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数学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法则知识点整理附练习题文章目录四则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或a×(b+c) =a×b+a×c拓展:(a-b)×c=a×c-b×c或a×(b-c) =a×b-a×c(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四)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详解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计算、数的比较与排序、数的整理与展开、数的应用等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四则混合运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下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加法1. 加法的定义加法是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的运算。
例如:1 + 2 = 3,表示将1和2相加得到3。
2. 加法的性质(1)交换律:a + b = b + a(2)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零元素:a + 0 = a(4)加法逆元素:a + (-a) = 03. 加法的应用加法可以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以及解决一些问题,如:小明拥有10个苹果,小红给他2个,那么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二、减法1. 减法的定义减法是计算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的运算。
例如:3 - 1 = 2,表示将3减去1得到2。
2. 减法的性质(1)减法不存在交换律:a - b ≠ b - a(2)减法不存在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减数减去被减数等于差:a - b = c,则 c + b = a3. 减法的应用减法可以用于计算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以及解决一些问题,如:小红现在有8本书,她卖掉了3本,还剩下多少本?三、乘法1.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计算两个数的积的运算。
例如:2 × 3 = 6,表示将2和3相乘得到6。
2. 乘法的性质(1)交换律:a × b = b × a(2)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乘法的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3. 乘法的应用乘法可以用于计算两个数的积,以及解决一些问题,如:小明有3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格是5元,他一共要花多少钱买篮球?四、除法1.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的运算。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精选6篇)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
摘要:
1.四则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2.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3.四则混合运算的技巧和策略
4.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和练习
正文:
1.四则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四则运算,指的是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基本的数学运算。
这四种运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数学运算的基础。
加法和减法称为一级运算,它们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和除法称为二级运算,它们满足交换律,但除法不满足结合律。
2.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四则混合运算,指的是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包含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
例如:3 + 5 * 2 - 4 / 2。
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运算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
如果有括号,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3.四则混合运算的技巧和策略
对于四则混合运算,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出结果。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运算的优先级,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
其次,我
们可以利用括号改变运算的顺序,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4.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和练习
四则混合运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购物、计算利息、解决实际问题等。
对于学生来说,多做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一、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1. 四则运算。
- 在数学中,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基本运算。
- 例如:2 + 3(加法),5-1(减法),4×3(乘法),12÷4(除法)。
2. 混合运算。
- 四则混合运算就是在一个算式里,包含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四则运算。
- 例如:2 + 3×4,这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乘法。
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没有括号的情况。
-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 例如:计算12 + 4×3÷2。
- 先算乘法:4×3 = 12。
- 再算除法:12÷2 = 6。
- 最后算加法:12+6 = 18。
2. 有括号的情况。
-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如果有),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 例如:计算[12+(4 - 2)×3]÷2。
- 先算小括号里的:4 - 2=2。
- 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2×3 = 6。
- 接着算中括号里的加法:12+6 = 18。
-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18÷2 = 9。
三、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
1. 简单的应用题。
- 例: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12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的3倍少1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分析:先算故事书的3倍,即120×3 = 360本,再减去10本,360-10 = 350本。
- 列式为:120×3 - 10=350(本)。
2. 较复杂的应用题。
- 例: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2元,一个笔记本5元。
他买了3支铅笔和2个笔记本,给了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分析:先算出买铅笔的花费2×3 = 6元,再算出买笔记本的花费5×2 = 10元,总共花费6 + 10=16元,最后用20元减去总花费得到应找回的钱数。
- 列式为:20-(2×3 + 5×2)-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2×3 = 6,5×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