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8.8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运营管理定义: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运营管理范围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和服务设计、工艺选择、技术的选择和管理、工作地设计、选址规划、设施规划以及该组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

企业的三项基本职能:运营职能,营销职能,财务职能

运营职能:由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所有活动组成。不仅包括产品的制造和装配,而且还存在于服务导向的领域。

运营管理的内容:从企业运营活动过程的角度看

(1)运营系统的设计

(2)运营系统的运行:运营计划,组织,控制

(3)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

运营管理的分类:按照产品形式分:制造型和服务型;按照工艺过程的特点分类: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按照组织生产的特点分类: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二、运营战略定义:是企业在运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以及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方面所作出的长期规划;对产品实现和服务进行全局性、整体性的指导思想或决策;

三种市场战略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样的生产和服务?

1.差异化战略: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要求,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优势。(适用于企业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知名度高、营销能力强)

2.成本领先战略:主要依靠低成本策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供有别于竞争者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性价比。(大批量生产的企业)

3.集中一点战略:随着市场的细分,专门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经营实力较弱,不足以追求广泛目标)

运营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运营的总体发展战略:

(1)自制或购买(2)低成本和大批量(3)多品种和小批量(4)高质量(5)混合战略

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与设计战略:

(1)产品或服务的选择(2)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

运营系统的设计战略:选址,设施布置,岗位设计,工作考核和报酬

三、新产品的分类:创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

工艺设计:是指按产品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工时消耗、设备和工艺装备需求等的说明。

工艺类型:(1)转化工艺(通过生化方法转化)(2)制造工艺(通过物理形状转化)

(3)装配工艺(零件组合)(4)服务工艺(资源组合转化)

运营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

(1)单件生产(模具、电站、锅炉、影视剧、建筑物)

(2)批量生产(书刊印刷、服装)

(3)大量生产(汽车、轴承、灯泡、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螺丝)

(4)流程性生产(化工、炼油)

服务运营管理的特性:

无形性——使服务的生产率难以测定,采用考核体力劳动的办法考核脑力劳动不科学

同步性——使服务不能存储,排队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

异质性——使得服务质量难以测量,个性化程度越高就越难以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

易逝性——造成服务资源浪费,需要重视收益管理

四、运营能力定义为:组织接收、持有、容纳或给付的能力

运营能力的度量:设计能力是建厂或扩建后运营系统理论上达到的最大能力。

有效能力是在理想运营条件下能够达到的能力,即交工验收后查定的能力。

实际产出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有效能力下,考虑实际运营条件后能够实现的产出。利用率=实际产出/设计能力效率=实际产出/有效能力

调整运营能力的几种策略

(1)超前策略:比需求增加提前一个时期扩大运营能力,以充足的运营能力来满足未来增加的需求。(销售损失最小;能力富余或无法收回;适合可变成本高,固定成本低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或前景好、成长期产品)

(2)滞后策略:比需求增加晚一个时期扩大运营能力,以被动的方式满足未来增加的需求。(滞后策略适合流程型企业)折中策略:介于超前策略和滞后策略之间,反应既不过度,也

不迟缓。

规划运营能力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规模经济效应、与其他能力的配套性、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投入期、需求的季节性

规划运营能力的步骤:

(1)估算所需运营能力(总需求/每单位提供的需求)

(2)核算现有运营能力与所需运营能力之间的差距

(3)调整运营能力(超前、滞后、折中)

(4)评价运营能力方案(盈亏平衡分析法等方法)

(5)方案实施(资金、技术、人员等保障)

(6)测评实施效果(与目标对比)

自制或外购的考虑因素:企业运营能力、专业技术、产品质量、需求特性、成本、风险

五、选址的重要性:

选址是一项长期性投资,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它具有长期性和固定性。

选址不仅影响企业竞争力,而且也影响运作的其他方面。

选址决策与组织的总体战略紧密相关。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选择具体位置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可扩展性、地质情况、周围环境

设施选址定量分析的方法与模型:因素评分法、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运输问题、重心法、仿真方法。

六、设施布置的基本原则

1. 为生产经营服务原则(密切的部门、工作地就近)

2. 最短距离原则(人流、物流最短)

3. 单一流向原则(人流、物流畅通,根据车间形状布置I、L、O、U、S型)

4. 立体原则(占地面积小)

5. 安全原则(锅炉、行车、危险化学品)

6. 弹性原则(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

工艺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产品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适合于大批量连续生产,重点考虑生产线平衡

其他布置类型——综合布置、成组技术布置

装配线:

产品间隔时间是指在一个工作站上完成相邻两个产品的实际时间,通常称之为节拍。

产品完工时间是指完成一个产品的总时间,即从开始到完工的成总时间,通常称之为产出周期。

服务型企业设施布置的类型

1.过程原则布置(医院)。

2.对象原则布置(自助餐)

3.定位布置(手术、汽车维修)

七、工作研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详尽地分析某一特定的过程、操作或动作,排除其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寻求更简捷、更经济、更有效的作业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

工作研究包括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

工作标准(劳动标准或机器标准)

劳动标准是指对一个熟练的工人来说,运用正常的努力和技能,采用预先设定的方法完成一项指定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制定劳动标准,必须考虑的因素:(1)选择观察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2)考虑到每一作业步骤和休息时间的变化波动(3)不能把一个人完成任务所需的单位时间作为全体人员的劳动标准(4)制定出的劳动标准,要通过有经验的人加以修正.

工作标准的运用

(1)激励员工(2)比较可替代的生产方案(3)制定计划(4)能力计划

(5)确定价格和成本(6)行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