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下第15科《小帆船》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5.82 KB
- 文档页数:7
《小帆船》教学设计精选9篇小帆船教学反思篇一《小帆船》这首儿歌表达了大陆和台湾虽然隔着一个海峡,遥遥相望,但是两岸一家亲的情感没有断绝。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有着美丽的风景,儿歌表达了大陆小朋友真诚邀请台湾小朋友来参加夏令营的期盼之心。
为了更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我在课前请去过台湾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所见所闻。
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后,进入备学,我严格督查每一个学生的备学,然后第二步交流,同伴间进行互查检测。
在全班交流时,读课文环节,学生在到达通顺朗读后,我主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包括站姿、声音、吐字发音还有情感。
利用榜样的作用带动全班朗读水平的提高。
在读词认字环节,我主要训练学生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争取让火车开得畅通无阻。
同时训练每一个学生的吐字发音,做到“凡道字,重且舒”。
在课文理解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通过读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通过互动相互解决彼此的问题,大家都不懂的再由教师进行解答。
例如有的学生提问“同胞”是什么意思,我发现学生普遍不能理解,有的错误理解了这个词语。
他们之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再解释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台湾,我为学生提供了动画版的阿里山和日月潭的传说故事,在看完之后让学生来讲,又一次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字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拼音、结构、部首、笔顺、组词几个方面上机备学,然后小组分工交流后,上台展示。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训练了学生运用课堂语言上台演讲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当然,在开始时,还不能一次性做到完美,学生在努力适应自主学习的课堂。
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努力,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会显着提高,课堂结构会更加紧凑,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小帆船课文原文篇二一、在地图上找一找台湾省的位置。
说一说台湾和大陆靠什么相连(隔海相望,骨肉亲情),可向学生简要介绍台湾省的风景名胜及风土人情,也可出示图片等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小帆船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帆船教学反思篇一上完了《小帆船》这一课,学生们高涨的兴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出新,出奇,巧妙设点?如何让孩子涨涌起学习的欲望,澎湃着学习的激情。
激情而又富有理性,兴奋而又平实地进行学习呢?回顾课堂,巧妙布局。
闪光点一:串词成句,激发兴趣;课前导入,出示词语,排列成阶梯状。
让孩子读准词,“爬上”词语台阶夺红旗。
孩子兴致浓厚。
最后留下两个词语“捎”,“一封”,“信”让孩子这三个字、词连在一起说句子。
这样把句子训练有机的糅合在一起。
使课堂一开始就洋溢着浓郁的学习氛围。
闪光点二:激发感情,拓展想象。
让孩子通过自学画出大陆小朋友对台湾小朋友的话。
激发同学想象如果让你给台湾小同胞写信,那么,你会写些什么话?可以写,也可以画,表达自己心中的愿望。
同学们通过激烈的发言后,把自己或小组讨论结果写下来,有的还画上精美的图案。
我想一名好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孩子中的一员。
和孩子们共呼吸,同进退。
老师的一喜一怒都随着生而动。
融情于文,课堂上自然是一片春光灿烂!制作小帆船周记篇二制作小帆船周记在这个假期里,我们在打扫卫生发现有多余的`易拉罐,本来想把它们扔掉。
我想,能不能把它们变废为宝呢?爸爸告诉我,这些易拉罐是用铝做的,很轻。
罐子里面有空气,空气比水轻,可以浮在水面上。
于是,我就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就想做个帆船。
第一步,我就把罐子的口用双面胶封好。
然后用双面胶将三个易拉罐粘在一起。
并找来两根橡皮筋和两根筷子,在爸爸的帮助下,把易拉罐固定住。
第二步,我叫爸爸帮我在中间的易拉罐钻个小孔,插上一条塑料杆,作为帆杆。
第三步,我自己动手制作小船帆,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并在上下两端用剪刀各开了一个小孔,这样小船帆就完成了。
第四步,把小船帆穿入帆杆,并用粉色布条将船帆固定住。
第五步,最后对小帆船进行装饰一下,写上班级和姓名。
第六步,我把脸盆里放满水,将小帆船放入,结果帆船浮在水面上。
六年级科学教案小帆船第一篇:六年级科学教案小帆船六年级科学教案小帆船【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教学目标】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这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
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3.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与参与的意识;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的意义;知道生活中的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利用小帆船观察风和帆的关系,理解风的两面性。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自制的小帆船、大脸盆、水、风管等。
学生准备:小帆船模型、自制小帆船、风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资料片;提出问题:他们的帆船没有动力当遇到迎风时还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为什么帆船逆风、顺风都可以前进?风和帆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小帆船》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一)认识小帆船1.课件出示各种小帆船,观察小帆船是由几部分组成的?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收集的文字或图片展示汇报交流3。
总结:小帆船在不同风向中靠改变帆位置来完成前进的。
(二)研究小帆船帆和风的关系;1。
了解了这么多的小帆船知识,你们想拥有自己的小帆船吗?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帆船?请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帆船,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2。
你认为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3。
出示实验要求:(1)所用的纸一定要防水。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合理安排(3)使用剪刀或小刀时,注意安全(4)制作完成后,整理好材料和桌面4学生制作小帆船5。
学生在大脸盆放小帆船,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和调整。
(三)探究影响小帆船帆与风的关系。
六年级科学15、《小帆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认识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2、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风与帆、风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风人们生活关系的资料。
2、课件:帆船比赛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有关帆船比赛的体育专题资料片,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过程活动一:玩一玩我们制作的帆船。
1、分组活动。
2、课件展示情景图。
.3、讨论记录:有关风的知识、趣闻。
4、小结。
活动二: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2、讨论:如果没有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3、总结:活动三:说一说关于风的故事。
1、设计实验方案。
2、讲述自己的验证过程及结果。
3、讨论:4、小结。
活动四:自由活动1、提出问题:什么是台风?龙卷风?2、学生做尝试性解释。
自我评价: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2、教育学生要爱科学三、拓展活动:搜集资料:月球上有没有风?太阳风是怎么形成的?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风的作用。
能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出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但对于风的两面性学生还认识不到,通过本课的举例解释,学生认识到了风力的两面性,知道对于风力要想办法利用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人类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小帆船 - 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帆船的构造和运行原理。
2.能够理解和解释动力、风力对小船运动的影响。
3.学习基本的航行规则和安全知识。
4.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2.实物或图片展示小帆船的构造和运行原理。
3.小帆船模型或实物。
4.快速绘图软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出示小帆船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小帆船的构造有哪些部分?•小帆船的航行方式是什么?•动力和风力对小帆船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 操作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或一人一只小帆船模型,进行实际操作。
操作内容:1.学生按照小帆船图纸或实物将小帆船拼装。
2.学生按照实际情况环境设置,调整小帆船的帆的方向和大小,模拟不同力量对小帆船的影响。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解释小帆船航行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动力和风力对小帆船运动的影响。
3. 讲解环节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展示的情况,讲解小帆船的构造和航行原理,以及动力和风力对小帆船运动的影响。
1.小帆船的构造:船头、船身、船底、桨、帆等部分。
2.小帆船的航行方式:帆船行驶的方向取决于风的方向,小帆船使用帆和牵引力使船行驶。
3.动力和风力对小帆船的影响:风向和风力大小影响帆的摆放方向和面积大小,动力来自于人力或机械的推动,两者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影响小帆船的速度和方向。
4. 练习环节教师通过一些试题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点:1.如何控制小帆船的方向和速度?2.小帆船行驶的方向受什么因素的影响?3.小帆船的构造有哪些部分?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思考题或问题,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模型制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思维逻辑和观察能力的提高程度。
3.学生对小帆船构造和航行原理的理解程度。
4.学生对于动力和风力对小帆船运动的影响有没有深刻的认识。
小帆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帆船观察帆与风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科技作品——小帆船,测试小帆船的保持航行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小帆船,了解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风的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风的资料,吸管、制作小帆船的材料(空瓶一个、筷子一根、两块长条形的硬纸板、几张厚纸片、一根彩绳、胶带及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
提问:郑和下西洋是用的什么样的船呢?学生答:帆船。
小结:帆船的发明,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
提问:帆船前进的动力来自哪里?学生回答:风。
2.揭示课题:那么帆船是怎样利用风的力量航行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艘小帆船探究吧!(板书课题:小帆船)(二)制作帆船(玩一玩我们制作的帆船。
)1.认识小帆船的组成。
谈话:在制作之前先要动脑,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观察小帆船,小帆船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出示各种小帆船图片。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帆船的各个部分组成:船体、桅杆、帆。
提问:小帆船的帆有什么作用?出示收集的帆船图片。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帆的作用就是利用风的力量使船行走。
2.制作小帆船。
谈话:你们想拥有自己的小帆船吗?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帆船呢?请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帆船,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小帆船》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小帆船”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内容的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理解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通过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社交技能,鼓励他们互相尊重和合作交流。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小组阅读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小组讨论《小帆船》故事。
2.制作小帆船: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小帆船,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意。
3.小组活动: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小帆船比赛。
4.反思和总结: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海洋和小帆船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阅读和讨论:教师分发《小帆船》故事,并引导学生阅读。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角色和情感。
3.学生制作小帆船: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剪纸、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并告诉学生他们需要设计并制作一艘小帆船。
学生可以参考故事中的描述和他们的想象,设计他们自己的小帆船。
4.小组讨论和展示:每个小组讨论和展示他们的小帆船设计。
学生可以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他们的创意。
5.小组活动:学生按小组组建,并根据教师提供的指示,合作完成小帆船比赛。
例如,学生可以在水池中用纸板比赛他们的小帆船的速度和稳定性。
6.反思和总结: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总结他们在设计和制作小帆船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获得的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方法和评价:1.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讨论、设计和制作小帆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师观察并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创造性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设计和制作小帆船,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的设计和创意。
3.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师评价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逻辑性。
4.反思能力:学生在整个过程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帆船》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小帆船》教案(一)提出问题2、教师出示关于帆船比赛的图片,询问学生,对于帆船比赛你都想知道哪些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真多呀,想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板书课题:小帆船)学生:我想知道帆船是怎么航行的?它的动力是什么?学生:没有风的时候帆船还能够航行吗?学生:怎样才能让帆船航行的更快?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1、教师播放视频资料。
同学们知道郑和带领船队在没有燃料和发动机的情况下,怎么在大海上航行的吗?出示主题《小帆船》(一)活动一:玩一玩我们制作的`帆船。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小帆船的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互相评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从他人作品中获得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对小帆船进行下水小组实验,引导学生实验“不同方向来的风,使小帆船行驶的方向也不同”。
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记录。
教师小结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
结论:小帆船的行进方向与帆面的关系:调节帆面与风向的关系,可以使小船向着一定的方向行进。
制作:改进小帆船。
2、风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好处(二)活动二: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2、讨论:如果没有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两面性,整理搜集得来的信息并撰写科学记录卡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汇报自己对风的认识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加以讲解说明。
学生进行制作小帆船的小组学习活动。
制作后进行小帆船下水小组实验,从而认识“不同方向来的风,使小帆船行驶的方向也不同”,了解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
小组汇报实验记录,结论等。
学生观看教师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小学科学15小帆船教案导言:小帆船是一种简易而又有趣的手工制作工艺品。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制作小帆船,并通过实验了解风的作用原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帆船的制作方法,掌握观察实验的基本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 小帆船制作材料:纸板、塑料瓶、牙签、胶水、剪刀。
2. 实验材料:风扇、浴盆。
3. 实验步骤:制作小帆船的具体步骤。
三、教学过程:1. 纸板剪切:将纸板剪成一个长方形的船底板和一个三角形的帆。
2. 船的制作:将塑料瓶切成两半,选择一半塑料瓶作为船的船身,将船底板固定在塑料瓶上,制作好小船。
3. 帆的制作:将帆固定在牙签上,然后将牙签插在船身上。
4. 实验准备:将浴盆中部填满水,放置风扇在离浴盆30厘米的位置上。
5. 实验步骤:(1)将小船放在浴盆中的水面上。
(2)打开风扇,观察小船运动的情况。
(3)改变帆的方向和角度,观察小船运动的变化。
四、教学要点:1. 制作小帆船时要注意船和帆的固定,确保稳固性。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船在不同风力和帆的角度下的运动情况,并做出记录。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风是小船移动的力量。
五、教学延伸:1. 讨论: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在什么条件下小船运动最快?为什么?2. 设计实验: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帆的形状、材料,再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帆的大小对小船运动的影响。
3. 航海科学:了解帆船运动的基本原理,探究不同船形和帆形对航行速度的影响。
六、巩固与评价:1. 学生制作完小帆船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实验记录。
3.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实验的结果,分享彼此的体验和发现。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制作小帆船和实验观察,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第15课小帆船教学目的:1、科学探究: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
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体验合作的愉快。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
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风与帆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人们对风的利用。
难点制作小帆船。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帆船的视频资料风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视频资料,准备水槽。
学生准备:小刀、尺子、饮料瓶、有关帆船的文字资料、图片,自制的小帆船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看电视:郑和下西洋。
2、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想?3、帆船的创造,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
郑和带着的船队在没有燃料和发动机的情况下,能航行那么远,真是了不起。
同学们知道帆船为什么能在大海上航行吗?4、风不但对帆船的航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风对于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设计制作方案和改良方案。
1、课前同学们制作了自己的小帆船,到底谁制作的小帆船最好呢?我们如今还不能下结论,是好是坏就让事实说话吧。
下面请同学们将各自的小帆船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重点为找出缺乏之处,加以改良。
2、学生分组玩小帆船,寻找缺乏,师指导。
3、考虑改良方法,加以改良。
三、施行探究。
1、刚刚同学们都已经对各自的小帆船进展了改良,我也发现同学们的小帆船都完美了很多,下面就让我们的小帆船“扬帆起航〞吧。
你有什么发现?2、通过实验你认为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讨论交流后汇报。
3、小结:风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风也是这样,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危害。
风力过大,就会吹倒房屋,毁坏庄稼,危及人与家畜的生命,这些都是风对人类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防止风带给人们的灾难呢?四、稳固应用,拓展创新。
小学科学第15课《小帆船》教案引言:《小帆船》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课,通过介绍小帆船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理解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小帆船的运动规律,并且探究小帆船的应用领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小帆船的运动规律。
3. 能够探究小帆船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 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实验观察并探究小帆船的运动规律。
3. 探索小帆船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内容1. 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介绍小帆船的组成部分,如船体、帆、舵等。
- 分析小帆船航行的主要原理,如风力带动帆的收放和船体的转向。
2. 实验观察小帆船的运动规律- 利用风力将小帆船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实验。
- 观察小帆船在不同风力和风向下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 分析小帆船的运动规律,如帆的方向和角度对船体运动的影响。
3. 探究小帆船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小帆船除了娱乐之外的其他应用领域。
- 以科学竞赛、海洋探险等为例,探讨小帆船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小帆船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简要介绍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3. 实验观察- 将小帆船放入水中,通过调整帆的角度和方向观察小帆船的运动情况。
-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运动规律分析- 学生围绕实验数据进行讨论,找出小帆船的运动规律。
5. 应用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小帆船的其他应用领域,并以科学竞赛、海洋探险等作为例子展开讨论。
6. 小结- 通过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实验记录表:学生根据观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小帆船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情况。
小帆船-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帆船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理解风力驱动的原理,了解风向和风力对小帆船的影响;3.初步掌握小帆船的操纵技能,实践操作中给予同学们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能力的锻炼。
二、教学重点1.小帆船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风力驱动的原理,风向和风力对小帆船的影响;3.小帆船的操纵技能。
三、教学难点1.风向和风力对小帆船的影响;2.小帆船的操纵技能。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小帆船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学内容小帆船是由船体、帆、绳索等构成。
帆分乘风帆和耐侧风的侧帆。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模型分别介绍小帆船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演示和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小帆船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风力驱动的原理,风向和风力对小帆船的影响教学内容风是小帆船行驶的动力来源,风向和风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小帆船的航行。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了解风的大小、方向及其影响,掌握风的方向及速度的测量方法。
3. 小帆船的操纵技能教学内容小组成员配合操作小帆船,掌握小帆船的前进、转弯等操纵技能。
教学方法将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艘小帆船,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配合进行操纵,积极合作,掌握小帆船的技能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小帆船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展示小帆船的单张照片和模型,让同学们研究小帆船的构造,介绍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模拟小帆船的工作原理,边讲解边演示。
第二节:风向和风力对小帆船的影响1.介绍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对小帆船行驶的影响。
2.实践操作,测量风的方向和风速。
第三节:小帆船的操纵技能1.小组划分,学生分组操作小帆船。
2.安排每个小组互相协调操纵小帆船,练习其前进、转弯等技能。
六、教学设备1.小型木制小帆船及其配套部件2.风速仪、箭头仪等测量工具3.短棍、编绳等辅助工具七、教学反思该教案应适当增加实践操作时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帆船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加强实践操练,提升操作技术和技能。
15.《小帆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帆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地球的面纱》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课以学生对自然界中风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制作小帆船、玩小帆船为切入点,通过研究风与帆、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风对帆的意义及风与我们生活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意识到风对人类具有“善”和“恶”的两面性,激发学生研究与地球大气及天气变化有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风与帆船的关系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自制小帆船、直尺、剪刀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玩小帆船使学生初步意识到风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发现风与帆之间的关系,初步找到调整帆的方法,通过标注帆的方向,学会用图示的方式展示和交流。
通过展示风与我们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大量的有关风与生活关系的实例来分析风对人类的好处与危害,使学生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后续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方式方法继续研究风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整理有关风的谚语,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活动能力。
本课结合动手制作、自由玩为切入点,让学生更轻松的在玩中发现风与帆、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风对帆的意义及风与我们生活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意识到风对人类具有“善”和“恶”的两面性。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风不但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而且也对风的成因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风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学生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和系统,特别是风对帆船的影响,学生还不能理解风向转变而帆船还能向着原来的方向前进的原因,所以这节课的探究活动,小帆船与风向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青岛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六三制)《小帆船》教案新版《小帆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学生制作小帆船引导学生认识风与帆的关系,进而认识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两面性,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活动一:首先图片展示了学生探究小帆船的情境,引导学生玩一玩帆船;第二环节结合图片与卡通文字提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小帆船的帆与风向的关系。
活动二:通过图片和资料卡认识风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风的益处和害处。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继续认知风和搜集关于风的谚语。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帆船及其运动充满好奇,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常见的风及其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感知,为学生认识风与人类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
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这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3.知道生活中的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4.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难点: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评价任务1.过实验探究,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2.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的小帆船、大脸盆、水等。
学生准备:准备空瓶一个、筷子一根、两块长条形的硬纸板、几张厚纸片、一根彩绳、胶带、剪刀、竹丝、薄纸、铁垫圈、橡皮胶布、铅笔刀、剪刀、风管等。
六年级科学小帆船教案设计意图第一篇:六年级科学小帆船教案设计意图15.小帆船【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2、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的意义;3、知道生活中的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利用小帆船观察风和帆的关系,理解风的两面性。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制做的小帆船材料、大水盆、风扇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风对人们生活的益处与危害、自制小帆船、风管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帆船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资料片;(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影片讲的是什么故事?生: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帆船(板书)2、欣赏帆船,了解帆船动力师:看,我给同学没带来了一部分帆船的图片,咱来欣赏下。
(投影)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艘船,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帆船与其他船只的不同,突出帆的独特性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风与帆船动力的关系)生:有的有帆,有的船没帆。
生:有的是人力船、有的是风力的帆船、有的是机器驱动的。
师:那么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帆船的动力就是——风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这种靠风为动力行使的帆船。
二.重点突破“船使八面风”小组学习实验,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各种小帆船,观察小帆船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制作小帆船师:咱要研究帆船,怎么能没有船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操作袋,小组合作,制作一艘帆船。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帆船)3.分组合作探索“船使八面风”(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就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保持和发展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课堂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方式方法继续研究风的相关知识。
)师:看投影,如果风从南案要行使到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