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6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2① 宽:12-2=10(分米)② 周长:C 长 =(长+宽)×2=(12+10)×2= 22×= 44(分米)2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1、用长36分米的彩带围成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50-30 = 20(分米) 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20(分米)第3组:(跑圈问题)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米。
小明沿着广场的四周跑了两圈, 他跑了800米。
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44+18=62(米);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1、 求周长?① 1圈:C 长 =(长+宽)×2=(164+36)×2 = 200×2 = 400(米) ② 2圈:400×2= 800(米) 综合列式:(164+36)×2×2 =200×4 =800(米) 学生要明确两次“×2”的不同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周长》知识点归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
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知识点】: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① 宽:12-2=10(分米)② 周长:C 长 =(长+宽)×2=(12+10)×2= 22×= 44(分米)2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1、用长36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 方法一: 方法二:○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50-30 = 20(分米)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 20(分米)第3组:(跑圈问题)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44+18=62(米),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1、 求周长?① 1圈:C 长 =(长+宽)×2=(164+36)×2 = 200×2 = 400(米)② 2圈:400×2= 800(米) ① 1圈:C 正 =边长×4= 25×4 = 100(米) ② 4圈:100×4= 400(米) 综合算式“25×4×4”,=100×4 =400(米)学生要明确两次“×4”的不同意义。
小学数学三年级公式总结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边长=面积÷边长边长=周长÷42、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长=面积÷宽宽=面积÷长长度单位换算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 = 2市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周长的认识及简单图形的周长知识精讲1.认识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如图中红色线描出的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2.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1)规则图形。
①尺测法用尺子量出图形外围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
例如,求下图三角形的周长,可以用直尺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度,再将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结果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②数格子的方法根据每个小方格的单位长度,数出图形的周长。
如下图,可以数出图中图形的周长分别是18cm,16cm。
(2)不规则图形。
可采用绳测法。
用一条细绳绕图形一周,减去绳子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绳长,就得到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实际上就是“化曲为直”,再用尺测法。
例如,求这片树叶的周长时,就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
名师点睛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如在下面两个图形中,左图从图形的任意一点出发,可以回到起点,是一个封闭图形,因此有周长;而右图从任意一点出发,无法回到起点,不是封闭图形,因此没有周长。
易错易误点对周长定义理解不清导致错误例用2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错解:先求出一个正方形的周长2×4=8(cm),再求出长方形的周长8×2=16(cm)。
但是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不包括中间的线段。
正解:长方形一周是由6个正方形的边长组成的,所以长方形的周长是2×6=12(cm)。
典型例题例1 下图的周长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解析: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先在这个图形一周描一圈,再数出一共有多少个1厘米的线段,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多少。
答案:16 cm。
例2 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3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说说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解析:可以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周长中共有几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就是多少厘米。
答案:答案不唯一。
周长是10厘米周长是8厘米周长是10厘米例3 用剪刀将长方形沿中间的曲线剪成甲、乙两部分,比较甲、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较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① 宽:12-2=10(分米)② 周长:C 长 =(长+宽)×2=(12+10)×2= 22×= 44(分米)2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1、用长36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 方法一: 方法二:○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50-30 = 20(分米) 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20(分米)第3组:(跑圈问题)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44+18=62(米),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1、 求周长?① 1圈:C 长 =(长+宽)×2=(164+36)×2= 200×2= 400(米)② 2圈:400×2= 800(米) ① 1圈:C 正 =边长×4 = 25×4= 100(米) ② 4圈:100×4= 400(米) 综合算式“25×4×4”,=100×4 =400(米)学生要明确两次“×4”的不同意义。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题(1)导入 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教材41页例3)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要求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4条边长的总和。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1)方法分析:把长方形的4条边长依次相加。
即长十宽十长十宽=长方形的周长。
(2)列式解答:28+15+28+15=86(米)
方法二
(1)方法分析: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它的周长等于2条长加上2条宽的和。
(2)列式解答:28+28+15+15=86(米)或28×2=56(米)
15×2=30(米)56+30=86(米)
方法三
(1)方法分析:在长方形的4条边中,由于一组邻边之和恰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一组邻边之和的2倍。
(2)列式解答:28+15 =43(米)43×2=86(米)
即(28+15)×2=86(米)
归纳总结
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但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方法比较简便,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十宽)×2。
拓展提高
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推导出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宽(或长),求长方形的长(或宽)的方法:周长÷2-宽=长,周长÷2-长=宽。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周长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界长度。
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但是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难点。
为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这些难点,本文将探究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教学中的常见难点与解决方法。
一、难点分析1.记忆周长的公式周长的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计算周长,这需要记忆周长的公式。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记忆力还不够强大,因此记忆周长公式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2.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不同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中,一个三角形、一个矩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学生需要根据图形的不同,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
3.长形和曲线形图形的周长计算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中,长形和曲线形的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也会成为难点。
这些图形的边缘往往不是直线,因此需要掌握计算曲线长度的方法和技巧,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理解。
二、解决方法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和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实物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不同形状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手动测量周长,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图形拼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复合图形的周长计算。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由多个图形组成的复合图形,并让学生试图组合和解析这些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复合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4.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比赛来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周长的计算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如教学场景下的团队竞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更加深入地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周长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数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周长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图形的边长总和。
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抽象。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
1.了解周长概念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花一些时间让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
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周长是什么,例如纸张的周长、手表的周长等。
老师可以使用实物展示,让学生亲手测量、计算这些物体的周长,以加深他们对周长的理解。
2.练习测量周长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测量一些图形的周长。
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些碎纸片,让他们根据形状拼成矩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然后用卷尺或者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周长。
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3.游戏学习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和测量方法后,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让他们深入理解周长计算方法。
例如:(1)猜周长:老师将一些物品(例如玩具、文具等)放在课桌上,让学生猜测其周长。
然后老师可以逐一测量,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周长,并进行点评。
(2)钥匙寻找:将一些有不同形状的钥匙放在课桌上,老师以一个固定的周长为目标,教导学生如何寻找合适形状、合适长度的钥匙。
学生在选钥匙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练习计算最后一个环节是练习计算。
学生在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测量周长的方法、还有相应的游戏锻炼之后,应该可以比较轻松地处理周长计算了。
老师可以出一些题目,供学生练习。
例如:求矩形的周长、求三角形的周长等等。
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限时要求,比如让学生在15秒钟之内计算出周长结果。
让小学三年级学生轻松掌握周长计算方法,需要老师精心地设计教学计划,采取一些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
通过多方面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周长这个概念,掌握计算技巧,从而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知识点
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
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
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
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
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
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数学周长知识点,会将相关内容及时发布,希望大家将收藏并及时点击查看最新信息!
讲解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知识点
解析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的周长》资料
神气的数学计算方法
你喜欢数学吗?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有趣的计算方法。
数学家陈景润曾说过一句话:“数学的世界是变幻无穷的世界,其中的乐趣只有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
”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就是1+2+3+…+9+10,我一看,这不是很简单吗?我用凑十法来计算:1+9、2+8、3+7、4+6、还有一个5就最后加,接着妈妈又给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1+2+3…+99+100=?我照样用凑百的方法计算,很快算出得数是5050。
但我觉得这些题不够难,就给自己出了一题:1+2+3+…+999+1000=?我想总不能一个一个慢慢凑千加吧,我得想个好办法。
正当我冥思苦想的时候,妈妈教了我一个好方法,就是用高斯求和的方法算,我问妈妈”高斯求和”什么意思。
妈妈说:就是等差数相加时的简便算法。
例如:1+2+3+4+5=?可以用
(1+5)×5÷2
=6×5÷2
=30÷2
=15
我一看,明白了,例如1+2+3…+99+100=?可以这样算
=(1+100) ×100÷2
=101 ×100÷2
=10100÷2
=5050
1+2+3…+999+1000=?
=(1+1000) ×1000÷2
=1001 ×1000÷2
=1001000÷2
=500500
“啊!这个数字真大呀”!我惊讶的说.这种计算方法真是既神奇又巧妙啊!。
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① 宽:12-2=10(分米)② 周长:C 长 =(长+=(12+10)×2 = 22×= 44(分米)2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1、用长36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 方法一: 方法二:○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50-30 = 20(分米)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20(分米)第3组:(跑圈问题)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44+18 =62(米),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1、 求周长?① 1圈:C 长 =(长+宽)×2=(164+36)×2= 200×2= 400(米)① 1圈:C 正 =边长×4= 25×4= 100(米)② 4圈:100×4= 400(米)综合算式“25×4×4”,=100×4 =400(米)学生要明确两次“×4”的不同意义。
巧求图形的周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2+宽×2这两个计算公式看起来十分简单,但用途却十分广泛。
利用它们可以巧求一些复杂图形的周长。
解决这类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入手:1、对于一些运用拼和剪来构造新图形的问题,我们常常要画图帮助理解,仔细分析,思考怎样从已知条件中找到求周长所要的条件或找到新图形周长与原来图形周长间的关系,再求出它的周长。
2、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比较复杂的图形,求它们的周长,往往要运用“平移、转化”等方法把问题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在转化过程中要抓住“变”与“不变”两个部分,而且不能遗漏掉某些线段的长度。
例1、用3个周长是1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分析与解答:请你画图后再思考解答。
试一试1、用3个周长是17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例2、一张长方形纸长是32厘米,宽20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纸片,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剩下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分析与解答:先画图,然后想一想,第一次剪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第二次剪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试一试2、在一个长是24厘米,宽15厘米长方形纸中,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纸片,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剩下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例3、计算下列图形(左图)的周长(单位:厘米)。
252532分析与解答:将图中右上缺角处的线段分别向上、向右平行移动,这样正好移补成一个正方形。
试一试3、如上右图是一个楼梯的侧剖图。
已知每步台阶宽3分米,高2分米。
求这个楼梯侧面的周长是多少米?例4、求下面图(1)的周长(单位:厘米)。
分析与解答:求这个图形的周长,我们也同样采用转化的方法,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转化后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怎样求原图的周长。
试一试4、求上图(2)的周长。
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和周长的关系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开始接触和认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面积和周长是与形状和图形相关的重要数学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和周长,并能够熟练计算和应用。
一、认识面积和周长面积和周长是用于衡量图形形状的重要属性。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1. 面积面积是一个图形所占的平面区域的大小,通常用平方单位来表示,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需要知道图形的长和宽,然后将其相乘即可得到面积。
2. 周长周长是一个图形的边界的总长度。
对于简单的边界,如矩形或正方形,可以通过将所有的边长相加来计算周长。
而对于复杂的边界,如圆形或不规则图形,计算周长就需要运用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计算面积和周长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 长方形和正方形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可以利用其边长来计算面积和周长。
-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长 ×宽-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 2 × (长 + 宽)-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边长 ×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 4 ×边长2. 三角形对于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底和高来计算面积。
-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底 ×高) / 2-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则需要计算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3. 圆形对于圆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半径或直径来计算面积和周长。
- 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π × 半径^2 或面积= π × (直径/2)^2 (这里的π 取近似值3.14)- 圆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π × 直径或周长= 2 × π × 半径三、面积和周长的关系面积和周长是紧密相关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43小学三年级奥数培优专题五 周长⒈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⒉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⒊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⒋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什么是周长⒈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⒉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⒈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⒉比一比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最大的画“△”,最小的画“□”。
)( ) ( ) ( )⒊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周长= cm 周长= cm 周长= cm ⒋仔细观察下面用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后填写。
轻松演练单元总览 目标导航44图A 图B 图C周长最长的是图(),周长最短的是图()。
⒌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在圈里画上“<”“>”或“=”。
)⒍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cm,数一数,填一填。
周长是()cm 周长是()cm⒎在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正方形后,周长变大的是图()。
图A 图B 图C⒏一个公园湖的周围每隔10米栽1棵柳树,共栽了8棵柳树,公园湖的周长是多少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能得到☆☆☆☆☆游园⒈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周长。
⒉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学习做铺垫。
⒈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能力提升聚沙成塔轻松演练目标导航4513m 7dm 10dm7dm8cm15dm 18cm ⒉画一画,算一算。
(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⑴画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厘米。
⑵画一个周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
⒊从A 到D 有两条路,你认为走哪条路较近?说明理由。
C D⒋儿童公园有一个六边形荷花池,围着荷花池边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走一圈是多少米? 10米10米 10米⒌村口有一个鱼池,王伯伯每天绕鱼池走1圈,他每天走了多少米?34m 36m30m 28mA FBE能力提升46 40m⒍小青每天早晨绕操场跑道跑2圈,她每天早晨跑了多少米?300m100m⒎这块耕地周长是多少米?(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18 m20 m10m28m⒏用一根绳子绕树三圈余30厘米,如果绕树四圈则差40厘米,树的周长有多少厘米?绳子长多少厘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能得到☆☆☆☆☆花边有多长⒈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
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
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
① 宽:12-2
=10(分米)
② 周长:C 长 =(长+宽)×2
=(12+10)×2
= 22×= 44(分米)2
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
1、用长36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
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 方法一: 方法二:
○
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 50-30 = 20(分米) 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 20(分米)
第3组:(跑圈问题)
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
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
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
=44+18
=62(米);
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
1、 求周长?
① 1圈:C 长 =(长+宽)×2
=(164+36)×2 = 200×2 = 400(米)② 2圈:400×2= 800(米) ① 1圈:C 正 =边长×4
= 25×4 = 100(米) ② 4圈:100×4= 400(米) 综合算式“25×4×4”;
=100×4 =400(米)
学生要明确两次“×4”的不同意义。
不可漏乘。
18
C 长 =(长+宽)×2 =(18+12)×2 = 30×2
= 60(米)
C= 18×2+22 = 36+22 = 58(米)
C 长=(长+宽)×2
=(10+6)×2 6米
6米 平移
2、估一估;谁的周长大?再算一算。
(单位:米)
(1)
所以两个图形通过平移;发现它们的周长相等的。
(2)图1
或
图2
3 3
2
5
通过平移;再计算周长;发现图2比图1
3、小红从家到学校有3条路;哪条路更近?
通过平移;发现○
2和○3路是一样长的;○1号路最近。
平移
学校
3学校 小红家 平移
通过平移1条线段;发现: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想:如果平移4条线段;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总周长是多少?
11 10
5 11
10 3
2 3 11 10 3 3 5 2
11 10 平移 通过平移1条线段;发现: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11 8 3 3 5 2 平移
11
10 11 10 平移 平移
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C=(11+8)×2 + 2×2 = 19×2+4 =38+4 =42(米) 11 8 2 11
8 2
第6组:(围、剪问题)
1、把一根长是14分米、宽是6分米的铁丝;改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分米。
想:同一根铁丝先围成长方形;又改围成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相等的;所以先求出周长;再求正方形的边长。
① 周长:C 长 =(长+宽)×2
=(14+6)×2
= 20×
= 40(厘米)
C 长 = C 正 =40(厘米) ② 边长= C 正÷ 4
=40÷4
=10(厘米)
2、把一张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成的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周长是36厘米。
想:只能以短边作边;剪成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
C 正=边长×4 =9×4
= 36(厘米)
本组题需要区别“同一根铁丝由长方形改围成正方形;周长不变”与“长方形纸剪成最大的正方形;只能以短的边作边长”。
3、你能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7组:(拼接问题)
1、用2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画图表示)
(1)拼成正方形: C 正=边长×4
6 9 若围成正方形; 边长= C 正÷4
=24÷4
=6(厘米) 若围成长方形;因为C 长 =(长+宽)×2 所以(长+宽)= C 长÷2
=24÷2 =12(厘米) 只要(长+宽)=12厘米就行。
所以可能是
=8×4
= 32(厘米)
(2)拼成长方形: 方法一 C=8×4+4×2= 40(厘米) (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中有4个8厘米和2个4厘米)
方法二 ① 长:8×2=16(厘米)
② 周长:C 长 =(长+宽)×2
=(16+4)×2
= 20×2
=40(厘米) 2、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画图表示)
方法一 C= 2×8= 16(厘米)
(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有8个2厘米)
方法二 ① 长:2×3=6(厘米) ② 周长:
C 长 =(长+宽)×2 =(6+2)×2
= 16(厘米) 3、下面的图形是由4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24)厘米。
4、用3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下面的图形。
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1) 12厘米 (2) 8厘米 (3) 8厘米
先描周长;再标数据;再数一数共由几条边围成;或者边数边作记号。
答:图2和图3的周长最短。
8
4 先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再由
公式法求出周长。
2 先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再由公式法求出周长。
先描周长;再标数据;再数一数共由几条边围成; 或者边数边作记号。
想:共有12个2厘米;也就是2×12=24(厘米)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本组题必须先画图;再描出周长;然后标上数据;用数的方法比公式法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