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的意义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
心肌酶谱作为急诊检验项目的必要性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在急诊检验项目中的必要性。
方法观察并检验急诊中心肌梗死患者(80例)及新生儿窒息患者(75例)的心肌酶谱变化,从而研究该酶类物质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8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79例心肌酶谱CK 升高,1例不升高,CK检出敏感度98.8%,而75例新生儿患者的心肌酶谱CK 均升高,敏感度100%。
根据窒息的严重程度,变化值在795.6~4093.4 U/L,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比较,差异明显。
结论在急诊项目检验中,检验心肌酶谱十分必要,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标签:急诊检验;心肌酶谱;必要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研究的155例患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80例,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1.2±7.3)岁,所有患者全部符合WHO制订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并排除急性感染者,恶性肿瘤者,严重外伤者,严重肝肾疾病者。
新生儿窒息患者75例,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33例轻度窒息患儿,出生后1 min的阿氏评分4~7分,5 min 的阿氏评分>8分。
29例中度窒息患儿,出生1 min的阿氏评分3~5分,5 min 的阿氏评分>6分。
13例重度窒息患儿,出生后1 min的阿氏评分<3分。
通过及时抢救,所有患儿均恢复自主呼吸。
1.2方法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DX-20型全自动生活检测仪,以及此仪器的配套检测试剂对所有心肌酶谱进行检测。
心肌梗死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采集3 ml 静脉血,新生儿窒息患者在出生后5 min采集3 ml静脉血,将血清分离后批量检测。
1.3观察指标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和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心肌酶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62~174 U/L。
1.4统计学方法患者资料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x±s)、(%)表示,并分别展开t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通过检测特定的心肌酶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受到损害,并了解其程度和范围。
本文将探讨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一、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它可以提供以下重要信息:1. 心肌损伤的评估: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心肌特异性酶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释放情况。
当心肌受损时,这些物质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并进入血液。
通过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cTn)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评估心肌的损伤程度。
2. 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是心肌酶谱检测的重要应用之一。
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会发生缺血和坏死,释放出一系列特异性酶和蛋白质。
通过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可以及早诊断心肌梗死,并确定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 药物治疗的指导: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连续监测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变化,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的分析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通常以数字形式呈现,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其水平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常用的心肌损伤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CK水平较低。
当心肌受损时,CK会释放入血液中,其水平会升高。
CK峰值通常在心肌损伤后6-24小时出现,并在48-72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2. 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损伤指标。
与CK类似,LDH会在心肌损伤后释放至血液中,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
LDH的升高通常比CK延迟出现,峰值在心肌损伤后的2-4天内达到,并在5-10天内恢复至正常。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规的心肌损伤评估方法,通过测试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和水平,可以提供关于心肌损伤的信息。
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酶(CK-MB)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和cTnT)等,它们在心肌损伤发生后会释放到血液中。
临床意义:1.早期诊断: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肌损伤,有助于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2.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与心肌损伤的程度有关,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3.监测治疗效果:心肌酶谱检测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通过连续检测心肌酶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是否有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判断器官损伤范围: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损伤的范围,例如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进一步为决定是否行介入治疗或手术等提供依据。
结果分析:1.CK和CK-MB:在心肌损伤后,活性和水平会明显升高,通常在心肌损伤发生后数小时内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
由于CK和CK-MB也存在于骨骼肌中,因此不能区分是心肌损伤还是骨骼肌损伤引起的酶升高。
2.cTnI和cTnT: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的水平在心肌损伤后也会显著升高,这种升高可以持续数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可用于判断心肌损伤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特别是cTnI,其水平的增加与心肌损伤的大小相关。
3.其他指标:除了上述常用的心肌酶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如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它们在心肌损伤后也会升高,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应该综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能单凭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做出诊断。
此外,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也受到抗凝药物、降糖药物等干扰,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正确解读结果。
总之,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上的意义重大,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心肌损伤信息,指导诊断和治疗决策。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1.中方县铜湾镇中心卫生院湖南怀化 418000;2..湖南医药学院检验医学院湖南怀化 418000【摘要】目的:为有效提高医院临床急诊检验准确度,探究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中的可行性、优越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5.1~2016.1期间120例急诊治疗患者,按所患疾病类型分为心梗组60 例、脑外伤组60 例。
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脑外伤5分钟后取静脉血进行心肌酶检测,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病患心肌酶的变化,并根据数据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心梗组患者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敏感度为95.0%;脑外伤组患者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敏感度为98.3%;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心肌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0.05)。
结论:在急诊检验中使用心肌酶谱检测,能有效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帮助医师进行早期疾病诊断,及时采用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诊;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可行性心肌酶存在于人体心肌细胞中,且具有促进细胞代谢、调节细胞电生理活动的作用,一般血液中此酶含量极少,但当心肌细胞坏死、破裂后,同功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 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心肌酶会进入人体血液中,其血液中含量会增加。
有学者提出在临床急诊检验中对患者心肌酶谱进行检验能有效判断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程度[1]。
本次我院临床对2015.1~2016.1期间120例急诊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测,观察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可行性、优越性,发现能有效反应患者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1~2016.1期间120例入急诊治疗患者,按所患疾病类型分为心梗组60 例、脑外伤组60 例。
心梗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1.2±4.6)岁,发病时间0.9~9.7小时,平均时间(5.5±2.6)小时;脑外伤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1.9±4.3)岁,发病时间0.5~9.4小时,平均时间(5.3±2.5)小时,其中重度损伤者有5例,中度损伤者为10例,轻度45例。
在心肌细胞当中含有比较多的心肌酶,该物质为酶类物质,具有促心肌细胞代谢、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等作用。
若心脏功能异常,心肌细胞将会出现破裂抑或坏死的情况,使得心肌酶被大量释放出来,并由此影响到血液循环功能,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生化指标改变[1]。
故对于心肌病变患者来说,采取心肌酶谱检测法,可对其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旨在研究急诊检验应用心肌酶谱检测法的价值,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7~75岁,平均(56.2±4.1)岁。
对照组选择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4~76岁,平均(55.8±4.6)岁。
两组都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比较两组的性别构成比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试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采集静脉血约3mL,对照组实行常规采血,控制采血量3mL 左右。
选择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将采集到的血样进行离心处理,并对上清液进行有效分离,然后再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以及相关说明书中的内容对两组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进行规范化的检测,包括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各指标的临床正常参考值:α-羟丁酸激酶72~182U/L、肌酸激酶24~170U/L、乳酸脱氢酶103~227U/L、肌酸激酶同工酶0~24U/L、谷草转氨酶0~40U/L。
评价指标: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比较。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 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x ±s ),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试验组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然后选择30例同期来我院健康检查的人员(对照组),对其作心肌酶谱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HBDH(羟丁酸脱氢酶)、CPK-MB(肌酸磷酸激酶-杂化型)、LDH(乳酸脱氢酶)、CPK(肌酸磷酸激酶)、ALP(碱性磷酸酶))。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FH为(214.48±18.17)U/L、CPK-MB为(18.39±6.52)U/L、LDH为(120.80±19.44)U/L、CPK为(138.51±1.62)U/L、ALP为(187.60±25.13)U/L,对照组人员的HBFH为(152.86±13.78)U/L、CPK-MB 为(5.10±2.01)U/L、LDH为(62.68±11.19)U/L、CPK为(69.56±18.10)U/L、ALP为(100.68±21.3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急诊检验中应用心肌酶谱检测,发现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明显异常于健康人群,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肌酶谱检测;急诊检验;心肌梗死;临床价值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饮食结构以及生活规律逐渐变化,冠心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冠心病的认知以及了解也越来越深[1]。
冠心病属于临床中常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从而导致血管腔越发狭窄,进而产生心肌缺血、缺氧等情况[2],该病和冠状动脉功能痉挛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目前临床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方式较多。
本次研究,作者选择同期来我院诊断的冠心病以及检查的健康人员,采用心肌酶谱检测,比较两类人群的检查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心肌功能。
本文将介绍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一、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心肌酶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来评估心肌损伤的方法。
心肌酶指标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
这些指标的升高通常与心肌损伤相关。
心肌酶谱检测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导致。
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到心肌酶的持续性升高,尤其是CK-MB和cTnI的浓度升高,从而帮助医生确诊心肌梗死。
2. 监测心肌损伤的程度:在心肌梗死和其他形式的心肌损伤中,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通过监测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 评估心肌功能:心肌酶谱检测不仅可以用于检测心肌损伤,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功能。
心肌酶谱检测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肌功能的变化,并评估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状况。
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通常通过静脉血检测来获取结果,下面将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CK和CK-MB: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
在心肌损伤发生时,CK和CK-MB会释放到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CK-MB占总肌酸激酶活性的3%-5%。
当心肌损伤发生时,CK-MB的浓度会显著升高,此时CK-MB/CK比值大于5%可以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指标。
2. cTnI: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一种特异的标志物,几乎只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cTnI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评估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正常情况下,cTnI的浓度非常低,但在心肌损伤后会迅速升高并持续一段时间。
·90·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刘家政 赵月妍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0摘 要:目的: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以及羟丁酸脱氢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心肌酶谱检测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在急诊检验中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心肌酶谱检测 急诊检验 临床意义心肌酶是一种催化心肌细胞产生并调节其生理活动的酶,大量存在于人体心肌细胞中,当人体心脏功能发生问题,例如心肌细胞坏死或破裂,心肌细胞中所含有的酶会流入血液中,造成血清中酶含量上升。
根据心肌酶自身特异性,可以采取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检测方式,判断心肌细胞是否出现损伤,评估心脏功能损伤程度[1]。
部分医院未将心肌酶谱检测纳入急诊检验项目中,不利于患者快速确诊和治疗,因此,为了研究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作用,选取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比研究,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所有人员均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检查,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4.75±2.64)岁;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5.18±2.52)岁。
两组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应用意义探究目的探究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各42例,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设定为对照组。
通过对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对两组的心肌酶谱变化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羟丁酸激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肌酶谱检测能够有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方便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检测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荐应用。
标签: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应用意义心肌酶作为一种酶类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心肌细胞内,具有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以及催化心肌细胞代谢的作用[1]。
当患者心脏功能处于异常状态时,其心肌细胞会有坏死或者破裂的表现,刺激心肌酶的释放,并对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生化指标的改变[2]。
因此,当患者有心肌病变时,通过对其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测定,可以进行有效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各42例,选取年限均在2013年7月~2015年8月,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设定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有2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为(55.82±3.61)岁。
对照组中有19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42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为(55.61±3.87)岁。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的性别分布与平均年龄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的计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绞痛发病时,医护人员对其静脉血进行采集,采集血量为3 ml;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则常规进行采血,采集血量也为3 ml。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
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的心肌酶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和α-HBDH,尤以LDH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 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位。
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
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一般不升高。
LD H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2)、AST的同工酶血清ASTm不能提高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有价值。
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身体机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在满意度上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能够发现,对晚期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其原因在于实施综合护理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等方面观察疏导,并对其进行专业护理,有效降低患者不适,增加患者满意度㊂综上所述,对晚期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戴洁萍,张松林,汪海慧.综合护理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7):168-169. [2]谭冬梅.老年晚期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2):352-354.[3]李丹凤,苏丹,马晶晶.C O P D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1): 71-74.㊃论著㊃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孙翊澄(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200436)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体检健康人群中心肌酶谱检测值的差异对比,从而明确急诊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早期诊断的指导意义㊂方法选取该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群体都进行心肌酶谱检测㊂结果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 K-M B)㊁肌酸激酶(C K)㊁乳酸脱氢酶(L D 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水平明显要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判断与诊断的灵敏度㊂结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急诊检验的过程中,通过心肌酶谱检测能够敏感的进行辨别与诊断,效果明显且针对性较强,高效准确㊂关键词:心肌酶谱;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a n a l y s i s o f m 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 e s p e c t r u m d e t e c t i o n i n e m e r g e n c y e x a m i n a t i o nS U N Y i c h e n g(S h a n g h a i J i n g'a n S h i b e i h o s p i t a l,S h a n h a i20043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m 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 e s p e c t r u m b e t w e e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a n d h e a l t h y p e o p l e,s o a s t o c l a r i f y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m 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 e s p e c-t r u m d e t e c t i o n i n c l i n i c a l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g u i d i n g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M e t h o d s F o r t y-f i v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45h e a l t h y p e o p l e i n t h e s a m e p e r i o d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M 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 e s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i n b o t h g r o u p s.R e s u l t s T h e l e v e l s o f C K-M B,C K,L D H a n d A S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e m e r g e n c y e x a m i n a t i o n o f c l i n i c a l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m 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 e s p e c t r u m d e-t e c t i o n c a n b e s e n s i t i v e f o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d i a g n o s i s,t h e e f f e c t i s o b v i o u s a n d t a r g e t e d,e f f i c i e n t a n d a c c u-r a t e.K e y w o r d s:m y o c a r d i a l z y m o g r a m;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心肌酶谱检测是临床医疗中广泛开展的一类检测项目,其原理基于心肌内富含多种酶类,一旦因器质性疾病引起急性心肌损伤,这些酶即释放入血从而使血标本中酶活性升高㊂因此,对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以直观反映心肌损伤的有无及程度,特别是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㊁急性非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急诊内科或抢救室就诊后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39~72岁,平均(53.16ʃ3.40)岁;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33~70岁,平均(52.29ʃ3.31)岁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急诊内科或抢救室就诊即刻开展约3m L 肘部静脉采血,对照组常规空腹肘部静脉采血,两组血标本均严格依照实验室规章流程经离心后由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心肌酶谱检测㊂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血标本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包括肌酸激酶(C K )㊁酸激酶同工酶(C K -M B )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 )㊁乳酸脱氢酶(L D H )㊂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 P S 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㊂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 ʃs 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各项心肌酶谱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x ʃs )组别nC K(u /L )C K -M B(n g /m L )A S T(u /L )L D H(u /L )观察组36342.80ʃ65.909.43ʃ2.5762.30ʃ5.70697.40ʃ36.80对照组36120.50ʃ30.702.13ʃ1.8638.10ʃ5.40453.20ʃ31.50t 3.962.172.482.33P0.010.020.020.023 讨 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㊁疲劳熬夜㊁工作压力增大等等因素均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 C 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对生命和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何早期诊断㊁早治疗便成为重中之重㊂由于A C S 患者常发病突然㊁病情重且易恶化,因此多数首诊于急诊科(胸痛中心),急诊检验和心电图检查便成为快速诊断的利器,其中心肌酶谱作为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之一,始终是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根本依据㊂就A C S 自身特点而言,此类疾病为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产生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的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急性S 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㊁急性非S 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2]㊂此类疾病原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愈发出现年轻化发病趋势,同时吸烟㊁肥胖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㊁高脂血症㊁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均为其危险因素㊂A C S 作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患者大多会出现突发性胸闷胸痛,伴心悸㊁气短甚至呼吸困难㊁晕厥等临床表现,主观可自觉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感㊁紧迫感,甚至濒死感,服用硝酸甘油后不易缓解,如不能及时得到诊断救治,会很快出现恶性心律失常㊁心力衰竭㊁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源性猝死,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㊂从病因角度来看,大部分A C S 患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所致,余下少数患者由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动脉炎㊁外伤㊁夹层㊁栓塞等㊂一旦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血发生矛盾,则立即产生心绞痛症状;若持续时间过长,超过20m i n 以上便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 I )㊂所以当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后就会导致患者现有的心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心肌酶谱指标也相应地发生病理性改变,因此心肌酶谱检测在上述疾病诊断中具备较大优势,通过对敏感指标的观察以及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能充分在急诊患者中发现问题,为后续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㊂临床常用的心肌酶谱包括5项:C K ㊁C K -M B ㊁A S T ㊁L D H ㊁羟丁酸脱氢酶(HB D H ),本院检验科开展前4项指标的检测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㊁稳定型心绞痛㊁病毒性心肌炎[3]㊁心包炎㊁心房颤动等疾病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后活性酶释放入血,均可引起血标本中心肌酶谱升高,特别是C K -M B 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 K -M B 值多于发病3~6h后开始升高,12~24h 内达到峰值,结合肌钙蛋白㊁肌红蛋白数值和心电图表现常可做出准确诊断[4],以最快地速度制订治疗方案,挽救病患者生命㊂并且心肌酶谱指标具备很高的灵敏度,心肌细胞受损之后这些活性酶常显著升高,通过血标本的定量检测可一目了然,填补了部分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A C S 患者诊治盲区;而且不同的活性酶之间存在高峰值差异,也可以辅助后续进行损伤程度的判断[5]㊂通过不断追踪心肌酶谱指标和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可以更好地评估不典型临床表现的A C S 患者,提高判断时效和准确程度[6]㊂由此可见这一措施在理论上具备较为明确的价值和意义,效果也相对可观㊁可靠,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果㊂文中结果表明,观察组C K ㊁C K -M B ㊁A S T ㊁L D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心肌酶谱检测在区分人群患病与否㊁病情轻重缓急㊁预后质量优劣等方面均具有指导价值㊂鉴于其采血少量㊁灵敏度高㊁检测方便㊁费用低廉且报告迅速[7],为临床医师在诊治急性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危重的A C S 患者过程中可提供重要帮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㊂参考文献[1]马珍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15(5):63-65.[2]唐锋,李曙光,王湄川.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08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0,30(3):8-10.[3]张代春.心肌梗死三合一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37-38. [4]王宇.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17-18.[5]孙静静,秦明,郎立娟,等.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必要性分析[J/C 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1): 11989-11990.[6]王小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177-178.[7]曾涛.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探究[J].家庭医药,2017,16(10):72-73.㊃论著㊃个体化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吕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摘要:目的分析体检护理工作中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该院体检中心2019年1-9月期间接受体检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㊂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㊂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㊂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㊂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㊂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5%左右㊂而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为80%左右㊂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有效遵医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㊂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体检护理工作中,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且护理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㊂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体检;护理;效果A n a l y s i s o f e f f e c t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i n n u r s i n g w o r k o f m e d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c e n t e rL U N a(B e i j i n g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C a p i t a l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0002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i n 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t i o n a n d n u r s i n g w o r k.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120p a t i e n t s w h o u n d e r w e n t a 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a t a h o s p i t a l 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c e n t e r f r o m J a n u a r y2019t o S e p t e m b e r2019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s u b j e c t s o f t h i s s t u d y.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a n d o m p r i n c i p l e.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i m p l e m e n t e d i n d i-v i d u a l i z e d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T h e a w a r e n e s s r a t e a n d n u r s i n g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c o m p a r e d.R e s u l t s T h e a w a r e n e s s r a t e o f d i s e a s e k n o w l e d g e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a b o u t95%.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s a w a r e n e s s r a t e o f d i s e a s e k n o w l e d g e w a s a b o u t80%.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 n t e r m s o f e f f e c t i v e c o m p l i a n c e r a t e a n d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w i t h n u r s i n g w o r k.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i s a v e r y s u i t a b l e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f o r 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a n d n u r s i n g w o r k,a n d t h e n u r s i n g e f f e c t i s v e r y o b v i o u s,a n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i s h i g h,w h i c h i s w o r t h y o f c l i n i c a l p r o m o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n u r s i n g;e f f e c t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护理服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㊂使得临床护理服务逐步向全面㊁个体化发展方向发展㊂因此应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㊂尤其对于慢性疾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 顽疾 ,虽然不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但是它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幸福健康指数㊂由于来本院就诊患者病情和心理素质各不相同,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3]㊂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注重从全面㊁综合角度看待患者,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㊂而不容忽视的是,很多患者从一定层面上存在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压力㊂为此在。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作者:李红萍白芬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法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试验组,另以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
两组入院后都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
结果:试验组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心肌酶谱检测;谷草转氨酶;急诊检验;应用价值在心肌细胞当中含有比较多的心肌酶,该物质为酶类物质,具有促心肌细胞代谢、调节心肌细胞电牛理活动等作用。
若心脏功能异常,心肌细胞将会出现破裂抑或坏死的情况,使得心肌酶被大量释放出来,并由此影响到血液循环功能,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牛化指标改变[1]。
故对于心肌病变患者来说,采取心肌酶谱检测法,可对其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旨在研究急诊检验应用心肌酶谱检测法的价值,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7 - 75岁,平均(56.2±4.1)岁。
对照组选择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4 - 76岁,平均(55.8±4.6)岁。
两组都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比较两组的性别构成比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试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采集静脉血约3 mL,对照组实行常规采血,控制采血量3 mL左右。
选择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将采集到的血样进行离心处理,并对上清液进行有效分离,然后再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以及相关说明书中的内容对两组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进行规范化的检测,包括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25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分型分为2组,急性心梗组、脑外伤组各125例,同期择取我院体检健康者125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液心肌酶谱检测,比较三组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及心肌酶检测敏感性。
结果急性心梗组、脑外伤组的CK、CK-MB、LDH、AST、α-HBDH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心肌酶谱检测的敏感性高,提高急诊检验诊断率,可作为急诊检验项目之一。
关键词:心肌酶谱;急诊;检验心肌酶是指心肌细胞中能够促进心肌细胞的催化代谢、电生理活动调节的一类酶类物质,如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1]。
为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应用于急诊检验中心的价值,我院以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25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25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与WHO组织颁布心肌梗死诊断标准、Glascow脑外伤诊断标准符合,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感染病、肝肾疾病、精神疾病、恶心肿瘤及药物过敏等患者。
按疾病分型分为2组,急性心梗组125例,男女比例69∶56,年龄48-72岁,平均(65.23±17.26)岁,病程2-12h,平均(6.03±2.14)h;脑外伤组125例,男女比例78∶47,年龄47-73岁,平均(62.54±15.67)岁,病程5-14h,平均(7.05±1.23)h。
同期择取我院体检健康者125例为对照组,男女比例60∶65,年龄45-75岁,平均(65.17±10.25)岁。
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意义(P>0.05)。
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心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作为梗死组,46例新生儿窒息者作为窒息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A,同期单纯新生儿黄疸就诊者46例作为对照组B,检测并比较三组的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梗死组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5);窒息组心肌酶谱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5),且窒息组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肌酶谱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急诊检验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酶谱;急诊检验;临床诊断心肌酶谱是心肌细胞中分布的一系列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与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调节作用的酶类物质,主要包括α-HBD、AST、LDH、CK及CK-MB 等[1]。
当心脏功能异常时,心肌细胞可能出现破裂或坏死,各类心肌酶被释放到血循环中,导致各项指标变化。
故检测心肌酶谱变化对于心肌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
本研究评价了心肌酶谱检验在急诊检验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46例作为梗死组,46例新生儿窒息者作为窒息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A,同期单纯新生儿黄疸就诊者46例作为对照组B。
梗死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7.11±3.48)岁。
对照组A 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94±3.72)岁。
梗死组与对照组A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中男24例,女22例,孕周36~42周,日龄0.5~48 h,出生体重2.5~3.9 kg,20例轻度窒息,15例中度窒息,11例重度窒息;对照组B中,男26例,女20例,孕周37~41周,日龄0.5~48 h,出生体重2.6~4.1 kg。
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发表时间:2017-12-13T16:03:28.1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2期作者:朱天印[导读] 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一系列标志物,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都匀 558000)【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检验心肌酶谱阳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采样进行心肌酶谱检测10987例次。
回顾性分析,将心肌酶谱检验结果阳性者纳入阳性组,余者纳入对照组。
收集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阳性2586例、阴性8401例。
冠脉综合征[OR=11.55,95%CI(1.8612~68.237)]、慢性心力衰竭[OR=1.765,95%CI(1.975~2.476)]、水电解质紊乱[OR=1.307,95%CI(1.486~3.576)]、呼吸困难[OR=1.196,95%CI(1.259~2.421)]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干扰因素。
【关键词】心肌酶谱;急诊;诊断【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121-02 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一系列标志物,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被广泛用于重症感染、原发冠脉疾病的诊断。
但其指标的干扰因素也较多,一个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多种疾病,导致心肌酶谱异常。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以急诊经验心肌酶谱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果阳性的影响因素。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采样进行心肌酶谱检测10987例次,其中男6565例、女4422例,年龄0~87岁,平均(56.4±10.3)岁。
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及其在急诊检验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及其在急诊检验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和新生儿窒息患儿共300例,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20例,其中男140例,女7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6.3岁,新生儿窒息患儿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肌酶谱检测。
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22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ck升高216例,占98.2%。
本组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占100.0%。
心肌梗死组ck-mb为(77.8±8.9)u/l,ck为(389.6±62.8)u/l,ldh1为(495.2±58.9)u/l,ast为(105.5±35.9)u/l;新生儿窒息患儿ck-mb 为(64.2±9.1)u/l,ck为(219.3±62.1)u/l,ldh1为(370.2±55.2)u/l,ast为(89.6±24.3)u/l;正常对照组ck-mb为(15.2±6.9)u/l,ck为(85.2±19.8)u/l,ldh1为(106.2±42.5)u/l,ast为(24.5±13.6)u/l;心肌梗死组和新生儿窒息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心肌酶谱检测在疾病急诊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林推广。
【关键词】心肌酶谱;检测方法;急诊检验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4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18-02心肌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次是肝脏[1],当机体发生疾病时,特别是心脏、肝脏等疾病时心肌酶发生较大的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疾病急性发作时心肌酶的变化更为明显[2],为探讨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及其在急诊检验中的意义,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和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酶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