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PBL
- 格式:ppt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17
PBL教学法在临床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全面探讨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以全面提升急救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选择2020级护理专业6个自然班的学生共312名,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160人,利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学生152人,通过传统的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
分析两组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以及成绩。
结果:通过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其急救护理课程的所有应用对策效果评价较为显著,和对照组的学生相比,试验章节测试成绩有着显著差异,(P<0.05)。
结论: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护理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对于提升课程质量有显著效果,同时可以为临床急救护理有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PBL教学法;急救护理学;教学前言:职业院校是医院护理人才资源主要培训、输送单位,其职业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毕业后就业潜力及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均有显著影响性。
急救护理学作为高职护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点综合性学科内容,其对于护理学学生急救基础技能的扎实培养、临床应用性意义明确,但在职业院校现行教学模式中,虽可在护理理论、护理技能教学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扎实理论、技能基础,但缺乏对其批判性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局限明显。
因此,为分析研究问题驱动教学法(PBL)在职业院校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开展效果及教学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基础资料首先选择2020级护理专业的学生共312名,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160人,对照组学生152人;所有学生都为全日制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对其第一学年专业基础课成绩以及常规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确保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两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选用学校统一的急救护理教材;两组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均为心搏骤停病人的急救护理。
1.2方法首先,针对对照组的学生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常规教学,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按照教材中的章节进行一次教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改良PBL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改良PBL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方法:将80名学生作为教学改革实验对象,进行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
结果:观察组最终总体成绩的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
结论:改良PBL教学法突出了急诊医学教学模式自身特色,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临床急救护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改良PBL教学法;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256-0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1969年提出,随着这一教学方法在护理理论教学及临床教学的广泛运用[1],我们结合急诊科临床实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改良PBL教学法运用于临床急救护理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教学改革实验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21岁,平均为(20.1±1.9)岁;将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经比较,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同样的急救护理学教材。
1.2 教学方法(1)观察组学生采用改良PBL教学法。
以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急救护理教学为例,学时为3个学时,每个学时为10min,教师在每次上课前结合教材内容设计2~3个急救场景,并结合场景提出3~6个问题,要求学生针对性预习。
学生在上课前应自由结合组成讨论小组,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以及在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并将遇到的问题在课前进行讨论,将未解决问题汇总,在课上由老师答疑。
【摘要】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 2022 年 3月—2022 年6月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 56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28名。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采用PBL 教学模式,对同样内容进行教学。
采用调查问卷和技能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教学质量。
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临床诊疗技能成绩、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腹腔穿刺、胸腔穿刺等急救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模式满意度、激发学习兴趣、建立临床思维、强化急救技能、提高医患沟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PBL 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PBL;急诊;护理教学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主战场,病种多样,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极短时间内甚至可能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并发症,而且医患纠纷多,需要医生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广阔的临床思维、过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1,2]。
护理人员提高自己预见性思维,同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急诊传统的带教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是以讲义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系统、全面传授各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有把握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目标,但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灌输学习,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学效果差[3]。
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现代医学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4]。
但是PBL教学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研究甚少。
PBL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是急救科多见重症之一,先将某院2007—2010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配合分析如下。
一、临床分析1.一般资料312例均为2007—2010年急诊患者,男202例,女110例,年龄6~76岁,平均年龄38.9岁。
休克程度:轻度64例,占20.51%;中度96例,占30.77%;重度152例,占48.72%。
致伤原因:车辆伤114例,坠落伤78例,刀伤42例,钝器伤22例,挤压伤22例。
受伤部位:颅脑损伤为主196例,胸腹部损伤为主66例,脊柱四肢及骨盆损伤为主62例,其中五处以上损伤者24例。
2.抢救措施扩充血容量:根据休克严重程度分别建立1~2条静脉通道,输入等渗平衡盐、5%葡萄糖液、羟乙基淀粉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全血,2小时内总量2000~4000ml,并采用抗休克药。
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着重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积极防治并发症:抗感染、抗休克、止血、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功能,减短抢救时间,为手术赢得时间。
二、结果1.治疗结果:治愈242例,治愈率为77.56%;死亡70例,死亡率为22.44%。
2.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24例,占34.3%;多脏器功能衰竭14例,占20.0%;严重颅脑损伤18例,占25.7%;严重感染14例,占20.0%。
3.休克严重程度与病死率关系:休克程度愈重,死亡率愈高,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
三、讨论1.分析创伤导致休克死亡原因。
休克绝大多数是因为胸腔或腹腔重要脏器,大血管受到损伤或严重颅脑创伤导致损伤,有文献报道患者死亡25%~35%发生在创伤后数小时左右,其中多数如果可以准确分析创伤发生原因并获得及时且精准的初期抢救则可以避免死亡。
初期要迅速止血,正确运用各部位止血包扎术,有效开放气道,确保呼吸道通畅,持续维持机体重要脏器,如心、脑等功能,有效扩充血容量等进一步生命支持治疗,尽早开展确定性手术。
PBL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查房中的运用目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全科66名护理人员2014年下半年实施PBL护理查房前与2015年上半年实施PBL 护理查房后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对查房方式的满意度、团队协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果实施PBL护理查房前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91.0±0.5)分,实施后为(94.3±0.6)分,(t=34.33,P<0.01);实施前护理人员对查房方式的满意度为(75.2±0.7),实施后为(95.5±0.5),(t′=-217.21,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均分为(87.5±0.3),实施后为(93.0±0.5),(t′=-39.01,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分为(80.9±0.4),实施后为(85.7±0.2),(t′=-87.19,P<0.05)。
结论实施PBL护理查房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平均成绩、对查房方式的满意度、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急诊科;PBL教学模式;护理查房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抢救护理工作质量历来是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应急能力的重要标准。
为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业务水平,规范护理核心制度,就必须组织护理业务查房。
而急诊科由于病种多,加之我科年资低的护士占我科护士半数之多,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查房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研究显示,PBL教学法存在众多的优点和先进性。
2015年我科在护理教学查房中引进了PBL教学查房法,并与2014年的护理查房进行对比,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下半年~2015年上半年全科护士总人数均为66人,无人员变动,其中包括主管护师2人,护师49人,护士15人,2014年下半年实施PBL护理查房前与2015年上半年实施PBL护理查房后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对查房方式的满意度、团队协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本科A、B班学生共100名进行调查,A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B班采用PBL教学法。
对比A、B班学生教学后临床操作能力与成绩。
结果:A、B班学生完成教学后,B班学生在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以及重点操作提问三项考核成绩上显著高于A班学生;B班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增加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均明显高于A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方法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及各方面综合能力有巨大帮助。
【关键字】PBL教学法;急诊医学教学;临床技能急诊医学又称急救医学或急症医学,研究与处理急、危患者及伤员现场急救、途中监护救治、医院内救治及其组织管理的医学分支[1]。
急症需要医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快速地进行检查与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急救是为防止处于危急状态下的患者死亡和其后致残而提供的紧急医疗服务,两者同为急症医学的核心。
PBL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展开一段时期的调研、探究,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者挑战,获得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2]。
在急症医学中开展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本文分析了PBL教学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A、B班学生各50名,A班学生男21名,女24名,平均年龄(22.56±1.34)岁;B班学生男20名,女25名,平均年龄(22.78±1.43)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教学内容:CPR、电除颤、洗胃术3项。
PBL教学在低年资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低年资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PBL教学的应用价值。
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从我院共计选取6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名,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法,观察组行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表示能提升自身水平的评价。
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技术操作、急救相关知识以及急救仪器使用均显著较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能促进团队合作能力、能培养临床思维、能提升临床操作能力、能提升学习兴趣等方面护士对教学方法评价指标占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BL教学在低年资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突出,提升了护士的考核成绩,且提升了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低年资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低年资护士在护理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属于护理缺陷发生率较高的人群。
而针对低年资护士积极实施科学合理的培训,不仅有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而且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属于护理教育和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PBL教学属于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设置真实且复杂的问题环境,让学生进行解答和分析,不断深入分析其中的知识,继而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本研究从我院共计选取6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BL教学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20年1月~2021年3月,从我院共计选取6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名,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法,观察组行PBL教学法。
对照组护士男性、女性分别有2、28名,年龄22~28岁,平均为(24.66±1.22)岁;观察组护士男性、女性分别有3、27名,护士年龄24~29岁,平均为(24.76±1.16)岁。
PBL教学模式在机动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机动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62名机动护士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采取PBL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结果实验组急危重症护理结业考核成绩、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机动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应用PBL教学法,提高了护士的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了护士的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PBL 机动护士培训【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32-02机动护士是指在医院护理队伍中设立的隶属于护理部统一调配管理,具有一定灵活性、应急性强的较高素质的年轻护理人员。
近年来,国内大部分综合医院建立了护士机动库,库内人员由护理部统一管理、使用与调配。
同时,护理部定期组织机动护士培训[1]。
我院自2010年建立机动护士库,同时启动相关培训工作。
在运行中笔者发现急危重症护理培训的传统授课方式是以单纯的理论传授为主,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达不到教学要求还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无味的负面情绪,而PBL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2]。
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尝试在机动护士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并与以强调教师理论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机动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机动护士62人。
其中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30人,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5周岁,最大35周岁,平均年龄29周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
实验组采取PBL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两组均给予20学时培训时间。
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导向(PBL)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60名急诊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PBL教学法)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每组30名。
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知识应用、课堂气氛、能力训练、学习感知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PBL教学法能提高急诊护理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学;PBL 教学法引言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
急诊科的病人通常处于危重状态,大多数是急诊入院的,具有病情复杂、时间紧迫、随机性强等特点。
由于科室环境的特殊性,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士掌握各种操作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思维敏捷和思想素质,对急诊科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急诊科教学的重点是灌输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护生参与意识不强,导致其上岗后适应不良,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早期经济、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其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较为普遍,实践性较强,为了提高护生的急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应在课堂上模拟急救护理环境。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急诊科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27,平均年龄(22.28±1.85)岁,年龄18~25岁,中专生20人,大专生10人。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26,平均年龄(22.37±1.62)岁,年龄(19-26岁),文化程度:中专22人,大专8人。
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急诊科护生由2名教学经验5年以上的教师授课,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这项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急诊科实习生,年龄≥18岁;良好的沟通能力。
PBL 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摘要:PBL 教学法便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应用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主要目的是,实习学生们能够更有效的记住急诊科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通过对近一年的时间内,在急诊科进行实习的学生们所进行的 PBL教学法实践,与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实习的学生们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其 PBL 教学法的优异性显而易见。
但是也要看到PBL 教学法的缺点,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文主要以两组实习学生的表现以及成绩为例,分析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
关键词:PBL 教学法;临床护理;学生;急救【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346-02一、PBL 教学法与传统带教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中文说法叫做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教学法运用在医学教育中,是以具体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育。
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以某方面的医学专题或者具体的病例在诊断或者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学习,希望可以培养实习学生们的知识以及实践能力。
其对教育的作用效果十分的明显,在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院校进行运用。
急诊科是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主要的作用是对危重病人进行及时的抢救,其他作用还包括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急救能力进行实践培养的科室。
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们最需要做的便是,能够熟练的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想结合,将自身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能够将 PBL 教学法中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成为值得医院培养的专业的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人才,急诊科也必须将此作为重要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来对待。
1、对象与方法PBL 教学法的主要教学对象是近一年来在急诊科进行实习的学生们,为了对PBL 教学法与传统带教法进行比较,将实习学生分为两个实验小组,第一组是PBL 教学组,主要采用PBL 教学方法进行实习;第二组是传统带教组,主要是指导老师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并对案例进行示范分析。
生物技术教育培训P B L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急危重痖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梁云锋(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陕西西安710309 )摘要:目的:分析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校2010级英语护 理本科{五年制)学生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对照组在教学中实施常规教学 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教学效果。
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以及实验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课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L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PBL教学法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9-0217-02《急危重症护理学》属于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目的在于提高 临床护理质量,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临床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 存质量。
为了研究PBL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 的应用价值,我校选取120名护理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教学活 动中分别实施PBL教学法与常规教学,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我校120名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21.2±0.5)岁;均属于全国 统一招生,且前期均已完成了《基础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临床 护理学》、以及《儿科护理学》等课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 察组60名与对照组60名。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传统“灌注 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法为主。
观察组采用PBL教学 法,具体教学方法分析如下:(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PBL教学模式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急诊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实习的本科护生160人,分为两组,传统带教组和PBL带教组,各组均80人,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考核及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
结果采用PBL带教组的护生能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及操作技能。
通过PBL教学模式,护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结论在急诊科采用PBL护理带教教学模式,不仅提升急诊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而且提高了急诊护理带教质量,使护生的知识更扎实、牢固。
标签:PBL;急诊;护理带教;应用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寻找信息和知识的空白点,达到加强自学、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之目的,一种以小组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技能的教学方法。
急诊科是我院护理教学基地,急诊的工作具有时间紧急、变化迅速、任务繁重、患者病情复杂,抢救现场气氛紧张等特点,因为成为潜在的医疗差错,服务纠纷高发科室。
为提高护理带教质量,该科从2013年以来在护生带教中运用PBL带教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科实习的护生160人,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1.26±1.45)岁。
依据带教方法将这些护生分为传统带教组(n=80)和PBL带教组(n=80)。
平均年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相同的带教老师带教,实习时间均为4周。
1.2 方法传统带教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习护生跟随各代教老师,根据急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病例边操作边讲解,由学生们逐步熟练操作,出科时统一考核。
PBL 带教组结合急诊护理工作特点,运用PBL教学模式。
即: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总结、具体实施。
过程如下。
1.2.1 提出问题围绕在急诊科常见病例,带教老师选择较典型、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适,有突出共性的护理问题。
PBL在专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教学中的应用许雯倩;姚丽文;祝秋萍;熊晖雯;黄瑾【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急救实训基地对专科护士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培训效果,旨在为专科护士急救能力科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设计培训课程框架,将开展急救实训前至急诊科轮岗的160名主管护师作为对照组,将急救实训开展后的160名分批到急诊科转科学习的病区专科护士作为实验组.轮岗及实训结束后,通过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核、病例分析、急救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例分析和急救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培养临床综合思维、增加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临床操作能力6个方面的考查中,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实训基地培训中,PBL教学模式优于主管护师轮岗的传统教学,能更好地培养护士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使其急救操作技能在典型病例中得到较好运用.【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7(023)020【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PBL;专科护士;急救实训基地;护理教育【作者】许雯倩;姚丽文;祝秋萍;熊晖雯;黄瑾【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20006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20006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20006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20006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2.6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急救能力教学培训模式是以急救问题为中心、以急救实训护士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急救专科教学护士的参与下,围绕某一急救护理学问题或专题或具体病例等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