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概念三要素相互作用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力概念三要素相互作用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力概念三要素相互作用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力概念三要素相互作用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力的三要素相互作用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1.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和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2.跳高运动员用脚蹬地,人腾空而起,这说明了,如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若以地面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用手拍桌子感到痛说明力的作用

是.

4.画出图中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5.某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运动员感觉头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6.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7.如图所示,将分别载有一根条形磁铁的两辆小车同时释放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最后静止.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有,

,.

8.如图所示,小明用力向下压铅笔笔尖时,手指却感到疼痛,这是因为对也施加了力的作用,这个现象说明.

9.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也在推他,使他后退.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石块上升过程中石块受到

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不考虑空气的阻力)

10.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攻门,球飞入网窝,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运动员的头也感到痛,施力物体是.以上事实说明.

11.如图所示:

(1)人用脚踢足球,是施力物体.

(2)飞起后的球最后总是落到地面,是因为球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3)脚踢球时,脚会感到疼痛,使脚疼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12.2013年5月,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宣布退役.人们将他的弧线球称为“贝氏弧度”,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力的和不同,从而产生了与直线球不同的作用效果.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飞行,球由于受最终落向地面,球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的作用.

13.为了去掉衣服上的灰尘,常用力拍打衣服,衣服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由于灰尘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能把灰尘和衣服分离.

14.卢纶的《塞下曲》中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说的是民族英雄李广晚上打猎归来,猛然发现草中有只老虎,情急之下,奋力用箭射虎,第二天才发现草丛中不是老虎,箭已经射入石头中了.同学们想一想,前面的短文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有:①;②.

15.力的图示是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线段的长短按比例表示力的,线段未端的箭头表示力的.

16.一个力的存在,离不开和,如人踢球,脚给球一个向前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由于力的作用是,所以脚给球施力的同时,受到了球给脚的.

17.俗话说“鸡蛋碰石头”,鸡蛋碰石头的结局通常是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看,鸡蛋对石头的力石头对鸡蛋的力.

18.找出下列情况下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流函数:由连续性方程导出的、其值沿流线保持不变的标量函数。**粘性: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内部质点间或流层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内摩擦力以抵抗剪切变形,这种性质叫做粘性。粘性的大小用黏度表示,是用来表征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粘度又分为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条件粘度。 **内摩擦力:流体内部不同流速层之间的黏性力。 **牛顿流体:剪切变形率与切应力成线性关系的流体(水,空气)。**非牛顿流体:黏度系数在剪切速率变化时不能保持为常数的流体(油漆,高分子溶液)。 **表面张力:1.表面张力作用于液体的自由表面上。2.气体不存在表面张力。3.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吸引力的宏观表现。4.表面张力沿表面切向并与界线垂直。5.液体表面上单位长度所受的张力。6.用σ 表示,单位为N/m。 **流线:表示某瞬时流动方向的曲线,曲线上各质点的流速矢量皆与该曲线相切。性质:a、同一时刻的不同流线,不能相交。b、流线不能是折线,而是一条光滑的曲线。c、流线簇的疏密反映了速度的大小。 **过流断面:与元流或总流的流向相垂直的横断面称为过流断面。(元流:在微小流管内所有流体质点所形成的流动称为元流。总流:若流管的壁面是流动区域的周界,将流管内所有流体质点所形成的流动称为总流。)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称为该过流断面的体积流量,简称流量。 **控制体:被流体所流过的,相对于某个坐标系来说,固定不变的任何体积称之为控制体。控制体的边界面,称之为控制面。控制面总是封闭表面。占据控制体的诸流体质点随着时间而改变。 **边界层:水和空气等黏度很小的流体,在大雷诺数下绕物体流动时,黏性对流动的影响仅限于紧贴物体壁面的薄层中,而在这一薄层外黏性影响很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一薄层称为边界层。 **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内、外区域并没有明显的分界面,一般将壁面流速为零与流速达到来流速度的99%处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边界层厚度。 **边界层的基本特征:(1) 与物体的特征长度相比,边界层的厚度很小。(2) 边界层内沿厚度方向,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3) 边界层厚度沿流体流动方向是增加的,由于边界层内流体质点受到黏性力的作用,流动速度降低,所以要达到外部势流速度,边界层厚度必然逐渐增加。(4) 由于边界层很薄,可以近似认为边界层中各截面上的压强等于同一截面上边界层外边界上的压强值。 (5) 在边界层内,黏性力与惯性力同一数量级。 (6) 边界层内的流态,也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 **滞止参数:设想某断面的流速以等熵过程减小到零,此断面的参数称为滞止参数。

第四章 力 法

第四章力法 一、是非题(“是”打√,“非”打) 1、图(a)所示超静定结构,力法求解时,所有副系数全为零的基本结构如图(b)所示(除BC杆EI=∞外,其余各杆EI=C)。() 2、图(a)所示超静定结构,AC杆端剪力可由图(b)所示脱离体 用静力平衡条件直接求出。() 3、图(a)所示超静定梁M图与图(b)所示静定梁M图相同。() 4、图(a)所示超静定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M图与图(b)所示静定梁M图图乘的结果不等于其与图(c)所示静定梁的M图的图乘结果。()

5、图示结构中,去掉其中任意两根支座链杆后余下部分都可作为力法计算的基本体系。() 6、图示结构中,去掉其中任意两根支座链杆后余下部分都可作为力法计算的基本体系。() 7、图示两结构,对应点内力相同。 8、图示两结构,对应点内力相同。 9、图示两结构,对应点内力相同。()

10、图示结构,其力法典型方程的自由项,。() 11、图(a)所示结构,用力法求解时,可取图(b)做基本系。() 12、图(a)所示结构,用力法求解时可取图(b)做基本系。() 13、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作用下一定会有内力产生。() 14、图示结构在支座C垂直向下移动时结构的内力全为零。()

15、对于超静定桁架,如果在结构外荷载及结构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些杆件的截面积,则指定处所的位移一定会减小()。 16、某超静定梁,截面的高度为h,线膨胀系数为α,EA=常数,EI=常数。图(a)中梁上、下面的温度均升高50℃,图(b)中梁上面的温升为30℃,梁下面的温升为70℃。两种情况下梁的内力一样()。 17、图(a)与图(b)所示结构在支座C处的反力关系为不超过。 ( ) 18、图(a)所示结构(不计杆长变化)用力法求解时可采用图(b)所示结构进行计算。() 19、图示对称结构受对称荷载(不计杆长变化),则B支座的约束反力 0。(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1.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2 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是() 稀溶液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8.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方水平固定一根光滑直杆,直杆上套有一个滑块.滑块连接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置于斜面上的光滑小球.最初斜面与小球都保持静止,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其缓慢向右滑动至A 点,如果整个过程斜面保持静止,小球未滑离斜面,滑块滑动到A 点时细线恰好平行于斜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B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 C .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逐渐增大 D .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 cos sin T mg αθ= 在垂直斜面方向 sin cos N F T mg αθ+= (其中α是细线与斜面的夹角,θ为斜面的倾角),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其缓慢向右滑动至A 点,α变小,则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 变小,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 F 变大,故A B 错误; C .对滑块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则有 sin cos() cos()sin (cos tan sin )cos mg F T mg θαθαθθθαθα +=+= =- 由于α变小,则有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逐渐增大,故C 正确; D .对斜面和小球为对象受力分析可知,在竖直方向则有 sin()N mg Mg F T θα'+=++ 由于()αθ+变小,所以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逐渐增大,故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

力法的基本概念

力法的基本概念 一、超静定结构和超静定次数 1.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①几何构造方面: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②力学解答方面: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力的个数。 2.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去掉多余约束使超静定结构成为静定结构,所去掉的多余约束数目,就是超静定次数。 一般地, *切断链杆(或支杆)是去掉了一个约束,相应一个约束力; *拆开一个铰(或固定铰支座)是去掉了两个约束,相应两个约束力;*切端刚结点(或固定支座)是去掉了三个约束,相应三个约束力;*刚结点变为铰结点,是去掉了一个约束,相应一个约束力; ① ②③

二、力法的基本结构和多余未知力 1.超静定结构经过去掉多余约束后,变为静定结构,这个静定结构称为力法的基本结构。去掉的多余约束所对应的约束力,称为力法的多余约束力。基本结构、荷载与多余未知力合称基本体系。 2.基本结构的形式不唯一。 一般地,基本结构和多余未知力同时产生。选取时,应使计算简单为前提。 前例题与练习中,给出了每个结构的部分基本结构和相应的多余未知力。 三、力法原理 1.基本假设:弹性小变形 2.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恰当的基本体系 3.位移协调条件的确定(即,补充方程的建立) 4.计算柔度系数(单位未知力产生的位移),建立力法方程 5.结构内力的叠加公式 6.作内力图

示例1 P P L X L 基本体系 解:1)一次超静定结构,取基本体系如图所示。 2)基本思路 超静定结构用平面三个平衡方程是不够的。注意到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是唯一确定的,特别地,支座反力也是确定的。因此,如果设X是支座反力,则原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就与基本体系(其结构是静定的)在荷载P和支座反力X共同作用下的内力与变形等价。这样,原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就转化为静定结构的计算。 问题是,X是未知的。需要考虑位移协调条件,即,补充方程。显然,基本体系中,B端是自由端;而原超静定结构中却是有支座的。要保证是等价关系,就必须保证基本体系在P和X共同作用下,在B 端的竖向位移是零。其办法是: 在基本结构中,按叠加法把P和X的共同作用分别作用在基本结构上, ①荷载P作用下,在B端产生的竖向位移的计算 P P L P=1 PL M P图L M 图

光合习题精选附答案

光合作用练习 1.(10分)图15中a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b图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 图15 ⑴a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和。 ⑵甲过程中B是,其在中被消耗(答具体结构);乙过程中A是,其消耗于该过程的阶段。 ⑶b图中从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点有机物合成终止(用图中字母回答)。 ⑷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⑸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填“高”或“低”)。 2..(12分)在昼夜恒温、种有作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一昼夜内CO2浓度变化如图2甲所示,图2乙为某时刻作物叶肉细胞代谢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2 (1)图乙中与CO2浓度变化有关的A、B细胞器膜面积都非常广阔,与二者增加膜面积有关的结构分别是、。(2)在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B细胞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3)据甲图分析,作物从时(填时刻)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在时(填时刻)积累有机物最多,24h内(能/不能)积累有机物。 (4)bc段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cd段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ppm/h(保留一位小数即可)。(5)乙图中x、y为O2转移途径,请在图中画出此状态下CO2的转移途径。如果作物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CO2量相等,则此刻的生理状态对应甲图中的点(填字母)。 (6)若突然对温室采取完全遮光处理,A、B中的[H]浓度的变化分别为、。 3.(10分)图12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当光照强度≤P时,CO2浓度不同,光合作用速率(答:“相同”或“不同”)。假如实际情况不是如此,你认为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还有(答出一种即可) ⑵M点时,该植物合成ATP的细胞结构有,请写出发生在氧气充足条件下的该生理作用的化学 反应式:。 N点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等于)零。 ⑶假如该植物是阴生植物,则阳生植物的N点、R点将怎样移动:N点,R点。 ⑷图中能代表总光合作用速率的线段是(用字母表示)。 ⑸若要通过人工照明来维持该植物的生长,最好使光照强度保持在图中的点。 ⑹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薄层凡士林油,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______反应阶段。 4.(10分)图3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①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为运输。 (2)图中两处[H]所对应的物质(填“相同”、“不相同”)。细胞呼吸中消耗[H]的具体部位是。(3)①~⑩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内可以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填序号)。已知人体肌细胞不能进行⑥~⑨中的某过程,原因是。 (4)为了提高大田农作物的产量,常考虑合理密植问题,其中所包含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5II.(6分)某科研小组利用沉水植物伊乐藻进行了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图15-甲、乙所示是实验中(实验水温15℃,水采自无污染自然水体。)所测得的不同伊乐藻生物量(g/L)下光照强度与伊乐藻产氧量、pH与伊乐藻净产氧量的关系。

(完整版)相互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C.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 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2.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3.一条轻绳承受的拉力达到1 000 N时就会断,若用此绳进行拔河比赛,两边的拉力 大小都是600 N时,则绳子() A.一定会断B.一定不会断C.可能断,也可能不断 D.只要绳子两边的拉力相等,不管拉力多大,合力总为0,绳子永远不会断 4.某同学从台阶向下跳到地面的软垫上。从接触软垫到停下来的过程中,该同学的受 力是() A.重力B.重力、垫子的支持力、该同学对垫子的压力 C.重力、垫子的支持力D.重力、垫子的支持力、垫子对该同学的冲击力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的木块,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 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 N,向左B.6 N,向右C.2 N,向左D.零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把物体向上抛出,物体上升过程中仍受到向上的力 B.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直接接触到它并且施加了这种作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7.对两个大小不等的共点力进行合成,则()

理论力学基本概念总结大全

想学好理论力学局必须总结好好总结,学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一般规律的科学。这里所研究的平衡是指物体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静止状态是物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根据牛顿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保持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有广泛应用背景的课题,这也是静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刚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物体平衡条件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础知识。 一、力学模型 在实际问题中,力学的研究对象(物体)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问题时,需要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主要因素,而略去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这个理想化的模型就是力学模型。理论力学中的力学模型有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 质点:具有质量而其几何尺寸可忽略不计的物体。 质点系:由若干个质点组成的系统。 刚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系,该质点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刚体系:由若干个刚体组成的系统。 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力学模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研究太空飞行器的力学问题的过程中,当分析飞行器的运行轨道问题时,可以把飞行器用质点模型来代替;当研

分析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的对接问题时,就必须考虑飞行器的几何尺寸和方位等因素,可以把飞行器用刚体模型来代替。当研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时,由于飞行器由多个部件组成,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几何尺寸,还要考虑各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飞行器的力学模型就是质点系、刚体系或质点系与刚体系的组合体。 二、 基本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上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可分为下面两种。 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变形)。 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应不涉及内效应。刚体上某个力的作用,可能使刚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刚体上其它力的变化。 例如一重为W 的箱子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1a 所示),人用力水平推箱子,当推力F 为零时,箱子静止,只受重力W 和地面支撑力BN AN F F ,的作用。当推力由小逐步增大时,箱子可能还保持 静止状态,但地面作用在箱子上的力就不仅仅是支撑力,还要有摩擦力Bf Af F F ,的作用(如图1-1b )。随着推力的逐步增大,箱子的运动状 态就会发生变化,箱子可能平行移动,也可能绕A 点转动,或既有移动又有转动。

(完整版)光合作用练习题有答案

光合作用专题 1.图1表示发生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A 、B 两项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图解,其中①~⑥代表物质,abcdefgh 表示生理过程,Ⅰ~Ⅲ代表B 生理作用的反应阶段。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 2 吸收相对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若①是[H],③是________。 (2)在图2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1 abcdefgh 中的b 、e 、g 和________。图2中乙~丙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如果在图2的乙状态下突然升高CO 2浓度,叶绿体内C 3的含量________。(4)写出该植物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的产生CO 2的生理作用名称:______________。(5)⑤、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6)在B 生理作用过程的Ⅰ~Ⅲ反应阶段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是________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阶段。 2.(14分)(2011·惠州一模)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将甲装置用来探究CO 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甲装置中的1%NaHCO 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 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 3与C 5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表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时,CO 2释放量和O 2吸收量的变化。当 氧浓度为________时,无氧呼吸最弱;当氧浓度为b 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3. 如图示,某一植物当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曲线a 表示的化合物是 曲线b 表示的化合物是

最新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

最新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 1.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一质量为m=7kg的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sin37°=0.6,cos37°=0.8,g=10m/s2) (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此恒力F的大小. 【答案】(1)42N(2)0.75(3)240N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不受推力时匀速下滑,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沿运动方向有: mg sinθ-f=0 所以: f=mg sinθ=7×10×sin37°=42N (2)又: f=μmg cosθ 解得: μ=tanθ=0.75 (3)受推力后仍匀速运动则: 沿斜面方向有: F cosθ-mg sinθ-μF N=0 垂直斜面方向有: F N-mg cosθ-F sinθ=0 解得: F=240N 【点睛】 本题主要是解决摩擦因数,依据题目的提示,其在不受推力时能匀速运动,由此就可以得 到摩擦因数μ=tanθ. 2.质量m=5kg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恰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改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力推物体,仍要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滑动,所需推力应为多大?(g=10N/kg,sin37°=0.6,cos37°=0.8)

【答案】35.7N ; 【解析】 解:用水平力拉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滑动摩擦力, 根据平衡条件,有:f mg μ= 解得:200.450 f m g μ= == 改用水平力推物体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并建正交坐标系如图: 由0X F =得:cos F f θ= ① 由0Y F =得:sin N mg F θ=+ ② 其中:f N μ= ③ 解以上各式得:35.7F N = 【点睛】本题关键是两次对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注意摩擦力是不同的,不变的是动摩擦因数.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轻杆等长,且杆长为L,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 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求: (1)地面对物体A 的静摩擦力大小; (2)无论物块C 的质量多大,都不能使物块A 或B 沿地面滑动,则μ至少要多大? 【答案】(1)2tan mg θ (2)1tan θ 【解析】 【分析】

力的基本概念测试题

力的基本概念测试题 一、基础诊测 1.力是___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用手拍桌面,手感到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是、、。 3.力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是_________,它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 4.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会发生_______,不受力时又__________,物体的这种特性叫__________。有些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__________。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抗拒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弹力。弹力是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 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______、______得出的;一切物体都具有。 6.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二

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仍会继续前进,这是由于篮球具有_______的缘故,篮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其原因是篮球受到________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一个物体正在绕某一点作圆周运动,突然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了,那么它将_______。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C.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汽车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D.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如图2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不同的状态:甲静止,乙以5m/s的速度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丙以5m/s的速度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甲>F乙 例2 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下列的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

(完整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高考专题练习 1.(08.上海)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 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A.2n/5m B.2m/5n C.n/5m D.m/5n 2.(08.上海)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08.广东)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08.江苏)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08.江苏)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6.(08.江苏)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 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 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08.宁夏)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 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 1.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OA与AB垂直且长度之比为3:4.试计算: (1)OA绳拉力及F的大小? (2)保持力F大小方向不变,剪断绳OA,稳定后重新平衡,求此时绳OB及绳AB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绳OB、AB拉力的方向用它们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表达) (3)欲使绳OB重新竖直,需在球B上施加一个力,求这个力的最小值和方向. 【答案】(1)4 3 mg(2) 1 213 T=,tanθ1= 2 3 ; 2 5 3 T mg =,tanθ2= 4 3 (3)4 3 mg,水平向左 【解析】 【分析】 【详解】 (1)OB竖直,则AB拉力为0,小球A三力平衡,设OB拉力为T,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则T=mg/cosθ=5 3 mg,F=mgtanθ= 4 3 mg (2)剪断OA绳,保持F不变,最后稳定后,设OB的拉力为T1,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1,AB拉力为T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2,以球A、球B为整体,可得 T1x=F=4 3 mg;T1y=2mg; 解得:T1213 mg;tanθ1= 2 3 ; 单独研究球A,T2x=F=4 3 mg;T2y=mg; 解得:T2=5 3 mg,tanθ2= 4 3 (3)对球B施加一个力F B使OB重新竖直,当F B水平向左且等于力F时是最小值,即 F B=F=4 3 mg,水平向左 【点睛】

力的基本概念 三种常见的力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知识建构】 第一节 力的基本概念 三种常见的力 【考点知识梳理】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力的基本特征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的独立性:力具有独立作用性。 2.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3. 力的效果 (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 二、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1. 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 ,g 是常数,通常等于10N/kg 。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三、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直接相互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 性质: 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 (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F 1-F 2|≤F 合≤F 1+F 2

力与相互作用测试题及答案

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宝鸡石油中学孙晓彩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考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其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涉及的知识点有:牛顿第三定律,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有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和简单的计算,探究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对物体受力分析。 本套试题共18个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56分) 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 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如图,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100N/m ,200N/m 。原长分别为6cm,4cm 。在下端挂一重物G,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平衡时 A.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4N,b下端受的拉力为6N B.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10N,b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C.弹簧a的长度变为7cm,b的长度变为4.5cm D.弹簧a的长度变为6.4cm,b的长度变为4.3cm 3.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行的同时还受到一个向左的水平推力的作用,已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在木块停止运动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1N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10N D.木块受到的合力为1N 4.重力大小为G的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匀速攀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1 ,匀速滑下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方向如图所示。现撤去力F1,则 A木块受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 B 木块受摩擦力为6N,方向向左 C木块受摩擦力为2N,方向向右 D木块所受合力为2N,方向向右 6.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7 .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8 .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 的两个水平力作A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 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 F F

力的概念的起源

力的概念的起源 通过下面一些历史材料的综合,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力的概念最初是人类在劳动中通过肌肉紧张的感觉而产生的.后被自然科学家借用而成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的概念是经过许多力学工作者的琢磨加工,逐渐完善起来的.从力的概念的产生到力的概念逐步明确的过程中,力与碰撞过程始终紧密地连系在一起一、《墨经》对力的认识 在公元前480-380之间,中国的墨翟(约公元前478—392)及其子弟所著的《墨经》一书,对运动和力有明确的定义.在力的概念及许多力学知识方面,走在同时代的前列.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 墨家考察了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看到人们通过肌肉的动作,如举、持、掷、踢、蹬,可以使别的物体发生位置移动,从而总结出肌肉力的概念.《经》第二十一条指出,:“力,刑之所以奋也.”这里“刑”同形,指人体,物体;“奋”,指克服阻抗而运动.奋字在古汉语中的意义是很丰富的,诸如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由下而上等等都叫做奋.因而墨家的这句话可理解为:力是物体由静而动,由下而上,或由慢到快的原因.这是对力下的一个很正确定义.由于力不易见,而重是显而易见的,人人都能看得到,所以,墨家又以举重为例加以阐明.同条《经说》指出:“力,重之谓.下、与,重奋也.”这里“下”是指物体下坠;“与”是举物向上.意思是说,重是一种力,力和重相当,物体下坠、上举,都是基于重的作用的运动. 墨家把力和物体运动的原因联系起来,初步认识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当时,这是对力的概念的很了不起的很重要认识.特别是墨家已把力和重联系起来,把重看成一种力,可以说这是人类对力的最早的理性认识.《经》第一百二十七条的《经说》还指出:“凡重,上弗挈,下弗收,旁弗却,则直下.”即认为自由落体的轨迹必坚直向下.说明墨家对重量产生的力观察研究得十分深入. 墨家对阻力、惯性,浮力以及墙体和梁的受力等都有精细的分析.对力的平衡,扛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的力学知识也有深入的理解. 二、古代原子论中的碰撞作用观点 远在公元前,古原子论奠基人之一伊壁鸠鲁(Epicurus 公元前342—270)

相互作用练习题

相互作用练习题

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C.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 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2.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3.一条轻绳承受的拉力达到1 000 N时就

会断,若用此绳进行拔河比赛,两边的拉力大小都是600 N 时,则绳子( ) A .一定会断 B .一定不会断 C .可能断,也可能不断 D .只要绳子两边的拉力相等,不管拉力多大,合力总为0,绳子永远不会断 4.某同学从台阶向下跳到地面的软垫上。从接触软垫到停下来的过程中,该同学的受力是 ( ) A .重力 B .重力、垫子的支持力、该同学对垫子的压力 C .重力、垫子的支持力 D .重力、垫子的支持力、垫子对该同学的冲击力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 上放置的木块,在水平方向共 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 N ,F 2=2 N 。若撤去力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A .10 N ,向左 B .6 N ,向右 C .2 N ,向左 D .零 左 右F F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把物体向上抛出,物体上升过程中仍受到向上的力 B.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直接接触到它并且施加了这种作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7.对两个大小不等的共点力进行合成,则()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B.合力可能同时垂直于两个分力 C.合力的方向可能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 D.两个分力的夹角θ在0°到180°之间变化时,θ 角越小,合力越大 8.已知3个分力的大小依次为3 N、5 N、9 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A.0 N B.1 N C.5 N D.18 N 9.如图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木块在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 G与静摩擦力F f的合力方向是( F A.向上偏右B.向下偏

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 1.质量为 M 的木楔倾角为 θ( θ< 45 °),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 m 的木块放 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当用与木楔斜面成 α角的力 F 拉木块,木块匀速上 升,如图所示 (已知木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静止 ). (2)求在 (1)的情况下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1 答案】(1) F min mg sin 2 (2) mg sin 4 2 解析】 分析】 (1)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和垂直斜面两方 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2) 采用整体法,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分解为水平和竖 直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详解】 木块在木楔斜面上匀速向下运动时,有 mgsin = mgcos ,即 =tan (1)木块在力 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则: Fcos = mgsin +f Fsin + F N = mgcos f = F N 联立解 得: F mgsin2 cos 则当 = 时, F 有最小值, F min = mgsin 2 (2)因为木块及木楔均处于平衡状态,整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等于 f Fcos 当 = 时, f 1 mgsin2 cos2 mgsin4 【点睛】 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隐含动摩擦因数的值恰好等于斜面倾角的正切值,当有外 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列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平衡方程,求出外力 F 的表达式,讨论 F 取最小 值的条件. F 的水平分力,即 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 值;

2.轻绳下端悬挂 200N 的重物,用水平力 拉轻绳上的 点,使轻绳上部分偏离竖直方向 = 角保持静止,如图所示。 (1)求水平力 的大小; (2)保持轻绳上部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不变,改变力 的方向,求力 的最小值 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答案】( 1) ( 2) ,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解析】试题分析:( 1)对 点受力分析,可得 ,解得 ( 2)力 有最小值时 ,解得 ,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 【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 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 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 3.如图所示, AB 、BC 、 CD 和 DE 为质量可忽略的等长细线,长度均为 5m ,A 、E 两端悬 挂在水平天花板上, AE = 14m ,B 、 D 是质量均为 m =7kg 的相同小球,质量为 M 的重物 挂 7m ,试求重物质量 M . 【解析】 【分析】 分析几何关系根据给出的长度信息可求得两绳子的夹角;再分别对整体和 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别对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析,联立即可求得 【详解】 设 A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则由几何关系可知:( 7﹣5sin θ) 2+(7﹣ 5cos θ)2=52 解得: sin θ+cos θ= 解得: sin θ=0.6;或 sin θ= 0.8 B 、 C 进行受力 M .

呼吸-光合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精练题 一、选择题 1、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是() A .1:6 B.1:3 C.1:2 D.1:1 2、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 2 的量9 mol 12.5 mol 15 mol 30 mol 产生酒精的量9 mol 6.5 mol 6 mol 0 mol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需氧呼吸速率等于厌氧呼吸速率 B.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需氧呼吸速率大于厌氧呼吸速率 C.氧浓度为c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4、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 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 5、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P点为图中两曲线的交点。下列对该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外界氧浓度小于P点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 B.外界氧浓度大于P点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外界氧浓度大约为0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最少 D.外界氧浓度大约为5%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最少 6、有若干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等量培养液,当分别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 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发酵 7、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如果突然降低其环境中的CO2浓度,则其叶绿体内最先出现的物质含量变化是 A.C3减少 B.O2增加 C.C5减少D.ATP增加 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