项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公路交通出行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达到“四个一”目标,即:构建一个统一规范、清晰完善的公路网标识体系;形成一套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公路交通标志设置和改造关键技术;建成一张满足社会公众出行新需求的公路信息服务立体网络;营造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的公路交通出行环境。
(二)主要任务。
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主要针对已建成通车国家公路路线的交通标志调整、里程桩号传递、相关数据更新等。
调整工作要按照《公路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917 — 2017 ,简称《国标》)、《国家公路网里程桩号传递方案》(附后)、《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简称《指南》)及其它标准规范的要求,按照“两个体系三个阶段”分类推进,主要任务如下:1.2018 年底前,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的命名编号调整工作。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06.07•【字号】市政公路管理规划[2010]267号•【施行日期】2010.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方案》的通知(市政公路管理规划〔2010〕267号)市城投集团、滨海新区建投集团、滨海新区建交局、高速处、公路处、公路工程总公司、各有关高速运营管理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局组织编制完成了《天津市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方案》(简称《调整方案》),并征求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经报请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调整方案》确定的高速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做好所负责的相关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天津市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方案二○一○年六月七日附件:天津市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方案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二○一○年六月目录一工作背景二编制依据三指导思想四基本原则五编制方案(一)编制规则(二)国家高速公路网天津段路线命名和编号(三)省级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附表一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与编号方案(天津段)(略)附表二天津市省级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与编号方案(略)附图一国家高速公路网天津境内路线命名和编号示意图(略)附图二天津市省级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示意图(略)一工作背景200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进入了系统化、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命名和编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速公路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为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体系,2007年7月,交通运输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发出《关于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9.03.04•【字号】•【施行日期】2019.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中的相关规定,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对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如下信息:一、规划名称及概要规划名称: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规划概况:2004年发布的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为“人字骨架,9横9环”,2009年调整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2013年调整为“三纵十二横十二环”。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拟对山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布局和实施期限进行再次调整,组成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络。
二、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规划编制单位: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联系人:程先生联系电话:************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3号邮编:030001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联系人:刘先生电话:************E-mail:**************地址:山西综改示范区武洛街27号邮编:030032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见附件。
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自公告之日起,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公众均可提出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意见。
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等提交规划编制单位或环评单位,反映与规划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山西省交通运输厅2019年3月4日。
区域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调整研究摘要: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在公路网络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原则以及所在地实际情况,保证规划调整的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公路网规划调整需要遵守的原则和注意要点,随后探讨规划调整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调整引言:区域干线公路网在公路交通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公路网建设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公路网规划调整结果物尽其用。
因此有必要梳理公路网规划调整的原则和关键点,指明规划调整的具体措施。
一、公路网规划调整原则1.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干线公路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交通体系、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公路网建设不能脱离当地的经济水平和财力。
在充分调研掌握当地产业布局特征的基础上秉承先进的发展理念,对于区域干线公路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公路网总量的确定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对应,因此要做到高质量的总量规划。
公路网规划的验证应用到类比法、节点连通法等多种方式,保证公路网建设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2.适应运输方式。
区域干线公路网起到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应当与当地运输规划相适应,与高速公路和国道顺利对接,成为交通网络不必可少的环节。
区域干线公路网建设需要拓展性眼光,调研所在地区的铁路、航空等交通规划,实现公路网与铁路、航空等交通体系的对接效应,不断提升运输网络的成熟程度。
3.适应路网结构。
区域干线公路网本身也是当地路网的组成部分之一,若要发挥区域干线公路网的作用,必须要与周围路网相结合,在构建顺畅路网的基础上提升道路网络的运输效率,有助于交通路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要考虑与周围地区的对接,区域干线公路网应当与周围城市的路网无缝对接,服务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规划调整要点1.路网规模。
区域干线公路网规模应当吻合总量需求,确保公路网最大限度发挥价值。
要注意与下级公路之间的协调效应,将其作为衡量路网规模的重要因素,也为公路网规划调整提供有效依据。
2.路网结构。
路网调整调研报告路网调整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路网调整是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工作,旨在优化城市道路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出行便利性。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该城市现有的路网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路网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数据收集:通过市交通部门提供的交通流量数据、道路容量数据等,收集了该城市现有路网的情况。
2. 现场观察:以该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主要道路以及常发生拥堵的路段为观察点,现场观察交通流量、车辆通行速度等情况。
3. 问卷调查:对该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前路网状况的评价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道路容量不足:调研发现,该市许多主要道路的容量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拥堵严重。
2. 交通流量高集中:调研数据显示,该市的交通流量存在高度集中现象,导致某些路段容易出现拥堵。
3. 公共交通不便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不满意,认为公交车站和地铁站的布局不合理。
四、问题分析1. 过度依赖私家车:很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导致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2. 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流、车流分布不均,一些区域交通压力过大。
3. 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滞后,导致乘坐公交车或地铁不便利。
五、建议1. 加强城市规划: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前预判人口和车辆增长趋势,建设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路网。
2. 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流量高度集中的问题,提高交通流动性,采取交通信号灯控制和交通限行等措施。
3. 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资,完善线路布局,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 鼓励非汽车出行:建立和完善非汽车出行系统,如自行车道、步行系统等,鼓励居民选择非汽车出行方式。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城市的路网调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路网调整中得到充分考虑,为城市交通发展做出贡献。
吉林省省道网调整方案吉林省省道网调整方案纲要吉林省交通厅二OO八年十月吉林省省道网调整方案纲要省道是具有全省意义的跨区域干线公路,是全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全省大中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及旅游名胜区,承担大经济区间和市际中长距离的客货运输,为全省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吉林省省道网是1998年调整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有的省道网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公路运输迅速增长的要求,适应产业布局调整和城镇体系发展,提高道路等级标准,改善通行条件,促进与邻省间的区域经济互动,适应邻省对接路线的等级要求,以促进整个东北区域省道网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将现有省道网进行调整,扩大干线路网的规模。
调整省道网对指导吉林省公路建设和养护,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保证吉林省公路向着合理、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吉林省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次省道网调整方案的时限为2008-2020年。
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GDP总额为5226亿元,位居全国第22位。
按可比价格计算,GDP比上年增长16.1%,高于全国11.4%的水平;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9168元,比上年增长15.8%。
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4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2007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729.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2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85.52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90元,同比增长15.1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0%。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与全国比,我省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发展速度仍显缓慢,经济发展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效益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不适应体制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活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2015-2030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5年8月目录前言 (1)一、调整基础 (2)(一)发展形势 (2)(二)发展要求 (3)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调整目标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4)(三)调整目标 (4)三、调整方案 (5)(一)路线方案 (5)(二)编号规则 (7)四、调整效果 (7)五、保障措施 (8)附图 (9)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省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省道和省级高速公路,由具有全省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目前,《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和《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2014-2030年)》已颁布实施,为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围绕全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普通省道网络,特编制《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期限为2015-2030年。
本方案体现了我省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全省普通省道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调整基础(一)发展形势省道是山东省省级干线公路的简称,与境内的国道共同组成省域干线公路网。
1997年,山东省交通厅以鲁交公(1997)22号文公布了省道网方案,十多年来,省道网规模总量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至2014年底,全省省道总里程达到17234公里,其中普通省道里程达到15783公里。
路网的不断完善,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缓解了我省公路运输压力,改善了投资环境,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山东省约1/4的普通省道纳入了国家公路网,省道的功能和网络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2014年11月,省政府批复了《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2014-2030年)》,山东省高速公路网布局和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动。
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特编制本方案。
一、规划调整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服从和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建立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网络。
二、规划调整要求(一)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加强与国家公路网规划及我省铁路、民航、水运、干线公路等专项规划的衔接。
(二)按照中原经济区“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空间布局原则,统筹考虑全省现代城镇体系规划、产业集聚区布局和现代物流、旅游、能源运输需求及与周边省份交通对接。
(三)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大都市、打造核心增长极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的理念,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等条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道、桥位等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调整内容2006年、2009年批准实施的《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和《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总体布局采用重要通道和联络线相结合的形式,由6条南北纵向通道、8条东西横向通道、6条区间通道、16条联络线及城市环线组成,总规模约6840公里(实际里程约6610公里)。
本次规划调整,分为规划路线和研究路线两个层次,新增里程约1460公里。
其中,规划路线10条,分别是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商丘至登封、安阳西北绕城、渠首至老河口(豫鄂省界)、台前(豫鲁省界)至范县、林州(豫冀省界)至焦作、息县至邢集、济源至洛阳西、周口至南阳、栾川至卢氏,新增里程约948公里;研究路线3条,分别是濮阳至湖北阳新(河南境)、兰考至原阳、渑池至栾川,新增里程约512公里。
交通部关于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的通知正文:---------------------------------------------------------------------------------------------------------------------------------------------------- 交通部关于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3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0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进入了系统化、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
截至2006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5万公里,高速公路网络效益日益显现,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命名和编号,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混乱、编号不统一、标志不清晰等现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为了统一和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为公路使用者便利出行创造条件,提高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部制定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规则》(JTG A03-2007),同时,决定在2007年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并以G2(京沪高速)作为示范工程。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按照“三个服务”的总体要求,构建统一规范的全国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体系,为公路使用者便利出行创造条件,提高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整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统一部署、分级负责”。
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涉及面广,社会敏感度高,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部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逐级分解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共同推动实施工作有序开展。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
整工作技术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7.11.17
•【文号】交办公路〔2017〕167号
•【施行日期】2017.11.1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公路
正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的
通知
交办公路〔2017〕1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规范和指导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专项工作,统一技术要求,更好地发挥国家公路网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作用,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印发《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交通运输部2007年第30号公告)同时废止。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邮编100736,电话:010—65292747)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电话:************)。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7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