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二轮复习暨一模讲评
- 格式:ppt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7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 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综观2019年、2020年三套全国卷的文言文,命题形式及角度与往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最大的变化体现在选材上:1.选材的来源(出处)。
2019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一改过去命题选材来源多样化的特点,三篇选文均取材于《史记》,这与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息息相关。
这是新教材中“阅读整本书”理念的直接体现,无疑是以后命题选材的一个方向,值得注意和研究。
2020年又呈现多样化特点,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均选自《宋史》,全国卷Ⅲ选自《晋书》。
2.选材内容系列化。
2019年三篇选文传主的身份分别是政治家(贾谊)、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这既体现了选材的广泛性,也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考虑到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2020年三篇选文传主的身份:全国卷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全国卷Ⅱ节选的是诤臣王安中的事迹,体现以文育人的价值导向,让考生在传统与现代的优秀个人品质和优秀时代精神间穿行;全国卷Ⅲ节选的是王彪之的事迹,体现了王彪之正义凛然,不惧灾疫,以国家大事为重的特点,这和全国卷Ⅲ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钟南山的品质极为相似。
试卷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学生们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英雄的形象。
【二轮复习达标】通过高考阅卷来看,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很多考生文言文阅读19分的题目,得分甚至低于10分,特别是文言文翻译题失分严重,连大意分都丢掉。
其根源是基础不牢、知识面狭窄、训练量不够。
二轮复习,在强化“练为主导”的前提下,仍不要弱化对文言基础的积累和夯实,做到训练一篇、精读一篇、积累一篇,开辟文言文学习的新阵地。
另外,要强化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意识、规范表达意识,找到制约得分的短板,突破得高分的瓶颈。
精练提分1 快解文言断句题ZHEN TI KAI LU DIAN MI JIN真题开路·点迷津(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4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精准突破一、主观题第一步:根据标志词,初步判断第二步:根据语法,断难断之处(1)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名词、动词名词常做主语和宾语,动词常做谓语。
尤其注意指人的名词或者等同于名词的人称代词,在做主语的名词前断开,或者在做宾语的名词后断开。
特别注意:古汉语中的词语往往有多种词性,要结合语境准确判断。
如“上”,要判断其是名词“皇上”还是动词“登、上升”;“禁”,要判断其是名词“禁令”还是动词“禁止”。
1[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答案]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分析] “初”,“当初”,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其后断开。
“范阳”,地点名词;“祖逖”,人名;地点名和人名常连在一起,不可断开。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在宾语“大志”后断开。
“刘琨”,人名,与“祖逖”一起做主语;“司州主簿”,官名,做“为”的宾语,故在官名后断开。
“同寝”,是一同睡觉的意思,句意完整,其后断开。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不可断开,“鸡鸣”,名词做宾语,在其后断开。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
“非……也”,典型的判断句,其后断开。
[参考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于是二人)就起床舞剑。
(2)判断名词和其后的动词是否可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断开,如果不能,再往后看动词后面是否接名词,该名词类型是否与前面的谓语构成合理的动作关系,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的名词后断开2[2023·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字母涂黑。
高考文言文断句提升专题学习目标:1、结合错误示例,明确文言文断句的6种易错角度2、迁移练习,归纳文言文断句的做题技巧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入:祝枝山巧“断”对联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祝枝山写春联。
祝枝山想;这个钱财主平日搜刮乡里,欺压百姓,今日既然找上门来何不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吩咐书童在钱财主的大门两旁贴好纸张,挥笔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过往的人们看到这副对联,都这样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钱财主听了气急败坏;知道是祝枝山故意辱骂他,于是到县衙告状,说祝枝山用对联辱骂良民,要求老爷为他作主处置。
另外,钱财主还暗中给县老爷送了些金银财物。
当下,县令便派人传来祝枝山,质问道:“祝先生,你为何用对联辱骂钱老板?”祝枝山笑着回答说:“大人差矣!我是读书人,无权无势,岂敢用对联骂人?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嘛!”于是,拿出对联当场念给众人听: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县令和财主听后,目瞪口呆,无言对答。
好半天,县老爷才如梦初醒,呵斥钱财主道,“只怪你才疏学浅,把如此绝妙吉庆之词当成辱骂之言,还不快给祝先生赔罪?”钱财主无奈,只好连连道歉。
祝枝山哈哈大笑,告别县令,扬长而去。
【点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断句不同,意思迥异。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做文言文断句题时,你有什么困惑?对于断句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重点难点:当断、不断?属上、属下?.......)二、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标志1、明词性(名词或代词)(主语前断,宾语后断)2、明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动宾、并列、介宾结构不可点断)3、关注对话词、引文4、关注虚词(借助虚词定首尾)5、关注文言句式(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6、关注修辞(顶针)、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三、例题解析1、猜猜下列的断句错在哪里,属于那种错误角度?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分析判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是否正确。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断句选(不限6处)1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童心说》)2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yì,小帐篷)笙歌之声相闻。
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吴兢《贞观政要》)4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罗隐《英雄之言》)5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诸葛亮《兵法二十四篇》)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苏轼《晁错论》)7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注释:不下带:带,腰带。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借助虚词位置断句:古人写文章,较多使用虚词,且有一定的规律:①句首常用“夫”“唯”“盖”“凡”“至若”“若夫”“窃”“请”“敢”“辱”“敬”等发语助词和表敬副词,因此,这类词前就是上一句;②句尾常用“也”“矣”“耳”“耶”“乎”“欤”“焉”“哉”等语气助词,因此,遇到这类词一般就是一句话完了,要断句;③句中常用“以”“于”“为”“而”“则”“乃”等连词,遇到这类词,就要分析前后结构,正确断句。
借助这些具有标志性的虚词,我们就可以判断何处是句首,何处是句尾,何处是句中,从而确定断句的地方。
如,《论语》中的几个句子: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
(“焉”“也”“乎”是句尾助词,这三处无疑要断句,“夫”是发语助词,前面须断句。
)再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12题: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矣”“乎”“哉”都是句尾助词,其后须断句。
)二.借助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和固定句式,根据这些句式的特有表达形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句子句首和句尾的位置在何处,从而准确断句。
①判断句的形式有:“……者……也”“……也”“……者……”“……者也”等,还有用“乃”“为”“即”“则”“非”“皆”表判断的;②疑问句的形式是:用“何”“安”“胡”“曷” “奚”“盍”“焉”“熟”“孰与”“孰若”“何如”“何以”“何为”“奈何”“若何”“如之何”“奈之何”“若之何”等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构成疑问句;③固定句式常见的有:“……不亦……乎”“得无……乎”“无乃……乎”“何……为”“安……哉”“熟与……乎”“与其……熟若……”“为所……”“为……所……”“见……于……”。
如,《吕氏春秋"慎大览》中的一段: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②非不贤也/③为其不可得而法/④先王之法/⑤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⑥人或益之/⑦人或损之/⑧胡可得而法/⑨虽人弗损益/⑩犹若不可得而法。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必考题型--文言文断句技巧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内容:文言文断句班级:姓名:学号: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文言文断句考点;2.引导学生能正确诵读古代诗词,读准节奏和停顿。
一、直击中考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选材上,多选取课外文言语段,或截取其中几句,或另选一段文字。
题型上,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或选择正确的一项,或要求用“ / ”直接划分。
盐城近三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考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B.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C.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D.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二、探究得法【探究一】1.有老妪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限4处)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限3处)方法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⑴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⑵疑问代词——“谁”“孰”“何”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探究二】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限3处)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限9处)方法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常考虚词:句首——夫其惟盖故但遂句尾——也矣耳乎哉焉耶【探究三】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限9处)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限6处)方法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知识小卡片】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练习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限5处)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令世说〉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沈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
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
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水陆发运事。
雩祀西洛,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
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
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沈伦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B.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C.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D.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
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
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雎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专题一文言断句,切忌(qièjì)硬套标志法及忽略句子构造和句间关系一、阅读(yuèdú)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hòu mian)的问题。
周淙,字彦广,长兴(chánɡ xīnɡ)人。
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
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
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
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
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
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除直秘阁,再任。
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
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
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
〞淙亦感谢,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去〞。
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
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竭力招辑,按堵①如故。
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
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
陛下躬履节省,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乃条上制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
临安驻跸..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②,舟楫病之,淙请疏浚。
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
②湫(jiǎo)隘:低洼狭窄。
★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上念淙不忘除/敷文(fū wén)阁待制/起知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míngnián)春/复奉祠/亟告老(gào〃lǎo)B.上念淙不忘/除敷文(fū wén)阁待制/起知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C.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D.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解析: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