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课件)4.5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格式:pptx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5
2、问题解决第1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中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强调“按两人拿出钱数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价值。
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用方程解(实质上是归一法);另一种是按比例分配。
对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过程,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卡片、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陈红和赵青到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教师谈话: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笑笑和淘气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内容:课本41页例2、例3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以及判断形成比例的条件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3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重点: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解比例难点: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比例?2、怎样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并举例。
3、比例有哪些名称?4、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的话,能找到内、外项吗?5、填空,4:6=():12。
思考;如何填上面的空,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还有其他办法解决吗6、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板书: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二、学习新知(一)、出示例题1、判断这两组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自主探索要求:两个内项相乘,两个外项相乘,你发现了什么呢? 3、通过刚才的办法验证自己最开始写的两组比例,其发现的结果与刚才说的结果是否一致呢?4、引导生知道: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读,让学生简单的缩句。
最后展示缩句的一句话: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这就是比例基本性质。
5、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验证比例的分数形式。
通过验证使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解比例出示例题1、观察比例中有缺失部分吗?缺什么?2、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吗?3、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计算。
4、反馈:如何计算呢?生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
2:把比例转化成除法计算。
5、试一试(课件呈现)6、练一练(课件呈现)三、巩固练习课堂活动第二题(与是课本中的不一样,课件呈现:6×=×)改写成比例,能写出哪些?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练习十一的第3、4、5、6题六、板书设计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解比例X=⅔314429::x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的程度来看,还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