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于成龙》阅读答案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0.76 KB
- 文档页数:5
于清端公传全文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于清端公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于清端公传袁枚公姓于,讳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公清介绝俗,用兵如神,尤善治盗。
知黄州时,闻张某者,盗魁也,崇闳高垣,役捕多取食焉。
虑少辽缓,奸不得发,乃半途微服,佣其家,诡名杨二,司洒扫谨,张爱之,使为群盗先。
居亡何,尽悉盗之伴侣肤箧机密约号,乃遁去。
鸣钲到官,一日者,集健步,约曰:从吾禽盗。
具仪仗兵械,称娖前行。
至张所,排衙于庭,大呼盗出。
张错愕迎拜,犹抵拦。
公曰:勿承,可仰面视,我杨二也。
张惊,伏地请死。
公取袖中大案数十,掷与之曰:为办此,足以赎矣。
张唯唯,愿一切受署。
合门妻子环跪泣曰:第赦盗死,盗不能者,某等悉如公命。
公留健役助之,不数日,群盗尽获。
其杀人者,活埋之。
武昌营弁某,弟素无赖,适远归,是夜军饷尽劫。
弁告弟所为,彭考诬服,连引十余人。
狱具,献盗,公破械纵之。
抚军惊问,曰:盗冤。
曰:真盗何在?公指堂下一校曰:是真盗也。
余党进香木兰山,今晚获矣。
未几获盗,赃尚存校家,封识宛然。
江宁盗号鱼壳者,拳捷有司莫能禽。
公抵任时,官吏惮公远迎,公日旰不至。
方惊疑探刺,而逻者报公早单车入府矣。
按察使某,公年家子也,从容言:公过清严,则上下之情不通,某意欲具一餐为雅寿。
公笑曰:以他物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
按察使喻意,出以千金为募。
雷翠亭者,名捕也,出而受金,司、库、县握手嘱曰:我等颜面寄汝矣,勉之。
翠亭质妻子于狱,侦知鱼方会群盗,张饮秦淮,乃伪乞者,跪席西,呢呢求食。
鱼望见疑之,刃肉冲其口,雷仰而吞,神色不动。
鱼咋曰:子胡然?子非丐也,子为于青天来禽我耳!行矣,健儿,肯汝累乎?翠亭再拜,群役入,跪而加锁,拥之赴狱。
司、府、县贺于衢。
是夕,公秉烛坐,梁上砉然有声,一男子持匕首下。
公叱:何人?曰:鱼壳也。
公解冠几上,指其头曰:取!鱼长跪笑曰:取公头,不待公命也。
于中丞成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于中丞成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于中丞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
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
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
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
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
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
还以□白公。
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
”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公就馆舍,使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
公唤其子来,诘其状。
子固不承。
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
”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
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
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共服于公之神。
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
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
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巨绅家将嫁女适:恰逢B.阴属吏目属:率领C.又使二人更相为荷荷:抬D.或问所以能知之故或:有的人6.将下列文言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出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少顷,息肩□路侧②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
《满汉名臣传》阅读答案《满汉名臣传》阅读答案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署滦州知州。
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
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
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
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
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
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
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
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
得盗,赏;藏盗、纵盗,罚。
”下部议行。
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
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
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
”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
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
”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
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
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
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
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
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
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
《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
”③靳辅:清代治河专家。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成龙》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③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④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
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⑤,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于成龙》)【注释】①按:巡视,巡行。
①窬(yú):洞,窟窿。
①吏目:公差头目。
①阖:全。
①二袭:两身。
衣裳一套叫一袭。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适.巨绅家将嫁女_______________①夜被穿窬席卷而去._______________①又出示谕.阖城户口_______________①二人诡辩不已.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提之。
①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4.于成龙是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的?请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
【答案】1.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2.恰好离开告知停止3.①(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
①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4.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
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
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于中丞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
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
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
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
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
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
还以□白公。
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
”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公就馆舍,使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
公唤其子来,诘其状。
子固不承。
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
”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
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
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共服于公之神。
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
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
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参考译文】御史中丞于成龙,巡视属下州县到高邮。
恰逢一大士绅家要嫁女儿,嫁妆准备得很丰厚,夜里却被盗贼穿墙进宅席卷而去。
刺史没有办法破案。
于成龙就命令关上所有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吏目守着城门,严加搜查装载物品的车子。
又出了告示,告知全城人都按户口各自回到住宅,等候第二天查检搜索,务必要找到赃物所藏的地方。
于成龙传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成龙传是一部香港功夫巨星成龙亲自撰写的自传。
下面是该文
言文翻译和注释的例子:
原文:
余者,成龙之始也。
生于一九五四年歲次癸未之冬,内地长沙
人也。
家贫戚戚,虽则位低官卑之人,莫之激于此。
始亦无所求也,翻译:
其余的,就是成龙的起始了。
出生于一九五四年农历的丁酉年
冬天,是长沙城中人。
家境贫寒,尽管地位低微,却没有比这更激
动他的事了。
起初也没有追求,
注释:
余者:指除成龙之外的其他人。
农历:中国的农业历,以干支纪年,丁酉年对应1954年。
长沙人:指成龙出生地为湖南省长沙市。
无所求:表示成龙起初对未来没有特定的追求或期望。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凊史稿·于成龙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
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
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郛廨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
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
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县大冶,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
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
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盜自赎。
尝察知盜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乃岀呼役械诸盗,他盗皆远窜。
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玫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
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
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
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居数月,政化大行。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江苏、安徽两巡抚事。
未几,卒於官,赐祭葬,谥清端。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
上曰:“于成龙贤由或商共变更素行及冬后始知其检终廉洁为百所称殆国素性直不扶仇谗造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选自《凊史稿·于成龙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督江南淢言倛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为此言耳/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D.于成龙督江南域言倛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的种称呼。
《于成龙》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练习: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
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
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
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①实即处决,民安其居。
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民益得尽力耕耘。
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
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
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
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乃出呼役械诸盗,他盗皆远窜。
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三桂散伪劄②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
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
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
朝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
成龙诇③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
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
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
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
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
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迁湖广总督,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
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綈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
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有删节)【注】①谳:yn,审判定罪。
②劄:zh,文书。
《聊斋志异·于成龙》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
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译文:
中丞于成龙,巡视部属来到高邮。
恰逢一大富人家将要嫁女,置办的嫁妆很多,夜晚被强盗挖墙进去席卷一空。
刺史对此束手无策。
于成龙下令将其他城门全部关闭,只留一个城门让行人来往出入,派吏盯守,严格搜查装载的东西。
又发出告示,让全城之人,各自回到家中,等候第二天查点搜寻,务必查出赃物的所藏之处。
于是暗地里叮嘱守城官吏:如果有从城门中出出进进达到两次的人,就把他抓住。
中午过后就抓得两人,他们除了自身外,身上并没有带着行装。
于公说:“他们就是真正的盗贼。
”二人不停诡辩。
于公下令解开他的衣服搜查,见袍内还穿着两套女装,都是嫁妆衣物。
原来是担心第二天大搜查,就急于转移赃物,可是物多又难以携带,所以就这样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出城。
1。
于中丞成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于中丞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
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
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
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
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
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
还以□白公。
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
”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公就馆舍,使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
公唤其子来,诘其状。
子固不承。
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
”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
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
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共服于公之神。
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
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
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巨绅家将嫁女适:恰逢B.阴属吏目属:率领C.又使二人更相为荷荷:抬D.或问所以能知之故或:有的人6.将下列文言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出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少顷,息肩□路侧②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
原文:于成龙,字百川,山西太原人也。
明末,仕明,官至兵部尚书。
清兵入关,降清,授河南道监察御史。
康熙二十年,迁四川按察使。
成龙性刚直,不畏权贵,每遇事,必竭诚尽忠,故所至之处,民心归之。
康熙二十四年,擢山东布政使。
二十七年,升浙江巡抚。
成龙在任,以清正廉洁著称,勤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
三十四年,擢两江总督。
成龙巡抚浙江时,以严明法纪,整顿风俗,使得境内治安井然。
总督两江,亦以清正廉洁自持,政声远播。
四十六年,以老病乞归。
康熙帝闻之,赐金马褂,赠尚书衔,命还乡养老。
译文:于成龙,字百川,山西太原人士。
明末时期,于成龙在明朝为官,官至兵部尚书。
清军入关后,他投降清朝,被任命为河南道监察御史。
康熙二十年,他调任四川按察使。
于成龙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每当遇到事情,总是竭诚尽忠,因此他到任之处,民心所向。
康熙二十四年,他被提拔为山东布政使。
二十七年,升任浙江巡抚。
于成龙在任期间,以清廉正直著称,勤政爱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三十四年,他被提拔为两江总督。
在浙江巡抚任上,他严明法纪,整顿风俗,使得境内治安井然。
担任两江总督时,他也以清廉正直自持,政声远播。
四十六年,因年老多病,他请求退休。
康熙帝听闻此事后,赐予他金马褂,并赠予尚书衔,命令他返回家乡养老。
于成龙一生勤政爱民,清廉正直,为官清廉,不谋私利,深受百姓爱戴。
他不仅在地方官职上政绩斐然,而且在中央任职时,也能以身作则,恪尽职守。
康熙帝对他甚是器重,多次赐予荣誉。
于成龙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被誉为“清官第一”。
于中丞成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于中丞成龙按(一)于中丞成龙按于中丞,字文长,明代官员。
其官至兵部侍郎,文武皆能,颇有政绩。
后因得罪宦官而被迫辞官归隐,后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成龙,字伯斌,明代官员。
其官至刑部尚书,为时人所赞誉。
在官场上,成龙担任过多个职位,为国家政治做出了很多贡献。
成龙为人忠诚,明理公正,对人宽容大度,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成龙和于中丞在官场上有过交情。
当年,成龙曾担任过礼部尚书,于中丞当时任兰州府知府,二人都是处在明朝的高层官员。
成龙同于中丞、苏州知府朱存中、松江知府刘天球等人都有过许多交往,都是社交圈内知名人物。
不过,由于明代的官场风气极其险恶,使得部分优秀的官员都难免遭受到口舌诽谤、宦官排挤等种种阻碍。
于中丞就因为拒绝向宦官谄媚,而遭到了降职的打压。
最后,于中丞因为无力改变官场的现状,选择了辞官回乡。
而成龙却能够在官场中执掌重权多年,享尽荣华富贵。
不过,即便是辞官之后,于中丞仍然仁德兼备,其为人诚实直言、处世随和,非常受人喜欢。
在辞官回乡后,于中丞将身心全部投入到家庭和治学之中,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他志存高远,追求真理,不断思索和探求社会现象,最后以著作《平衡术》为首创一门新学说——平衡术,享誉学术界。
于中丞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和辉煌成就,不仅是当时文化界的重要篇章,也是后世经验家和科学语言学家们不断积累的珍贵财富。
总体来说,于中丞作为明代官员的经历非常丰富,在这个时代曾经与时俱进,俯首修善,获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荣誉。
虽然遭受了宦官等势力的打压,但他仍然以任何一种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其人一生忠于理,最后成为文化和学术领域的成功人士,成为后世和当代社会的标杆和典范。
同时,成龙作为当时明官场中的重要人物,能够在重重困难和考验面前,始终保持足够的坚毅和果敢,奋斗向前,一直到最后一息。
他是一位充满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官员,能够在官场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在退役之后,他重回学术界,将成就和突破发挥至极致,在后世造福人民。
于中丞文言文翻译原文: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
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
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
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
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
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
还以□白公。
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
”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公就馆舍,使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
公唤其子来,诘其状。
子固不承。
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
”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
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
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共服于公之神。
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
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
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翻译:御史中丞于成龙,巡视属下州县到高邮。
恰逢一大士绅家要嫁女儿,嫁妆准备得很丰厚,夜里却被盗贼穿墙进宅席卷而去。
刺史没有办法破案。
于中丞就命令关上所有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吏目守着城门,严加搜查装载物品的车子。
又出了告示,告知全城人都按户口各自回到住宅,等候第二天查检搜索,务必要找到赃物所藏的地方。
于中丞成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于中丞成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于中丞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
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
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
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
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
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
还以□白公。
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
”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公就馆舍,使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
公唤其子来,诘其状。
子固不承。
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
”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
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
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共服于公之神。
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
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
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巨绅家将嫁女适:恰逢B.阴属吏目属:率领C.又使二人更相为荷荷:抬D.或问所以能知之故或:有的人6.将下列文言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出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少顷,息肩□路侧②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袁枚《于清端公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15分)公姓于,讳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公清介绝俗,用兵如神,尤善治盗。
江宁盗号鱼壳者,拳捷,有司莫能禽。
公抵任时,官吏惮公远迎,公日旰不至。
方惊疑探刺,而逻者报公早单车入府矣。
群吏饰厨传①不受,馈饩牵②不受,一郡不知所为。
按察使某,公年家子也,从容言:“公过清严,则上下之情不通,某意欲具一餐为雅寿。
”公笑曰:“以他物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
”按察使喻意,出( )千金为募。
雷翠亭者,名捕也,出而受金,司、库、县握手嘱曰:“我等颜面寄汝矣,勉之。
”翠亭质妻子( )狱,侦知鱼方会群盗,张饮秦淮,乃伪乞者,跪席西,呢呢求食。
鱼望见疑之,刃肉冲其口,雷仰而吞,神色不动。
鱼咋曰:“子胡然?子非丐也,子为于青天来禽我耳!行矣,健儿,肯汝累乎?”翠亭再拜,群役入而加锁,拥之赴狱。
司、府、县贺于衢。
是夕,公秉烛坐,梁上砉然有声,一男子持匕首下。
公叱:“何人?”曰:“鱼壳也。
”公解冠几上,指( )头曰:“取!”鱼长跪笑曰:“取公头,不待公命也。
方下梁时,如有物击我,手不得动。
方知公神人,某恶贯满矣。
”自反接,衔匕首以献。
公曰:“国法有市曹在。
”呼左右饮之酒,缚至射棚下,许免其妻子。
迟明,狱吏报失盗,人情汹汹,司、府、县相贺者转而相尤。
趋辕跪谢告实,而公已命中军将鱼壳斩决西市。
(选自袁枚《于清端公传》,有删改) 注①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②饩牵:牛羊等牲畜,泛指粮、肉等食品。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他物寿.寿:祝……长寿B.刃.肉冲其口刃:刀刃C.肯汝累.累:连累D.趋辕跪谢.告实谢:谢罪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括号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出()千金为募②翠亭质妻子()狱③指()头曰A.乎之其B.乎于若C.以于其D.以之若1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莫能禽——官吏没有谁能够捉住他B.侦知鱼方会群盗——探察得知鱼壳正在与众盗贼聚会C.子为于青天来禽我耳——你是替于青天来捉拿我的啊D.呼左右饮之酒——叫身边的人和他一起喝酒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多指称死后的君主、尊长之名,本文在名前称讳表畏惧。
于成龙智破盗窃案文言文翻译1. 于成龙智破盗窃案的翻译及阅读答案【于成龙破案】译文巡抚官于成龙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
途中恰好碰上豪绅家准备嫁女儿,(但在女儿出嫁前夕)丰厚的嫁妆夜里却被盗贼挖穿墙壁给偷光了。
刺史无法破案(于是这件案子转由巡抚办理)。
于公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与此同时)他派公差守门,严格搜查进出的人所携带的行李。
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回家去,等候第二天全城大搜查,一定要找到赃物所在的地方。
于公暗中嘱咐公差说,看见再三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
刚过中午,公差就发现了两个人。
他们除了身上的衣服,并未带行李。
于公说:“他们就是真强盗。
”这两个人诡辩不承认。
于公下令解开他们的衣服搜查。
只见长袍里面还穿着两套女衣,都是那女子嫁妆中的东西。
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全城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但赃物太多难以带出,所以暗中穿着多次出城。
他在当县令时,有一次到邻县去办事。
大清早经过城外,看见两个人用床抬着一位病人,病人身上盖着大被子;枕头上露出病人头发,头发上插着一只凤头钗,病人侧卧在床上。
有三四个壮汉子夹在两边紧跟着走,不时轮番用手塞被子,压在病人的身子底下,好像怕被风吹了。
一会儿,他们放下病人在路边休息,又换两个人抬。
于公走过去后,派随从转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妹妹病危,要送她回丈夫家去。
于公走了两三里路,又派随从回去,查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
随从暗中跟着他们,到一个村子,有两个男人出来迎接。
随从回来告诉了于公。
于公到县里,问这县的县令:“贵县城中有没有出盗劫案?”县令说:“没有。
”当时对地方官的政绩考查得很严,上下各级官员都忌讳出现盗劫案,即使有被盗贼抢劫甚至杀害的,也隐瞒不报。
于公到客馆住下,吩咐家人仔细查访,果然打听到有强盗闯入一富豪家中,并将其烧死。
于公把死者的儿子叫来问情况,他却坚持不承认有这事。
于公说:“我已经替你们县把大强盗抓来了,并无别的意思。
”死者的儿子这才叩头痛哭,请求为他的父亲报仇雪恨。
《于成龙》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练习: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
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
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
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①实即处决,民安其居。
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民益得尽力耕耘。
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
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
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
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乃出呼役械诸盗,他盗皆远窜。
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三桂散伪劄②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
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
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
朝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
成龙诇③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
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
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
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
金龙走纸棚河,
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
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迁湖广总督,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
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綈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
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有删节)
【注】①谳:yn,审判定罪。
②劄:zh,文书。
③诇:xing,刺探。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益得尽力耕耘益:更加B.甫成,山水发甫:刚刚
C.桥圮,坐夺官坐:因此D.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摄:代理
2、下列各句分别表现于成龙处事讲究策略和深得民心的一组是()
A.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B.伪为丐者,入其巢/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C.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D.成龙擒斩之/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C.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了心理战,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2)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3)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
《于成龙》
1.C(坐:犯罪)2.B(A项、D项的前句均不能表现处事策略;C后句跟得民心无关。
)3.D(天下廉吏第一是舆论对于成龙的评价,不是皇帝对他的褒奖。
)4.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已经四十五岁了。
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瑶、僮(壮)等少数民风粗犷凶悍。
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
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
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
周边的少数民族来侵犯,于成龙召集民兵要捣毁他们的据地,他们害怕了,发誓再不敢侵犯罗城。
老百姓更加安心尽力地耕种土地。
在罗城任职七年。
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
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
岐亭原来有很多盗贼,在光天化日之下行窃,没有谁敢过问。
于成龙安抚贼首彭百龄,让盗贼自觉赎罪。
他曾经通过调查得知盗贼所在的地方,伪装成乞丐,打入他们内部,跟他们相处十几天,详细的了解了他们平时行窃的情况。
于是召集官兵抓捕这些盗贼,其他盗贼闻风而逃。
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
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
吴三桂在湖北各地散发伪造的文书,麻城、大冶、黄冈、黄安等地的盗贼,都占据自己的山寨响应吴三桂。
巫师黄金龙隐藏在兴宁山中,谋划作乱。
刘君孚,曾经是于成龙手下的衙役,善于捕捉盗贼,也收到了吴三桂的文书。
就和黄金龙等人与大盗周铁爪勾结起来,占据曹家河来叛乱。
朝廷因
为于成龙原来为官时深得民心,征召他前去招讨安抚。
于成龙侦查得知刘君孚虽然叛变了,其他人并没有完全接纳他,还在犹豫之中。
日夜兼程赶到盗贼的山寨处,距离十里左右停下住宿。
贴出文书告知自首的人可以免罪,前来自首的人每天数以千计,都饶恕了他们。
先派遣地方官员告知刘君孚,主动投降的人可以用不死之罪来对待。
才骑着骡子前往,带着两个随从,打着伞敲着锣,直接进入盗贼的据地。
叫刘君孚出来,磕头接受招安,使他的手下数千人投降。
黄金龙逃到纸棚河,和他们的贼首邹君申前往保山砦,于成龙抓住并处死了他们。
朝廷得知,向皇帝请求恢复于成龙的官职,于是擢升为黄州知府。
康熙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进入京城担任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调任湖广总督,朝廷命令于成龙同时代理两地巡抚的事务。
不久以后,在任上去世。
于成龙任官期间从不携带家属,去世时,将军、都统和同僚进去看,只有竹箱中装着一件袍子、床头放着几罐豆豉而已。
百姓关闭集市聚集在一起痛苦,在家里画了于成龙的像来祭祀他。
这年冬天,皇帝南巡至江宁,告诉江宁知府说:你一定要仿效前任总督于成龙正直清廉,才不辜负我。
又对大学士等人说:我广泛地听取了舆论,都说于成龙确实是天下廉吏中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