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6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案例设计--反思表教学/活动过程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活动1:根据课下调查的结果,由学生介绍白方礼老人的事迹。
【设计意图】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
第二板块:师生互动引导探究教师活动1:【合作探究一】我们听完白方礼老人的事迹,思考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活动2:学生自主查阅课本,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结束后,请同学们自主发表意见。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自己的岁月里,他用最真实感人的行动(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着社会,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敬佩的人。
那么,为什么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呢?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教师活动2:为什么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学生活动3:(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2)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教师活动3:为什么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活动4: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学生活动5:颁奖辞他用破旧的三轮车踏出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无私他用瘦弱的脊梁挑起了莘莘学子的希望他用真诚无怨的笑脸绽放东方的明媚的未来!爱的汗水,一如既往魂的血泪,芳华绝代心的浇灌,绵延万世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个人的自我努力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第四板块:课堂练习巩固提升结合学习白方礼和钱学森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写一份要点或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探求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2)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预习,整理本框知识结构2.多媒体课件3.视频《屠呦呦获20xx年诺贝尔医学奖》、《感动世界的尼克·胡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理解人的价值,感悟人生价值【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0xx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xx年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简介:屠呦呦,药学家。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1972年成功提取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xx年获得被称为医学界诺贝尔奖的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20xx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价值的创造和实现1.教学目标:-了解“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概念及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价值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将“价值创造”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教学内容:-什么是“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价值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何将“价值创造”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3.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5分钟)-引入课题:“你认为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性?”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需要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情况?”步骤二: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20分钟)-讲解“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介绍价值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
-通过实际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价值创造的实际应用。
步骤三:探讨应用方法(30分钟)-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按小组分工,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运用价值创造的方法和原理进行解决。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经过全班评议和讨论,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或社会创新者分享他们在实际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的经验和故事。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价值创造的重要性、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
-针对小组解决方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改进。
4.教学工具:-班级讨论工具(如投影仪、幻灯片等)-成功企业家或社会创新者的分享材料5.教学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小组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学生对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概念及其应用方法的理解程度。
6.教学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享,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辅导。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4)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5)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6)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仪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境(话题)导入(教师)→活动探究(师生)→自觉践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
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难点: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具与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30课时)教学过程:话题生活中的哲学看下面的漫画[某君的择业眼光],回答问题。
结合漫画《某君的择业眼光》,谈谈你对实现人生价值的认识。
(14分)(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各行各业只有具体分工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关键是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正确选择,一味挑肥拣瘦是不可取的。
(2)就客观条件而言,人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时代机遇,奉献社会,实现价值。
(3)就主观条件而言,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为之艰苦奋斗。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及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的含义,认识到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 引导学生了解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明白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价值的相关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价值的含义,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2. 教学难点: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价值的概念和作用。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价值的思考,如“为什么同样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会有所不同?”2. 讲解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 分析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讲解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条件。
4. 讨论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内在逻辑,理解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其中的价值创造与实现过程。
3. 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何理解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全面检测学生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2.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 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与人生价值的实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 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 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难点】: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 明白了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
但我们还要想一想, 我们又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师问: 大家有没有想过人生价值从何而来呢?是父母给的?是命中注定的?是我们自己自封的?是用金钱换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视频资料: 2010年湖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家知道, 今年九月, 湖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在我们湘潭举行, 并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省运会的成功举办, 离不开众人的努力。
视频中有哪些人付出了努力呢?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他们有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他们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呢?学生探究并回答。
他们虽然处在不同的岗位, 但他们都为省运会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 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必由之路。
得出结论: 是个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人的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出来呢?(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人只有在劳动中, 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才能创造价值。
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 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 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的概念,认识到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由人类活动创造的。
2. 使学生了解价值的实现过程,掌握实现价值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值的定义与特性:价值的概念、价值的客观性、价值的多样性。
2. 价值的创造:劳动与价值创造、科技创新与价值创造、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
3. 价值的实现:价值实现的条件、价值实现的方法、价值实现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价值的定义与特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方法。
2. 教学难点:价值的客观性、价值的多样性、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价值的定义与特性。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价值的定义、特性和价值创造的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价值实现的过程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请简述价值的定义与特性。
2. 列举三种价值创造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价值是如何实现的。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价值的定义与特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价值创造与实现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价值的概念。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九、拓展学习:1. 价值创造与实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国内外有关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最新研究成果。
3. 价值创造与实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十、课程资源:1. 教材:《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政治必修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教案标题:政治必修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政治必修4中关于价值的概念和内容。
2. 掌握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政治必修4中关于价值的概念和内容。
2. 掌握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在实际生活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教学准备:1. 政治必修4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实例和案例研究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成功的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讲解政治必修4中关于价值的概念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价值的含义和三、价值创造的方法和途径(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价值创造的方法和途径,并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价值实现的方法和途径(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继续分组,让他们讨论价值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并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例和案例研究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七、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创造和实现价值。
2.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追求和实现有意义的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价值创造和实现的理解和掌握2. 批改学生的课堂练习,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的概念,认识到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由人的需要和物品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2. 让学生了解价值创造的过程,明白价值是通过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并且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社会协作得到提升。
3. 让学生理解价值实现的意义,认识到价值实现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二、教学内容1. 价值的概念和特性: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价值的概念,认识到价值的客观性和相对性。
2. 价值创造的过程: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价值创造的过程,明白价值是通过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
3. 价值实现的意义: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价值实现的意义,认识到价值实现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价值的概念、特性和价值创造、实现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 教学PPT3. 案例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价值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价值的本质和特性。
2. 讲解:通过讲解价值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价值是如何通过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价值的实现过程和意义。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
5. 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思考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意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以评估学生对价值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人生价值设计说明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引言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主题,具有统领全课的作用。
第一框“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第二框“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在奉献中成就精彩的人生。
本课通过探究生活情境、阅读感悟名人故事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以及怎样才能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目标1.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知道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2.懂得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知道我们要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3.热爱劳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培养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职业道德。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创造人生价值的做法;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2.教学难点: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的做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
资源与工具1.资源。
人物故事、生活情境、名言古语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框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一、学习情境美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
二、预习检查1.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2.人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4.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
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三、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95页“生活观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图中人物的劳动为社会带来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从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劳动: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人的存在方式。
②使人自由彰显和发挥其智力、体力、意志和情感③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人在奉献中实现价值①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不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身边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
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讲述“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故事探究问题:我们一直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真谛是什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怎样才能拥有的幸福人生?从“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思考: 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是不是意味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呢?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1)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2)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1、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强调要克服挫折和失败,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2、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全面的能力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理念、信念(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引导、驱动、制约作用)4、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需要的主观条件;
3、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人梦想与实现伟大中国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社会性,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抛开社会和他人的纯粹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因此,把自己放在社会
中,放在集体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2)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
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用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教学重点: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走进刘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 )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
②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2.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3.生长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当代青少年,应该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创造主观条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创造主观条件,十分重要的就是( ) A.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B.要全面提高自身的
素质
C.要提高思想政治素
质D.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答案:B
◇4.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②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③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