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公园申报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3
国家农业公园万州国家农业公园国家农业公园一:国家农业公园专题研究一、发展背景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有关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
国家农业部已于2008年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历史遗产传承等十一大评价指数,对引导国家农业公园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定义及特点1、定义国家农业公园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但又不同于城市公园,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比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和农民民俗观光园、采摘园等乡村旅游模式更高级,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2、特点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形态。
它是农学、林学、牧学、水产学、农业经济学、生态学、民俗学、旅游学以及风景园林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现,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乡村生活场面、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
其是一种新型的综合体业态。
其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在规划建设面积上一般规模较大,基本属于国有性质。
都在数千亩甚至数万亩。
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面积62万亩。
具有明确功能分区。
其在严格规划的基础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分区,一般包括建立种植区、养殖区、水果区、花卉区、服务区、度假生活区、乡村文化或农耕文化区、休闲游玩区、商贸区等多个功能区。
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整个项目分解成十个功能区:农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商贸服务区等十个功能区。
中国农业公园标准
中国农业公园标准是指以农业为主题,集休闲、娱乐、观光、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规划设计:农业公园应根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区域特色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包括场地选址、建筑布局、景观构成等。
二、功能设置:农业公园应具备农业生产、农产品展示、农业科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同时要充分考虑游客需求,提供餐饮、住宿、商业等配套服务。
三、设施建设:农业公园应建设符合安全、环保、文化等标准的设施,包括农业生产设施、游客服务设施、文化展示设施等。
四、园区管理:农业公园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文化传承、游客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五、环境保护:农业公园应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生态环保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
六、营销推广:农业公园应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升公园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 1 -。
国家农业公园评定标准及申报评价体系表一、概念定义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其必须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二、申报范围全国范围内的村庄、社区、乡镇,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景区。
三、申报条件(一)与乡村、农业文化相关的风景、风物、风俗、风情具有吸引广大旅游休闲者的资源禀赋与基本质素;(二)产业结构中必须有农业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作为重要方面;(三)有对乡村实施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考量;(四)以村域范围为主体来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五)尽力保留原农户、农民的人居原生态,农民生活情景应活化与融化在农业公园游览体系当中;(六)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
四、评定标准(一)乡村风景美丽。
有吸引力较强的田园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区美景。
(二)农耕文化浓郁。
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
(三)民俗风情独特。
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生产习俗、特色的生活习惯、特色的节令节庆、特色的民间工艺、特色的村规民约、特色的建筑人居。
外界口碑评价良好。
(四)历史遗产有效传承。
乡村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健全,保护传承措施完善,保护传承效果良好,有相应的乡村遗产保护传承荣誉。
(五)产业结构发展合理。
耕地与农林用地保护状况良好,农业产业(农林牧渔)及内部产业结构和谐发展。
(六)生态环境优化。
社区生态环境、产业区生态环境、旅游服务提供区生态环境良好。
(七)区内经济主体实力较强。
经济组织形式先进、经济产业结构合理、经济管理模式健全、经济发展总量在同级区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国家农业公园申报与评价体系一、国家农业公园缘起农业部于2008年制定了农业公园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5加单位根据该标准联合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生态环境优化、规划设计协调等事宜大评价指数,共计100分,经申报评审等程序,计分达到有关条件的,批准其为“中国农业公园”。
二、概念定义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其必须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三、申报范围全国范围内的村庄、社区、乡镇,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景区。
四、申报条件1.与乡村、农业文化相关的风景、风物、风俗、风情具有吸引广大旅游休闲者的资源禀赋与基本质素;2.产业结构中必须有农业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作为重要方面;3.有对乡村实施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考量;4.以村域范围为主体来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5.尽力保留原农户、农民的人居原生态,农民生活情景应活化与融化在农业公园游览体系当中;6.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
五、评定标准1.乡村风景美丽。
有吸引力较强的田园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区美景。
2.农耕文化浓郁。
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
3.民俗风情独特。
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生产习俗、特色的生活习惯、特色的节令节庆、特色的民间工艺、特色的村规民约、特色的建筑人居。
外界口碑评价良好。
4.历史遗产有效传承。
乡村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健全,保护传承措施完善,保护传承效果良好,有相应的乡村遗产保护传承荣誉。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申报流程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申报流程如下:
确定田园综合体的申报方向,要选择符合当地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全域统筹开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
申报材料中产业园要有基础,创建要有新思路,创建方案需包括九个内容:发展现状、功能定位、思路目标、创建内容、带动农民、支持政策、运行管理机制、报账措施、相关证明材料。
申报程序为:产业园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向地级以上市农业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地级以上市农业局会同级财政局筛选审核后向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申报,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竞争性评审,择优报省政府同意后,推荐报农业部、财政部。
农业部、财政部联合组织材料审查、实地核查和现场答辩三级审查,最后公示创建,先创后认,边创边认,不创不认,批准创建以后择优认定,认定不合格继续创建。
获得批准后,开始创建田园综合体。
请注意,具体田园综合体申报流程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国农业公园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空心化和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村环境和传承农村文化,建设中国农业公园已成为国家战略。
二、项目目标1.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推进现代化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的品质和效益。
2.保护农村环境。
强化农地保护,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传承农村文化。
通过打造农村文化景观、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传承农村文化,增强乡村文化底蕴。
三、项目内容1.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
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打造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2.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打造农村旅游景点。
利用乡村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特色农村旅游景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4.保护农地资源。
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5.传承农村文化。
打造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中心、乡村文化博物馆等,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四、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实施地点:全国各地农村地区。
2.项目实施方法:政府引导,企业投资。
通过政府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3.项目实施时间:2021年至2030年。
五、项目效益1.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增加乡村经济收入。
4.保护农地资源,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5.传承农村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总结中国农业公园实施方案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保护农村环境和传承农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合作,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农业项目申报流程农业项目申报流程一、确定项目目标和内容在申报农业项目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内容。
项目目标可以是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等。
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土地利用调查、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
二、项目立项在确定项目目标和内容后,需要进行项目立项。
项目立项是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的过程。
在项目立项中,需要填写项目立项申请书,说明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预期效益,并附上项目报告、调研数据等材料。
三、调研与论证项目立项后,需要进行项目的调研与论证工作。
调研工作可以通过调查农田、农户、农产品市场等来了解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市场需求。
论证工作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指标评估等方法来评估项目的预期效益和风险。
四、项目申报与评审调研与论证完成后,可以进行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
项目申报包括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预算书等申请材料,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评审工作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项目申报和评审通过后,可以进行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项目实施包括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工作任务、组织实施等;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监督、资金管理、进度控制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项目成果评估和效益分析,及时调整项目方向和措施。
六、项目验收与结题项目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验收与结题工作。
项目验收是指由相关部门对项目的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结题工作包括撰写项目结题报告,总结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以上是一般农业项目申报的流程。
当然,在具体的申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操作。
农业项目申报的流程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细节和流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国家公园申报流程国家公园是指由政府划定并实行保护管理的区域,包括自然生态保护区、文化遗产保护区、历史风景名胜保护区、自然风景区等多种类型。
作为国家自然资源的珍贵宝藏,国家公园的申报需要经过苛刻的审批程序,下面就随我来一步步解析国家公园申报的流程。
1、前期调研国家公园建设必须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特点,需要开展前期调研。
因此,第一步就是对当地的基础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了解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特点、生物多样性情况等,为制定国家公园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2、保护规划制定制定国家公园保护规划是国家公园申报的重要步骤。
保护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保护区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状况,把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起来,确保保护区的利用和开发不会破坏当地文化和历史沿革。
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由申报单位完成,具体包括区域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自然和文化资源利用规划等内容。
3、申请提交保护区申报单位应当向省级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资料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区域自然地理情况、人文历史、生态文化价值、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情况。
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清晰明确,不得出现虚假情况,材料充分、真实、准确。
4、批准审批经过省级政府审核,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将其申报材料提交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申报单位的资格和申报内容进行严格审批,审核通过后,即可批准设立国家公园,发布设立公告,颁布设立公告和设立公共信息公开。
5、设立公告公示按照有关规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国家公园的设立公告公示,征求社会意见,对反对意见和建议予以认真调查和核实,并针对反对意见做出回应。
设立公告公示时间至少为30天,公示期间社会公众可根据规定向有关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
6、公共资源调整设立国家公园之后,需要对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调整,把原有的利用模式改为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模式。
国家农业公园评定标准及申报评价体系表一、概念定义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其必须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二、申报范围全国范围内的村庄、社区、乡镇,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景区。
三、申报条件(一)与乡村、农业文化相关的风景、风物、风俗、风情具有吸引广大旅游休闲者的资源禀赋与基本质素;(二)产业结构中必须有农业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作为重要方面;(三)有对乡村实施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考量;(四)以村域范围为主体来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五)尽力保留原农户、农民的人居原生态,农民生活情景应活化与融化在农业公园游览体系当中;(六)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
四、评定标准(一)乡村风景美丽。
有吸引力较强的田园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区美景。
(二)农耕文化浓郁。
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
(三)民俗风情独特。
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生产习俗、特色的生活习惯、特色的节令节庆、特色的民间工艺、特色的村规民约、特色的建筑人居。
外界口碑评价良好。
(四)历史遗产有效传承。
乡村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健全,保护传承措施完善,保护传承效果良好,有相应的乡村遗产保护传承荣誉。
(五)产业结构发展合理。
耕地与农林用地保护状况良好,农业产业(农林牧渔)及内部产业结构和谐发展。
(六)生态环境优化。
社区生态环境、产业区生态环境、旅游服务提供区生态环境良好。
(七)区内经济主体实力较强。
经济组织形式先进、经济产业结构合理、经济管理模式健全、经济发展总量在同级区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申报指南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已经成为了政府关注的重点项目之一。
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是指由国家财政支持的,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具有示范引导、资源整合、技术推广、科技创新、产业带动等特点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区域。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申报指南吧。
一、申报条件1. 拥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并已形成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
2. 有较为完善和先进的农业科技、实验、检测、培训和推广体系。
3. 具备较强的产业带动力和示范引领力,有一定社会美誉度和品牌效应。
4. 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便于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开展。
二、申报程序1. 农业示范园区评审和认定需要符合相关的审批程序和标准,其中较多的资质认证需要通过逐级申报及审核的程序实现。
2. 各省级行政区域内各设区市、自治州,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先推荐某个较为优秀的示范区域进行上报。
3. 申报过程中需要提交相应的材料,并按照申报规定和标准进行现场审核及考察。
三、申报内容1. 申请材料的撰写,这是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申报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包括示范园区规划总体设计、建设方案、主要建设项目和科学技术支撑等内容的详细说明。
2. 撰写建设目标和任务,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对于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农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合理判断。
3. 确定示范园区的功能区划,包括政策区、产业区、服务区、生态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划分,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发展。
四、总结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升级,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实现的,需要申请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精心谋划,做出创新性的探索,在国家支持政策的前提下,尽快将示范园区建设成为面向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综合技术示范平台。
现代农业园区的申请要求及流程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应符合《实施意见》规定的选项条件,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一)园区区域规模(指园区内的国土面积),年度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规模为2000万元的,园区区域规模为3万亩;年度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规模为1500万元的,园区区域规模为2万亩;年度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规模为1000万元的,园区区域规模为1-1.5万亩。
(二)园区内耕地种植粮食作物面积不低于75%。
(三)园区内拟扶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至少有2个以上。
(四)园区建设地点和具体项目的选择不应与农业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的建设地点和具体项目重复。
现代农业园区内农民合作社(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下同)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项目的具体条件,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农办〔2013〕197号)中“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有关规定。
一、投入政策(一)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和用途。
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财政资金中,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或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部分应不低于30%。
主要用于修建田间水利灌排设施、改良土壤和增施有机肥、修建和硬化田间道路、营造农田防护林或生态林等工程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进行新建高标准农田或对已建成项目区进行提升改造,或者新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或对已建成项目区进行提升改造)。
应通过三年建设将园区现有的耕地全部建成为高标准农田。
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或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其中用于高标准农田田间作业道路的财政资金投入比例,不得超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总投入量的30%。
财政资金不得用于田间道路以外的其他道路建设。
投入扶持农民合作社部分不低于20%。
既可用于农民合作社组织推广应用良种、良法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购置更新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补助,也可用于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设施建设。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项目。
本指南旨在引导申报单位准确了解和把握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申报要求,并通过严格审核评审,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项目类型和范围1.园林绿化项目:包括城市公园、乡村旅游景区、企事业单位绿化等。
2.林果种植项目:种植经济林果树,如柑橘、葡萄、苹果等。
3.林畜综合项目:将林地与养殖业相结合,发展林畜综合经营。
4.林下经济项目:利用森林资源开展加工、种植、养殖等活动。
5.林业生态旅游项目: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旅游服务和休闲娱乐。
三、申报流程和要求1.项目申报:申报单位需提供项目的申报书、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
2.专家评审:由专家组进行评审和论证,评估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立项批准:经评审合格的项目,由有关部门进行立项审批,并发放项目批文和资金支持。
4.项目实施:申报单位按照项目计划和要求,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5.绩效考核和验收:按照约定的项目绩效指标和验收标准进行绩效考核和项目验收。
四、申报材料和要求1.申报书: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背景介绍、目标和意义等。
2.项目建议书:包括项目理念、实施方案、预期效果等。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市场调查分析、技术路线、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
4.经济效益评估报告:包括项目的投资规模、预期收益、投资回收期等。
5.环境影响评价材料: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保护措施等。
6.其他相关材料:如项目实施计划、资金需求计划、项目风险评估报告等。
五、申报评审标准1.项目的科学性:项目的理念和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合理。
2.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可行。
3.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项目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否可持续。
4.项目的创新性:项目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是否有创新。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申报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申报流程。
你知道吗,这就好比开启一场刺激的冒险之旅!
首先,你得有个目标吧,就像你想要爬上山顶,总得先知道山在哪儿。
你得明确自己是不是符合申报的条件,比如园区的规划啦、农业科技的实力呀等等。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儿,就好比去参加比赛,你得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去和别人竞争!
然后呢,材料准备可不能马虎。
这就像是战士上战场,装备得齐全啊!各种相关文件、证明,都得妥妥的整理好。
如果材料准备不充分,那不就像打仗没带够子弹,怎么能打赢呢!
再说说申报吧,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你得认真填写申报表格,把园区的优势、特色都展现出来,就像给自己化个美美的妆,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到你的闪光点!而且这个过程中可得细心再细心,不能出一点差错。
申报之后就是等待审核啦,这时候就有点忐忑了吧,就像等考试成绩一样。
但别慌呀,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
等审核通过,那就太棒了,就如同你终于登上了山顶,那种喜悦呀,无法用言语形容!
总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申报流程虽然有挑战,但只要你用心、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大家都别害怕去尝试呀,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成功申报的幸运儿呢!怎么样,是不是很想赶紧行动起来啦!。
附表一:
CCRD中国农业公园创建评价体系
(10+1项指标,共计100分)
中国农业公园申报材料要求
1、创建中国农业公园活动方案(创建步骤、过程、成员班子、目标等);
2、依照农业公园创建评价体系11个一级指标、51个分类二级指标,详细
介绍申报单位现状;
A、申报单位村容村貌(厂容厂貌)介绍。
如田园、地貌、水系、
居住环境等基本情况介绍,并配以相关图片,同时,介绍地域
面积、特征、人口结构等;
B、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保留与比较情况介绍,附
相关图片;
C、当地民风民俗介绍,如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的生产习俗、个
性的民间工艺、特色的人居建筑等等,具体参照民俗风情独特
指数的二级指标8项来分项介绍,附相关图片;
D、申报单位遗产保护传承的机制、措施、效果,以及所取得的荣
誉;荣誉奖牌可附图片;
E、申报单位生态环境情况介绍,绿化比率等相关介绍,附相关图片;
F、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各产业的构成及产业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G、申报单位土地使用现状及所属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各企业经济
组织形式,工农业总产值,上缴利税等;
H、申报单位村民福利与保障。
如人均住房面积、就业率、人均收
入、子女入学率、医保、养老等情况介绍;
I、申报单位公共事业配套情况介绍,如道桥游线设计、酒店接待
服务等,请按照第9项的服务设施配置指数的二级指标的9项
来分项介绍,可附酒店、购物场所、卫生服务站等图片;
J、申报单位所有获得荣誉名称及扫描件;
K、申报单位在十三五期间规划材料。
3、申报材料以报告的形式整理,也可以单项资料分别提交,上报方式采用
文字与图片的合理搭配方式,制成PPT文件或者装订成册。
4、另外创建文件夹存放相关图片,图片要求尽量像素高,不小于1.5M,每
张图片名称说明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