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同步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94.86 KB
- 文档页数:9
高二物理导学案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情景导入】回顾初中所学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我们以前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压、电流有两个量程,为什么一个表会有两个量程呢?【核心素养】1、科学思维:两种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2、科学探究:电表的改装原理。
【学习目标】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导读提纲】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1.串联电路电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并联电路电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1.串联电路电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并联电路电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1.串联电路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并联电路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1.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数2.电表改装原理(1)电压表的改装(2)电流表的改装【思考讨论】1、关于电阻中的电阻:①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______________;②若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_________________;③若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____________;④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_________;⑤当一个大电阻与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_________。
1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比较多,主要是通过“恒定电流电路内电荷分布是稳定的,同一时间内的流出、流出的电子的电荷量不变”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利用电势差的概念,通过逻辑推导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与初中相比,这一分析过程更加的深入本质,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论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会利用结论分析问题。
科学思维:根据实例,归纳电表改装的原理,利用该原理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运用恒定电流的概念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例分析、交流与讨论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难点: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头G、电压表和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串并联电路,都是说两个灯泡串并联之后的电流电压的与原来电流电压的关系。
现在如果把两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后看成一个电阻,你认为这个电阻跟R1、R2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在初中,我们曾研究过中、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和电压的规律,现在用高中物理知识作进一步分析。
在此基础上,讨论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电阻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一)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呢?初中我们做过实验串联电路中电流各处都相等。
从微观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恒定电流电路中各处电荷的分布是保持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位置的电荷在相等的时间内流入和流出的电荷量必须相等。
所以在串联的整条电路中,相同时间内通过0、1、2、3各点的电荷量必然相等。
因此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即I0=I1=I2=I3在并联电路中,如图在这0点,由于电荷的分布是保持动态平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1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对串并联电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之前已经学习电流决定式、电势与电势差,为本节课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打下了基础,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电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3第11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根据电流决定式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根据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并进一步推导得到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之后更进一步的学习了对电表量程的改装。
本节内容是学生深入掌握电路、从实际电路到开始熟练运用电路图的分水岭,是后续电路设计及应用的基石,可谓本章节重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
2、通过电流电压的关系得到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推导,提升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学探究在对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过程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达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总电阻的关系,电表的改装。
难点:电表的改装及计算。
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情景探究教学教学过程【巩固】1.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2.电流的决定式?【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一、新课导入:展示串并联电路请同学画出电路图并说明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学生答: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呢?【搭建平台新课教学】一、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1)串联电路由于电路中电荷守恒,0、1、2、3处电荷相等,又故I0=I1=I2=I3 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同(2)并联电路有:故:I0=I1+I2+I3+···+I n 即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设计
【提问】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何特点?为什么?
【提问】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何特点?为什么?
【提问】所以,并联电路对电流具有什么作用?
【提问】怎样从电势、电势差的角度理解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提问】所以,串联电路对电流具有什么作用?
【提问】怎样从电势、电势差的角度理解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提问】两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怎样计算?
【提问】多个电阻串联呢?
【提问】由R=R1+R2可知,R比其中任一个导体的电阻R1和R2都要大,你能解释这是什么原因吗?
【提问】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怎样计算?
【提问】多个电阻并联呢?
【提问】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是多少?
可知,R比其中任【提问】由R=R1R2
R1+R2
【提问】如果在原有并联电路中增加一条支路(该支路电阻不为0),则总电阻会增大还是会减小?
【提问】总结一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串、并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
【提问】串联电路中的电功率分配规律是怎样的?
【提问】串联电路中的电功率分配规律是怎样的?
【随堂练习】。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课时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特点。
2.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改装而成的。
4.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1.定义(1)串联电路:把几个导体(用电器)依次首尾连接,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所示。
甲乙(2)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用电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再将两端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
如图乙所示。
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二、电流表和电压表1.表头小量程的电流表,通过表头的电流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
2.表头的三个参数满偏电流I g、_满偏电压U g、内阻R g,根据欧姆定律,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是U g=I g R g。
3.改装(1)电压表改装:测量较大的电压时,将表头上串联一个较大的电阻,就改装成了电压表。
(2)电流表改装:测量较大的电流时,将表头上并联一个较小的电阻,就改装成了量程较大的电流表。
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串、并联电路的规律1.(2022北京第五十四中学期中)已知通过两个并联支路的电流之比是I1∶I2=2∶3,则这两个并联支路的电阻之比R1∶R2为()A.2∶3B.3∶2C.1∶2D.2∶12.(2020江苏姜堰二中期末)如图所示电路,开关K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之比是1∶3,则可知电阻R1和R2之比为()A.1∶3B.1∶2C.2∶1D.3∶13.两电阻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R1>R2B.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C.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D.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4.(2022重庆暨华中学月考)在如图所示电路中,R2=2R1,电路两端电压恒定,当S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5 A,电压表的读数为4 V,则当S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A.1.5 A,6 VB.0,4 VC.1.5 A,0D.0,6 V5.(2022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有一金属丝,长1 m,电阻为15 Ω,现将该金属丝连成一闭合圆环,如图所示,在圆环上取P、Q两点,把P、Q两点接入电路中。
课时教案第 11 单元第 5 案总第 19 案课题:§11. 4.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能从电荷守恒、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2.掌握串并联电路的U、I、R关系3.理解分压、分流作用【教学重点】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电阻串并联的计算【教学难点】1.混联电阻的计算【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初中我们学习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
学生回顾后回答:串联: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连,这样的链接方式叫做串联;并联: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本节课我们将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一、串、并联电路的电流⑴串联电路:恒定电流电路内各处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
要使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荷分布保持不变。
相同时间内通过0、1、2各点的电荷量必须相等,因此,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I0=I1=I2=I3⑵并联电路:只有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等于进入各支路1、2个点的电荷量之和,才能保证电路中各处的电荷量的分布恒定不变。
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I0=I1+I2+I3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⑴串联电路:如果以φ0、φ1、φ2、φ3分别表示电路中0、1、2、3各点的电势,以U01、U12、U23、U03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的电势差(即电压),那么从电势差跟电势的关系知道:U01=φ0-φ1,U12=φ1-φ2,U23=φ2-φ3因此:U01+U12+U23=φ0-φ3另一方面U03=φ0-φ3所以:U03= U01+U12+U23⑵并联电路:不考虑导线的电阻,0、1、2、3各点之间没有电势差,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势;同样,几个电阻右端的电势也相同。
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
如果分别以U1、U2、U3分别代表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则U1 =U2 =U3=U三、串、并联电路的电阻⑴串联电路:两个电阻R1 、R2串联起来接到电路里,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R(如右图)。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六大题型】【人教版2019】【题型1 电表的读数】............................................................................................................................................1【题型2 电阻串、并联的相关计算】....................................................................................................................4【题型3 灵敏电流计改装电流表的方法】..........................................................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题型4 灵敏电流计改装电压表的方法】............................................................................................................7【题型5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的原理和误差分析】................................................................................................9【题型6 电表的校准原理】..................................................................................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知识点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相关内容1.串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依次首尾连接,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所示.2.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再将两端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乙所示.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关系各处电流相等,即I =I 1=I 2=…=I n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I 1+I 2+…+I n电压关系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即U =U 1+U 2+…+U 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U =U 1=U 2=…=U n电阻关系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即R =R 1+R 2+…+R n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 =1R 1+1R 2+…+1R n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1)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量(2)电表改装原理①电压表改装:将表头串联一个较大电阻,常被称作分压电阻,如图所示.②电流表改装:将表头并联一个较小电阻,常被称作分流电阻,如图所示.5.关于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阻值成正比,即U 1R 1=U 2R 2=…=U n R n =UR 总=I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即I 1R 1=I 2R 2=…=I n R n =I 总R 总=U .6.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比较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 总n 个相同电阻R 串联,总电阻R总=nRn 个相同电阻R 并联,总电阻R 总=R nR 总大于任一电阻阻值R 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阻值不同点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接近大电阻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相同点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题型1 电表的读数】【例1】下图是电表的刻度盘。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的学习主题为“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两种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分布及电压分配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点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综合应用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电路知识,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串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和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讲解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和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通过图示加深理解。
3. 实验操作:(1)进行串联电路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2)进行并联电路的实验,同样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分布及电压分配情况。
5. 总结归纳: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两种电路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学生对两种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实验结果。
3.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问题,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如图所示,是两只定值电阻R1、R2的I﹣U图象.有关R1、R2的大小,及它们串联或并联后的I﹣U图象所在区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1>R2,并联后在区域Ⅲ
B.R1>R2,并联后在区域Ⅲ
C.R1<R2,串联后在区域Ⅲ
D.R1<R2,串联后在区域Ⅲ
2.如图所示,已知R1=100Ω,右方虚线框内为黑盒,电阻连接不知,今用电压表测得U AC=10 V,U BC=40 V,则A、B间的总电阻为()
A. 200 Ω
B. 300 Ω
C. 450 Ω
D. 500 Ω
3.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计,已知R1=2 kΩ,R2=3 kΩ,现用一个内阻为6 kΩ的电压表并联在R2的两端,电压表的读数为6 V.若把它接在a、b两点间,电压表的读数为()
A. 18 V
B. 12 V
C. 8 V
D. 6 V
4.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电阻阻值R1=R2=R3,接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A. 1Ⅲ1Ⅲ1
B. 1Ⅲ2Ⅲ2
C. 1Ⅲ4Ⅲ4
D. 2Ⅲ1Ⅲ1
5.已知通过三个并联支路的电流之比I1ⅢI2ⅢI3=1Ⅲ2Ⅲ3,则三个并联支路的电阻之比R1ⅢR2ⅢR3为()
A. 6Ⅲ3Ⅲ2
B. 2Ⅲ3Ⅲ6
C. 1Ⅲ2Ⅲ3
D. 2Ⅲ3Ⅲ1
6.电阻R1阻值为6 Ω,与电阻R2并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ⅢI2=2Ⅲ3,则电阻R2的阻值和总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A. 4 Ω 2.4 Ω
B. 4 Ω 3.6 Ω
C. 9 Ω 3.6 Ω
D. 9 Ω 4.5 Ω
7.如图所示,当a、b端接入100 V电压时,c、d两端为20 V;当c、d两端接入100 V时,a、b两
端电压为50 V,则R1ⅢR2ⅢR3是()
A. 4Ⅲ2Ⅲ1
B. 2Ⅲ1Ⅲ1
C. 3Ⅲ2Ⅲ1
D.以上都不对
8.电流表的内阻是R g=200 Ω,满刻度电流值是I g=500 μA,现欲把这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2.0 V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A.应并联一个3 800 Ω的电阻
B.应串联一个3 800 Ω的电阻
C.应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应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9.一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g=1 mA,内阻为200 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5 A的电流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A.并联一个20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约为0.4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约为0.4 Ω的电阻
D.串联一个200 Ω的电阻
10.(多选)如图所示,若ab端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在变阻器的中央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空载时输出的电压U AB=
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的电压U AB<
C. A、B间的负载R越大,输出的电压U AB越接近
D. A、B间的负载R越小,输出的电压U AB越接近
11.(多选)四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表头)分别改装成两个电流表A1、A2和两个电压表V1、V2.已知电流表A1量程大于A2的量程,电压表V1的量程大于V2的量程,改装好后把它们按如图所示接入电路,则()
A.电流表A1的读数等于电流表A2的读数
B.电流表A1的偏转角小于电流表A2的偏转角
C.电压表V1的读数大于电压表V2的读数
D.电压表V1的偏转角等于电压表V2的偏转角
12.(多选)如图所示,用小量程电流表A与一电阻R并联可制成一电流表,在检测新制成的电流表时,如果发现它的示数总比准确值稍微小一些或稍微大一些,那么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以修正()
A.如果示数稍微小些,可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B.如果示数稍微小些,可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如果示数稍微大些,可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如果示数稍微大些,可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8 Ω,R2=4 Ω,R3=6 Ω,R4=3 Ω.
(1)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2)当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U=42 V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14.如图所示,电流表G的内阻R g=400 Ω,满偏电流为I g=20 mA.将此电流表G量程扩大,改装成双量程的电流表,若R1=10 Ω,R2=90 Ω,则接Oa时,电流表的量程为多少A?接Ob时,电流表的量程为多少A?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图象的斜率越小,电阻越大,故R1<R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R串比每一个串联的分电阻都要大;根据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可知,R并比每一个并联电路的分电阻都要小;在这4个电阻值中,R串最大,R并最小,所以两电阻并联后在区域Ⅲ,两电阻串联后在区域Ⅲ,故C正确,A、B、D错误.
2.【答案】D
【解析】设C、B间的总电阻为R CB.由于电阻R1与C、B间的总电阻串联,则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有:
代入解得,R CB=400 Ω
故R AB=R1+R CB=500 Ω.故A、B、C错误,D正确.
3.【答案】B
【解析】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时,并联部分的电阻为=kΩ=2 kΩ,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动势为12 V;电压表并联在a、b两端时,测量的是电源的电动势,所以其示数为12 V.故选B.
4.【答案】D
【解析】R2、R3并联电阻为,再根据串联电路分得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知U1ⅢU2ⅢU3=2Ⅲ1Ⅲ1,D 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三个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U=IR得,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电流之比I1ⅢI2ⅢI3=1Ⅲ2Ⅲ3,则电阻之比R1ⅢR2ⅢR3=6Ⅲ3Ⅲ2,故选A.
6.【答案】A
【解析】由并联电路特点知R1I1=R2I2,所以R2=R1=4 Ω,R总==2.4 Ω.故选项A正确.
7.【答案】A
【解析】当a、b端接入电压时,两个与串联,c、d端测得两端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可得,解得Ⅲ=2Ⅲ1;当c、d端接入时,两个与串联,ab端测得两端的电压,
,解得Ⅲ=2Ⅲ1,故ⅢⅢ=4Ⅲ2Ⅲ1,故A正确.
8.【答案】B
【解析】把电流表改装成2 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分压电阻,串联电阻阻值为:
,故B正确,A、C、D错误.
9.【答案】B
【解析】把电流表改装成0.5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分流电阻,
分流电阻阻值:R=,
故选B.
10.【答案】ABC
【解析】空载时,变阻器上、下两部分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出输出电压U AB=,故A正确;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负载R与变阻器下部分电阻并联,电阻减小,A、B间的电压减小,输出电压U AB<,故B正确;A、B间的负载R越大,下部分并联的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越接近,故C正确,D错误.
11.【答案】CD
【解析】电流表A1的量程大于A2的量程,故电流表A1的内阻小于A2的内阻;电压表V1的量程大于V2的量程,故V1的电阻大于V2的电阻;
由图可知,两电流表并联,故两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相等,两表由同一电流表改装而成,而将电流表扩大量程时为并联一小电阻,故相当于为四个电阻并联,故两表头中电流相同,故两表的偏角相同,电流表A1量程大于A2的量程,A1的读数比A2的读数大,故A、B错误;
两电压表串联,故通过两表的电流相等,电压表V1的量程大于V2的量程,故V1的读数比V2的读数大,两电压表串联,通过表头的电流相等,表头指针偏转角度相等,电压表V1的偏转角等于电压表V2的偏转,故C、D正确.
12.【答案】AD
【解析】如果示数稍微小些,说明通过分流电阻的电流偏大,分流电阻偏小,为校准电流表,应增加分流电阻阻值,可以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电阻,故A正确,B错误;如果示数稍微大,说明通过分流电阻的电流偏小,分流电阻偏大,为校准电流表,应减小分流电阻阻值,可以将分流电阻变得稍小些即可,可以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故C错误,D正确.
13.【答案】(1)14 Ω
(2)3A 3A 1A 2A
【解析】解:(1)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Ω=14 Ω
(2)根据欧姆定律得:
I=
R1和R2串联且在干路上,所以I1=I2=3 A
对于R3、R4则有:
I3+I4=3 A
所以I3=1 A,
I4=2 A
14.【答案】接Oa时,电流表的量程为1 A,接Ob时,电流表的量程为0.1 A
【解析】I g=20 mA=0.020 A
接Oa时,电流表的量程为:
I=I g+=(0.020+)A=1A,接Ob时,电流表的量程为:
I=I g+=(0.020+)A=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