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行业成本核算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14.49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管理制度1. 背景机械加工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加工成本控制也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目的建立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2.1. 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成本核算制度,能够让企业对加工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2. 规范加工流程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可以让企业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3. 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加工流程,找出其中的问题,进而改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 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内容3.1.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1)直接人工成本这部分成本主要包括生产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开支。
(2)直接材料成本这部分成本主要包括所用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及相关费用。
(3)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主要包括燃料、动力、水电费等费用。
3.2. 成本核算的方法(1)订单成本法根据每个订单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核算,适合批量加工和专项加工。
(2)约定金额成本法将产品加工成本通过某种公式或方式约定,并以此为基础核算成本,适合特定产品数量较少的加工场合。
(3)标准成本法将产品加工各项成本进行详细测算,以此作为标准,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成本稳定的加工企业。
4. 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实施4.1. 建立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建立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包括生产过程的设计和调整,制定相关的加工技术标准,规范加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2. 实行ERP管理系统实行ERP管理系统,收集、管理和分析企业各项数据,以期实现生产过程、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控制和优化,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4.3. 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和精打细算的成本核算制度,确保企业能够在更加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下,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机加工企业工艺工序成本核算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对于机加工企业来说,加工设备以及各项工序的成本都是需要进行提前核算的。
以便将成本进行科学压缩,有效降低企业的支出,让机加工企业盈利大化。
本文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机加工企业常用的加工设备以及各项工序的成本核算方法。
1、CNC冲床费用计算·大批量按0.06元/秒(216元/小时)·中等批量按0.08元/秒(280元/小时)·小批量按0.1元/秒(360元/小时)。
·批量生产排版的钢板规格按:1219MM· 2438MM。
·铜板规格按:600MM· 1500MM。
·冲击频率按:3次/秒(间隙25MM)、2次/秒(间隙112MM)、1次/秒(间隙325MM)·选模时间按:3.0秒(平均)2、剪角机费用计算·大批量每剪一刀按:0.1元/刀。
·中等批量每剪一刀按:0.2元/刀。
·小批量每剪一刀按:0.3元/刀。
3、焊接(氩焊、线焊、碰焊)费用计算·大批量每一点焊按:0.1元/点,连续焊按:0.1元/厘米。
·中等批量每一点焊按:0.15元/点,连续焊按:0.15元/厘米。
·小批量每一点焊按:0.2元/点,连续焊按:0.2元/厘米。
4、普通冲床费用计算·普通冲床可加工冲孔、剪角、冲包、铆接、压型等工艺。
·大批量每加工一道工序按:0.1元/工序。
·中等批量每加工一道工序按:0.2元/工序。
·小批量每加工一道工序按:0.3元/工序。
5、钳工费用计算·钳工工序包括攻丝、钻孔、沉孔、翻边等。
机械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办法作者:刘文英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06期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机械行业的“春天”,但是由于我国机械行业起步晚,缺乏关键技术等原因,一直在国际上表现有所欠缺。
我国机械行业参差不齐,有实力雄厚的国企领头,也有家庭作坊式的小型民营机械加工,这样的行业特点导致我国机械行业在产品成本核算上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文主要以作业成本法来简单探讨下机械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办法。
关键词:机械行业产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一、作业成本法简介(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又称为ABC成本法,它是成本核算系统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产物。
作业成本法主要取决于成本归集库的选择,把间接计入的成本归属到各个成本库的中介标准里面,然后每个成本库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这就是作业成本法最基本的运作机制。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是相对以产量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而已的。
而传统的成本计算不但需要把直接成本追溯到产品之外,还把不同性质的费用按部门归内,最后以产量为基础,分摊制造费用。
(二)成本动因资源动因:反映了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
主要发生在各种资源耗费向相应作业中心分配的过程之中。
它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分配标准,与最终产品的产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成本动因:反映了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主要发生在各作业中心将归集的作业成本向各产品分配的过程当中,是作业成本的分配标准。
二、机械行业产品成本核算根据机械产品的产品特点来定。
一是从机械产品的生产步骤、工艺特点来计算;二是看半成品的销售情况,若有销售则采用分布核算;三是制造产品所需要的材料一般事先最好充足准备,以保证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领料准确。
如遇到损坏部分则在当月计提。
直接人工的分摊。
有两种方法:一是选择投入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用;二是完成工时分摊当月人工费用。
制造费用的分摊。
有三种方法:一是选择投入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造费用;二是完成工时来分摊制造费用;三是机器工时分摊制造费用。
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方法大全引言: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帮助企业合理确定产品的售价、掌握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然而,由于机械加工件的成本核算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如加工工艺、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核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一、直接材料成本核算方法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加工件中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材料成本,其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材料采购成本、材料使用成本和材料报废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材料采购台账、制定材料计划、定期盘点等方式来核算直接材料成本,以确保材料使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直接人工成本核算方法直接人工成本是指加工件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及相关福利费用。
核算直接人工成本可通过考勤记录、工资单、社保缴纳等方式进行,同时还需要考虑工人的工作效率、工时等因素,以确保直接人工成本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制造费用核算方法制造费用是指加工件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外的其他费用,如设备折旧费用、能源消耗费用、间接人工成本等。
核算制造费用可通过对企业各项支出进行分类和汇总,并合理分配到加工件的生产中,以实现成本的全面控制和核算。
四、间接人工成本核算方法间接人工成本是指不直接参与加工件生产的人员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用等。
核算间接人工成本需将各项费用进行清单化,然后通过合理的分配方法,按照加工件的生产量或产值进行分摊,以实现准确的成本核算。
五、工时成本核算方法工时成本是指加工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时费用,其核算方法主要基于工时的计算和工资标准的设定。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工时报表、定期统计工时等方式进行工时成本核算,以实现对工时成本的有效掌控。
六、综合成本核算方法综合成本核算是一种涵盖上述各项成本的全面核算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精确的成本计算和分析。
关于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的探究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而且市场较大,因此,国外的资金、技术及产品大都选择中国市场,这些都影响到了中国的制造企业。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要想取得主动权就要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工作效率,争取高质量、低价格的完成服务。
这就要求企业处理好成本核算问题,合理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利润较大化。
本文探讨了成本核算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的一个基础行业,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但是由于此行业的物品分类详细,品种较多,制造的程序较为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管理起来也比其他行业繁琐。
尤其是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操作人员成本意识差、信息掌握不准确、管理手段落后、成本高等问题。
下面本文列出了出现的这些问题,并一一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实现成本的有效节约控制。
一、成本核算概述(一)成本核算含义。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
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一)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
机械制造业产品生产周期一般较长,多在6个月以上。
以此为依据计算采购提前期,造成物料库存及在制品存储时间较长,资金占用较大,现金流紧张。
详细计算方法:1)、首先你可以对关键或复杂零件要求对方提供初步的工艺安排,详细到每个工序,每个工序的耗时。
2)、根据每个工序需要的设备每小时费用可以算出加工成本。
具体设备成本你也可以问供应商要,比如说:普通立加每小时在¥60~80之间(含税);铣床、普车等普通设备一般为¥30。
3)、在按照比例加上包装运输、管理费用、工装刀具、利润就是价格了。
当然,价格一定程度上会和该零件的年采购量和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
单件和批量会差很多价格,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粗略估算法:1)对于大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2~1.5: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2)对于中小件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2~3: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5~10: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由于机械加工存在很大的工艺灵活性,也就是一个零件可以有很多种工艺安排,那么成本当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供应商有时会报价时给你说一种复杂工艺提高价格,而实际生产时会采用其他简单工艺,所以采购员自身对图纸的阅读和对零件加工方面的知识的多少就决定你对成本的把握,所以机械零件采购需要比较全面的机械加工知识。
机加工费用构成,一般按照工时给的!如果你要加工一个工件,首先是对方的材料费用;然后是为了购买工件的一些差旅费用(一般没有);最主要的是你要加工的工件所需要的加工工时,一般车工10-20元/小时,钳工要少一点大概10-15/小时;其余不在例举;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如刀具、模具),所购买的费用也是需要你承担一部分的或全部;最后加起来就是你要付的加工费用!材料费、机器折旧、人工费、管理费、税等基本的是要的。
或者是材料费、加工费和税,还有业务费用,运输费用,做预算需要多市场有一个很透彻的了解,不在其中摸爬滚打几年会完全摸不到头绪,就连我的老师也常常会感慨!一点不留心都不行啊!工艺的问题了应该包括材料费、加工费(采用何种加工价钱就不一样了)、设备折旧费、工人工资、管理费、税等。
机械加工行业成本核算方法机械加工行业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核心任务是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或成品。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成本核算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构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行业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可以明确地与产品相关联,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等。
而间接成本则是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等。
机械加工行业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全面成本法、可变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全面成本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方法,将所有成本都纳入成本核算范围,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计量依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构成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
可变成本法则是将只与产品数量变动相关的成本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而将与产品数量无关的成本排除在外。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并进行合理定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种类较少、成本构成相对简单的企业。
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对每个产品的成本进行预测和设定的成本。
通过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可以评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波动较大、生产过程可操作性较强的企业。
除了上述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机械加工行业还可以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成本核算。
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技术,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其次,要及时更新成本核算数据,跟踪成本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
最后,要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对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探讨第一篇:对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探讨对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探讨摘要: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成本的核算,一个企业想发展想拓宽想壮大,想在众多的企业中维持正常运转,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品牌,就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成本核算团队,来负责企业的生产、加工、管理、运行等分别制定不同阶段的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标准,使企业在每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合理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和创造更多的利润。
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实步骤比较多,流程复杂,所以成本核实必须层层把关,严格按照成本核算步骤来执行,减少在加工过程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速度。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成本成本核算1、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有成本的产生。
我们应该根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本身的规模来确定所需要的成本,根据具体情况和时间,来制定配套的成本核算计划。
成本核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确定企业成本的对象企业成本对象主要指企业在生产过程通过消耗各种投入品而制定出所需要的特定品。
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确定消耗的投入品,投入品的设定必须经过专业的会计人员,通过严格的成本核算出具体成本数量,如果成本对象确定的不准确或者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难度,也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甚至不能完成最终的成本计算计划。
成本的项目主要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他直接费用或者间接费用。
1.2、确定企业成本的周期企业成本周期的计算主要是确定成本计算的时间间隔,成本计算的周期一般根据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特点有关,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按照一批完成重复开始一批,那成本周期就可以根据一批产品生产完来计算,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按照步骤来算即生产不断投入不断产出,再不断重复,这种就需要企业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计算成本周期,可以按照月、周来计算。
根据不同产品的生产周期计算具体的成本周期,有利于企业严格控制生产成本。
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的一些方法
1.直接材料成本法: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核算方法,直接计算机械加工件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成本。
该方法适用于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的情况。
2.直接劳动成本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机械加工件所需直接人工的成本来进行核算。
这包括操作工的工资、社保、福利以及相关的培训和管理费用等。
3.直接制造费用法:直接制造费用法是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外的费用,如机器折旧、设备维护、能源消耗、工时利用率等,按一定的方法和比例分配到机械加工件上。
4.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将机械加工件按作业或工序进行划分,然后根据不同工序所需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来进行成本核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加工过程复杂、工序多的情况。
5.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机械加工件的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从而评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情况。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效率评估和成本定价等方面的工作。
6.综合成本法:综合成本法是将多种核算方法综合运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
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成本因素,更加全面地了解机械加工件的成本情况。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和需求,结合不同的核算方法来进行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有严谨的数据和准确的成本核算依据,以保证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成
本核算时,还需要注重与生产、销售和财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确保成本核算的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现阶段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 (一)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实行)》明确,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开支范围是以产品成本的实质为基础,同时又考虑了加强企业经济核算、进行生产耗费的补偿,把一部分与产品价值无关的费用也列入产品成本中。
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成本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上的积极作用。
成本开支范围包括以下各项:第一,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原价与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第二,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动力费;第三,企业生产单位支出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社会保险等;第四,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第五,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以及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第六,企业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取暖费、水电费、差旅费以及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和劳动保护费等。
可见,成本开支范围是以成本的经济内涵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的要求而制定的,也就是要结合考虑耗费和补偿的关系,使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下。
既能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又能实现合理的利润。
这样,能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投资者得到合理的投资收益。
(二)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机械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一段时期内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和核算的管理工作,最终计算出费用总额和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产品的单位成本,机械制造行业成本核算与一般成本核算具有较大的共性。
制造行业成本核算是指机械制造企业对其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的上述管理活动,以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最终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机械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机械加工行业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和复杂工艺的行业,对于企业来说,准确计算和核算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决策效果。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行业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一、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成本。
在机械加工行业,原材料通常占据较大比例,因此准确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获得准确数据,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材料库存管理系统,严格控制物料入库、领料和退库等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要做好材料损耗和废品的核算工作,考虑到实际工艺中的损耗率和废品率,加以合理计算和核算,避免成本被高估或低估。
二、直接人工成本核算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所需的劳动力成本。
在机械加工行业,直接人工通常包括工人的工资和工时。
企业需要准确记录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与实际生产工作相符的工时可以纳入直接人工成本的范围内。
此外,还需要关注劳动力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浪费来降低直接人工成本。
三、制造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是指机械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费用。
制造费用核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需要详细地考虑各个环节和成本项目。
1. 间接材料费用:它包括用于辅助生产的各种材料的成本,如燃料、助剂等。
企业需要合理确定各项材料的占比和用量,并进行准确核算。
2. 间接人工费用:它包括除了直接人工外的各项劳动力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
企业需要将这些费用按照一定的分摊标准分配到各个产品中,确保成本的准确核算。
3. 折旧费用:机械加工行业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和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耗和磨损。
因此,企业需要将设备和机械的折旧费用纳入制造费用的范畴中,通过合理计算折旧额和折旧年限来核算成本。
4. 清洁和维护费用:为了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方法材料成本是一定的主要区别就在每家公司不同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消耗成本以及税收这部分,那么这些部分机加工工厂大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计算的呢?以下小编整理了部分资料,供参考,(因计算方法因各地物价有出入)详细计算方法:1)、首先你可以对关键或复杂零件要求对方提供初步的工艺安排,详细到每个工序,每个工序的耗时。
2)、根据每个工序需要的设备每小时费用可以算出加工成本。
具体设备成本你也可以问供应商要,比如说:普通立加每小时在¥60~80之间(含税);铣床、普车等普通设备一般为¥30。
3)、在按照比例加上包装运输、管理费用、工装刀具、利润就是价格了。
当然,价格一定程度上会和该零件的年采购量和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
单件和批量会差很多价格,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粗略估算法:1)对于大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2~1.5: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2)对于中小件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2~3: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5~10: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由于机械加工存在很大的工艺灵活性,也就是一个零件可以有很多种工艺安排,那么成本当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供应商有时会报价时给你说一种复杂工艺提高价格,而实际生产时会采用其他简单工艺,所以采购员自身对图纸的阅读和对零件加工方面的知识的多少就决定你对成本的把握,所以机械零件采购需要比较全面的机械加工知识。
机加工费用构成,一般按照工时给的!最主要的是你要加工的工件所需要的加工工时,一般车工10-20元/小时,钳工要少一点大概10-15/小时;其余不在例举;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如刀具、模具),所购买的费用也是需要你承担一部分的或全部;最后加起来就是你要付的加工费用!材料费、机器折旧、人工费、管理费、税等基本的是要的。
机械加工成本核算引言机械加工成本核算是制造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准确计算机械加工成本,企业可以评估产品制造的成本,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机械加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部分。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计算示例。
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材料处理费用等。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1 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材料的购买价格。
企业在计算机械加工成本时,需要记录每种原材料的购买价格,并按实际使用量计算成本。
1.2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指将原材料从供应商处运送到企业内部的成本。
运输成本可以包括运费、保险费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1.3 材料处理费用材料处理费用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所产生的费用,如切割、热处理等。
材料处理费用需要根据实际加工情况进行核算。
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劳动力成本,包括工资、福利、社保等。
计算直接人工成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工资工资是指员工为参与产品制造所获得的报酬。
企业在计算机械加工成本时,需要记录每位员工的工资,并根据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成本。
2.2 福利和社保福利和社保是指员工除工资外所享受的额外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金等。
企业在计算机械加工成本时,需要将福利和社保费用考虑在内。
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设备折旧、设备维护、研发费用等。
计算制造费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设备折旧设备折旧是指企业用于产品制造的机械设备价值的递减。
企业在计算机械加工成本时,需要将设备折旧费用按年均摊到每个产品上。
3.2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指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所产生的费用。
设备维护费用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核算。
3.3 研发费用研发费用是指用于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费用,如工程师的工资、开发实验设备等。
机械加工成本核算机械加工成本核算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高效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管理,还能够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下面将从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的概念、影响机械加工成本的因素和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的方法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
一、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的概念机械加工成本核算是指对整个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机器设备、原材料和成品等方面的成本进行核算,以确定每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实现商品销售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影响机械加工成本的因素1. 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机械加工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各种工作。
人工成本包括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2. 设备成本设备成本是指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的成本,包括购买机器设备、设备的耗电量、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费用等。
3. 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是指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费用、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
4. 能源成本能源成本是指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能源的成本,包括电力费用、燃气费用等。
5. 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指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费用,包括薪资、办公设备和软件的费用、保险费用等。
三、机械加工成本核算的方法1. 直接材料成本法直接材料成本法是指在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每一件成品所使用的直接材料成本的总和。
直接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费用、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
2. 直接人工成本法直接人工成本法是指在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每一件成品所使用的直接人工成本的总和。
直接人工成本包括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3. 间接费用分摊法间接费用分摊法是指将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间接费用分摊到每一件成品上去。
间接费用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费用、电费、燃气费、管理费用等。
4. 工序成本核算法工序成本核算法是指将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成本进行单独核算,最终确定每一件产品的总成本。
浅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方式作者:朱颖马波韩克林杨雪来源:《航空财会》2021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产品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及生产组织的特点,改变目前广泛使用的单一的成本核算模式,根据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机械加工的生产特点,对能计入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其余费用按与不同的加工方式强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摊,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生产特点;成本动因DOI: 10.19840/ki.FA.2021.02.009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更多的盈利机会。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成本核算不仅是产品市场定价的基础,也是控制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依据。
成本核算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将所有产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归集与分配,以便核算企业经营总成本与单位成本[1]。
成本核算的首要要求是准确及时地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便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2]。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缺点是:成本动因的选择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操作较为复杂,维护费用较高。
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进而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2]。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缺点是:成本标准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维护成本较高。
目标成本法,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目标售价和目标利润为基础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各部门、各环节乃至与供应商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目标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2]。
机械加工行业成本核算探讨
一、机械加工成本特点
1、产品成本可比性差。
由于机械加工多按定单组织生产,产品由价值几千万元的到几千元的小加工件,产品间工艺要求不同,导致产品间可比性差。
2、成本构成复杂。
使用的加工材料种类多,规模不大的机械加工厂主要材料也要有几十种,各种零配件有上千种;产品工序多、生产周期长,也是造成成本复杂的另外一个原因。
3、成本总额波动幅度大,结构变化快。
成本总额波动幅度大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与行业生产经营特点有关,材料在开工初期集中投入;二是各月产量不均衡,根据客户合同情况组织生产;三是产品之间的因材料及加工工艺要求不同也导致了成本构成不同。
这导致:一是成本可比性差,二是资金收支不均衡。
4、生产流程长,成本滞后,效益反映慢。
由于产品工期长,从合同签订到产品产成、结算,一般要经过2到10个月时间,有些大型项目甚至要一年以上。
这不仅导致存货资金占用居高不下,也使产品的成本效益反映滞后。
所以,成本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尤显重要。
5、成本结构特点。
该小型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材料成本占56%;固定成本占25%;其他成本占19%。
从成本构成分析可以看出:
①提高单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的重点在于:一是提高原料成本核算准确度,二是提高固定成本分配依据的准确性;三是提高动力及其他成本与产品的直接对应程度;②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一是原料成本控制;二是提高运营效率。
二、成本核算方法简述
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材质的毛坯、以项目编号组织生产的机械制品。
2、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品种法和订单法相结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其中,毛坯采用品种法,分不同种类核算吨产品成本,机械制品采用订单法核算每件(批)产品成本。
3、成本核算流程:根据用户所需求的产品品种、规格和数量,以项目编号分批组织生产,计算产品生产成本。
4、间接成本在各产品间的分配方法:毛坯的间接成本是按照产品重量分摊;加工成本是按照工时在产品成本间分摊。
三、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原料成本归集不准确,集中体现在废钢铁及钢材等主要原材料上。
为方便核算,废钢铁及钢材库不留库存,即领用多少全部计入成本,以领代耗,但事实上因生产组织上的需要,存在原料库存,这部分库存在领用时并没有确定产品项目,往往随意计入几个大的产品成本中,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
解决方案:调整废钢铁库存管理,以实际消耗为计数基础,明确原料消耗。
2、毛坯在核算上采用品种法,影响了核算准确性。
毛坯属半成品,产品成本中大部分原料成本及动力成本首先在毛坯成本中归集,毛坯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对产品成本准确性影响很大。
原核算模式下:毛坯单位成本=铸造车间发生所有的成本/(∑各种材质毛坯产量*系数),成本中包括原材料、辅材料、标准件、动力消耗及制造费用。
这种核算方法比较粗,主要体现在:大件产品与小件产品的吨产品成本是一样的;标准件一般都是专用的,按产品吨位分摊到各产品显然是不合理的;动力费用也与其他费用一并按吨位分摊,也是不准确的;按品种法考核毛坯件出入库存在差异,该部分成本会失去预算控制。
解决方案:完善原始记录,分别统计产品产出量、原材料用量、标准件使用情况、炉报、浇铸台帐等资料,将这些基础资料用于产品单项成本核算,其他用电、人工、折旧等费用按吨成本的形式在各产品间分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3、产品成本核算中大量采用了按系数分摊的方法。
如:毛坯成本中不同材质有不同系数,加工成本中不同机器有不同系数,费用按系数在不同产品中分摊。
固定费用按一定系数在产品成本分摊是成本核算中常用的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并且按系数分摊的方法能区别不同材质和机器设备计入费用是比较合理的,但原分摊系数在使用上存在两点问题:一是系数长期没有更新,部分系数已偏离实际过大;二是分摊范围过大,毛坯
成本中动力费用、外购配件、外委件按系数分摊影响了成本的准确性。
解决方案:①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成本核算中的分配系数进行调整。
今后,在一定期间要对分配系数的合理性进行校验,如有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情况,及时调整。
②对电炉用电由原来的按系数在产品成本中分摊改为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核算,其他用电属于间接成本,仍然采用系数分配的方法。
外购配件、外委件直接计入毛坯成本。
4、在产品由车间直接上报,缺少监督检查机制。
原在产品的核算是会计根据月底各车间上报的在产品明细表编制记帐凭证,将在产品从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在产品科目,次月初做相反方向科目冲回。
因为产品生产周期长,在产品金额比较大,在产品成本的确认对产品成本和当期利润有较大影响。
但在确认程序上,在产品明细表是由车间编制直接报财务,没有专业科室的确认,缺少监督检查机制,容易出现误差。
解决方案:发挥专业部门的专业优势,由专业部门把关,在产品明细表经生产部门审核确认后交财务,编制记帐凭证。
5、成本滞后。
在成本核算中存在产品已经结算完成,但相关的费用还没有入帐的问题。
这些滞后费用入帐时,发现对应的产品已经结算完成,只好计入其他产品的成本,造成产品成本不准确,易出现问题的是:产品安装费用、外委加工件及标准件等。
解决方案:加强外委产品组件、标准件及安装费用结算的及时性,并且在产品结算时核对产品的成本项目,发现未入帐成本及时入帐,把好结算的最后一关。
6、基层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
基层管理人员侧重于生产的组织,对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解决方案:每月组织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从不同角度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加强管理人员对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视,达到生产活动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目的。
在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客观的讲,小型的机械加工厂对产品价格可控能力很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效益的下滑,企业唯有采取更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降低成本,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取得成本竞争优势,才是立足于市场的关键所在。
【文章摘要】
机械加工行业普遍存在产品比较多,工艺流程长,成本构成复杂的特点,在此仅以某小型机械加工企业核算方式为基础加以研究。
【关键词】
机械加工;成本核算
于丽娜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255052
【参考文献】
1、马跃,原龙飞,刘晓冰;基于MES/MRPⅡ生产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年11期2、孙树栋,邓为民,谢规良;基于成本控制的车间生产管理系统[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