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案一等奖汇编
- 格式:docx
- 大小:9.83 KB
- 文档页数:4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一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师: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作品是将音乐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大家能一起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佳句么?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弹奏的音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样被后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李凭箜篌引》。
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2、解题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著名的宫廷女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反复朗读(1)播放配乐朗读视频(2)学生自由朗读(3)配乐齐读三、具体赏析品读:诗是怎样表现音乐的?(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并板书相关内容。
)(一)正面描写(比喻)以形喻声昆山玉碎:像美玉碎裂清脆凤凰叫:像凤凰和鸣舒缓以形喻声芙蓉泣露:如带露的芙蓉清丽香兰笑:如绽放的香兰欢快(二)侧面烘托(想象、夸张)小结:诗人借助比喻,使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还可目睹。
诗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同时通过夸张,极力渲染出音乐的魅力。
整首诗想象丰富而奇特,形象生动而鲜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正体现了李贺的独特诗风。
四、考点点击请你谈谈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的用字之妙。
(提示学生答题步骤:找动词或形容词;分析其含义;点出它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善答案。
五、作业读课后相关链接中韩愈的诗《听颖师弹琴》,完成鉴赏: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题古诗词诵读2《李凭箜篌引》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诵读并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了解李贺诗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提高诗歌鉴赏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正确的方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古典诗歌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语言神奇的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诗歌夸张、想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
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
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自主学习___(一)作者简介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_____________,因避父讳(_____________、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二)解题李凭是弟子,也是著名的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凭箜篌引》教案1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②了解李贺及其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③吟咏诗韵,把握诗的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④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2、过程与方法吟咏诗韵,美读诗文,体会诗中奇特的想象、鲜明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中浓郁的浪漫主义创作激情。
〖学习重点〗1、吟咏成韵,品味诗情。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诗中用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化为生动乃至神奇的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过“在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绝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在灵魂中没有诗情的人也绝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
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
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在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之前我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白居易《琵琶行》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其中对音乐的描写一共有三场江头忽闻琵琶声江心聆听琵琶曲江中听诉琵琶语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板书:李凭箜篌引)(二)作者介绍: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8教学目的: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赏析该诗的内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一、导入:在语文必修三中,我们曾享受过一次听觉盛宴,因为我们听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的琵琶。
今天我们随同李贺去参加一场唐朝的箜篌演奏会。
二、海报设计:1、编剧兼导演:李贺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
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样就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心情抑郁,再加上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去世了。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他被人称为“诗鬼”。
2、主演:李凭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3、乐器:箜篌“引”乐府诗题的一种,与“歌”“行”相近。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4、时间:晚唐的某个“高秋”“高秋”一语,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达的一种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境界。
5、地点:长安(唐朝的都城)三、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同学们依次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1、云: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2、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篇1三维目标:1、感受音乐,把音乐和形象结合起来。
2、鉴赏诗歌是如何表现音乐之美的,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分析比较本诗和《琵琶行》描摹音乐的区别。
教学设计:一、听音乐,谈感受。
1、播放《春江花月夜》、《运动员进行曲》、《二泉映月》,问:这几首曲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以这几首音乐为背景音乐,你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讨论回答。
示例:(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教师台词:“下面有请获奖者上台领奖”(2)、播放《二泉映月》,教师台词:“小强,你死的好惨啊!”2、总结明确:音乐和形象密切联系,而且互通,音乐和形象一致,则会和形象相得益彰。
反之,会是什么情况呢?(将刚才的音乐和台词交叉搭配,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3、提问:如何将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形象?我们以前在《琵琶行》中已经对此有了了解。
4、复习《琵琶行》中的相关语句。
(学生集体背诵“忽闻水上琵琶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段)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李凭箜篌引》也是这样的一首诗歌。
(板书诗题)二、朗读,分析研讨。
1、释题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
引:诗歌体裁2、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3、思考讨论:诗歌是如何描绘声音的?明确:(1)、从描写角度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属正面描写,“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中国弹箜篌”两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乐器特点,其余均属侧面描写音乐。
(2)、从修辞角度看:通感和夸张通感:“芙蓉泣露”(乐声惨淡)夸张:“空山凝云颓不流”、“动紫皇”、“石破天惊”等。
⋯⋯⋯⋯⋯⋯⋯⋯⋯⋯⋯⋯⋯⋯⋯⋯⋯⋯⋯⋯⋯⋯⋯最新料介绍⋯⋯⋯⋯⋯⋯⋯⋯⋯⋯⋯⋯⋯⋯⋯⋯⋯⋯⋯《李凭箜篌引》知识与技术赏析诗歌,掌握本诗写作特色,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自主研究,合作沟通议论。
目感情态度与标经过频频朗读,吟咏诗韵,领会作者的感情。
价值观要点赏析诗歌内容,掌握本诗写作特色难点掌握并娴熟运用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绘手法,感觉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语二、初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注音。
教( ji āo)神妪( yù)瘦蛟( ji āo)露( l ù)脚倚桂树(yǐ) 2.何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因:依照;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研究;气:诗的精神。
吟咏诗韵:经过朗读、吟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三、赏析———我以我心,描述诗境。
1.找出诗中仅有的正面描绘乐声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洪亮;“凤凰叫”形容乐声的缓和;“芙蓉泣露”能够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悲凉哀怨;“香兰笑”能够唤起兰花绽放犹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高兴欢乐。
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 、“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单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悦耳,还将无形的难以捕获声音转变为唤起形象感。
2.发挥想象,描述侧面描摹音乐的诗句的境界。
示例赏析:芙蓉泣露香兰笑在这句中,诗人李贺描述了一幅这样的情景:乐曲时而凄婉感人,如同一朵朵不胜北风而哭泣悲涕的荷花,那晶莹的露水,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 ?乐曲时而高兴,仿佛是那文雅非凡的空谷幽兰正与秋风玩耍,发出一阵阵欢愉的笑声。
你看,它笑得那么绚烂,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幽香四溢!如同嫣然浅笑的少女。
(注意方法:意象 +修饰词 +想象)小结:从同学们描述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里,我既感觉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悦耳乐音和高明技艺,也为李贺能将难以捕获的乐音转变为可感的视觉画面的高明写作水平而叹服,不愧为“诗鬼” 。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课本: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品味诗歌描写音乐的精妙之处。
(重点)2、总结技巧:总结用语言表达音乐的技巧。
(重点)3、能力迁移:通过同类诗歌的鉴赏,提高赏析能力。
(难点)教学重难点1、巩固课本: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品味诗歌描写音乐的精妙之处。
(重点)2、总结技巧:总结用语言表达音乐的技巧。
(重点)3、能力迁移:通过同类诗歌的鉴赏,提高赏析能力。
(难点)教学过程01 音乐故事,书写传奇俞伯牙抚琴,钟子期听懂他传达的情谊,二人留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奇故事。
琵琶女弹琵琶,江州司马白居易,三次聆听,听到音乐的悲凉惆怅、低沉悲戚、急切高昂、降低凝绝、激昂澎拜……,写下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琵琶行》。
唐朝的梨园,“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当时的巨星箜篌演奏家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正在演奏,他精湛的技艺,受到听者的热情赞赏。
其中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李贺,深受感染,写下《李凭箜篌引》,被人们传抄赞誉,流传至今。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旷世佳作。
02情读:感知朗读1. 全班齐读,纠正字音:(kōng)篌(hóu) 颓(tuí)神妪(yù)2.学习诵读方法:借助节奏停连、语调的轻重、高低、快慢、长短五个方面的处理,体现四声音调平上去入多重变化,产生音乐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表达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诗歌的韵律美更是如此表达出来的。
以开篇四句诗歌有例作引领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分析:一、四叙事,二、三写音乐效果情感:一句平实,二三句颓、啼、愁,低沉慢,四句结出答案,意外惊喜。
请学生根据五个方面的要求,朗读示范,然后请学生点评,最后教师范读。
吴丝蜀桐/(短、低)张/(高、短)高秋/(高、长),空山凝云/(短、低)颓/(低、长)不流。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声情并茂地诵读诗歌,通过体会韵脚的转换感受诗中箜篌曲的特点,感知乐曲的音乐美;2.通过意象、手法、情感等层面的鉴赏,体会诗歌瑰诡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意象、手法、情感等层面的鉴赏,体会诗歌瑰诡的艺术风格。
一、音乐导入,引出诗歌1.播放视频,箜篌曲《织梦行云》。
2.学生简单描述对这段音乐的初印象。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诗鬼”李贺是如何描述箜篌曲的。
二、初读感知,因声求气1.自由诵读,正音、正字。
2.任务一:听名家诵读,找出诗歌的韵脚。
明确:本诗十四句,句句有韵,韵脚如下:秋、流、愁、篌——闭口音,/ou/韵平声、韵悠长,哀愁、盘旋;叫、笑——开口音,/ao/韵仄声、短暂、语调坚定,凄厉、怪异;光、皇——开口音,/ang/韵平声、语调稍显激昂,弥散、心伤;处、雨、妪、舞、树、兔——闭口音,/u/韵仄声、语调短促,悲壮、凄绝。
3.设疑:为什么李贺十四句换了四个韵?这种急促的节奏又有什么深意?提示:①体现了乐曲的变化,高低起伏,动人心弦;②旋律变化的背后是情感的起伏。
4.活动:学生范读诗歌三、置身诗境,品气韵之“鬼”现实生活中,描摹和再现各种声音向来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难题。
要把这种“无形无影,无色无嗅,转瞬即逝”的声音用文字生动、精妙地表达出来,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深的艺术修养是不可能的。
正所谓:有穷智极力所不能到者,犹自然造化之声也。
那么李凭的箜篌曲是一段怎样的音乐?李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明确:通过异彩纷呈的意象,空山、凝云、昆山、凤凰、芙蓉、香兰、秋雨、老鱼、瘦蛟、江娥、素女、紫皇、女娲、神妪、吴质、寒兔……追问:这些意象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明确:大多是仙界的景象,几乎没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神话色彩浓郁,给读者的阅读制造了一种距离感,使其音乐不再真实可感,而是神秘莫测、虚幻缥缈。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并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了解李贺诗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提高诗歌鉴赏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正确的方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古典诗歌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语言神奇的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诗歌夸张、想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创设情境,音乐导入美妙动听的音乐,看不见、摸不着,转瞬即逝,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出色的诗人却能用文字把这只可意会的乐声,酣畅淋漓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可感可触,让读者和诗人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境界,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清人方扶南把《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评价“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白居易的《琵琶行》艺术魅力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2.作者介绍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故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李贺和李白、李商隐并被称为“三李"。
二、文本研讨学习活动一:听读1.假如你穿越到晚唐,作为李凭演奏会的主持人打算怎样请李凭登场?主持人:“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人们的热情赞赏,她的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有请著名宫廷乐师李凭上台演奏。
2.听录音注意读音、节奏、情感、轻重缓急。
《李凭箜篌引》
一、导语
二、初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注音。
教(ji co)神妪(y u)瘦蛟(ji do)露(I U )脚倚桂树(y)
2.何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 诗的精神。
吟咏诗韵:通过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三、赏析 ------ 我以我心,描绘诗境。
1.找出诗中仅有的正面描写乐声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难以捕捉声音转化为唤起形象感。
2.发挥想象,描绘侧面描摹音乐的诗句的意境。
示例赏析:芙蓉泣露香兰笑
在这句中,诗人李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景象:乐曲时而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泣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乐曲时而欢快,彷佛是那高雅不凡的空谷幽兰正与秋风嬉戏,发出一阵阵欢愉的笑声。
你看,它笑得那么灿烂,笑
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注意方法:意象+修饰词+想象)小结:从同学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里,我既感受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动听乐音和高超技艺,也为李贺能将难以捕捉的乐音转化为可感的视觉画面的高超写作水平而叹服,不愧为“诗鬼”。
3.学以致用,练习以形写声的写作手法。
四、明情——诗以言志,感悟诗情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寄寓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那么《李凭箜篌引》又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呢?知人论世: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 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 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提示: 1.从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整首诗中意象或表情感的词汇;3.从吴刚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困境; 4.从李凭的视角来对照诗人
作业:背诵并默写《李凭箜篌引》 。
《李凭箜篌引》 李贺
技法——以声写声、以形写声
乐曲——美妙动听、技艺高超
人生——怀才不遇、人生悲苦
的命运。
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