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电来啦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5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七章“神奇的电”,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电的来源、电的基本概念、安全用电三方面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的来源,知道电是如何来到我们生活中的。
2. 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幼儿安全用电意识,学会基本的用电安全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难点:电的来源和性质,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安全用电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灯泡、电池、电线、电风扇、插座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电灯、电风扇等电器,思考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2. 讲解电的来源(10分钟)解释电是从发电厂通过电线传输到我们家里的,介绍发电厂是如何产生电的。
3. 电的基本概念(15分钟)讲解电的性质、作用,以及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
4. 安全用电教育(15分钟)介绍安全用电常识,如:不碰裸露的电线、不用湿手触摸电器等。
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电器,避免发生危险。
6. 随堂练习(10分钟)请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安全用电,并分享心得。
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提醒幼儿在生活中时刻注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来了》2. 内容:电的来源:发电厂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安全用电:不碰裸露电线、不用湿手触摸电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说电是如何来到我们家的?(2)请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
2. 答案:(1)电是从发电厂通过电线传输到我们家的。
(2)例如: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碰裸露的电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电的来源、基本概念和安全用电知识,使幼儿对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家庭用电调查,了解家里用电器的种类和用电情况,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安全用电意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教学内容本课程针对幼儿园大班儿童,以“电的力量”为主题,深入探索电的奥秘。
从电池的秘密到发电机的魔力,再到电光闪烁的瞬间,孩子们将循序渐进地了解电的基础知识,并在科学探索的旅途中,点亮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材内容详实丰富,包括:1. 电的产生: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孩子们将亲眼见证电池和发电机如何神奇地产生电流,从而揭开电力的神秘面纱。
2. 电的传播:借助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图解,孩子们将学习电是如何跨越导线,神奇地到达我们的家用电器。
3. 电的实际应用: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体验,孩子们将掌握电是如何让世界变得明亮、生动和便捷,从照明灯泡到 refrigerators,从电视到电脑。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电的基础知识,包括它的产生、传播和多样化应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无限热情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确保孩子们能够全面理解电的三个基本方面: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的传播机制和实际应用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们将使用一系列教具和学具,包括各种电池、发电机模型、导线和灯泡,以及家用电器的实物或模型,让孩子们能够亲自动手,感受电的力量。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发光的灯泡作为开场,激发孩子们对电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电是如何产生的。
2. 实验探索:孩子们将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亲身体验电的产生过程,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电力的。
3. 知识讲解:通过实物和图解,我们将详细讲解电是如何跨越导线,神奇地到达我们的家用电器。
4. 实际应用:展示日常电器的工作原理,让孩子们亲手操作,感受电的实际应用,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5. 随堂练习:孩子们将利用手中的实验套件,自行进行实验,验证电的传播和应用。
板书设计1. 电的产生:电池、发电机2. 电的传播:导线、电路3. 电的实际应用:照明、电视、冰箱等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在家中观察并记录家中的电器是如何利用电来工作的,并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电来了”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概念,认识简单电路,知道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来源和用途。
2. 认识简单电路,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 培养幼儿安全用电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的概念、简单电路的构成。
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知识,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电池、电线、小灯泡、开关、电路图等。
学具:每组一份电池、电线、小灯泡、开关。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电器的用途,激发幼儿对电的兴趣。
2. 讲解电的基本概念(5分钟)结合课件,讲解电的来源、作用以及简单电路的构成。
3.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连接简单电路,观察电路通断现象。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课件,讲解安全用电的知识,让幼儿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安全用电的图片,让幼儿判断正误,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找一找家里的电器,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2)思考:如何安全用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2. 答案:(1)略(2)安全用电的方法:不接触带电体,不靠近高压电,使用绝缘工具,及时关闭电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动手操作、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幼儿对电有了基本的认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电力设施,了解电的生产过程。
(2)开展“安全用电”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3)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神奇的能量》中的第二节《电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电的用途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来源和用途。
2. 培养幼儿对电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电的奥秘。
3. 培养幼儿安全用电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的来源和传输过程,安全用电常识。
重点:电的基本概念,电的用途,安全用电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展示(电池、电灯、插座等)。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用电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用电器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电的概念。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电的基本概念、来源和传输过程,让幼儿了解电的用途。
3. 例题讲解(5分钟)结合实物展示,讲解安全用电常识,教育幼儿不接触带电物体,避免触电事故。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注意安全用电。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画一幅关于安全用电的宣传画。
六、板书设计1. 《电来了》2. 内容: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和传输过程电的用途安全用电常识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安全用电的宣传画。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画面内容丰富,体现出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电的基本概念、来源、用途和安全用电常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掌握知识点。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并讨论如何安全使用。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电力设施,加深对电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电来了》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神奇的能量》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涉及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电的简单应用和安全用电常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是什么,知道电的来源,理解电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安全用电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的基本概念、来源和简单应用。
难点:安全用电常识,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线、灯泡、开关、插座、电风扇、电池、电吹风等。
2. 学具:安全电路实验箱、电池、小灯泡、电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电风扇、电吹风等电器,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电器为什么能工作。
2. 讲解电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简化的语言讲解电是什么,电的来源,让幼儿对电有初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安全电路实验箱,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电流的形成,引导幼儿理解电路的闭合和断开。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安全用电的例子,让幼儿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安全电路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强调安全用电原则。
六、板书设计1. 《电来了》2. 内容: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电的简单应用安全用电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自己家里的电器,并标注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电的基本概念、来源和简单应用,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安全用电原则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电器,了解它们是如何使用电的,并讨论安全用电的方法。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共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电来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会简单用电的安全常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来源、用途以及简单用电安全知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电、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的概念、电路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简单用电安全知识、节约用电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灯泡、电池、电线、小风扇、电吹风、电源插头等。
学具:安全剪刀、胶带、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电灯泡、电风扇等日常用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让幼儿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池、电线、电灯泡等,讲解电路的简单原理,让幼儿了解电的来源和传输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提供的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电灯泡发光。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找生活中的电”活动,让幼儿列举生活中用电的例子,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电。
5. 安全教育(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简单用电安全知识,如不触碰电源插头、不用湿手触摸电器等。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用电安全和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电来了2. 内容:电的来源:电池、电源电的用途:照明、动力、通信等用电安全:不触碰电源、不用湿手触摸电器等节约用电:关灯、使用节能电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电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电来了”一节。
通过该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简单的电路,学会安全用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的作用和用途。
2. 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安全意识,知道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电的基本知识,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
难点: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增强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灯、电池、电线、开关、插座、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电灯、电池、电线、开关。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电的基本知识(5分钟)讲解电的概念、来源、作用及简单电路的组成。
3. 演示简单电路连接(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正确连接简单电路,让电灯发光。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如何用电池、电线、开关制作一个简单电路。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简单电路的连接,观察电灯发光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电器,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并简单描述其电路原理。
2. 答案:家长辅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完成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电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邀请电力工作人员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深入了解电的来源、输送和用途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知识,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和生动的讲解,使幼儿对电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电与磁”中的第二节“电来了”。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的产生、传输和利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安全用电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产生、传输和利用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的产生、传输和利用的基本原理。
难点: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池、灯泡、导线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停电体验。
让学生谈谈停电时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关注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介绍电的基本概念,讲解电的产生、传输和利用的过程。
3. 实验演示:教师用实验器材演示电路连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的传输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实验器材进行电路连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安全用电教育:讲解安全用电的知识,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重用电安全。
7. 作业布置:(1)请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标注出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写一篇关于家庭用电安全的短文,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的基本概念、电的产生、电的传输、电的利用、安全用电。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标注出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答案:电池(电源)、灯泡(负载)、导线(传输介质)、开关(控制电路)。
2. 写一篇关于家庭用电安全的短文,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家庭用电安全建议书。
尊敬的父母:1. 定期检查家中电路,确保线路完好,无老化现象。
2. 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器设备,避免使用劣质产品。
3. 遵循正确的用电操作规程,不要私拉乱接电线。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三节《电来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概念,认识简单电路的构成,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由电子流动产生的。
2. 认识简单电路的构成,能正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探索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电的基本概念,认识简单电路的构成。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电子的流动,使电路形成闭合回路,让小灯泡发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用小灯泡、电池、导线、电路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灯泡、电池、导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激发他们对电的兴趣。
2. 讲解电的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电是由电子流动产生的,电子在导线中流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
3. 认识简单电路(10分钟)展示电路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认识简单电路的构成,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
4. 例题讲解(15分钟)演示如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让幼儿观察、模仿,亲自操作,感受电路的神奇。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自行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来了2. 板书内容:电是由电子流动产生的。
简单电路的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
电路形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自己家中使用电器的场景,并标注出电器所需的电源、导线等。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电器工厂,了解电器的生产过程,加深他们对电的认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电来了》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电”这一主题,包括电的来源、用途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第一节“电从哪里来”,第二节“电的用途”,第三节“安全用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了解电的用途。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其懂得安全用电的重要性,避免发生电安全事故。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电的来源、用途和安全用电常识。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电的抽象概念,以及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插座、电线、电灯、电视、电风扇等日常电器,以及相应的图文并茂的教具。
2. 学具:安全用电手册、图文卡片、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没有电的世界,让幼儿体验到电的重要性。
然后展示各种电器,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电器的用途。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电的来源、用途,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具,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家里的电器以及如何安全使用电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安全用电的案例,让幼儿学会如何避免发生电安全事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来了》2. 内容:(1)电的来源:发电厂、电池等。
(2)电的用途:照明、驱动电器等。
(3)安全用电:不接触带电物体、不用湿手触摸电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家里的电器,并注明用途。
(2)列举出三种安全用电的方法,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示例:电灯(照明)、电视(娱乐)、电风扇(降温)等。
(2)示例:不用湿手触摸电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不在电源附近玩水,防止电器进水导致短路;不超负荷使用电源插座,防止火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电的来源、用途和安全用电常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电来了》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涉及电的基本概念、安全用电知识以及日常用电设备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安全用电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的安全使用知识。
教学重点:电的基本概念和日常用电设备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灯、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日常用电设备模型,电池、电线、小灯泡等实验器材。
2. 学具:安全用电宣传画、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用电设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设备的共同特点,引出电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电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电是什么,以及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结合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幼儿不接触带电物体,避免触电事故。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家的用电设备,并分享给大家。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日常用电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实验探究(10分钟)教师演示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幼儿观察灯泡发光的过程,了解电流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来了2. 内容:电的基本概念日常用电设备安全用电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家的用电设备,并标注安全使用方法。
2.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共同查找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的安全使用知识。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引入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3. 例题讲解:讲解电的基本概念时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确保幼儿能够理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电》,具体内容为《电来了》。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电的基本概念,认识简单电路,初步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是由电荷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连接简单电路。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安全用电意识,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池、小灯泡、电线、插座、电风扇、电冰箱等日常电器模型。
2. 学具:每组一套电池、小灯泡、电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电风扇、电冰箱等日常电器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电器为什么能工作?”让幼儿自由讨论,激发幼儿对电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电的基本概念、产生原理和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电是由什么产生的?(2)简单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3)如何安全使用电器?5. 安全教育(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教育幼儿如何安全用电,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六、板书设计1. 电的基本概念2. 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3. 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笔画出简单电路的连接图。
(2)列举出你家里的电器,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2. 答案:(1)画出电池、小灯泡、电线的连接图。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使幼儿对电有了基本的认识,掌握了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安全教育环节,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加强教育。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章节为《电来了》。
本节课主要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和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电的特性,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来源和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来源和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的特性,学会安全使用电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电器实物等。
学具:画笔、画纸、安全电器操作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生活十分不便,后来有了电,村庄变得繁荣起来的故事。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和图片,向孩子们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的来源、电的传输和电的应用。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让孩子们了解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例如,讲解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常见家庭电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插拔电源插头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安全电器操作模板,模拟家庭用电场景,培养孩子们的安全用电意识。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引导孩子们思考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电的应用和电器使用注意事项等,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形展示,方便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画出他们最喜欢的电器,并写上电器名称和用途。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电来了》探索神奇的电现象,开启思维之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电来了》这一章节,详细内容如下:1. 电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2. 电的来源:电源、发电机、电池;3. 电的用途:家用电器、电灯、电视、电脑等;4. 安全用电:如何避免触电、节约用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认识电的来源和用途;2.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提高节约用电的自觉性;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的基本概念、安全用电知识;2. 教学重点:电的来源、用途及安全用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电器模型等;2. 学具:安全用电宣传册、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没有电的房间,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离不开电的例子,引出电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讲解电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2)介绍电的来源:电源、发电机、电池;(3)展示电的用途:家用电器、电灯、电视、电脑等;(4)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学生避免触电、节约用电。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电的用途;(2)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3)分组讨论:如何节约用电?(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电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2. 电的来源:电源、发电机、电池;3. 电的用途:家用电器、电灯、电视、电脑等;4. 安全用电:避免触电、节约用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安全用电宣传册。
作业要求:(1)内容要包括电的基本概念、来源、用途和安全用电知识;(2)设计美观,图文并茂;(3)不少于4页。
答案: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份具有创意的安全用电宣传册。
2. 课后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如何安全使用;(2)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节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电来了”一节。
该章节主要介绍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来源,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安全用电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的概念、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重点:电的来源、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全用电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电源插座、电线、电灯、电视、电冰箱等常见用电器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电源插座、电线、电灯等用电器具,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些用电器具的共同特点,引出“电”的概念。
2. 课件展示与讲解(10分钟)课件展示电的来源、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图片,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3.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如:不碰电源插座、不用湿手碰开关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安全用电的方法。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其他幼儿观察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来了》2. 主要内容:电的概念电的来源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全用电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安全用电”的画,要求用电器具、人物、场景齐全。
2. 答案:画面中展示了一个家庭场景,人物在使用电器时遵循安全用电原则,如不用湿手碰开关、不用电器时及时拔掉插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电的概念和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疑问和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家庭用电安全调查,让幼儿了解家里的用电器具,并提醒家人注意安全用电。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电来了》
活动目的
本次科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电器是如何工作的,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探索探究电的奥秘。
活动内容
•介绍电这一概念
•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电器
•实验:通过搭建电路灯泡实验电的传输和运用
•总结:回顾本次活动所学内容,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流程
1.引入活动(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用电器引入话题,同时向孩子们提问:“这些电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习电这一概念(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们了解电这一概念,解释电是带电荷(负电子和正电子)的粒子,让孩子们尝试回答问题:“电是什么?”
3.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电器(15分钟)
让学生们分组探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例如电风扇、洗衣机、电视等,并让他们想象如果没有电器,日常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
4.实验:搭建电路灯泡实验(30分钟)
教师示范如何搭建电路,将灯泡连接到电池,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下操作电路,并通过实验了解电的传输和运用。
5.总结(10分钟)
回顾本次活动所学内容,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收获和对电的理解,同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活动要求
•学生需要完成小组探究任务
•学生需要在实验中动手操作,遵守实验的安全规则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了电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同时,活动也让教师意识到,要深化幼儿科学教学,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究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龙源期刊网
大班科学活动:电来啦
作者:付夕洋
来源:《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年第08期
设计意图
电,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我们的生活起着巨大作用。
对大班的幼儿来说,电并非一个陌生的东西,但是,对电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节约用电等方面的知识还很欠缺。
《东方娃娃》智力刊中经典栏目“怪事多多”描述的《电来啦》一文,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节约用电的意识,掌握节约用电的方法。
相信幼儿通过以该文为内容素材展开的大班科学活动,会对电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活动目标
1.知道电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2.初步建立节约用电的意识,掌握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3.乐意为节约用电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当节约用电的小卫士。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节约用电的方法,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电的习惯。
活动准备
《东方娃娃》智力刊、《电来啦》绘本PPT、家用电表1个、火力发电厂视频资料等。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第1页,说一说电在生活中的作用,找一找电在哪里
1.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