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语文文言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 格式:pptx
- 大小:930.11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2024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精准突破一、主观题第一步:根据标志词,初步判断第二步:根据语法,断难断之处(1)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名词、动词名词常做主语和宾语,动词常做谓语。
尤其注意指人的名词或者等同于名词的人称代词,在做主语的名词前断开,或者在做宾语的名词后断开。
特别注意:古汉语中的词语往往有多种词性,要结合语境准确判断。
如“上”,要判断其是名词“皇上”还是动词“登、上升”;“禁”,要判断其是名词“禁令”还是动词“禁止”。
1[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答案]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分析] “初”,“当初”,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其后断开。
“范阳”,地点名词;“祖逖”,人名;地点名和人名常连在一起,不可断开。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在宾语“大志”后断开。
“刘琨”,人名,与“祖逖”一起做主语;“司州主簿”,官名,做“为”的宾语,故在官名后断开。
“同寝”,是一同睡觉的意思,句意完整,其后断开。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不可断开,“鸡鸣”,名词做宾语,在其后断开。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
“非……也”,典型的判断句,其后断开。
[参考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于是二人)就起床舞剑。
(2)判断名词和其后的动词是否可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断开,如果不能,再往后看动词后面是否接名词,该名词类型是否与前面的谓语构成合理的动作关系,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的名词后断开2[2023·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字母涂黑。
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趣味导入《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说,明大学士解缙奉命为朱棣的一把象牙折扇题诗,将王之涣的《凉州词》龙飞凤舞地写上了扇面,却少了一个“间”字,遂声称这是一首小令,果断改了句子节奏,变成了: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见如何读真的很重要。
真题再现(2022·浙江金华·中考真题)卢重斋遗事[明]叶盛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昆山人。
博学能文善笔札。
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自负甚高,诚亦时流罕及。
或请文稿,曰:“吾有腹稿耳。
吾昔备顾问翰林,一日上促《雪赋》急,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
”其文今多不传。
然其为人,颇类迂僻。
陈孟东①者招饮,入门偶见胡仲子②文一册,席间饮食外,手读此文不已,不与众接一谈,虽诮之,不复顾也。
一日,乡显宦往候之,读书阁中,久不出。
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
”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③!”(选自《水东日记》)【注释】①陈孟东:陈皞,出读群经。
②胡仲子:胡翰,浙江金华人,著有《胡仲子》集,③来:句尾语气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咧”。
1、用“/”为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每部分限断一处)(4分)①博学能文善笔礼②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一)考情详解A:断句前提——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B:短句四小步——①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必考题型--文言文断句技巧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与翻译1.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
2.文言文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
3.正确流畅地翻译句子。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无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这些词语的后面往往要停顿。
如: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如:①已而/夕阳在山;②中/轩敞者为舱。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
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颓然乎/其间者。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做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应停顿在“其一”的后面。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1.骈句朗读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能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文言文之断句【学习目标】1.理解文言文句读(断句)的概念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2.掌握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步骤,能够从语义和形式两个层面入手给文言文断句,识记常见的断句标志词。
3.培养文言文语感和正确的朗读习惯,能够准确朗读内容较浅显的文言语段,使用正确的朗读节奏。
一、概念导入“养猪大如山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财主: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秀才: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句读(jù dòu):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方法与思路(一)断句步骤第一,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重要字词的意思。
第二,凭借语感,缩小范围字数是否相同,是否存在对称结构;是否有重复的词语,节奏是否和谐。
第三,分析句子,验证对错是否有断句标志词、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句子的句法结构是否完整。
(二)断句标志(1)对话“曰”、“云”、“言”等字可以看作对话标志,后面都要断句。
(2)虚词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三、经典例题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用“/”给文中的划线句断句。
答案: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练习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限5处)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令世说〉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沈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
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
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水陆发运事。
雩祀西洛,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
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
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沈伦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B.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C.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D.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
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
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雎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