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知识点巩固
- 格式:doc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6
77Z 711■ 1 ■X > — — — — —LZ■————— ■✓2.长方体的长、第1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暨知识梳理知识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知识点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沿着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棱将其剪开,可以把正方体(或长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就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展开图。
2•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在展开图中,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全隔开。
3. 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把每条棱平均分成相等的若干份,然后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
(1)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
高的含义顶点横着放 竖着(2)如果用n表示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的份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用a、b分别表示2面涂色和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a=(n-2)X12, b二(旷2)2X6。
知识点三: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1.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2.计算方法(1)长方体的表面积二长X宽X 2+长X高X2+宽X高X2二(长X宽+长X高+宽X高)X2。
(2)正方体的表面积二棱长X棱长X6。
知识点四:体积与体积单位1.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2.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n?、血3和卅。
计量液体的体积,通常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二1升,1立方厘米二1毫升知识点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二长X宽X高,字母公式为V=abho2.正方体的体积二棱长X棱长X棱长,字母公式为V二£。
3.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4.体积讣算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二底面积X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二Sh。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及复习题一、单位换算(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特殊记忆: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5.07m³=()立方分米 1800立方厘米=()升 36分=()时25公顷=()平方千米 0.36立方分米=()L=( )mL1.4m³=()立方分米6升50毫升=()升 6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790毫升=()升=()立方分米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立方厘米就是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常见的物体有:蚕豆、花生豆、电梯按钮、键盘上的按钮等。
1立方分米就是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常见的物体有:粉笔盒、心愿瓶、闹钟、化妆盒等等。
1立方米就是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常见的物体有:洗衣机、、冰柜等。
一粒花生米的体积约是1()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6()酸奶盒的容积是240()操场的面积约为5400()集装箱的体积约为50()一瓶矿泉水560()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 1桶纯净水的容积18.9()1瓶矿泉水有500() 1瓶洗发露的容积380()1个集装箱的体积约50() 1台洗衣机的体积约900()三、基本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长方体最多有()条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宽+高)× 4 (单位:长度单位)长方体的长=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宽-高刘师傅要用铁丝焊接一个长方体框架,已知铁丝的长度是1米,正好用完,焊接接头不算。
焊接长方体框架的宽是7厘米,高是8厘米。
框架的长是()厘米。
长方体的宽=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长-宽用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做个最大的长方体框架,长方体的框架的长是10厘米,宽6厘米,高是( )厘米。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新桥小学杜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整理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及内在联系理解。
2、能熟练地掌握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3、通过学生观察想象、合作交流,丰富对现实形体的认识,加深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情感与态度】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正确、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内容出示长方体的鱼缸问:看到这些鱼缸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利用它研究一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做一个鱼缸要用多少材料,一个盒可装多少水……)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
在生产鱼缸的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就用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二、自主总结,构建知识网络1、自主回忆(预先布置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请同学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整理的图或表格,先在四人小组互相说说,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现出来。
2、交流评价:(请几位学生上来展示,教师肯定他们的努力,并由学生们互相评价,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保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归纳总结:完成板书(利用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师生共同补充,构建知识网络)4、对于这一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自由发言)三、基本练习,巩固数学双基刚才我们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整理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填空:(1)50.5 dm3 = ( )cm3 80 ml=( )l(2)一个长方体石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最大占地面积是()平方分米,最小占地面积是()平方分米。
长方体、正方体【教学目标】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认识;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性记忆与运用;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性记忆与运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性记忆与运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本讲内容从我们熟悉的平面扩展到了三维立体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学生要记住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是无限的。
①长方体表面积: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那么可得:长方体的表面积:S长方体=2(ab+bc+ac);如右图,长方体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在六个面中,两个对面是全等的,即三组对面两两全等。
②正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也可以称其为立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如果它的棱长为a,那么可得:正方体的表面积:S正方体=6a2;如右图,正方体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全等的正方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板块一: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例1、填空1.0.08立方米=()升=( )毫升3。
8升=()升()毫升6.47升=( )毫升=()立方分米415平方厘米=()平方米10020立方分米=()立方米20升=()立方米9.08立方分米=()升=( )毫升0。
08立方米=( )毫升例2、填空1)长方体有_______个面,都是_______形,也有可能相对的面是_________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___________。
2)正方体有_____个面,都是_______形,面积都_______,正方体的长、宽、高都______.3)两个面相交的_______叫做棱,长方体有_____条棱,相对的_____条棱______。
正方体有_____条棱,这些棱的长度都_________。
4)如图,长方体的长是___________,宽是_____________,高是______________,12条棱长的和是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复习》是对学生已经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体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性质理解不透彻,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想象,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性质的理解。
3.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单,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知识点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在几何学中经常遇到的两种立体图形。
它们具有特定的属性和计算公式,下面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长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
它有三组相互平行且相等的矩形面,每组有两个。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如下:1. 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长方体的特性,我们可以计算出其表面积的公式如下:表面积 = 2*(长*宽 + 长*高 + 宽*高)其中,“长”代表长方体的边长,它与“宽”和“高”分别对应长方体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2. 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和高的乘积。
通过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体积 = 长 * 宽 * 高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正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它具有特定的属性和计算公式,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如下:1. 表面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由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其表面积计算公式如下:表面积 = 6 * (边长 * 边长)其中,“边长”代表正方体的边的长度。
2. 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通过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体积 = 边长 * 边长 * 边长三、应用举例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如何使用上述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1:某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cm、4cm和5cm,求其表面积和体积。
解: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其表面积为:表面积 = 2*(3*4 + 3*5 + 4*5) = 2*(12 + 15 + 20) = 2*47 = 94cm²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其体积为:体积 = 3 * 4 * 5 = 60cm³所以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94cm²,体积为60cm³。
一、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常用公式:立体图形示例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相关要素长方体S = 2(ab+bc+ac)V abh=V sh=三要素:a、b、h二要素:s、h 正方体S = 6a23V a=V sh=一要素:a二要素:s、h重点:观察并找出.难点:三视图法【例 1】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棱长的4倍,那么它的表面积是小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倍.【巩固】边长l米的正方体2100个,堆成了一个实心的长方体。
它的高是10米,长、宽都大于高。
问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知识框架重难点例题精讲专项十五表面积与体积(一)【例 2】如图,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巩固】如右图所示,由三个正方体木块粘合而成的模型,它们的棱长分别为1米、2米、4米,要在表面涂刷油漆,如果大正方体的下面不涂油漆,则模型涂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 3】用棱长是1厘米的立方块拼成如右图所示的立体图形,问该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巩固】把19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重叠在一起,按右图中的方式拼成一个立体图形.,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例 4】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如图这样层层重叠放置,那么当重叠到第5层时,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N ),要想使总表面积恰好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N 【巩固】按照上题的堆法一直堆到N层(3的最小值是多少?【例 5】由27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组成一个棱长为3的大正方体,若自上而下去掉中间的3个小正方体,如图所示,则剩下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巩固】如右图,一个边长为3a 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截口是边长为a 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都和对面打通).如果这个镂空的物体的表面积为2592平方厘米,试求正方形截口a 的边长.【例 6】有一个棱长为5cm 的正方体木块,从它的每个面看都有一个穿透的完全相同的孔(右上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内、外表面的总面积.【巩固】 如图所示,一个555⨯⨯的立方体,在一个方向上开有115⨯⨯的孔,在另一个方向上开有215⨯⨯的孔,在第三个方向上开有315⨯⨯的孔,剩余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为多少?【例 7】若长方体的三个侧面的面积分别是6,8,12,则长方体的体积是。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内容大纲1.知识梳理2.经典精讲3.综合练习4.拓展提高5.巩固练习知识梳理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面积(大小)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2)、正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的长度相等;8个顶点。
说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棱长×12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2(ab+ah+bh),其中S为长方体的表面积,a为长,b 为宽,h为高。
(2)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6×a×a=6a2,其中S为正方体的表面积,a为棱长。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或容积(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2)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3)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是:V=3 a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变化关系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4、体积与容积单位换算常见的体积单位有:3cm ;3dm ;3m 等。
常见的容积单位有:L 、mL 等体积单位的换算有:3311000m dm =;3311000dm cm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容积单位的换算有:11000L mL =体积与容积间的单位换算:311000m L =;311dm L =;311000dm mL =;311cm mL =转换依据:(1)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2)低级单位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整理一、填空、选择1、每瓶医用酒精500毫升,装120瓶需要酒精( )升,如果有3.5立方分米的酒精,可装( )瓶。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果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4、长方体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缩小到原来的51,高不变,体积( ) A.扩大到原来的5倍 B.缩小到原来的51 C.不变 5、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8分米,5分米、10分米的长方体截成棱长2分米的小正方体,最多能截( )个.6、一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35平方厘米、21平方厘米和15平方厘米,且长、宽、高都是质数,体积是( )立方厘米。
7、做二节15米长的通风管,管口周长为9分米的长方形,,至少需要铁皮( )平方米。
8、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立方厘米。
9、一个底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高10厘米,里面的水深6厘米,这个容器还可以再倒入( )立方厘米的水。
二、判断1.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棱长一定相等。
( )2.水箱的体积就是水箱的容积。
( )3.容积的单位只有升和毫升。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5.至少要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比较大的正方体。
( )6.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它们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三、棱长总和:1、一根铁丝可以焊接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焊接成一个高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那么长方体框架长()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6厘米、5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做这样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至少需要()平方厘米材料。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56分米,已知它的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则高是多少?4、用一根8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再在外面蒙一层纸。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小学数学知识归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在小学数学中,长方体与正方体是我们常见的立体图形之一。
了解它们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对我们理解空间几何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长方体长方体是指所有的棱都是矩形且相互垂直的六个面所构成的立体图形。
其中,长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下:1.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体积 = 长 ×宽 ×高。
其中,长、宽和高分别表示长方体的三个边长。
2. 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 = 2(长 ×宽 + 长 ×高 + 宽 ×高)。
其中,长、宽和高分别表示长方体的三个边长。
例题1:求解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假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 cm、4 cm和5 cm,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
计算过程如下:体积 = 3 cm × 4 cm × 5 cm = 60 cm³表面积 = 2(3 cm × 4 cm + 3 cm × 5 cm + 4 cm × 5 cm) = 94 cm²因此,该长方体的体积为60 cm³,表面积为94 cm²。
二、正方体正方体是指所有的棱都是正方形且相互垂直的六个面所构成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下:1. 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体积 = 边长³。
其中,边长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2. 表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 = 6 ×边长²。
其中,边长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例题2:求解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假设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2 cm,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
计算过程如下:体积 = 2 cm × 2 cm × 2 cm = 8 cm³表面积 = 6 × 2 cm × 2 cm = 24 cm²因此,该正方体的体积为8 cm³,表面积为24 cm²。
1、体积和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像这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除了里面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外,还有做成木箱的木板的体积。
一个物体的体积要比一个物体的容积大,因为体积还包括自身材料的体积。
2、体积(容积)单位。
(1)用列表的形式来表述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利于记忆。
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分米=1升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因为1升是1立方分米,1毫升是1立方厘米。
升和毫升相比,升是高级单位,毫升是低级单位,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都要乘相应的进率。
3、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都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它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因而它的体积是由棱长决定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两条棱长决定的,即长方体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说是由底面积和高决定的,它们的体积=底面积×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4、求这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要用“底面积×高”,从中间截成两段,表面积实质上增加了两个底面,如果是截成三段,就是截了两次,增加了四个面。
也就是说每截一次,增加两个面。
5、综合运用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将一个大的形体分成一个小的形体。
将小正方体紧紧地排成一排,能排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将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加起来,看有多长。
一、填空题。
1、把一个容积是500ml的量杯里先注入200ml的水,然后放入一个土豆,这时测量杯里的容量为350ml,这个土豆的体积是()cm22、一个底面周长是1。
6分米的正方体鱼缸的容积是()升。
3、把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教师:绥江县石龙中心小学王智军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知识综合运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最基本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
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理清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细微的,复杂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
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都会计算了,这节课内容主要就是探索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细微的关系,涉及知识面宽,题的难度相当大。
关键是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基础上,进行更难的操作,会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探究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他们乐于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同时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细微的关系。
找准相应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计算复杂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题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2、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通常我们是怎样整理复习学过的知识?学生回答:整理出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机板书: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种方法来整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整理课前大家已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现在拿出你们的数学整理记录单,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解决你在复习中的问题。
如果发现在整理中有遗漏的内容,就边交流边补充到整理记录单中。
一会在全班进行交流。
看哪个小组对这部分知识梳理得更完整、更全面。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学生能有条理的独立整理复习所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整理复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小组交流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遇到困难能主动请教他人,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从而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整理一、填空、选择1、每瓶医用酒精500毫升,装120瓶需要酒精( )升,如果有3.5立方分米的酒精,可装( )瓶。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果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4、长方体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缩小到原来的,高不变,体积()51A.扩大到原来的5倍B.缩小到原来的C.不变55、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8分米,5分米、10分米的长方体截成棱长2分米的小正方体,最多能截()个.6、一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35平方厘米、21平方厘米和15平方厘米,且长、宽、高都是质数,体积是()立方厘米。
7、做二节15米长的通风管,管口周长为9分米的长方形,,至少需要铁皮()平方米。
8、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立方厘米。
9、一个底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高10厘米,里面的水深6厘米,这个容器还可以再倒入()立方厘米的水。
二、判断1.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棱长一定相等。
()2.水箱的体积就是水箱的容积。
()3.容积的单位只有升和毫升。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5.至少要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比较大的正方体。
()6.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它们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三、棱长总和:1、一根铁丝可以焊接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焊接成一个高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那么长方体框架长()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6厘米、5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做这样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至少需要()平方厘米材料。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56分米,已知它的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则高是多少?4、用一根8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再在外面蒙一层纸。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长方掌握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内在联系,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进率;2、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熟练掌握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具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我们来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对于这一章,你还能记住哪些内容?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八个顶点、12条棱。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特征、表面积、体积这三方面展开的。
(板书)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认真、快速的完成复习提纲(二)整理1、组内整理2、小组汇报(1)特征。
分别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2)表面积。
分别从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计算方法、常用单位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3)体积。
分别从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计算方法、常用单位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3、教师总结:对于空间几何体来说,特征是核心。
特征是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依据,正因为特征不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单位也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计算各自的体积和表面积时,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三)巧设练习,运用知识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大家已经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个练习题,检查一下同学们能否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本环节共四关,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开始:第一关:一、填空: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2厘米、1厘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知识点巩固
【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运用】
(2)表面积和体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表示?
(3)计算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需要测量哪些长度?为什么?
注意: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但是,有的需要求出它们某几个面的面积。
我们要认真审题,分析究竟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
【典型例题】
例1、一个长方体框架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做这个框架共要()厘米铁丝,是求长方体的()。
在表面贴上塑料板,共要()平方厘米的塑料板,是求();在里面能盛()升水,是求()。
例2、一个教室长8米,宽5米,高4米。
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周墙壁,除去门窗面积21.5平方米,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0.25千克,共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例3、有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里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平放时里面装了7厘米深的水。
如果把这个容器竖起来放,水的高度是多少?
平放竖放
【巩固练习】
一、我是小小法官。
1、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和它的表面积相等。
()
2、两个棱长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表面积减少了,体积没有增加。
()
3、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比正方体体积大。
()
二、我来填饱肚子。
1、一个正方体木块,它的棱长之和是72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3、做一个不带盖的长方体铁盒,长0.6米,宽0.35米,高0.4米,体积是()立方米。
三、解答题。
1、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2、把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放入长32厘米,宽16厘米水深4厘米的长方体水箱中,水面上升到多少厘米?
3、在一个封闭的水箱内装入水(如图1),水深为24厘米,如果把这个水箱立起来(如图2),水深多少厘米?如果在图1中放一个不规则的石块,水面就会达到28厘米,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知识点二——单位转换】
一: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cm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记作1 3
dm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记作:1 3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记作:13
m
小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例1、(1) 3.45立方米=()立方分米
(2)12.3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3)5立方分米90厘米=()立方厘米
平时解题中,注意审题,看清楚单位!
例2、有一种汽车的油箱是长方体,从里面量长30厘米,宽25厘米,深18厘米。
现在装进12升的汽油,油面离油箱顶还有几厘米?
例3、天天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深1.6米,在游泳池的内壁砌瓷砖,如果瓷砖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那么至少需要这种瓷砖多少块?
【课后作业】
一. 我要填饱肚子。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 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3. 3.4立方米=()立方分米 2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 正方体棱长之和是96厘米,体积是()。
5. 长方体底面是周长12厘米的正方形,高2.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6.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0分米,宽是30分米,高是20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米。
7.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0.5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8. 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二.我是小小法官。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5)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4×12=48(平方分米)()(6)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三、应用题。
1、立新农具厂要砌一道长15米,厚24厘米,高3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5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2、 80根方木,堆成一个长2米,宽2米,高1.5米的长方体。
平均每根方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段方钢,长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每立方厘米的钢重7.8克,这段方钢重多少千克?
4、做一个长方体的浴缸(无盖),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
5、汽车油箱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
(1)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升油?
(2)如果每升汽油可以行驶10千米,这辆汽车最多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