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楼梯电梯与自动扶梯(1)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五章楼梯、电梯与自动扶梯构造一、楼梯的组成、形式和尺度要求(一)楼梯的组成1、楼梯段——楼层之间的倾斜构件,上设踏步。
每个梯段的级数不宜少于3级,不应多于18级。
2、平台——供人们行走时休息和转换方向的水平构件。
有楼层平台和休息平台(中间平台)。
3、栏杆扶手——梯段临空边的安全围护设施。
(复习楼梯的各层平面图及剖面图)(二)楼梯的形式1、按位置分室内楼梯——主要楼梯、辅助楼梯。
室外楼梯——安全楼梯、防火楼梯。
2、按材料分木楼梯、钢楼梯、钢筋混凝土楼梯。
3、按形式分直跑式、直角式、双跑式、多跑式、双分式、双合式、弧形、圆形、螺旋形、桥式、交叉式。
(三)楼梯的尺度要求1、楼梯段宽度——梯段宽度为内墙面到梯段边,包含栏杆扶手尺寸。
依据——人流量大小、安全疏散、人流股数等。
要求——一般≥850mm;住宅≥;公建≥。
梯段宽大于时增加靠墙扶手,大于时增加中间扶手。
每个楼层的总级数通常设计为偶数,便于分成两个等梯段。
2、楼梯平台宽度————指踏步边到内墙面距离(不含扶手宽度)。
依据——建筑物用途、搬运家具、梯段宽度等。
要求——平台不应小于楼梯段的宽度;通行担架的平台宽度不小于1800mm。
3、楼梯坡度与踏步尺寸依据——建筑物用途、行走舒适、面积经济等。
楼梯踏步尺寸经验公式:h + b = 450mm2h + b = 600~620mmb = 250 ~300mmh = 150 ~175mm4、楼梯井宽度——指两梯段之间的空隙,通常为60~200mm。
5.栏杆、扶手高度——指踏步前沿至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
依据——使用对象、楼梯坡度等。
要求——室内高度≥900mm;水平段高度≥1000mm;室外高度≥1050mm;儿童扶手高度500~600mm。
6、楼梯尺寸计算(1)梯段宽度B=(A-C)/2A——梯间净宽;C——梯井宽(160~200)(2)平台宽度D≥梯段宽度B(3)踏步数量N=H/h(取偶数)H——层高h——踏步高(4)梯段长度L=(N/2-1)bb——踏步宽(250~300)7、楼梯的净空高度(1)梯段下净空高度≥2 .2米(2)平台下净空高度≥2米(3)提高净空高度的措施:当底层休息平台下设通道,净空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A.底层的梯段做成长短跑B.室外台阶内移C.上述两种同时采用D.底层做成直跑梯段楼梯设计例题:某住宅的层高为3米,楼梯开间为2 .7米,室内外地坪高差为。
电梯与自动扶梯一、电梯1.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2.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3.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2×4台;4.电梯不应在转角处贴邻布置。
(一)电梯的类型1.按使用性质:客梯、货梯和专用电梯2.按行驶速度:高速电梯、中速电梯和低速电梯3.观景电梯:把竖向交通与观景相结合(二)电梯的组成电梯一般由井道、机房、地坑、轿厢、平衡锤以及有关部件组成。
1.地坑:一般基坑在最底层地面标高下≧1.3m,作为轿厢下降时所需的缓冲器的安装空间。
坑底与轿厢最低部分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小于0.5m;坑底与导靴或滚轮、安全钳楔块、护脚板或垂直滑动部件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0.1m;其底部应光滑平整,不能积水。
2.轿厢:供载人和载货用。
3.平衡重:是由一些金属块叠合而成。
4.起重设备:包括动力、传力与控制。
5.井壁导轨和导轨支架:是支撑固定轿厢上下升降的轨道。
(三)电梯的设计要求1.防火井道和机房等四周的维护结构必须有足够的防火能力,其耐火等级应不低于所在建筑的耐火等级。
超过两部的井道中间应设墙隔开,所有电梯靠开口均应加防火材料保护层。
2.隔声当机房位于井道的上部时,在机房与井道之间应设1500mm~1800mm的隔声层,并应在机房机座下设弹性垫层隔振。
3.通风在井道的顶部和中部(高层时)以及地坑等处应设置不小于300mm×600mm的通风孔,上部应设排烟孔。
4.其他要求井道和地坑的内壁应平整光滑,无突出物。
应根据地坑的深度和地下水位情况,做好防潮或防水处理。
地坑底部应设弹簧缓冲器或油压缓冲器,坑壁应设爬梯和检修灯槽。
二、自动扶梯(一)自动扶梯的类型1.并联排列式2.平行排列式3.串联排列式4.交叉排列式5.螺旋式(二)自动扶梯的基本要求1.出入口通畅区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畅通区有密集人流穿行时,其宽度应加大;2.自动扶梯的梯级、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上空,垂直净高不应小于2.30m;3.自动扶梯的倾斜角不应超过30°,当提升高度不超过6m,额定速度不超过0.50m/s时,倾斜角允许增至35°;倾斜式自动人行道的倾斜角不应超过12°;4.自动扶梯和层间相通的自动人行道单向设置时,应就近布置相匹配的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