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课程基础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毛中特”概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目的是为了( )A.解放思想,排除“左”的思想的干扰,推动改革开放B.让全党重视我们的方针政策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C.检验我们的工作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D.完全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4.总结我们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是()A.没有重视发展生产力B.没有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D.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5.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强大的人民政权B.强大的人民军队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自己的发展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实现人的全面发展C.发展社会生产力D.消灭私有制7.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C.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D.国内生产总值9.邓小平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是()A.发展经济的权宜之计B.社会主义的一个大原则C.为了扩大收入差距D.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1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A.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是否做到消灭了剥削C.是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D.是否做到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公平11.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毛中特》课堂习题(3-6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习题(3——6章)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己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A. 独立性社会B. 半独立社会C. 过渡性社会D. 可有可无社会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A.经销代销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加工订货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6、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 赎买B. 统购统销C. 公私合营D. 合作化7.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 新民主主义性质B.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D. 社会主义性质8、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A 、委托加工B 、统购包销C 、公私合营D 、计划订货9、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当时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四马分肥D.统购统销10、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11、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C.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D.坚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2、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A.提出了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B.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C.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D.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判断13、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其中的第二步是()A.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B.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C.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A.刘少奇B.毛泽东C.陈云D.周恩来15、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A.“第一次结合”B.“第二次结合”C.“第三次结合”D.“第四次结合”16、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第一章模拟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2.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5.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10.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那两大理论成果()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A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特殊规律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有()A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A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C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三、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中特1-7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3、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两者不相关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7、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9、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精辟论述的文章是()A、《反对本本主义》B、《整顿党的作风》C、《改造我们的学习》D、《反对党八股》10、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根本原因A、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B、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C、中国资本主义的软弱D、帝国主义的侵略11、邓小平深刻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中,两条最根本的东西是()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C、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D、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12、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C、创建红军D、建设根据地1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革命对象不同B、革命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动力不同D、革命前途不同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A、利用、教育、团结B、教育、利用、限制C、利用、限制、改造D、教育、团结、改造15、邓小平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艰苦奋斗2.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艰苦奋斗3. 毛泽东思想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4.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B.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C.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核心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C.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D. 党的建设理论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包括()。
A.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B.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3.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艰苦奋斗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2.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案: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案: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1.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学习和理解毛泽东思想时,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哪个方面?
A. 强调革命实践
B. 关注国际经验
C. 推崇个人追求
D. 忽视人民大众的力量
答案:A. 强调革命实践
2. 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思想强调了以下哪个原则?
A. 武器装备的先进性
B. 数量优势的重要性
C. 高级指挥的决策能力
D. 军事战略的细致计划
答案:B. 数量优势的重要性
3.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强调了以下哪个核心思想?
A. 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B. 强调统一战线的构建
C. 个体经济的发展
D.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
答案:A. 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试题二:
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以下哪个案例证明了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斗争
C. 长征
D. 七七事变
答案:B. 井冈山斗争
2. 毛泽东在执政后提出的“大跃进”运动目的是什么?
A. 加强工业化进程
B. 改善农村生产状况
C. 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D. 实现跨越式发展
答案:D. 实现跨越式发展
3.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提出的战略战术理论,成为许多其他国家革命战争的借鉴。
以下哪个国家的革命领袖曾表示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A. 苏联
B. 古巴
C. 波兰
D. 德国
答案:B. 古巴
以上为毛中特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939年,毛泽东在(C)一文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B.《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论新民主主义革命》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C),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A.平均主义B.生产力高度发达C.共同富裕D.公有制占主体地位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创立(D)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A.社会主义建设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C.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毛泽东在(A)中完整的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井冈山的斗争》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6.我国对(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成。
A.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B.农业、手工业和封建主义工商业C.农业、交通运输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D.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封建主义工商业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言是(B)。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A)是毛泽东建党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和最核心的内容。
A.党的思想建设B.党的组织建设C.党的作风建设D.党的制度建设9.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A)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A.贫雇农B.中农C.知识分子D.手工业者10.习近平总书记在“复兴之路”展览中提出“(D)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部分解析:18、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9、这个“根”就是指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
2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哲学的观点看,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B表达的是:实践需要理论为指导;C表达: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
A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3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34、B错误在于二者面对的根本任务不同,一个是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一个是取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44、D“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5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我们工作和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而不是把党的思想路线具体化。
56、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政治立场,D不符合题意。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解析:10、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ABC虽然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但却不是最基本的问题。
15、AB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
18、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消灭三座大山之一,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3、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4、AC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不是可能性。
28、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 C )。
A. 二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六届六中全会D.七大2. 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C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科学发展观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 D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7.邓小平在党的( B )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8.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哲学思想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C )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B )。
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当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11.党的第( D )次代表大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奥鹏毛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统一战线答案:ABC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
A. 五位一体B. 四个全面C. 四个自信D. 两个维护答案: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人民民主专政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法治答案:C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要求是()。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需要同不完善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要同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矛盾答案:B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案:D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
A.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B.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C.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8.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的大局是()。
A. 国家发展大局B. 世界和平与发展C. 人类命运共同体D. 国家主权和安全答案:A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是()。
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C.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答案:A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人民民主专政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法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单选题)1.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的外交战略是()
A.“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真正的不结盟”
D.“一条线”
(单选题)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
A.民主集中制
B.协商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
(单选题)3.“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提出后,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党的建设各个领域。
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
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是()
A.制度建设
B.作风建设
C.组织建设D思想建设
(单选题)4.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A)
A. 思想建党
B.制度建党
C.组织建党
D.从严治党
(单选题)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别,其中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社会主要矛盾B.阶级关系C.根本任务D.经济基础
(单选题)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单选题)1. 【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地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单选题)2.【答案】B
【解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单选题)3.【答案】D
【解析】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
只有加强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制度建设的方向,才能为制定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制度体系提供思想保证。
据此,本题选D。
(单选题)4.【答案】A
【解析】思想建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思想防线,制度治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不可偏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思想建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据此,本题选A。
(单选题)5.【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
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单选题)6.【答案】D
【解析】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即分为依法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股东股息红利四部分,股东的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的酬劳金可占全年盈余总额的25%左右,公私合营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所有。
因此,D选项符合题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