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8心理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6
[0398]《心理学》题目答案1、由于反复操作而形成的,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思想准备定势知觉准备策略2、布洛卡中枢受到严重损伤后会出现()。
表达性失语症失读症接受性失语症失写症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锥体细胞双极细胞Array杆体细胞水平细胞4、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
再造想象Array创造想象幻想无意想象5、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是()。
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再造思维创造思维6、个体在意外事件或危急情景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愤怒心境Array应激激情7、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无条件反射Array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8、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动摇Array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9、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
运动知觉时间知觉似动知觉方位知觉10、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中枢。
视觉性言语言语运动书写性言语Array言语听觉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
笛卡尔华生Array弗洛伊德罗杰斯12、人的听觉主要受( D )的控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13、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理智感美感激情Array道德感14、()是一种心理特征,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气质Array能力兴趣15、记忆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和遗忘识记、再认和回忆识记、保持和联想Array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6、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需要动机态度认识17、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18、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中枢。
视觉性言语言语运动书写性言语Array言语听觉19、面对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这表明知觉具有()。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作业1-4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8分)1.个体心理:所谓个体心理,确切地说是个体的社会心理,即个体在特定的社会部门或组织系统中,因其所处的角色、地位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言语等。
3.观察法:是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的方法。
4.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10.绝对阈限:刚好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
《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差别预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
2、语言生成: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或写出来。
3、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4、错觉: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是由洛克提出的,这种观点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技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暇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是:(1)汇理解或词汇识别(2)句子的理解(3)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其中主要观点就是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
心理学家们认为,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但仅仅满足有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
人生就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
个体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
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中的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由于问题解决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加以分析,因此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观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阶段性认为它有明显的四个阶段:①发现问题。
(0398)《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2010年春第一次作业2:2010年春第三次作业3:2010年春第二次作业4:2010年春第四次作业5:2010年春第五次作业6:2010年春第六次作业1:[单选题]1、在弗洛伊德洛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了参与冲突的四种力量,以下哪种不属于这四种力量?A:自我B:本我C:超我D:无意识参考答案:D2:[单选题]2.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这叫做注意的()?A:持续性注意B:选择性注意C:分配性注意D:注意的转移参考答案:A3:[单选题]3.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东西上。
这种注意就叫做()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选择性注意参考答案:B4:[单选题]4 根据在解决问题时,问题解决者是否有对手,可以分为()两种?A: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B: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C:目标清楚的问题和目标模糊的问题D: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参考答案:A5:[单选题]5.在推理中,例如张三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因此,张三坐在王五左边。
这种推理叫做()。
A:三段论推理B:线性推理C:条件推理D:顺序推理参考答案:B6:[单选题]6.我们去城市的某个地方参观,我们事先会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道路,这样的思维叫做()A:形象思维B:经验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分析思维参考答案:A7:[单选题]7.幻想属于哪种想象种类?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参考答案:B8:[单选题]8.由春天想到新生,由严冬想到冷酷,这是联想的()律。
A:接近B:类似C:对比D:近因参考答案:B9:[单选题]9.人们把所接触到的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这两类,这是知觉的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参考答案:D10:[单选题]10.过滤器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A:布罗德本特B:特瑞斯曼C:诺尔曼D:约翰斯顿参考答案:A11:[多选题]11 、意志的品质有哪些?A:独立性B:果断性C:坚定性D:自制力参考答案:ABCD12:[多选题]12、情绪和情感是由哪三种成分组成?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心理体验参考答案:ABC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13:[填空题]13、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与()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学生考试焦虑形成的外部条件1.学校因素不恰当的学习环境是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直接外因。
学校是实施考试最频繁的场所,它与考试焦虑紧密相联。
不断进行的各种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速度降低、情绪躁动、忧虑、厌烦等负向反应。
有的班级每次考试后采取排名的方式,极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我不如人”的强烈的自卑感。
一些教师讲授时(尤其是试卷分析)不恰当的褒贬态度,如过分赞扬某些成绩好的学生,过分批评某些成绩差的学生,都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严重干扰学生的认知评价,使学生怀疑自己究竟是否是学习的料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每逢遇上大的考试,就会精神紧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
2.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期望水平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家长对学生考分的过分关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成绩好时眉开眼笑、表扬有加;成绩差时冷眼看待、训斥、责骂,均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形成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惊恐不安,紧张焦虑,觉得考不好难以向家长交差。
此外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高焦虑的父母都是孩子产生高焦虑的温床。
3.社会因素社会就业要求亦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
时下社会就业对青年的要求极高。
相当部分的企事业过份追求学历高的毕业生,大专生都极难分配出去或有较理想的工作岗位,而现在的考试仍是“一榜定终身”,人为地加大了学生对考试的期望值,这也是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一个社会因素。
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要减轻考试焦虑,必须多方努力,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根据学生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以下对策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一)重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既然家庭教育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因此学校应重视与家庭的沟通联系。
在此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议。
一方面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包括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求家长配合,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其子女减压,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的困难。
0398]《心理学》1、由于反复操作而形成的,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此题回答正确1. A. 思想准备2. B. 定势2、痛觉是()。
√此题回答正确1. A. 外部感觉2. B. 最易适应的感觉3. C. 内部感觉4. D. 最难适应的感觉3、根据脑电波的变化,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有()个阶段。
√此题回答正确1. A. 32. B. 44、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此题回答正确1. A. 锥体细胞2. B. 双极细胞3. C. 杆体细胞5、决定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是()。
√此题回答正确1. A. 生理线索2. B. 运动透视3. C. 两眼视差6、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
√此题回答正确1. A. 意志2. B. 情感3. C. 能力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此题回答正确1. A. 整体性2. B. 选择性8、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此题回答正确1. A. 无条件反射2. B. 操作条件反射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最高层。
√此题回答正确1. A. 尊重的需要2. B. 归属和爱的需要3. C. 缺失需要4. D. 自我实现10、情绪与情感是以(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此题回答正确1. A. 需要11、定势的作用其实就是()。
√此题回答正确1. A. 原始动机2. B. 习得动机3. C. 有意识动机4. D. 无意识动机12、心理过程包括()。
√此题回答正确1.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2. B. 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3. 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4. 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3、()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此题回答正确1. A. 18762. B. 18773. C. 18784. D. 187914、“触景生情”是一种()。
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知到“形考”《心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人格(名词解释)2.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4.适应性障碍和人格障碍(名词解释)5.简述动机的特点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7.思维与想象(名词解释)8.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9.影响人际吸引因素有哪些?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哪几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10.模仿能力(名词解释) 11.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12.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人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
A.适应性障碍B.急性应激障碍C.心境障碍D.情绪障碍13.简述自我概念的内容。
14.催眠(名词解释)15.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特征。
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B.表象能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里操作,如心理旋转等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名词解释)3.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
4.驱力(名词解释)5.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乐观的意义。
6.简述性格的结构及其主要表现。
7.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8.语言产生(名词解释)9.记忆(名词解释)10.韦伯定律(名词解释)11.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14.对立过程理论(名词解释)1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0398)《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填空题]简答:3 : 注意的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2:[填空题]简答:2 :错觉的定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案: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例如:2个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掂起来觉得小的重,大的轻了,即行重错觉,即形状的大小影响了对重量的判断。
3:[填空题]简答:1:想象的种类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1:根据想象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包括: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幻想。
4:[论述题]试述三元智力理论。
参考答案:答:答:三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因此他提出人的智力由三部分组成,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成分智力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智,它包括三种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
元成分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
执行成分指人们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
知识习得成分是指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背景智力主要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背景智力有所不同。
它实际上反映了个体适应环境、选择环境以及改造环境的能力。
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能够很快适应环境,因为他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面临的问题。
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因素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的智力。
但三元理论并没有对三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是其不足之处。
5:[填空题]名词解释;1 :感觉2 :气质参考答案: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气质: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它反映了心理特征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较多的受到遗传的影响。
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知到“形考”《心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简述性格的结构及其主要表现。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3.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4.电报式语言(名词解释)5.定势(名词解释)6.实验法(名词解释)7.电报式语音(名词解释)8.请简要列出人格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主要观点,以及人格测评的方法。
9.诱因(名词解释)10.程序性记忆(名词解释) 11.成就目标(名词解释)12.能力(名词解释)13.绝对阈限(名词解释)14.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
15.陈述性记忆(名词解释)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认为智力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的心理学家是()。
A.吉尔福特B.斯皮尔曼C.梅耶D.加德纳2.简述动机的特点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3.系列位置效应(名词解释)4.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
5.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特征。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6.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乐观的意义。
7.注意的特点是()。
A.灵活性B.指向性C.集中性D.精致性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描述的是人的不同心境状态B.“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人的激情状态C.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D.研究表明,人可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影响不大。
9.请简要列出智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10.意识(名词解释)11.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12.能力是如何分类的?13.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
14.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15.什么是手段-目的分析,包括哪些步骤?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性格是由许多特征所组成的复杂心理结构。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组合及表现形式不同,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格根据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以及在心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分析,性格结构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①对社会、集体、他人等的态度特征②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③对自己的态度(二) 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2020春西南大学[0398]《心理学》网课作业答案1、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1.感觉后象2.感觉适应3.联觉4.感觉对比2、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
1.分散2.动摇3.转移4.起伏3、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
1.信息受干扰2.信息提取机制失灵3.信息得不到注意4.抑制作用4、()提出了创造性系统模型?1.斯滕伯格2.奥斯本3.希克森特米哈伊4.捷普洛夫5、强调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
1.坎农—巴德学说2.伊扎德情绪理论3.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4.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6、智力是()的总和。
1.观察能力 2. 思维能力3. 一般能力4.特殊能力7、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 )。
1.自觉性2. 坚韧性3. 果断性4.自制力8、一个人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 )。
1. 个性2.性格3.气质4.能力9、下列不属于基本需要的是( )。
1. 安全需要2. 尊重的需要3. 爱与归属需要4.认知的需要10、下列哪个不属于创造性测量法的特点( )。
1. 复杂性2. 个别性3. 抽象性4.不确定性11、情绪与情感是以(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1.需要2.动机3. 态度4.认识12、心理学是研究( )和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1. 心理结构2. 意识3. 心理现象4.心理咨询13、善良或凶残、诚实或虚伪、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勇敢或懦弱、果断或优柔寡断等,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
1. 气质2.道德3.情操4.性格14、个体觉察到自己的疲劳、愉悦、焦虑、饥饿或眩晕等等,体现了意识的()。
1.能动性2.觉知性3.社会历史制约性4.明确性15、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表明了哪一类情感()。
1.道德感2.美感3.价值感4.理智感16、早晨起来,推开窗户,看见对门屋顶是湿淋淋的,于是便推想到:“昨夜下雨了”,体现了思维的()。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 2016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 0398 【心理学】 A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一.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1.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2. 流体智力: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
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3. 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4. 气质: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也指人的风度、模样。
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5.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
二.简答题(共5题,从6题中任选5题进行作答,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知觉恒常性及其种类。
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
恒常性的种类:形状恒常性(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尽管其在视网膜上的形状改变,但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未改变),大小恒常性(例如远处的一个人向你走近时,他在你视网膜中的图像会越来越大,但你感知到他的身材却没有什么变化), 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例如绿色的东西无论在红光条件下还是绿光条件下或者白光条件下,你眼中的它都是绿色的)。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1)仪表因素:包括长相、仪态、风度、穿着等,在人际交往的初期起重要作用;(2)空间距离因素:人与人在地理位置、空间距离上越接近,则相互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越多,双方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3)交往频率因素:交往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感受,因而越可能建立密切的关系;(4)相似性因素:包括年龄、学历、兴趣、性格、气质、态度、信仰等。
心理学课后答案(1-8章)第一章一、请从心里的本质分析:世上本没有鬼,我们为什么会有鬼的反应?首先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能动的反映。
(1)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里具有能动性其实,鬼的形象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丑陋的客观东西,通过我们的人脑对现实生活中的丑陋东西能动的改造即加入了我们的主观感觉就形成了我们心中的鬼的形象二、举例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目的:1、提高理论修养2、提高个人的水平三、如何有效地了解人的心理研究人的心理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四、如何理解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五、人类心理有哪些本质特点六、观察下面五角星里有几个三角形,说明观察时应注意什么第二章一、举例说明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联系: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行。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成分的简单总和。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总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反映,两者是很难区分开来的,所以它们有时又称为“感知觉”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适应适应是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对比对比是指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三、举例说明知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把它标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单项选择题1、从需要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以把需要划分为()。
1.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3.生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2、用部分报告法实验证明感觉记忆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1.斯佩里2.斯波林3.彼得森4.斯金纳3、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 1903年2. 1864年3. 1920年4. 1879年4、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
1.分散2.动摇3.转移4.起伏5、班杜拉认为性格的形成和塑造是人通过观察别人行为而学习的一种复杂的个人行为过程,称为()。
1.习得学习2.观察学习3.建构学习4.社会学习6、主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1.詹姆斯—兰格理论2.汤姆金斯的理论3.沙赫特的情绪理论4.坎农—博德理论7、()是指后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1. D. 前摄抑制2.后摄抑制3.近因效应4.首因效应8、学龄期个体心理发展任务为()。
1.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2.获得主动感和克服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3.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4.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9、精神分析时期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为()。
1.意识2.情绪3.无意识4.感觉10、1949年,()根据个体所依赖的参照体系,将性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
1.荣格2.威特金3.皮亚杰4.斯普兰格11、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容易适应什么样的工作?1.灵活转换的工作2.身心紧的工作3.冒险性工作4.持久细致的工作12、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心理的认识持理性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1.孟德斯鸠2.特勒肖3.美特利4.莱布尼兹13、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1. A. 连续性与顺序性2.阶段性3.关键性4.不均衡性14、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
这种现象叫()。
1.注意的转移2.注意的分散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动摇15、()提出了创造性系统模型?1.斯滕伯格2.奥斯本3.希克森特米哈伊4.捷普洛夫16、个性倾向系统的核心容是()。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答案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 2017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心理学》【0398】 A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四、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一、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二、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新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食物,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是的倾向性。
有时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妨碍。
四、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积极情绪激励人们,消极情绪使受障碍。
动机对问题解决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
简单问题解决效率随动机增强的增高而更好;复杂问题,动机强度对其没太大影响;有难度又不是太大,倒转U型曲线关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主观因素:1、定势; 定势是指心理的一种暂时的装备状态。
2、功能固着每个物体都具有人们常见的某种功能,人们就倾向于将某种功能赋予某个物体而不能认识到物体还有别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故能固着。
3、知识经验在问题解决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有两层含义:①指一个人所需要的知识经验的数量。
②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质量。
(知识和经验的关系就像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两者要相结合)4、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它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5、记忆与理解6、情绪与动机状态(动机和情绪影响我解决问题的效果)(二)客观因素:1、问题情境:就是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2、噪音六、论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答:斯滕伯格(Sternberg,1985,1988)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
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
成分智力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
一、单项选择题I- 5 A A C C C6-10D ABACII-12 A B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 3BCD 4 BC 5AB6 ABCD三、判断题1-5 X V X V V6-9 X J J J四、问答题1、举例说明短时记忆的组块特性?在编码过程中,将几个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过程叫组块化。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组块。
1、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其它材料,甚至是一组词或一个句子2、组块的大小、复杂性、熟悉性是因人而异的。
个体的知识经验对组块有很大的影响。
3、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这说明一个单词是一个熟悉的单位,通过组块能大大提高对一系列字母的记忆数量。
2、影响自信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一,以往的成功经验或已取得的绩效。
这是自信心产生最有力的因素。
第二,他人的成功经验或榜样作用。
榜样与观察者越相似,要完成的工作越相似, 对观察者的自信心影响就越大。
第三,社会说服。
受人尊敬且有能力者的鼓励会使人信心倍增;相反,不友善的、负面的话语会严重损害自信心。
第四,生理和心理唤醒。
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我们往往会依据自己的生理和情绪上的感受。
如果生理状态良好,往往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心。
五、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它是指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丿如食物、不、住所等•例如丿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人,首先需耍的是食物'为此’生活的FI的被看成填饱肚子.为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丿生理需要就不再是推动人们工作的最强烈的动力,取而代Z的是安全需要.二、安全需要.安是指保护自己的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这种安全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是多方面的丿如生命安全、劳动安全、良好的社会.反映在工作环境中'员工希望能避免危险事故,保障人身安全丿避免失业等.三、社交需要•它是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进行的'经常会与他人接触'因此人们需要有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爱‘在组织中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信任.四、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自尊是指自己的自尊心丿工作努力不廿落后' 有充分的自信心J获得成就后的自豪感•受人尊重是指自己的工作成绩、社会地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一需要可概括为自尊心、自信心、威望、地位等方而的需要.五、自我实现需要.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丿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课程名称:(0398)《心理学》考试时间:90满分:100分钳考生姓名:唐静学号:W17103970346008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道题2.0分,共24.0分)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心理学作业》第一次作业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试述精神分析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
答:本我,如同动物的“我”,在潜意识层;自我,有意识的那一层,能分辨自己的还是外人的,还可以扩大到自己的亲人、财产和领地等;超我,有一定修为的人,把本我缩小、看轻,把自我扩大、看重(比如以天下为重)。
普通人,在醉态下,自我和超我都被损伤和抑制,只剩本我,但本我也会受损,此时对人对己都是十分危险的,这就是醉驾有危害的原因。
只有超常的人,至死都保留自我和超我,比如舍身救人的人。
谦虚的人是“弱我”,狂妄的人是“强我”。
幼儿常受打骂,自我是受压制的,甚至几乎没有自我。
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B: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C: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第二次作业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力A:坎农—巴德学说B:伊扎德情绪理论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D: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A:观察能力B:思维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广度5、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现代心理学的气质,从严格的定义来讲就是“我们生来就具有形成某些特定行为类型的倾向性”,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
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
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思维动作言语敏捷。
粘液质的人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言语动作和思维比较迟缓,注意稳定。
抑郁质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体验深沉,言行迟缓无力。
气质是后期形成性格的基础。
简答3 : 注意的特征有哪些?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简答:2 :错觉的定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例如:2个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掂起来觉得小的重,大的轻了,即行重错觉,即形状的大小影响了对重量的判断。
简答:1:想象的种类有哪些?根据想象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包括: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幻想。
[论述题]试述三元智力理论。
答:三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因此他提出人的智力由三部分组成,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成分智力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智,它包括三种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
元成分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
执行成分指人们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
知识习得成分是指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背景智力主要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背景智力有所不同。
它实际上反映了个体适应环境、选择环境以及改造环境的能力。
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能够很快适应环境,因为他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面临的问题。
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因素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的智力。
但三元理论并没有对三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是其不足之处。
名词解释; 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气质: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它反映了心理特征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较多的受到遗传的影响。
[单选题]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0世纪后期,其创始人是()A:荣格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参考答案:C[单选题]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A:观察法B:实验法C:内省法D:调查法参考答案:C[单选题]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派是()A:行为主义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参考答案:D[单选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华生C:荣格D:詹姆斯参考答案:B[单选题] 100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主要与下列哪个学者有关?A:华生B:冯特C:弗洛伊德D:罗杰斯参考答案:B(名词解释)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哪个方向进行活动。
指向性不同,人们接受到的信息也不同。
[论述题]2:论述:什么是意志?意志的特征有哪些?意志是指以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点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论述题]1、简述记忆的环节?识记,储存和提取(并稍作解释)[论述题]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谈谈怎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
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根据所学内容,写出言之有理的方法即可,如: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设置适合的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多选题]引发遗忘的原因可能是()A:记忆痕迹衰退B:其他刺激干扰C:对不愉快经验的自我压抑D: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E:脑组织病理性损伤参考答案:ABCDE[多选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A:形状恒常性B:大小的恒常性C:距离的恒常性D:明度的恒常性E:颜色的恒常性参考答案:ABDE[单选题]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参考答案:D ]我们日常生活搜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实上就是对()现象的一种描述。
A:学习动机B:学习迁移C:联想D:想象参考答案:B[单选题]根据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为()时,学习效果最好A:弱B:中等C:较强D:强参考答案:B[论述题] 3: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1)算法(2)启发法,其中又包括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论述题] 2:什么是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之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到它的其他新的用途[论述题]1、短时记忆的特点有哪些?1、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一般有7±2个项目。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
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息并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量的是言语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
[论述题]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高到低。
它们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他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2)安全的需要:他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
(3)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多选题]对话语言的特点是()A:情境性B:简略性C:交际性D:反应性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A: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C:应及时复习D: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参考答案:CD[单选题]学生听课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引起学生的执意,这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参考答案:B[单选题]“高分低能”说明()A:知识与能力无关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D:知识并不能同于能力参考答案:D[单选题]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参考答案:A[论述题] 3: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形,记载冬季清毒中等水平时活动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
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最佳水平,这个最佳水平是随着人物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着冬季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论述题] 2:情绪的功能有哪些?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论述题]1、注意的品质都有哪些?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论述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善于解决问题,而又总有一部分人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1)问题解决的策略;策略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
(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等;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差异。
(3)知识表征的方式;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
(4)心理定势;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5)功能固着;(6)动机;动机强度不同,影响大小也不同。
(7)情绪;(8)人际关系;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反之,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名词解释)记忆、知觉的理解性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的过程只能够,不是被动的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已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最触摸中结束,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单选题]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的最具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个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A:共同特质B:中心特质C:首要特质D:动力特质参考答案:C[单选题]人们在认识和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称之为()的个别差异A:气质B:性格C:能力或智力D:一致行动参考答案:C[单选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反映的是()因素对人格的影响A:社会文化B:家庭环境C:自然物理因素D:早期童年经验参考答案:D[多选题]下面属于认知风格的是()A:场独立性--场依存性B:冲动型--沉思型C:内倾型--外倾型D:及时性--同时型参考答案:ABD[多选题]下列说明能力在表现上有早晚的差异有哪些?A:天才儿童B:大器晚成C:过目不忘D:人才早熟参考答案:BD简答:3 :系列位置曲线的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个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记忆材料两头的内容比中间的记忆材料效果要好。
系列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者首位效应。
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简答:2 :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哪些?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
简答: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哪些?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论述题]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高到低。
它们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他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2)安全的需要:他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
(3)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名词解释: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单选题]()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A:动机B:需要C:思维D:感觉参考答案:B[单选题]()是伴随在心理活动中的首要心理特征。
A:注意B:情绪C:思维D:动机参考答案:A[单选题]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A:冯特B:华生C:马斯洛D:弗洛伊德参考答案:A[单选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现象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参考答案:D[单选题] 人的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统称为()A:个性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心理动力参考答案:B简答:3: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1)算法(2)启发法,其中又包括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简答:2:知觉的特性有哪些?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