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各章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文学理论入门》总结第一章理论是什么?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 它鼓励你怀疑那些被认为是自然的,是先天给定的事物。
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1. 理论是跨学科的 -- 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 -- 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些什么。
3.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 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 理论具有自反性 -- 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h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驳“常识”,即对于意义、作品、文学、经验的常识.第二章文学是什么?它有关系吗?“文学是什么”不重要,对“文学性”的理解才是关键.文学是一种可以引发某种关注的言语行为,或者叫文本的活动.它与其它种类的言语行为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是那种可以把一些文字定义为文学的语境使读者把这些文字看作文学的.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理解成为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文学看作程式的创造,或者某种关注的结果.哪一种视角也无法成功地把另一种全部包含进去.所以必须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不同理论下文学的本质: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语言形式)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语言结构)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3.文学是虚构.(表现对象)文学的虚构性使其语言区别于其他语境中的语言,并且使作品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留待解读的问题。
4.文学是美学对象.(表达方式)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叫自反性的建构.(表达内容)作品是由其他作品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先前的作品使它们的存在成为可能,它们重复先前的作品,对它们进行质疑或改造。
文学的功能:▪文学由于其虚构产生了一种普遍性,提供普遍性和面对能够读懂这种语言的人,二者合一便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民族性的作用。
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文学理论入门》总结第一章理论是什么?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 它鼓励你怀疑那些被认为是自然的,是先天给定的事物。
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1. 理论是跨学科的 -- 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 -- 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些什么。
3.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 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 理论具有自反性 -- 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h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驳“常识”,即对于意义、作品、文学、经验的常识.第二章文学是什么?它有关系吗?“文学是什么”不重要,对“文学性”的理解才是关键.文学是一种可以引发某种关注的言语行为,或者叫文本的活动.它与其它种类的言语行为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是那种可以把一些文字定义为文学的语境使读者把这些文字看作文学的.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理解成为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文学看作程式的创造,或者某种关注的结果.哪一种视角也无法成功地把另一种全部包含进去.所以必须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不同理论下文学的本质: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语言形式)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语言结构)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3.文学是虚构.(表现对象)文学的虚构性使其语言区别于其他语境中的语言,并且使作品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留待解读的问题。
4.文学是美学对象.(表达方式)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叫自反性的建构.(表达内容)作品是由其他作品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先前的作品使它们的存在成为可能,它们重复先前的作品,对它们进行质疑或改造。
导言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p2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2.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述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品、读者、作家四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美·艾布拉姆斯)。
4.文学理论的性质:实践性、人文性(阶级性)、科学性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第三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认识性p73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二、倾向性p781.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主要体现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三、实践性p81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事件的直接影响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情感性p84二、形象性p901.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
2.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形象必须可感)*亚里士多德:“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然后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发生的事情……诗倾向于表现带有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倾向于记载具体事情。
诗人所描述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或食物,而是可能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类事物。
一种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总比一种不合情理的可能好。
”三、超越性p91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2.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3.对人自我的超越第三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间接性p95二、精神性p97三、韵律性p98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文学价值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和渗透的整体。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理解。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知识点】①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②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③文学是“人学”;④艺术真实。
【重点、难点提示】①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文学观的特点。
②多种文学观念的并存显示了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性。
什么是文学的回答,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见仁见智。
各种文学观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和文学本身在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有关。
③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
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④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文学是‘人学’”的特点。
⑤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
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属性。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⑥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文学真实性的三个不同的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知识点】①文学形象的涵义;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③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的某种物像;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文学形象。
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
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
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
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第七章文学接受一、基本概念1.文学接受,【百度: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读者,与其说读者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被动式角色。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主动式读者角色。
当前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产业理论,读者成为商品消费者或顾客。
读者的消费者角色。
读者的作用——构成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作品空白点,填空:英迦登提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或“骨架”,其中留下了许多“未定点”、“空白”需要读者填补。
【自补对话:伽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产。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即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接受者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由姚斯提出。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绪论1、文学理论的定义: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4、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活动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5、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范畴和命题,既具有理论认识的意义,为人们提供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学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实践方法的意义,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文学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文学理论具有引导创作的功能,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欣赏的功能,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
(简答题题型)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1、文学的语义分析:(广义)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用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语言作品和文献,故可称为文化学的文学观。
(狭义)狭义的文学,是指借想象创造虚构的艺术世界以表现人性人情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限制以美感作用为主的纯文学作品,故可称为审美的或纯文学的文学观。
(折中义)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既包括诗、小说和戏剧等纯文学作品,又包括传记、书札、游记和史论等带有文学性的非纯文学作品,二是专指介乎广义的泛文学和狭义的纯文学之间而具有文学性或文学功能的文学现象。
2、文学本质研究的策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既要立足文学艺术本身,又要把文学和文学活动置于社会结构和艺术文化体系中,在多维视野中作多方面的系统考察,才能正确阐明文学的本体特征,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遵循由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个别性的逻辑学顺序,从三方面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首先,在社会结构的分析中确定文学的社会地位,揭示文学的社会特性;其次,在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的比较中,阐明文学的审美特殊性;再次,在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历史和新闻作品的比较中,论析文学的媒介特性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普遍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即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文学理论研究虽然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认识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形态。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
韦勒克关于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的论述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我曾试图对文学研究的某些主要分支加以区别。
我写道:“首先,在两种文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区别:一种观点将文学视为一种共时序列;另一种观点将文学主要视为一系列按编年顺序排列的作品,并将其视为历史进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在文学原理和文学标准的研究与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之间,也存在着进一步的区别,不论我们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是孤立的,还是按编年顺序进行的。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我们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有了一个总的概念: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文学理论的任务第一,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又有何规律呢?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第四,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像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不与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
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活动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恰好是与文学四要素构成的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相对应的。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学理论名词解释及知识整理第⼆章⽂学⽂本与⽂体种类第⼀节⽂学⽂本⽂学⽂本是⽂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本以书⾯语⾔或⼝头话语的形式使⽂学成为⼀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
⼀、⽂本(text)1、【⽂本】也被译作本⽂,是指⼀部⽂学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义:⼈们可以对其进⾏理解和解释的任何符号或符号链。
狭义:专指语⾔构成的⽂学⽂本,是⼀部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2 、⽂本(text)和作品(corpus)(1)从所指对象上看,⼆者指的是同⼀个对象。
(2)但20世纪以来的⽂学理论研究,却往往⽤“⽂本”指称“作品”。
(3)不同的概念,意味着对同⼀对象的不同理解。
将【作品】和【⽂本】相⽐较⽽⾔:作品——从属于个体。
作品的意义来⾃作家的意图。
⽂本——具有相对独⽴性。
⽂本的意义来⾃读者、主体间和互⽂关系。
⼆、⽂本的结构1、英伽登对⽂学作品内部结构层次的划分:(1)语词声⾳和语⾳构成以及⼀个更⾼级的现象的层次;(2)意群层次:句⼦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3)图⽰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4)在句⼦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2 、我们将⽂本划分为“⾔”、“象”、“意”三个层次:(1)⾔,语⾔层,对应英伽登四分法中的语⾳层和意群层,包括语⾳和语义两部分。
A. 在汉语⽂学⽂本中,语⾳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a)汉语本⾝的特点。
(譬如声调)(b)在⽂学⽂本中,语⾳层构成⽂本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部分例1:教材P.54 《吕⽒春秋?⾳初》——虚字例2:教材P.54 贾谊《过秦论》中⽓势磅礴的同义反复词。
——⾳韵B.⽂学⽂本要求语义层呈现出丰富的内涵、综合化的信息和个性化的体验(a) ⽂学语⾔具有多义朦胧、含蓄蕴藉的特性。
例1:教材P.55 刘禹锡《⽵枝词》“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
(b)⽂学⽂本的语境与⽇常⽣活语境相脱离只有当⽂本脱离了⽇常实⽤语境,超然于实际⽬的之时,它才可以被理解为⽂学⽂本。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任务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读者——作家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它活动的特殊性质,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
文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研究文学发展的根由及文学发展的规律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了文学创作论。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为文学活动的实践所检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1、反映论视角:文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文学哲学,以其科学性超越了以前的文学哲学,成为文学理论的基石。
2、心理学视角:文学心理学3、符号学视角:文学符号学: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卡西尔: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人论》等。
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4、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5、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的形态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6、价值学视角:文学价值学非实用价值:特殊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的存在环节:创作、作品、消费7、文化学视角:文学文化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文学理论是学好其它课程尤其是各种文学史课程的基础。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有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露文学基本规律、介绍有关知识为目的。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责备、文学史2 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线上说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成立起文学的基根源理、概念、范围以及有关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其基本形式: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3 文学活动:是人类一种高级特别的精神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今世文学理论建设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应论、艺术产生论、文学审盛情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2 马克思文学理论:从人类学看法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看法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应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看法看,文学是一种艺术产生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得看法看,文学是审盛情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看法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3 建设中国今世的文学理论应注意:A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B 坚持中国特点C 拥有今世性,表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致使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感情关系;生活活动致使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建;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确实证;2 文学活动的因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 文学活动的发源:巫术发生说(巫术意义的产生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示意义);宗教发生说(艺术当作一种宗教);游戏发生说(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激动)劳动发生说 :A 劳动供给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B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C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绘的主要内容 D 劳动限制了初期文学的形式。
4 文学发展的原由: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文学理论讲义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在学习文学理论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学理论。
要弄清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品格等三个方面进行。
下面,我们首先看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在这一小标题下,我们要看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1、文艺学的性质、它的过去与现在;2、文艺学三个主要的分支学科、各自的任务及其相互关系;3、文艺学应该由哪几个分支学科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1)文艺学就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文艺学的名称是从俄国译过来的。
(2)无论东西方,早期的文学研究都是以研究诗为主。
像我国最早的文学研究是诗经的研究,在汉代有齐(轩固生)、鲁(申公)、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其后,我国的文学理论著作也多是以诗为研究对象,像钟嵘《诗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直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是如此。
(3)本世纪以来,严格意义上的文艺学科才建立起来。
2、(1)国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这三个分支学科任务各不相同,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的范畴及判断文学作品优劣的一般性标准;文学批评分析评价具体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文学史探讨文学发展的历史。
(3)三者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没有文学史提供的材料,文学批评提供的成果,文学理论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文学史、文学批评也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等作指导,离开了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灵魂,成为没有条理、随心所欲的乱弹。
3、近年来,童庆丙等以为以上三个分支学科尚不能构成关于文艺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文艺学有五个分支学科的观点,加入了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分支学科。
他们对文艺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作了一个图解: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特殊根据这一图解来看,童庆丙等以为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作品、作家及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
第一章文学文本的种类一文学文本及其结构【学习目标】认识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以及现代文学理论为什么要用文学文本这个术语来取代文学作品。
了解理论用语的这种变化源于对文学和文学文本认识的深化,是现代文学观念的体现。
在这个基础上,掌握文学文本的结构。
1·1 文学文本的涵义【知识点】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2、文学文本的涵义1·2 文学文本的结构【知识点】1、文学文本的结构特点2、文学文本结构的三个层面3、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之间的关系2 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学习目标】了解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特点及构成,认识语言层在文本中的两种作用:语言既是塑造形象的材料或符号,又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2·1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符号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语言层的两种作用2、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符号性2·2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价值2、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3 文学文本的现象层【学习目标】了解是否具有现象层,是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所在。
因为对于非文学文本来说,语言直接传达意义,无须借助其他中介,而文学文本的意蕴却必须通过现象层即形象系统来呈现,形象才是文学传情达意的“语言”。
3·1 现象层在文学文本中的意义【知识点】1、有无现象层是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2、形象的符号性3·2 文学文本现象层的特征【知识点】1、文学文本现象层的两种功能2、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3、三种形象类型的符号功能。
4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学习目标】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并不独立存在,而是隐含在现象层或文学形象之中,因此,文学文本的意蕴一般都模糊性、含蓄性或多义性的特点。
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可以分为本事意蕴和审美意蕴两个层次。
文学文本的主题由作家意图、形象蕴意和读者理解的含义三种成分构成。
多主题和主题的多义性。
4·1 文学文本意蕴的特点和含义【知识点】1、意蕴层在文学文本构成上的意义2、文学文本意蕴的特点3、文学文本意蕴的含义。
4·2 文学文本意蕴的层次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意蕴的层次性2、本事意蕴和审美意蕴4·3 文学文本的主题及其构成【知识点】1、文学文本的主题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2、文学文本主题的构成3、多主题二、文学体裁1 文学体裁的涵义及其划分【学习目标】了解分类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划分文学体裁的基本标准,文学理论史上各种体裁划分的理论及其根据;划分文学体裁的意义和文学体裁的涵义。
1·1 文学体裁的涵义【知识点】1、分类方法的特点和作品分类2、划分文学体裁的意义3、文学体裁的涵义1·2 文学体裁的划分【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2、西方文学理论的文体分类3、现代文学理论对文体的划分2 诗歌【学习目标】了解诗歌的性质、一般特征和诗歌的分类;注意抒情性对诗歌的意义及其对诗歌形式特征的规定性。
尤其需要注意,作为形式特征非常突出的诗歌,其语言形式特点的形成和诗歌内在的抒情本质之间的关系。
2·1 诗歌的涵义与分类【知识点】1、诗歌的抒情性和诗的涵义2、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3、诗歌的分类2·2 诗歌的特征【知识点】1、浓厚的情感内涵2、诗歌的想象性3、跳跃性的结构4、诗歌语言的特点3 散文【学习目标】了解散文的性质、一般特征和散文的分类,注意散文在叙事和抒情上的特点,以区别小说和诗歌与散文的不同。
抒发关于人生的审美感受是文学散文的基本性质,散文的各种特点均源于这种基本性质,文学散文和非文学散文的区别,也在于所抒发的感受是否具有审美属性。
3·1 散文的涵义与分类【知识点】1、对人生感受的抒发和散文的涵义2、散文表达感受的特点3、散文的分类3·2 散文的特征【知识点】1、散文所抒发的感受要真挚、新颖与自然2、散文的题材和样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3、散文语言的口语化4、散文的结构自由灵活4 小说【学习目标】了解小说的起源、发展,它的属性、一般特征和小说分类;注意小说的叙事性及其对小说一般特征形成的影响。
对于小说特点的研究,传统文学理论有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说,现代叙事学则从叙事关系上把握小说的特点。
要求掌握以上所说的两种小说理论,并能比较和说明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关系。
4·1 小说的涵义【知识点】1、小说的起源和演变历史2、小说的涵义4·2 小说的特征【知识点】1、传统小说理论和小说的三要素2、人物、情节、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叙述方式:讲述、描写和思考4、叙事角度:全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5、叙事角度对小说叙述的影响6、叙事结构5 剧本【学习目标】了解作为文学体裁的剧本的特殊性。
剧本是为舞台演出而写的文学脚本,因此剧本的写作必须考虑舞台演出的特点和可能,由此形成了剧本的一系列特点。
学习本章要特别注意剧本叙事的特殊性,例如戏剧冲突与小说的矛盾冲突有什么区别、戏剧情境有什么特点等等。
还需要注意,同为演出准备的文学脚本,为什么戏剧剧本要比影视剧本更强调文学性。
5·1 剧本的特点与种类【知识点】1、剧本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2、剧本的种类5·2 戏剧文学的特征【学习目标】本节要掌握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的特点,了解戏剧冲突与其他叙事文学如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有什么区别,以及这种区别为什么会形成的原因;戏剧情境与情节、背景有什么不同。
本节需要掌握的另一个问题是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的性质,了解戏剧冲突并不是一般的矛盾冲突,而是由人物的意志冲突所引起的、带有必然性的矛盾;戏剧情境也不是一般的背景或情节,而是指酝酿戏剧冲突的各种条件之和。
要求掌握戏剧结构和戏剧语言的特点,了解戏剧结构和戏剧语言与其他叙事体裁的不同,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强调集中是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其体现了戏剧结构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三一律”典型地体现了戏剧结构的这个原则。
本节还需要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及其与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的差别。
【知识点】1、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的涵义2、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对于戏剧的重要性3、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的性质4、剧本结构和戏剧语言的涵义5、剧本结构的集中性原则6、“三一律”和戏剧结构7、戏剧语言功能与特点第二章文学的形态一、文学思潮【学习目标】认识文学思潮的涵义及其特点,注意文学思潮的形成不仅仅与各种各样的文学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欧洲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深受各种文学文化思潮的影响,而且与近现代社会变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这段历史,集中地体现了文学思潮的特点和它对文学发展演变的影响。
【知识点】1、文学思潮的涵义及其特点2、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3、研究文学思潮的意义4、欧洲近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演变二、文学流派【学习目标】把握文学流派的涵义和特点,了解文学流派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需要注意,文学流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团组织,它以创作群体在艺术和思想上的志同道合为前提,以有影响的文学创作成就和代表性的作家为标志,排除了这两个基本因素,群体性的文学活动不能称之为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以特色鲜明的创作群体及其创作成就,繁荣了文学,并以流派之间的竞争,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知识点】1、文学流派的涵义2、文学流派的特点3、文学流派的形成4、文学流派的意义三、文学分类和文学类型的涵义【学习目标】了解分类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划分文学两大种类的根据和标准。
并通过文学类型这一章的学习,熟悉地掌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重要的文学类型的特点。
从“雅”、“俗”之分的角度上,认识通俗文学这一文学类型的特点。
【知识点】1、文学分类研究和文学类型2、文学类型的涵义四、现实主义文学【学习目标】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类型的形成、发展概况,现实主义文学类型的一般特点,以及现实主义文学的涵义。
其中,重点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化方法和典型化对文学创作、形象创造的普遍意义。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具有根本的区别。
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现实主义与其他文学类型并无高下之分。
但是,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生活化的表现形态,能够适应广泛的审美需求和艺术趣味,因此现实主义文学又有其独特的、长久的艺术魅力。
【知识点】1、现实主义文学的涵义2、现实主义文学的一般特点3、现实主义文学类型与自然主义的区别五浪漫主义文学【学习目标】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形成、发展概况和浪漫主义的涵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一般特点。
注意比较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以及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不同。
注意浪漫主义文学三个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即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是为浪漫主义的文学观服务的,而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的关注,对理想的表现,又是其所以采用奇特、夸张表现手法的根源。
离开了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仅仅从题材或手法上看,某些特点在非浪漫主义文学中其实也有。
【知识点】1、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2、浪漫主义的涵义3、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一般特点六现代主义文学【学习目标】了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现代主义文学的涵义与发展概况。
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形态上与传统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大反差,和在表现形态上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
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一般特点。
在理解现代主义文学时有两个重要的特点需要注意:其一是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性与社会的异化状态;其二是现代主义在文学观念、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上的创新,由此形成了与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
【知识点】1、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2、现代主义的涵义3、现代主义文学类型的一般特点4、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5、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6、现代主义文学的几个重要派别第三章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一、文学创作与主体【学习目标】认识文学创作活动中的主体,创作活动对主体的规定,主体从事文学创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重点掌握文学创作的动机对创作活动的影响,思想准备、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对创作的意义,其构成了主体进入文学创作状态的必备条件。
【知识点】1、文学创作对主体的规定。
2、创作动机在创作中的地位。
3、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二、文学创作与客体【学习目标】认识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客体特点。
创作客体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对象,而是表现主体审美追求的、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对象。
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和心理现象都可以是创作客体,前提是它们都必须与创作主体发生关系,即成为主体表现的对象。
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知识点】1、文学创作对客体的规定。
2、创作客体在创作中的地位。
3、文学创作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三、创作主体与文化传统1、经典与文学创作2、母题的含义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原型的含义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节创作心理【学习目标】掌握文学创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其具体包括艺术触发、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