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726.25 KB
- 文档页数:6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统考高一历史(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军机大臣奉公守法2.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A.分封制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度D.推恩令3.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
”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B.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4.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A.秦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5.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6.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
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A.形式化B.强制性C.主观性D.实用性7.柏拉图曾评论说:“雅典公民的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一历史命题人:审题人: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
)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 分封制开始出现B. 阶级矛盾尖锐C.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2.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帝辛等,这反映出商代()A. 干支知识已普及群众B. 王权的自我神化C. 商朝人崇信鬼神D. 经济、文化的繁荣3.《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
……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A. 周王的兄弟一辈B. 部落首领,周王子弟C. 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D. 先代贵族、功臣、王族4.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周初广建诸侯国()A. 扩大了王畿区域B. 开发了边远地区C. 削弱了周王权威D. 解决了内部矛盾5.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 周王失去了军事力量B. 周王失去了对诸侯的实际控制权C. 周王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D. 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6.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
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
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7. 明成祖朱棣,不仅开拓了辽阔的大明疆域,建立了赫赫武功,而且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学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源于他的行为()A. 破坏了分封制B. 不符合古代宗法制C. 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D. 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8.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
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B.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C.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D.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是两餐制,汉代以后实行三餐或者四餐,主要是汉代以后物质生活较为发达,导致民众用餐次数增多,故D项正确;材料饮食增多不能说明健康水平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并不是越来越贫困,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故C项错误。
2.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
商店可以随处开设。
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
每一交易。
动辄千万。
这表明北宋汴京A. 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
商店可以随处开设。
市民面街而居”说明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坊市制度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交易额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商品没有来源于国外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坊市制度的界限被打破信息,没有说明商业税收信息,故D项错误。
3.“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
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
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
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A. 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B. 大地产制发达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D. 田庄经济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以及材料反映的政府针对“形势户”采取的特别征税措施来看,宋朝时期拥有大量田产的人较多,说明这一时期大地产制发达。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高一英语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座位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 15.B. £9. 18.C. £9. 15.答案是C。
1.What will James do tomorrow?A.Watch a TV program.B. Give a talk.C. Write a report.2.What can we say about the woman?A.She’s generous.B. She’s curious.C. She’s helpful.3.When does the train leave?A.t 6:30.B. At 8:30.C. At 10:30.4.How does the woman go to work?A.By car.B. On foot.C. By bike.5.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Classmates.B. Teacher and student.C. Doctor and patien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一历史命题人:审题人: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王国维先生指出:“由传子之制到嫡庶之制生焉。
……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据此可知A. 宗法制产生于西周时期B. 商朝时期国家权力传子不传兄C. 宗法制存在于统治阶级D.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答案】D【解析】王国维先生认为,继承权规定传给儿子,所以就产生了嫡庶之制。
商代没有推行嫡庶之制,所以不存在宗法制,因此他判断的根据是是否推行了嫡庶之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只是阐述历史事实与材料无关;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错误,宗法制是全民遵守,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遵守。
2.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 废丞相,设内阁D. 确立三省六部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注意题干时间“隋唐时期”。
废分封,置郡县是在秦朝,组成决策机构“中朝”是在汉朝,废丞相,设内阁是在明朝,只有D符合隋唐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A. 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B.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 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D. 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材料反映了宋朝宋太宗时期国家在科举制的政策上对工商业子弟及其他人员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放宽限制,可见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明宋朝科举制相关政策的调整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一历史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计80分)1.“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这里的“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A. 基督教产生B. 文艺复兴发生C. 新航路开辟D. 启蒙运动兴起2.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下图中的航线由麦哲伦舰队首先开辟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在2013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
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史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资产阶级革命④工业革命⑤殖民扩张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③④⑤D. ②③④⑤5.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
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A.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C.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6.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相同点是()A.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7. 下面是小雨同学制作的一个反映近代西方民主发展历程的年代尺。
该年代尺中,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8. 下列历史人物都曾领导过本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成为本民族的民族英雄,其中抗击同一个殖民国家的是①林则徐②章西女王③玻利瓦尔④华盛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三历史(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作者的材料中主要意在表明( )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这里引起“百姓”词义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化出现,宗法制遭到破坏B.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推行,导致世家大族开始衰落C.两宋时期城市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队伍迅速扩大D.近代“西学东渐”,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3.刘泽华先生认为:“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
‘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
”对秦朝皇帝制度的正确理解是( ) A.彻底放弃了西周的政治观B.皇族对国家政权的完全垄断C.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D.强调“君权神授”的合理性4.下表是秦朝“九卿”和唐朝“六部”的职能对比,对此比较的正确理解是()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中央集权大大加强C.机构精简效率更高D.官僚政治走向成熟5.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
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
材料中班固认为汉武帝的“推恩令”()A.破坏了中央集权B.成为汉末王莽篡权的根源C.严重削弱了国力 D. 削藩过度难以长期维系政权6. 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统计简表。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一历史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计80分)1.“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这里的“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A. 基督教产生B. 文艺复兴发生C. 新航路开辟D. 启蒙运动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表面上看是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际上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所以是“新鲜思想”,故B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不属于中世纪,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不是思想解放运动,不属于“新鲜思想”,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已经是近代,不属于中世纪,故D项错误。
2.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下图中的航线由麦哲伦舰队首先开辟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详解】麦哲伦进行的是环球航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是航线④,故D项正确;①是哥伦布,②是迪亚士,③是达伽马。
故排除A、B、C三项。
3.在2013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
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美洲的发现,使得欧洲人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杀戮和奴役,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故①项正确。
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领由三艘不大的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故②项正确。
美洲的发现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美洲由此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
)1.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所有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 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 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3.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改变了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郡县制的推行 B.军事实力的强大C.秦朝人民勤劳和智慧的付出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5. 宋朝建立后,为反唐朝之弊而加强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设立了“知州”“通判”等一批新的官职,其中“知州”的“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
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6.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7.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
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B.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C.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D.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是两餐制,汉代以后实行三餐或者四餐,主要是汉代以后物质生活较为发达,导致民众用餐次数增多,故D项正确;材料饮食增多不能说明健康水平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并不是越来越贫困,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故C项错误。
2.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
商店可以随处开设。
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
每一交易。
动辄千万。
这表明北宋汴京A. 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
商店可以随处开设。
市民面街而居”说明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坊市制度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交易额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商品没有来源于国外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坊市制度的界限被打破信息,没有说明商业税收信息,故D项错误。
3.“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
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
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
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A. 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B. 大地产制发达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D. 田庄经济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以及材料反映的政府针对“形势户”采取的特别征税措施来看,宋朝时期拥有大量田产的人较多,说明这一时期大地产制发达。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
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B.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C.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D.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是两餐制,汉代以后实行三餐或者四餐,主要是汉代以后物质生活较为发达,导致民众用餐次数增多,故D项正确;材料饮食增多不能说明健康水平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并不是越来越贫困,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故C项错误。
2.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
商店可以随处开设。
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
每一交易。
动辄千万。
这表明北宋汴京A. 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
商店可以随处开设。
市民面街而居”说明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坊市制度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交易额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商品没有来源于国外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坊市制度的界限被打破信息,没有说明商业税收信息,故D项错误。
3.“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
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
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
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A. 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B. 大地产制发达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D. 田庄经济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以及材料反映的政府针对“形势户”采取的特别征税措施来看,宋朝时期拥有大量田产的人较多,说明这一时期大地产制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