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分析疗法
- 格式:docx
- 大小:20.77 KB
- 文档页数:3
沟通分析疗法的三种自我状态沟通分析疗法是美国学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创立于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近年来,这一疗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和关注。
在此,对这一理论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沟通分析理论是一种研究人们思想、感情及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简明易懂又深奥微妙。
这是当代影响深远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涵盖了精神治疗、教育、组织与社会文化分析、社会精神病治疗。
在这一理论中,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人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并讲述了人际互动、沟通等一些实际、便于理解可应用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沟通都包含部分:刺激与反应。
个体沟通通常是比重较大的部分,有些沟通形式和过程可能是直接的、有生机的和健康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浪费的和不健康的。
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三种不同的状态。
当我们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我们的行为表现得像一个孩子,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我们思考、感受、看、听及反应都像个几岁的孩子。
儿童自我状态完全由生命体的本能经验构成,不仅是一个角色而已。
儿童状态可以表现为:爱憎强烈、冲动、天真自然、喜欢游乐,这叫做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表现出深刻的思考能力、定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它可以被称做“小教授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是充满恐惧、罪恶感、羞耻感,那么它可以被称做“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知我状态包含所有的感受:恐惧、爱、生气、快乐、悲伤、羞愧等等。
儿童的自我状态经常被人们指责为麻烦的来源,因为伴随着成长过程,儿童自我状态的自我中心、情绪化、强烈的叛逆也随之产生。
在沟通分析理论中,儿童自我状态看做是创造力、娱乐消遣及生命力的来源,是使生命常新的唯一来源。
儿童自我状态不仅可以在孩童时代长时间存在,在成人世界某些允许儿童自我状态出现的情况下也可以观察到,比如在体育运动或聚会中。
儿童自我状态也会短暂地出现在其他场合,例如:无聊的会议、教室里或丝毫不想参与的严肃的讨论。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位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 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什么是萨提亚模式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Human Behavior)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
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
她发展出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被治疗师广为运用。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会学习和体会到许多不同的技巧,例如家庭雕塑[1]、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
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萨提亚模式另一极富魅力的原因,是因她"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
在注重"你和我"的同时,更关心"我们",在这样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关心过程中,我们对事业、家庭、婚姻、健康以及个人成长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学习,重获并掌握生命的意义,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
萨提亚模式简介萨提亚模式是一种心灵体验过程。
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
九种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简介一、精神分析治疗法创始人物,Sigmind Freud(1856-1939),对于心理学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几乎所有的谘商与心理治疗理论都与精神分析治疗法有关系。
其主要的观点为决定论的认为行为是受制于心理能量与幼年时性心理事件的影响。
潜意识是行为产生的驱力,会受到性冲动(生之本能)与攻击冲动(死之本能)的驱使。
Freud(生之本能)与攻击冲动(死之本能)的驱使。
Freud 提出了性心理发展阶段,包含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2-6岁)、潜伏期(6-12岁)、性征期(12-18岁),而其中幼年时(六岁之前)的心理冲突会影响人格发展的健全。
依据Freud而发展出来的代表人物有Eri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会化发展阶段论,Jung 的集体潜意识;Klein,Wincott, Fairbairn, Guntrip, Balint, Mahler等人所提出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heory);其中Mahler所提出的理论是客体关系理论中,很重要的理论之一,Mahler, Pine&Bergman(1975)有系统地提出分离─个体(separation-individuation)过程的理论,这个过程包含了分离与个体过程,为探讨幼年三岁前与母亲的互动关系。
「分离」是指个体一开始与母亲共生关系,就开始了分离的过程;而「个体」是个体在经历「分离─独立」过程,对自己特质假设的过程。
个体必须经过这些历程,个体才算是「心理上的诞生」(psychologicalbirth),并成一个真正的人,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稳固关系。
而边缘性人格异常(borderline personalitydisorder)就是发生在分离─个体历程中的不顺利,母亲无法适应与忍受幼儿进行个体化的历程,因而造成个体情绪不稳定、易怒、自我破坏行为及无法忍受焦虑等。
二、阿德勒学派治疗法创始人物Alfred Adler(1856-1939),又称个体心理学,为拋弃Freud的基本理论,强调人性的正面观点,认为行为受到社会兴趣、追求意义与目标的影响,探讨个人的成长模式,强调负起责任,创造出自己的命运。
沟通分析疗法的三种自我状态沟通分析疗法是美国学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创立于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近年来,这一疗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和关注。
在此,对这一理论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沟通分析理论是一种研究人们思想、感情及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简明易懂又深奥微妙。
这是当代影响深远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涵盖了精神治疗、教育、组织与社会文化分析、社会精神病治疗。
在这一理论中,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人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并讲述了人际互动、沟通等一些实际、便于理解可应用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沟通都包含部分:刺激与反应。
个体沟通通常是比重较大的部分,有些沟通形式和过程可能是直接的、有生机的和健康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浪费的和不健康的。
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三种不同的状态。
当我们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我们的行为表现得像一个孩子,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我们思考、感受、看、听及反应都像个几岁的孩子。
儿童自我状态完全由生命体的本能经验构成,不仅是一个角色而已。
儿童状态可以表现为:爱憎强烈、冲动、天真自然、喜欢游乐,这叫做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表现出深刻的思考能力、定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它可以被称做“小教授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是充满恐惧、罪恶感、羞耻感,那么它可以被称做“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知我状态包含所有的感受:恐惧、爱、生气、快乐、悲伤、羞愧等等。
儿童的自我状态经常被人们指责为麻烦的来源,因为伴随着成长过程,儿童自我状态的自我中心、情绪化、强烈的叛逆也随之产生。
在沟通分析理论中,儿童自我状态看做是创造力、娱乐消遣及生命力的来源,是使生命常新的唯一来源。
儿童自我状态不仅可以在孩童时代长时间存在,在成人世界某些允许儿童自我状态出现的情况下也可以观察到,比如在体育运动或聚会中。
儿童自我状态也会短暂地出现在其他场合,例如:无聊的会议、教室里或丝毫不想参与的严肃的讨论。
家庭与婚姻治疗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家庭与婚姻治疗的核心理论有哪些?A. 认知行为疗法B. 系统家庭疗法C. 沟通取向疗法D. 人本主义疗法2. 家庭与婚姻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A. 认知行为疗法B. 系统家庭疗法C. 沟通取向疗法D. 人本主义疗法3.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常用的评估工具有哪些?A. 问卷调查B. 观察法C. 访谈法D. 心理测量法4. 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A. 持有相关资质证书B.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C. 熟悉家庭与婚姻治疗的理论和实践D. 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的保密原则如何理解?A. 严格保守治疗对象的隐私B. 在特定情况下,如涉及安全问题时,可以透露相关信息C. 与治疗对象共同讨论保密问题,达成共识D. 保密原则是家庭与婚姻治疗师的职业伦理之一6.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建立治疗关系?A. 通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B. 与治疗对象建立信任关系C. 创造安全、支持的治疗环境D. 遵循专业伦理和法律规定7.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冲突?A. 通过妥协和调解解决问题B. 使用家庭作业和练习帮助处理冲突C. 将冲突视为成长机会,促进夫妻双方自我认识和发展D. 采用尊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处理冲突8.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评估治疗效果?A. 通过量表或问卷评估症状改善程度B. 观察夫妻双方的行为和互动变化C. 了解家庭成员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和反馈D. 分析治疗过程中的转变和成长9.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处理离别情绪?A. 帮助治疗对象接受离别的现实B.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C. 鼓励治疗对象保持联系,继续治疗D. 评估离别情绪对治疗对象的影响,制定后续计划10.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运用家庭系统排列理论?A. 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分配B. 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模式C. 通过家庭会议等方式,促进家庭成员沟通和合作D. 为家庭成员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干预11. 什么是家庭系统治疗?A. 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方式B. 一种以个人为单位的治疗方式C. 一种关注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治疗方式D. 一种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治疗方式12. 家庭系统治疗的基本理念是什么?A. 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B. 侧重于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C. 重视家庭系统的动态平衡D. 侧重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13. 家庭系统治疗中的非暴力沟通技巧包括哪些?A. 表达感受和需求B. 倾听和理解家庭成员的感受和需求C. 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D. 创造和谐的沟通环境14. 家庭系统治疗中咨询师的角色是什么?A. 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B. 负责家庭决策C. 协助家庭成员建立更健康的沟通模式D. 直接改变家庭成员的行为模式15. 家庭系统治疗中常用的干预技巧有哪些?A. 倾听和关注B. 行为干预C. 认知行为干预D. 家庭作业布置16. 家庭系统治疗中的家庭会议如何有助于解决问题?A.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直接沟通B. 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决策过程C. 增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D. 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17. 家庭系统治疗中咨询师如何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A.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B. 通过提问和引导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C.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D. 通过家庭系统治疗的理论和实践经验18. 家庭系统治疗中咨询师如何处理家庭成员的阻抗?A. 强制家庭成员改变行为B. 与家庭成员一起制定明确的改变目标和计划C. 增强家庭成员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节能力D. 通过家庭系统治疗的理论和实践经验19. 家庭系统治疗中咨询师如何建立与家庭成员的信任关系?A. 保持专业距离B. 倾听和关注家庭成员的感受和需求C. 给予家庭成员肯定和支持D. 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和界限20. 家庭系统治疗中咨询师如何处理家庭成员的隐私问题?A.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B. 在必要时与其他专业人士分享信息C. 与家庭成员一起讨论隐私问题的处理方式D. 向上级领导或相关机构报告家庭成员的隐私问题21. 家庭与婚姻治疗的核心理论有哪些?A. 认知行为疗法B. 系统家庭疗法C. 沟通分析疗法D. 人本主义疗法22. 家庭与婚姻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A. 认知行为疗法B. 系统家庭疗法C. 沟通分析疗法D. 人本主义疗法23.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常用的评估工具有哪些?A. 量表B. 观察记录C. 问卷调查D. 访谈24.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的治疗师角色是什么?A. 提供专业建议B. 帮助家庭成员表达情感C. 协助建立家庭规则D. 调解家庭冲突25.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A. 倾听B. 表达感受C. 避免指责D. 寻求共识26.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处理家庭冲突?A. 分析问题根源B. 设定共同目标C. 制定解决方案D. 落实执行27.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评估治疗效果?A. 量表评估B. 家庭成员反馈C. 治疗师的观察D. 家庭与婚姻的改善情况28.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保护家庭成员的隐私?A. 严格保密B. 适当透露C. 与家庭成员讨论D. 泄露信息29.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处理双重关系?A. 避免双重关系B. 与相关人员讨论C. 保持专业距离D. 咨询伦理专家30.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A. 尊重文化差异B. 寻找共同点C. 寻求专业指导D. 调整治疗策略31. 家庭与婚姻治疗的核心概念是什么?A. 促进个体内心的成长和自我发现B. 帮助家庭成员建立更健康的关系模式C. 提供专业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D. 通过咨询帮助家庭成员解决特定的心理问题32. 家庭与婚姻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A. 认知行为疗法(CBT)B. 沟通分析疗法(TA)C. 系统家庭疗法D. 人本主义治疗33. 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在评估客户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 客户的财务状况B. 客户的家庭背景C. 客户的婚姻状况D. 客户的个人经历和感受34.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咨询师与客户的对话应该遵循哪些原则?A. 积极倾听B. 表达同理心C. 避免评判和指责D. 探讨个人边界35.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的专业关系建立对治疗效果有多重要?A. 对治疗关系的满意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B. 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客户开放自己C. 专业关系是咨询师了解客户的关键途径D. 良好的专业关系能够增强客户的合作意愿36.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咨询师如何处理客户的抗拒和抵抗?A. 通过教育客户理解治疗的必要性B. 使用温和的提问方式引导客户表达自己的感受C. 引导客户参与治疗过程,体验改变D. 与客户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和计划37.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如何评估客户的治疗进度?A. 通过定期的评估会议B. 观察客户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C. 获取客户的反馈D. 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共同评估38. 家庭与婚姻治疗中,咨询师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A. 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B. 冲突解决能力C. 同理心和敏感性D. 专业知识和技术39. 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在工作中应遵守哪些伦理准则?A. 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保密性B. 尊重客户的自主权和选择C. 避免利益冲突D. 提供公平和无偏见的服务40. 家庭与婚姻治疗的效果如何评估?A. 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B. 观察客户在治疗后的行为变化C. 评估家庭成员的变化D. 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进行效果评估二、问答题1. 什么是家庭系统治疗?2. 什么是婚姻治疗?3. 什么是家庭治疗师的角色?4. 什么是家庭成员的边界?5. 什么是家庭压力和应对策略?6. 什么是家庭动态?7. 什么是家庭治疗的历史和发展?8. 什么是家庭治疗的目标?参考答案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CD4. ABCD5. ABCD6. ABCD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11. A 12. C 13. ABCD 14. C 15. ABCD 16. ABC 17. ABD 18. BC 19. B 20. A21. ABCD 22. ABCD 23. ABCD 24. BD 25. ABCD 26. ABCD 27. ABCD 28. A 29. ABCD30. ABCD31. ABCD 32. ABCD 33. BCD 34. ABCD 35. ABCD 36. ABCD 37. ABCD 38. ABCD 39. ABCD 40. ABCD问答题:1. 什么是家庭系统治疗?家庭系统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入门答案名词解释不良的帮助关系不良帮助关系业可称为双重关系,包括非性的双重(多重)关系以及性的双重(多重)关系。
由于多种角色混淆,不良的帮助关系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给咨询目标的实现造成很多困难,需慎重处理。
澄清澄清是指咨询者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来访者谈话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认来访者的意思而使用的一种反应技巧。
它包含两个含义:一、意识搞清楚来访者每句话的实际内容和说话的目的;二是对于来访者发生的生活事件,咨询者一定要搞清楚整个事件的经过、当时的环境以及时当来访者的情绪等。
初诊初诊主要指咨询者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与来访者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初步诊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性质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类型的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大概印象。
初诊初诊主要指咨询者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与来访者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初步诊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性质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类型的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大概印象。
非言语信息通过姿势,面部表情,目光,语调等传递的信息,主要通过观察获得。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回忆。
建议建议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谈话方式,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特点,对其行为提出具体办法和意见。
角色扮演是指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疏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语言,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重演或预演事件,来达到以上目的的技术。
解释解释是咨询者将来访者的倾诉加以分析整理之后,对其问题的性质,症结,归因和解决方法给予简洁而明确的说明和启示。
其目的是通过重构的方式,使来访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新的视角来认识自己和世界,帮助来访者获得更多的自我理解或者对现实的更清晰,更准确的知觉。
恐怖症指患者非理性、持续性害怕客观外界某一特定的物体、情景或场所,这种恐惧相对于实际威胁来说是夸大的、不必要的。
二十一种常用心理咨询技术简介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咨询技术应运而生。
心理咨询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面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和心理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将介绍二十一种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1.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CBT是目前最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之一。
它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2.解决问题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SFBT 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方案,而不是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3.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sis Therapy):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深入分析患者的潜意识和心理冲突的方法。
4.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apy):人本主义疗法注重个体的内在需求、自我实现和个体发展。
5.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6.催眠疗法(Hypnotherapy):催眠疗法利用催眠状态下的个体易受建议的特性来解决心理问题。
7.情绪焦点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EFT):EFT运用情绪焦点和情感处理来解决情绪问题。
8.家庭系统疗法(Family Systems Therapy):家庭系统疗法关注家庭关系中的互动和动力,解决家庭问题。
9.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认知疗法致力于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以解决心理问题。
10.解离身份疗法(Dissociative Identity Therapy):解离身份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多重人格障碍。
11.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EFT):EFT通过处理情绪问题来改善个体的关系质量。
12.人际关系疗法(Interpersonal Therapy,IT):IT关注人际关系问题,帮助个体解决与他人的冲突。
二十一种常用心理咨询技术简介一、心理咨询师基本功要独立有效的开展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同感力、觉察力、洞察力和沟通力等四大基本能力,而这也是咨询师持续成长的基石。
同时,咨询师应学会如何很好的倾听。
二、常用心理咨询治疗技术1、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以长期治疗为主,也有一些短期治疗。
针对轻微心理困扰者,精神分析疗法致力于解决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矛盾冲突引起的,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从而消除病人的症状。
针对心理困扰较为长期和严重的来访者,精神分析疗法中治疗师会提供较多的陪伴、鼓励、理解、肯定等正性体验,同时帮助来访者澄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自我和他人的界限,修复自卑,提升自我效能感等。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有很流派,广泛应用于,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治疗中,以及解决人际关系困扰,促进心理发展危机解决。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2、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其中每一个人的痛苦的出现和消失都和家庭中其他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也需要整个家庭合作来共同处理和面对心理障碍和家庭关系的相互影响。
几乎适用于所有受到心理障碍的影响的家庭。
尤其是家庭文化浓厚的中国人似乎特别适合家庭治疗。
NLP的创始人就受惠于系统式家庭治疗,萨提亚是人本主义家庭治疗一种,并且近年来逐渐发展出众多疗法,如亲子治疗、海灵格系统家庭排列、萨提亚家庭雕塑等。
家庭治疗流派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下两种:系统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是一个的系统,同时又包含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和进行信息交流,个人深深植根于大系统之中。
个人在系统中的行为是由相互交往模式塑造的,认识和解决问题是用环性或循环的方式而不是线性的因果方式,强调治疗时要把焦点从个人动机、目的转移到行为、行动上来。
结构式家庭治疗:结构理论认为家庭内部存在一种结构式组织,使每个成员有归属感,同时又允许成员保持各自的个体化。
九种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简介一、精神分析治疗法创始人物,Sigmind Freud(1856-1939),对于心理学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几乎所有的谘商与心理治疗理论都与精神分析治疗法有关系。
其主要的观点为决定论的认为行为是受制于心理能量与幼年时性心理事件的影响。
潜意识是行为产生的驱力,会受到性冲动(生之本能)与攻击冲动(死之本能)的驱使。
生之本能)与攻击冲动(死之本能)的驱使。
Freud提出了性心理发展阶段,包含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2-6岁)、潜伏期(6-12 岁)、性征期(12-18岁),而其中幼年时(六岁之前)的心理冲突会影响人格发展的健全。
依据Freud而发展出来的代表人物有Eri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会化发展阶段论,Jung的集体潜意识;Klein, Wincott, Fairbairn, Guntrip, Balint, Mahler等人所提出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其中Mahler所提出的理论是客体关系理论中,很重要的理论之一,Mahler, Pine & Bergman(1975)有系统地提出分离—个体(separation-individuation)过程的理论,这个过程包含了分离与个体过程,为探讨幼年三岁前与母亲的互动关系。
「分离」是指个体一开始与母亲共生关系,就开始了分离的过程;而「个体」是个体在经历「分离—独立」过程,对自己特质假设的过程。
个体必须经过这些历程,个体才算是「心理上的诞生」(psychological birth),并成一个真正的人,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稳固关系。
而边缘性人格异常(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就是发生在分离—个体历程中的不顺利,母亲无法适应与忍受幼儿进行个体化的历程,因而造成个体情绪不稳定、易怒、自我破坏行为及无法忍受焦虑等。
二、阿德勒学派治疗法创始人物Alfred Adler(1856- 1939),又称个体心理学,为抛弃Freud的基本理论,强调人性的正面观点,认为行为受到社会兴趣、追求意义与目标的影响,探讨个人的成长模式,强调负起责任,创造出自己的命运。
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什么是人际沟通?与人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在表达方面能力欠缺,导致的结果就是说不清楚,或者听不明白。
因此,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一个四维模型,分别是:事实维度:我在发送什么信息;自我表达维度:我想表达什么;关系维度:我对你的看法是什么;诉求维度:我想达到什么效果。
比如,妻子在开车,丈夫坐在她的旁边,丈夫对妻子说:“喂,前面绿灯了。
”这条信息背后传达了什么呢?让我们再用四维模型来分析一下。
从事实维度来讲,信号灯从红变绿,这是一个事实。
自我表达的维度是什么?可能是丈夫想跟妻子说可以开车了,或者表示自己赶时间。
关系维度是什么?可能是丈夫认为妻子开车不是那么好,或者注意力不够集中。
那么,在诉求维度上,他想达到什么效果?他可能想让她踩油门。
从丈夫的角度是要发出这些信息,可是从妻子的角度,她可能收到什么信息呢?丈夫对我不信任、大男子主义,或者觉得我开车技术不好。
妻子可能有这么多内心戏,因为在一个事实维度后面,可能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关系和不同的诉求。
所以,丈夫发出的信息和妻子接收的信息可能是不一致的,就会出现不理解的情况。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理解跟表达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呢?1.语境验证比如,“开车绿灯了”这个案例,假如妻子知道丈夫要去赶一个非常紧急的聚会,那么丈夫说绿灯了,妻子就会知道他是着急,赶紧踩一脚油门,她也就不会产生负面情绪了。
但是,如果两个人谁也没说话,妻子的目光已经盯着信号灯,但是,丈夫还说“绿灯了”,那妻子可能会觉得,你怎么这么事呢,是不是不信任我。
2.表达方式验证一个人说话可能采取不同的语气,比如丈夫说“绿灯了,怎么还不走”,这种表达方式,妻子可能会认为,你怎么这么焦虑,或者你怎么这么不耐烦。
再比如,有人说“你最近身体怎么样”,对方回答“我都快死了”。
你相信这个“快死了”,是这个人真的快死了吗?!这种夸张的表达和真实的内容其实是不一致的。
3.动作、表情、手势验证沟通时,30%是通过话语让对方接收信息,70%是通过非语言来传达信息,比如肢体语言。
言语疗法的名词解释言语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的形式,通过讲述和表达来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内在冲突、情绪问题及精神困扰。
它借助语言来促使个体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探索对话中的情感和思绪,逐渐达到心理的平衡和内心的和谐。
言语疗法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但与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相比,言语疗法的形式更加简洁直接。
在言语疗法的过程中,治疗师与个体之间的对话被赋予了更积极的角色。
治疗师通过倾听、提问、反驳等手段,引导个体自己发现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言语疗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建立初始联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师与个体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个体开始逐渐描述自己的状况和问题。
接下来是问题探索的阶段,治疗师通过提问和倾听,帮助个体深入探索问题背后的动机、情感和信念。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深层需求和困扰。
在问题探索的基础上,言语疗法还注重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动。
个体与治疗师一起思考,分析个体在面临困境时可能产生的不良思维模式,并寻找新的、健康的思考方式。
同时,个体也会通过实践和应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言语疗法对于许多心理问题都有着明显的益处。
它可以帮助个体解决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情绪问题,调整负性的自我认知,提高自尊和自我接纳的能力。
此外,言语疗法还可以提升人际关系、改善沟通技巧,增强自我表达能力,积极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言语疗法具有很多积极的效果,但并非所有人和所有问题都适合接受这种疗法。
其中一些情绪障碍需要药物治疗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言语疗法是一种时间较长的疗程,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个体需保持坚定的决心和耐心,进行持续的思考和行动。
治疗师的专业素质和经验也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之,言语疗法是一种通过言语交流来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疗法。
通过倾听和对话,个体能够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逐渐达到心理的平衡和内心的和谐。
TA沟通分析治疗法(一)、Eric Berne生平艾律克.柏恩(Eric Berne)是沟通分析的创始人:1910年/出生于加拿大,父亲和他都是医生。
1919年/父亲因肺结核去世。
1943年/担任美国军队的神经科医师,开始用团体式的心理治疗法。
1947年/在旧金山和Erikson一起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
1955年/向旧金山心理分析协会申请会员资格,但被拒绝。
于是他向传统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假定挑战,舍弃过去所受的训练。
1961年/第一本有关沟通分析的书《心理治疗中的TA》Transaction Analysis Psychotherapy。
1964年/《人们玩的游戏》Games People Play,TA因此书大为畅销而闻名国际;60年代是TA 理论的巅峰时期,到1960年代末期,他的理论几乎全部完成。
ITAA的由来/50年代早期,柏恩开始在蒙特娄和旧金山定期举办讲习会。
在这些讲习会中,TA 逐渐发展成形,到1964年,国际沟通分析协会(ITAA)正式在旧金山成立。
柏恩发展了“生命脚本”的观念,但吊诡的是他却在早期脚本的阴影下;他接受了生命早期暗示,隐藏爱意也婉谢温情,除非他感到安全否则他无法解放自己,他追随母亲,两人都在六十岁因冠状动脉拴塞去世。
(二)、TA简介一、定义:TA为一人格理论,及一种针对个人得成长和改变,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ITAA)人格理论乃是一套描述有关于推测人类在内心、及人际层面如何运作的理论。
TA的重点在“沟通”,沟通是指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而人们都是由彼此身上的到某种注意。
TA的一个主要概念在于个体的发展是与他人互动时发生的。
若由历史与实用性两方面来看,TA主要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最重要目的是促进个人的成长与改变;因此TA理论实际上是由心理治疗工作中发展出来的。
一种了解并改变人际关系的技术,也是一种《互动治疗法》。
目的在提高当事人的知觉水准,使其能对未来的行为、生活做新的适当的决定。
心理学十大疗法介绍心理学十大疗法是在心理学领域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这些疗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还能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种疗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心理学中最常见的疗法之一。
它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消极和有害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CBT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问题识别:帮助个体识别和理解自己的问题。
2. 目标设定:确定治疗的具体目标和期望结果。
3. 认知重构:帮助个体发现和改变负性和扭曲的思维模式。
4. 行为实验: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5. 结果评估:评估个体在治疗过程中的进展和效果。
2. 解决方案导向疗法(SFBT)解决方案导向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一种注重解决问题和建立解决方案的疗法。
相比于关注问题的根源,SFBT更注重未来,并通过帮助个体发现已经成功解决问题的资源和策略来促进变革。
以下是SFBT的基本步骤:1. 目标设定:明确个体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的结果。
2. 寻找例外:探索个体过去是如何成功解决问题的,并找出其中的模式和策略。
3. 缩小差距:帮助个体发现当前与期望结果之间的差距,并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4. 存在感和承认:承认个体已经做过的行动和改变,并增强其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5. 反馈和评估:通过评估和反馈来确定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3. 系统家庭治疗(SFT)系统家庭治疗(Systemic Family Therapy,SFT)是针对家庭系统中的问题和冲突进行治疗的疗法。
它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是问题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家庭系统中的结构和互动方式来改善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SFT的基本步骤: 1. 家庭评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沟通方式和动态平衡。
沟通分析疗法的基本概念沟通分析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也常用于个人成长与人际互动的训练。
它是由埃里克·伯恩创立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分析人际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便让人们改善自己的沟通方式、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沟通分析疗法的基本概念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在“自我”和“他我”之间进行的。
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感受都对人际交流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参与互动时,既会扮演“自我”的角色,也会扮演“他我”的角色。
因为每个人的角色都会相互影响,所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人们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情感反应,而这些会在下一阶段互动中再次出现。
伯恩将人类的“自我”分为三个部分:儿童自我、父亲自我和成人自我,认为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分别受这三个部分的控制。
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个人的人格,影响其行为和情感反应。
因为每个人的儿童自我、父亲自我和成人自我之间的平衡不同,所以每个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和情感反应也不同。
儿童自我是人类天生具备的,它受到人类个人经历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中,人类的儿童自我会不断地发展壮大,成熟稳定的成人自我会不断地取代不稳定的儿童自我。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儿童自我得到了合理的满足和支持,那么成人自我就会自信稳定,而情感也会处于正常水平。
但是,如果儿童自我未得到充分满足或者受到无适度限制的控制,那么成人自我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情感也会失去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的儿童自我、父亲自我和成人自我之间,存在一种潜意识的力量,它让人们情感反应更深刻,表现形式更为奇异。
为了纠正不良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沟通分析疗法通常会通过改变个人的儿童自我态度,修复人格平衡。
换句话说,通过沟通分析疗法,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并且通过学习沟通技巧来改善人际互动,使自己更加自信、稳定和成熟。
此外,沟通排除了标签化、刻板的思维方式,并且认为人际关系是互动的过程。
因此,在沟通分析疗法中,个人不仅是一个被治疗的对象,而是一个参与互动的主体。
沟通分析疗法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疗法是美国学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创立于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是一种研究人们思想、感情及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简明易懂又深奥微妙。
是当代影响深远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涵盖了精神治疗、教育、组织与社会文化分析、社会精神病治疗。
治疗目标
编辑
沟通分析的基本目标在于帮助当事人对于现在的行为与生活方向重新做决定。
个体学会了在生活里除了无用语宿命的方式外,还有许多其它的选择。
治疗的本质就在于,以察觉的、自发的及亲密的自主性生活型态,去取代受到游戏与自我挫败的生活脚本所支配的生活型态。
在参考书目中,说到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者、一种是失败者。
但在这里并非将人很清楚的划分为两种类型,它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当成功者,当然也有可能当个失败者。
而在这里所指的失败者就是在生活上受到自我挫败并且受到其支配的人,总是想着自己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自己是个失败者。
在这时候这样的一个人在这样的定义下则称为一个失败者。
因此沟通分析治疗法的治疗目标即是将一个人的生活型态加以改变,使个体学会「编写自己的脚本」而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其它有关沟通分析之目标的看法还有很多,如:
充当催化剂,促使当事人开始努力改变
协助对方与父母友善的「分离」并独立
协助对方突破根源于父母的训谕于早年决定的一连串困境
教导对方在儿童、成人与父母三个自我状态间自由切换
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
编辑
在沟通分析治疗法中,并不会强调专家与病人的角色。
治疗者会帮助当事人去发现过去不利的条件;而在这些条件下,使当事人作了一些决定而发展出与人相处的策略。
而这些策略当事人也许希望去重新思考。
大部分的沟通分析使用者都强调「平等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治疗者的功能就在于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将当事人所订的契约加以清晰化、明确化。
而治疗者的工作是在帮助对方获得行为改变时的工具。
治疗者会去鼓励和教导对方去依赖自己的「成人」,而非治疗者的「成人」;帮助当事人作出更适合「现在」的决定,以对抗继续生活在儿童时期的旧决定,并发掘自己内心的改变力量;「允许」当事人去发掘他们自己的力量。
治疗关系
编辑
沟通分析治疗乃是基于双方对于治疗目标与历程,是以一种成人对成人(adult to adult)的协议为基础。
在治疗过程中,双方均被界定达成目标的个别责任。
强调明确的契约是沟通分析对谘商与心理治疗的主要贡献。
如果没有契约的话,就很容易在治疗过程中毫无目的的漫游。
沟通分析的契约式治疗法的基础是,期望当事人专注在目标上并对其承诺,强调责任的分派以及提出个人各有所司的观念。
治疗历程
编辑
结构及契约
强调明确的契约是沟通分析对谘商和治疗的主要贡献。
以一种成人对成人(Adult to Adult)的共识基础所订立的一种「同盟」关系,契约中有明确的目标及达成的标准,意味着当事人在治疗中必需负起的责任及主动性。
进行分析
1.结构分析
即人格结构分析,以PAC为基本架构的人格理论系统
(1) P-A-C与ego-gram:
了解自己的自我状态( Ego State)及不同状态间能量的分布及之间的流动。
(2) Contamination & Exclusion:
去找出是否有不太健康的自我状态,并察觉其对目前生活及行为的影响。
2.沟通分析
即有关人与人之间如何沟通的分析。
(1) 沟通的类型
互补型沟通( complementary transactions )
交叉型沟通( crossed transactions )
暧昧型沟通( ulterior transactions )
牛眼型沟通( bow eyes transactions )
协助当事人找出使其发生困扰的沟通类型,并发展出有效、适应的沟通类型。
(2) 时间的结构
退缩仪式消遣活动游戏亲密感
从时间的向度上来分析当事人一生所花费时间的分布情形,让其对自己的生命型态有所察觉。
3.游戏分析
分析人与人互动过程中,透过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所玩的一种心理游戏。
游戏的特性有「操纵性」、「重复性」及「漠视性」。
(1) 游戏公式
C +G = R →S →X →P.O.
(饵+钩=反应→反转→混乱→结局)
去协助当事人检视行为模式中,是否有游戏的型态出现,这样的游戏对其是否造成不良的影响。
(2) 戏剧三角
检视当事在困扰中所在的角色及位置,其角色形成的原因,之间的互动情形。
(3) 游戏类型与程度
从上述的分析中找出形成困扰的游戏类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的程度。
4.脚本分析
分析一个人的成长背景及历史,去了解他对未来的计划及现在的行为所作的设定。
脚本的种类有以下四种:
文化脚本:属于同一文化下所共有的。
次文化脚本:在特殊团体中所形成的,如联考族、追星族……等。
家庭脚本:为当事人所属家庭所发展出的特殊脚本。
个人脚本:为当事人自己所独有的生命脚本。
重新设定与行动
沟通分析基于一个假设「我们以过去的前提为基础而作现在的决定」让当事人了解自己在困扰中的责任及主动性,并重新以成人(A)检视作决定的基础,重新设定所作的决定,并为这样的决定付出行为上的努力。
谘商技术
编辑
一、强化松散的自我边缘
沟通分析中,正常的自我状态是「父母」「成人」「儿童」三部份之界限要相当明确,亦即个人能够很直接、不拖泥带水的从一个自我转换到另一个自我,然而如果自我状态太松散、不够明确,则个人就会产生不适应的行为。
此种强化松散的自我边缘的处理方法是,教导当事人自我状态的理论,了解「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的涵意,熟悉这三者彼此间交互的功能。
当事人能够运用上述的知识来处理自己的行为时,则自然可以强化自我的边缘。
二、去污染
所谓「污染」是指:自我状态间有互相重叠或干扰的现象,它是个人产生问题或不适当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偏见」是父母自我状态污染成人自我状态的结果,「妄想」则是儿童自我状态污染成人自我状态。
因此,「去污染」(decontamination)的主要策略是,让当事人了解到自己受污染的状况,并指出何者在污染、如何污染,以达到去污染的效果。
换言之,当当事人
的反应、感觉或对事物的看法有偏差、曲解或混淆时,谘商员要实时指出他的成人受到何者的污染,并藉认知的剖析,修正当事人的现有状态,以重建当事人及谐和流畅的自我状态。
三、再倾泄
沟通分析中理论中,「倾泄」是指个人的一个自我能很稳健且直接的转换到另一个自我。
唯当自我状态发生「排斥」时,只剩一个或两个自我状态在做行为反应,那么当事人将无法随着环境的变异而去倾泄自我,则产生不适应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再倾泄」(recatharsis)是指,将当事人所排斥的另一个或另两个自我状态激发出来,使当事人的行为反应,能因环境的状况与需要,随时倾泄或呈现更适宜的自我状态。
四、澄清
「澄清」(clarifucation)是指,谘商员将当事人所说的或想说的相关讯息串连起来,或把当事人内隐而未显;且未能明白表达的想法与感觉说出来。
因此成清的目的,在使当事人对于未来将发生的事情及发生事情的原因,能有深切的洞察与了解,以便在谘商后,当事人可以很自主、自然的回到现实生活中,以适应的方法去处理日常事物并与人沟通。
五、重新定向
所谓「重新定向」( reorientation )是指,透过谘商员的指导及教导,使当事人舍弃不良的行为方式,将其行为反应或生活计划导向更合理、何乎现实的方向或目标。
六、其它技术
如藉用完形谘商法的空椅技巧( empty chair )及借用自团体谘商常用的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等。
人们互动时运用的三种自我状态
编辑
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当我们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我们的行为表现像个孩子,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我们思考、感受、看、听及反应都像个几岁的孩子。
自我状态是一种充分体验到的存在状态,不仅是一个角色而己。
当儿童状态表现为爱憎强烈、冲动、天真自然、喜欢游乐,这叫做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这种状态表现出深刻的思考能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它可以被称作“小教授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这种状态充满恐惧、罪恶感、羞耻感,那么它可以被称作“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包含所有的感受:恐惧、爱、生气、快乐、悲伤、羞愧等等。
儿童自我状态经常被人们指责为麻烦的来源,因为伴随着成长过程,儿童自我状态的自我中心、情绪化、强烈的判逆也随之产生。
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就像一台录音机,它是生活中预先记录、预先判断或偏见规则的收集者。
当人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他的思考、感受及行为方式像他的父母或抚养他长大的某些人。
父母自我状态做决定,不需要理由,如何对情境作反应,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人们该如何生活等问题。
父母自我状态或是赞成或是反对,或是控制或是支持。
如果父母自我是批判的,它被称为批判型父母自我状态;如果父母自我是支持的,它被称为养育型父母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人就像一台人脑计算机,它根据逻辑程序处理收集和存储的数据并加以应用,从而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