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之知识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6
西宁青海湖中国最大的盐水湖西宁青海湖,位于中国的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盐水湖。
青海湖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湖泊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青海湖位于中国的青海省,地理坐标为36°32′-39°05′北纬和89°35′-101°36′东经。
它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被群山环绕,地势高原。
二、湖泊特点1. 面积和体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总面积约为441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达25.5米。
湖泊体积庞大,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2. 盐水特性与其他淡水湖相比,青海湖是一个盐池,这意味着它的水体含有丰富的盐分。
根据研究,青海湖的盐度约为2.7%,远高于海水的盐度。
3. 湖水颜色青海湖以其独特的湖水颜色而闻名,水域呈现深蓝色,在阳光下呈现出耀眼的美丽景观。
4. 季节性变化青海湖的水位和面积在不同季节中经历着显著的变化。
夏季,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而在干旱季节,湖泊面积缩小,水位下降。
三、生物多样性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拥有丰富的物种。
湖中生活着多种鱼类、鸟类和无脊椎动物。
在鸟类方面,青海湖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迁徙鸟类前来繁殖和觅食。
四、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青海湖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个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当地政府和企业利用湖泊资源开展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青海湖还对当地渔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湖中丰富的鱼类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厚的渔业收入。
同时,青海湖的盐水环境也提供了独特的盐产业发展机遇,成为当地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总之,西宁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水湖,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湖泊特点。
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独特且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青海湖将继续吸引着游客和研究者,展示着自然奇观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观。
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一青海湖简介
青海湖是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一,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的水域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湖周长逾360公里,最深处达15米。
它的海拔高度为3,200米,周围山峰苍劲挺拔,是中国西北高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青海湖源于新疆高原,是一个湖泊平原区域,在历经地质变迁、气候演变等多种环境作用影响下,形成了独特多样的生态景观。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青海湖的水体在地球上属于“辐射对流型全深循环湖泊”,具有分布宽广、水面波澜不惊、水色深蓝、水质清澈、海拔高原的特点。
湖岸边缘是典型的草原植被,为青藏高原的特有景观。
除此之外,湖中存在着多种特有的生物,比如青海无鳞鱼、青海麻鸭、青海鲤、草原黄喉鸟等,是中国的珍稀物种之一。
其中,青海无鳞鱼是青海湖的代表性物种之一,被誉为“海洋恐龙”。
青海湖还是文化名胜区,这里保留着广泛的藏族和土族文化遗产,蕴藏的文化底蕴丰厚。
在湖畔地区,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宗教文化景观,比如岸边建筑有藏式佛教寺庙、多姆泉民居等,它们共同构建出一个宜居宜游的人文生态系统。
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节日和民俗活动,如青海湖骑马节、草原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自然和文化资本,青海湖还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条件。
青海湖旅游区设有湖滨各类酒店、洲际餐厅、圆顶酒吧、茶吧等设施,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湖区还提供各种游乐设施,如露营、拜访游牧部落、夜景观赏、拍摄等活动,带给游客难忘的体验。
总体而言,青海湖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旅游设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完善,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和国际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旅游胜地。
青海湖介绍词
青海湖,藏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海”。
位于青海
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
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在历史上曾是古西海,又名西海、昆陵、昆夷、昆池等,是古丝绸之路南线上的重要通道。
青海湖面积约4600平方
公里,湖面海拔3571米,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
青海湖四周被山环绕着,湖面东西两侧分别是久负盛名的海心山
和鸟岛。
青海湖有两种主要类型的水体:一是咸水湖,一是淡水湖泊。
青海湖的淡水主要来自冰川融化和降水补给。
青海湖内有众多岛屿,如鸟岛、沙岛、北山、南山和海中的小岛等。
由于湖岸多为
沙岸和石岸,故在沙岸上生长着各种植物和动物;在石岸处又多
为水草地或盐滩。
由于湖周高山连绵,山脉起伏延绵不绝,因而
湖水在雪山、高山、沙漠、戈壁和森林的环抱中不断注入和流出,使湖水呈现出“千里湖光不可尽”的壮美景象。
青海湖南北长
40公里,东西宽25公里,湖面海拔3206米,面积4600平方公里。
—— 1 —1 —。
青海湖科普知识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情况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的青海省湖南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之一。
青海湖形状呈椭圆形,周围被高山环绕,湖面面积约为445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
青海湖水源主要来自来自昆仑山、唐古拉山和祁连山融化的积雪和冰川水。
青海湖的特点咸水湖青海湖是一座咸水湖,湖水盐碱度较高,呈碱性。
据测定,每升湖水中含有23克盐分,是海水的2.3倍。
这也是青海湖在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出现断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湖水的盐碱度也使得湖中的生物资源相对较少,只有少数适应盐碱环境的鱼类和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物种资源丰富尽管青海湖的盐碱度较高,但湖中仍然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物种。
青海湖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飞来过冬或繁殖。
同时,湖中还有一些适应盐碱环境的鱼类,如青海尖嘴鲿、青海鳅等。
此外,青海湖周围还有一些特有的动物,如青藏高原上的野驴、藏羚羊等。
自然景观壮美青海湖周围是壮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湖区的天空湛蓝,湖水碧绿,周围的高山犹如屏障一般将湖水与外界隔绝。
湖的四周还有广袤的草原和丘陵,绵延的青草地给人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因此,青海湖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青海湖的形成和演变形成的地质背景青海湖的形成与周围的青藏高原、昆仑山、唐古拉山等地质构造有关。
数千年来,地壳运动导致了地表的沉降和抬升,形成了湖盆。
此外,青海湖地处高原地带,降水量充沛,有丰富的水源补给,也为湖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湖泊的演变过程青海湖的演变过程主要包括沉积、蒸发和补给三个阶段。
首先,在湖盆形成后,来自周围山区的沉积物陆续沉积在湖底,形成了湖中的沉积物层。
同时,由于湖水受到蒸发的影响,湖中的盐分逐渐浓缩,导致湖水盐碱度的增加。
最后,青海湖周围山区的降水和融雪水源不断补给湖泊,保证了湖水的持续存在。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的重要性青海湖是一个珍贵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青海湖的描述青海湖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备受游客们的喜爱。
下面我将从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等几个方面介绍青海湖,希望能带领您深入了解这个迷人的地方。
一、地理特征1.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它的面积约为4456平方公里,比香港面积还要大一些。
2. 青海湖四周被高山环绕,其中有无数的雪山和冰川,气势恢宏壮观。
湖区的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其最高点海拔达到了4500多米。
3. 青海湖水域广阔,湖面辽阔宽广,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湖水略带咸味,因此青海湖又被称为“中国之海”。
二、历史文化1. 青海湖地区被誉为“民族团结之乡”,这里居住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如蒙古族、藏族、回族等。
这些民族各自保持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多元和谐的文化景观。
2. 青海湖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湖畔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
在这片土地上,佛教文化深入人心,与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宗教和文化的交融。
3. 青海湖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人文景观。
在湖区附近可以找到许多历史遗址和传统村落,这些都是古老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三、生态环境1. 青海湖是一个独特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
湖区周围是广袤的湿地和沼泽区,这些湿地环境对于许多珍稀鸟类和野生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2. 青海湖被誉为“候鸟天堂”,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这里栖息和繁殖。
这里是世界闻名的鸟类观赏地之一,吸引着众多的鸟类观赏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3. 青海湖的湖水清澈透明,湖中生态系统相对完整,这里的水质被誉为世界级的优良水质。
湖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旅游景点1. 青海湖的美景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
湖区周围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伏尔加庙、黑马河、沙岛等。
水域迷踪海拔最高湖泊—青海湖青海湖,坐落在中国西北青海省的西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它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
本文将向你介绍青海湖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地理特点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3,195米,是一个高原湖泊。
它占地面积约4,317平方千米,湖水清澈透明,碧波荡漾。
青海湖周围被崇山峻岭环绕,景色壮丽。
湖区的气候宜人,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整年气温较低。
生态环境青海湖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是许多候鸟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每年春秋之际,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南方飞来,在湖边停留和繁殖。
这里也是许多珍稀鱼类的栖息地,如青海裂腹鱼和青海云杉鳅等。
保护这片湖泊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这些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旅游资源青海湖周围有许多景点和旅游资源。
首先是悬崖峭壁和险峻的群山,它们构成了湖岸的壮丽景色。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泊,欣赏湖水的美丽,并且近距离观察候鸟和湖中的生物。
此外,沿湖边还有许多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青海湖还是冬季冰上酒店的理想目的地。
每年冬季,湖面结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冰面。
游客可以在冰上住宿,体验独特的冰雪世界。
此外,湖畔还有徒步旅行和露营等户外活动,适合喜爱冒险的游客。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青海湖具有重要的地理和生态价值。
保护这片湖泊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开发青海湖的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总结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以其壮丽的地理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它的美丽景色和独特的文化遗址提供了许多旅游和冒险的机会。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保护这片湖泊的环境是我们的责任,以确保后代人也能欣赏到这片美丽的湖泊。
前往青海湖,您将会沉浸在这个水域迷踪的海拔最高湖泊中,体验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的魅力。
青海湖科普知识一、青海湖的概述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青海湖面积约为439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9米,最深处达到25.5米。
它是三江源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保护区。
二、青海湖的形成青海湖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在冰川消融后,大量冰川融水流入周围山区并渗透到地下,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这些地下水在山区聚集后流入青海湖中,使其成为了一个咸水湖。
三、青海湖的生态环境1. 水质由于周围山区没有工业污染和城市化进程,加上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近年来青海湖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目前,青海湖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2. 生物多样性作为三江源区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区,青海湖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青海裸鲤、青海高原裸鲤、青海高原鳟、青海裸腹鱼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物种。
3. 湿地保护青海湖周围的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湿地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救助站。
四、青海湖的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青海湖周围山峦叠嶂,风景如画。
在不同季节里,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景。
比如,在春天可以看到绵延起伏的油菜花田,夏天可以欣赏到草原上奔跑着牛羊和藏族人放羊;秋天则是红叶满山;冬天则是白雪皑皑。
2. 文化遗产青海湖周围还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塔尔寺、青海湖博物馆等。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藏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3. 特色美食青海湖周围的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比如,酥油茶、青稞酒、牦牛肉等都是当地特色美食,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不同的口味和文化。
五、青海湖的保护与建设1. 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对于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来加强对于湿地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同时,还加强了对于周边工业企业和旅游开发项目的管理。
2. 旅游开发为了更好地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旅游开发。
青海湖(青海省青海湖)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
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2014年10月20日9时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
[1]形成演变形成原因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
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2]境域变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
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
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
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
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
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
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
2013年8月,青海湖湖区面积为4337.48平方千米。
[3]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名胜之一。
它以它广阔的湖泊面积、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迷人的风景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青海湖的地理特点、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一、地理特点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高原腹地,是一个椭圆形的自然湖泊。
湖泊面积约有4400平方公里,湖泊平均水深约为20余米。
青海湖被群山环绕,水域清澈见底,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被誉为“天地碧水”。
青海湖年平均气温低,阳光充足,降水稀少。
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青海湖的水质纯净,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湖泊周边还分布着草原和湿地,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二、生态保护措施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青海湖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湖泊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划定了青海湖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进行旅游开发和工业活动。
同时,加强了湖泊周边的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工作,减少了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程度。
其次,严格控制了青海湖的水资源开发。
政府对湖泊水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了湖泊的水量和水质充足。
还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用水和工业排污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减少对湖泊生态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湖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湖区的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了对湖区的巡逻和管理力度,打击非法捕捞和非法猎捕行为,保护了湖区的生态安全。
三、对当地人民的影响青海湖对当地人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青海湖湖泊水资源丰富,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用水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们来到青海湖,欣赏湖泊的美丽风景,体验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
青海湖还对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青海湖知识点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咸水湖。
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它承载着青海省的历史和人文风情。
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以及旅游景点等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经99度59分到101度28分,北纬36度32分到37度18分之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
湖泊总面积为4592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约3195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其周围山峦环绕,草原延伸,景色壮丽。
二、生态环境青海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湖泊水域浅广,湖面平坦,湖色湛蓝,被誉为中国最美湖泊之一。
这里较为丰富的水草床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
青海湖周边的湿地和河流也是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三、文化遗产青海湖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这里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湖西地区的土族和湖南地区的蒙古族最为知名。
这些少数民族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如土族的祭祀活动和蒙古族的马头琴艺术等。
四、旅游景点青海湖的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湖区有许多景点可以游览,其中包括:1. 蓝色海湖:湖泊的湛蓝色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游客可以欣赏到湖泊独特的色彩和宁静的水面。
2. 观鸟胜地:青海湖是候鸟迁徙的途经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觅食,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3. 沿湖公路:沿湖公路是一条连接湖周边各个景点的景观公路,沿途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的壮丽景致。
4. 人民大桥:是连接南北两岸的主要桥梁,也是湖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5. 换马山:位于湖南地区,是土族的圣山,传说中是神马之祖的居住地,游客可以登山朝拜。
五、总结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不仅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湖泊的湛蓝色、丰富的生态环境,还是土族和蒙古族的传统文化,都使青海湖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青海湖景区介绍讲解
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海湖,我是你们的导游,下面我就为大
家介绍一下青海湖。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海。
位于青藏
高原的东北部,地处青海省东北部的湟水流域,是中国最大的内
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
青海湖湖水清澈湛蓝,
水草丰茂,被称为“青海蓝”。
青海湖既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又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
青海湖海拔高度为3000多米,东西长约600多公里,南北
宽约50-80公里。
青海湖面积约为2496平方公里(相当于南京
玄武湖面积),比杭州西湖大1/3左右。
青海湖的湖水由周围山
上冰雪融化形成。
由于青海湖水质清澈湛蓝,所以湖中生长着丰
富的水生动植物和水草植物。
湖中有大量野生鱼类和水生动植物。
在古代民间传说中青海湖是格萨尔王的母亲西王母和她的儿
女们居住过的地方。
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时曾途经青海湖地
区(当时叫西海)并留下了《西行纪》一书。
自古以来人们对它就有许多美好而神奇的传说,最著名者为“三藏取经”和“天女散花”故事。
—— 1 —1 —。
青海湖的特点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3196米,流域整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
青海湖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文化遗产,其环湖周长约为360公里,湖面东西最长106公里,南北最宽63公里。
青海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
青海湖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它对于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也是水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对于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青海湖还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它是藏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
同时,青海湖区也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旅游业和工业生产也具有一定规模。
总之,青海湖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生态保护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是值得一游的旅游目的地。
青海湖介绍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海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获评国家5A级国家自然景区。
青海湖古称羌海、鲜水,西汉末年称西海,它在蒙古语中称为库库诺尔,藏语中称为错温布,均意为“青蓝色的海”,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
青海湖东西长为106公里,南北宽为63公里,周长约36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32.8米,平均水深19米,总储水量1050亿立方米。
青海湖有4个子湖,分别为尕海、新尕海、海晏湾和洱海。
青海湖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宏伟壮丽的大通山,东西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举目环顾,四座高山犹如四幅天然屏障。
从山下到湖畔,则是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一个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青海湖中分布着5个美丽的小岛,其中以鸟岛和海心山最为有名。
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
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
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
鸟岛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
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地点。
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7~8月间,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
为保护鸟类供人观赏,1975年8月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省政府拨款60万元,兴建了暗道、地堡、瞭望台等设施,供游人观赏等,南北均有公路到达鸟岛。
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
青海湖高考知识点青海湖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泊,也是青海省的地理标志性景点之一。
青海湖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都是高考地理科目中常见的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青海湖展开,介绍与高考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背景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坐落在青藏高原上。
地理位置位于27°30′至38°40′北纬,89°30′至103°40′东经之间。
青海湖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密切相关。
高考常见的地理知识点包括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地貌类型及其特征等。
二、青海湖的水文特征青海湖是一处高原内流湖,是青藏高原上的水网中心。
湖泊常见的水文特征包括面积、深度、水位变化以及湖泊水质等方面。
青海湖的水文特征与气候、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高考考察的常见知识点包括湖泊的形成与消失、水文循环等方面。
三、青海湖的生物资源和保护问题青海湖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库,湖泊中生活着众多珍稀的动植物。
对于保护青海湖生物资源,高考考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四、青海湖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青海湖不仅是地理景观,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湖泊周边的藏族和土族文化、传统手工艺品等都是青海湖文化价值的体现。
青海湖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五、青海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海湖的地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考考察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措施等。
综上所述,青海湖作为高考地理科目中的知识点,其地理位置、形成背景、水文特征、生物资源和保护、文化价值、旅游资源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值得高考生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考生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阅读,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一定的基础。
青海湖的知识简介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下面将对青海湖的一些知识进行简介。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被高山环绕,湖泊面积约为4,317平方公里,湖泊周长约为360公里,平均水深约为20米。
青海湖的湖水呈淡蓝色,因此得名青海湖。
湖泊中心有个名为珍珠滩的岛屿,是青海湖的最大岛屿。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泊水质呈咸碱性,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盐类。
湖水中富含铜、铁、锌、铅等多种金属元素,因此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青蓝、蓝绿、湖蓝等。
湖泊周围是一片广阔的草原,是典型的高原湖泊风光。
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湖泊中生活着许多稀有的鱼类,如青海裂腹鱼、斑鳍鱼等。
湖泊周围是众多的湿地和湿地植被,吸引了大量的候鸟在这里栖息和繁殖。
每年夏季,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南方迁徙至青海湖,形成了壮观的候鸟迁徙景观。
青海湖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在青海湖周围,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鸟岛、茶卡盐湖、塔尔寺等。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泊,欣赏湖泊的美景,并参观湖泊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地,为青海省以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湖泊周围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湖泊周围还有许多藏族和土族的村落,游客可以体验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青海湖也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前来进行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湖泊的水质、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为保护和管理湖泊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湖泊周围的草原和湿地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青海湖也是一个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地和科研基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亲自前往青海湖,亲眼目睹它的美景和独特之处。
简述青海湖流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其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如下:
1. 地形地貌:青海湖流域地势高大,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地形复杂,山峦起伏,高原湖泊、河流、草原等多样地貌构成。
2. 气候: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00-400毫米左右,冬季长,夏季短,气候干燥。
3. 植被:青海湖流域植被类型丰富,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山沼泽、高山裸岩和河谷林带等。
其中,草甸面积广阔,是青海牛羊等畜牧业的重要牧区。
4. 动物:青海湖流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物种,也有狐狸、黄鼠狼、鸟类等常见动物。
5. 水文地质:青海湖流域地层构成复杂,由寒武系至第四纪地层构成,富含矿产资源,如铁、铜、铅、锌等。
同时,青海湖水资源丰富,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 1 -。
青海湖(青海省青海湖)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
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2014年10月20日9时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
?[1]?形成演变形成原因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
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2]?境域变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
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
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
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
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
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
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
2013年8月,青海湖湖区面积为4337.48平方千米。
?[3]??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
?[4]?2017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增大60.19平方公里,较历年(2005~2016年)同期平均增大101.54平方公里?[5]??。
流域特征地理环境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
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
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着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
离西宁约200公里。
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
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
气候特征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7]?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
年辐射总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33.4℃。
水分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
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
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大风和沙暴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
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
以刚察为例。
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
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
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
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
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
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水温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
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
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
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冰情青海湖因含少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
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
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
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
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
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4]?湖水水系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
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
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
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条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的阿木尼尼库山,长约300公里,干流长92公里,支流有几十条,较大支流有10多条,下游河面宽约50~100米,深达1~3米,PH8~8.2。
流域面积16570平方公里,约占湖区各河流流域面各1/2。
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60%。
青海湖湖水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
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
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
?[4]??[8]?资源概况鸟类资源至2014年8月青海鸟种记录增加至222种,?[9-10]??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
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2017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44种、3.9万余只,育幼夏候鸟种数呈“双升”趋势?[5]??。
鱼类资源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
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
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11]?湖内岛屿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
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
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11]?海西皮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
沙岛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
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
三块石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是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面积约0.056平方公里,距鸟岛、海心山20公里。
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
植被覆盖不到5%。
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
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
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
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中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地点。
?[12]?社会经济人口概况2004年青海湖流域总人口数为8.56万。
其中,农牧户总数1.38万户,人口7.09万;牧业户1.26万户。
人口6.50万。
农业户(含半农半牧户)0.12万户,人口0.59万。
陆地人口平均密度3.4人每平方公里。
湖区属多民族居住地区,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12个民族。
其中藏族人数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68.61%,是湖区的主要民族。
?[13]?农业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14]?畜牧业青海湖边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
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