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14-7 分地区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2014-2019)
- 格式:xls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中级)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各项中不构成建筑业产业活动单位的是()。
A. 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建筑企业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B. 资质外建筑企业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C. 有营业执照的建筑业个体经营户D. 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不足三个月的无营业执照的个体户正确答案:D,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在性质属于()A. 统计法律B. 法规性文件C. 统计行政法规D. 统计基本法正确答案:C,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在单侧检验中,给定显著性水平a和P值,可以拒绝原假设的是()。
A. P≥aB. PaD. P=a=0正确答案:B,4.(判断题)(每题 1.00 分)统计信息社会共享,是指统计调查者对所收集到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正确答案:B,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某造纸厂2017年的产量比2016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2017年产品单位成本()。
A. 减少0.62%B. 减少5.15%C. 增加12.9%D. 增加1.75%正确答案:A,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下列关于统计执法检查表述错误的是()A. 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B. 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C. 具有严肃性、权威性D. 被检查对象可以拒绝正确答案:D,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由()制定颁布的。
[2012年、2010年、2007年初级真题]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国务院D. 国家统计局正确答案:B,8.(判断题)(每题 1.00 分) 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正确答案:A,9.(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综合表指标是统计需求的概念化和具体化,其具有的特性是()。
2014年中国建筑行业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建筑行业分析与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
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
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13年38995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
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
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
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协会我国建筑业施工企业中,其他类型的企业数量逐步增长、这也体现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正朝着多元化发展,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占依旧比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总计达到75280个,其中国有企业4602个、集体企业4640个、港澳台投资企业385个、外商投资企业295个,其他建筑施工企业达65358个;进入2013年,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总计达到76087个,其中国有企业4533个、集体企业4582个、港澳台投资企业394个、外商投资企业307个,其他企业达66271个。
2012年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2013年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2012-2013年中国建筑行业企业收入分析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2013年1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7.21,比上月提高0.83点。
(2003年统计报表和2004年定期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2003年9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3)二、报表目录 (4)三、调查表式(一) 综合定期报表表式1.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401表) (5)2.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C402表) (6)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C403表) (7)4.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C404表) (8)(二) 基层年报表表式1.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102表) (9)2.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C103表) (10)3.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C104表) (11)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C105表) (12)(三) 基层定期报表表式1.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202表) (13)2.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状况(C203表) (14)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C204表) (15)4.劳务分包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C205表) (16)四、附录(一)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和经济组织类型 (17)(二)建筑业企业新资质等级编码 (18)(三)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Ⅰ.建筑业企业基本情况统计 (19)Ⅱ.建筑业生产活动统计的主要指标 (22)Ⅲ.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统计指标 (26)Ⅳ.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 (29)一、总说明一、为了解全国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出炉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发布时间: 2016年1月11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司建楠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14年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
报告显示,2014年,从创新能力看,无论全口径装备制造,还是去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装备制造业,北京、江苏、浙江都稳居前三甲,其中北京市连年稳居各省市第一。
这是自2008年以来,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第七次发布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械工业步履维艰的大背景下,各省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的变化,一方面来自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一方面也彰显了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的决心。
例如,广东省2014年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分排在安徽省之前,而从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排名看,广东省排在安徽省之后,这似乎与广东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1月7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此做了阐释,并对《报告》的最新变化及亮点做了权威解读。
石勇表示,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得益于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尤其是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助推了其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工业报:本年度的评价体系及模型是否与往年相同?在经济增速趋缓的形势下,各省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排名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本年度的排名依然遵循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重申的是,装备制造业与全口径装备制造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中,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中的投资类产品与部分具有投资消费双重属性产品;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投资类产品。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江日报)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五大计划",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和"万亿倍增"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33.80万人,比上年增加11.80万人。
户籍人口827.31万人,增加5.2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8.03万人,增加1.85万人;非农业人口559.26万人,增加3.6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25‰,其中,人口出生率12.22‰,人口死亡率4.97‰。
人口净迁移率0.04‰。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069.48亿元,突破万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33.76亿元,增长9.5%。
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48.6:47.7调整为3.5:47.5:49.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
表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78.47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3.68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26.55万户,其中新登记4.65万户;个体工商户51.60万户,其中新登记7.60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3.40万户,其中新登记4.50万户。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1.02亿元,增长15.6%。
其中,税收收入906.76亿元,增长14.3%;非税收入194.26亿元,增长22.0%。
表2:2014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2014建筑业发展现状2014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首先,建筑业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建筑业投资累计实现增长12.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其次,城乡建设持续加快。
在城市建设方面,各种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增多,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农村建设方面,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再次,建筑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不少城市开始转变发展方式,注重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
同时,住宅建设和公共建筑相对比发展速度较快,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商务类建筑的建设量也明显增加。
最后,境外建设合作进一步加强。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在境外开展各类工程项目,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建筑企业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和农村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然而,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的浪费成为一大难题。
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过度的浪费资源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其次,在建筑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
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建筑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建筑质量监管不力以及部分建筑企业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值得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推动建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致力于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
2014年我国建筑业竞争格局发布日期:2015-04-01来源:鲁班咨询编辑:李香玉2014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7.03%,所占比重达改革开放以来新高。
建筑业吸纳了近4500万的从业人员,无论从GDP的贡献、就业容纳能力来看,建筑业都是无可争议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但是中国建筑业仍然是一个高度依赖外部要素投入拉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现有政治和国民经济体制下,它高度依赖国家政策导向和宏观经济整体增长,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房地产市场库存高筑、区域分化,建筑业将在2015年迎来巨大挑战。
建筑业总体概况固定资产投资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因此建筑行业发展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
2005年~2014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约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从2005年占比46.0%逐年递减,2014年占比仅35.2%。
当前,投资对于稳增长仍起关键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在减弱。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带动建筑业总产值的效果在小幅回落,投资质量在提升。
数据来源:统计局;图表制作:鲁班咨询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去年12月15日公布的最新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GDP增长7.0%左右,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59.4万亿元,名义增长14.7%,实际增长14.3%,增速虽比2014年进一步回落,但因投资规模巨大,实现有效的投资仍需付出不少努力。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要看政府的策略,在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收入增长乏力、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同时地方政府支出刚性增加、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投资继续高增长难度较大。
而2014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7.6万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也将维持10%左右的增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市场已进入完全竞争状态。
建筑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13年末,我国建筑业企业共有79528家,建筑业从业人数4499.31万人。
中国建筑技术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建筑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数量超过1000万台建筑业发展促进建筑技术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产值规模不断扩张,一次又一次突破历史高点。
1956年完成总产值14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1988年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突破千亿大关,1998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完成总产值11.6万亿元,突破十万亿大关;2017年完成总产值21.4万亿元,突破二十万亿大关。
2019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7.2%。
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建筑技术实力也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摆脱了肩扛手抬的落后生产方式,转向了拥有大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施工设备的机械化生产方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我国建筑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数量已经达到1092.37万台,同比增长6.8%。
年末总功率达到25757.7万千瓦,同比增长1.0%。
建筑企业技术装备率呈周期性变化与建筑业技术要素相关的统计指标为技术装备率与动力装备率。
技术装备率,是指年末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与年末全部员工人数的比值。
动力装备率,是指年末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与年末全部员工人数的比值。
这两个指标高度相关,因此不少研究选取技术装备率作为代表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2018年,中国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呈现周期性变化。
2018年,中国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为11228元/人,同比增长13.3%。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2018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动力装备率总体保持下降趋势;2018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动力装备率为4.63千瓦/人,同比保持不变。
建筑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叠加的产业,是一种正在朝工业化方向发展的产业,正确认识所在省域建筑业发展的技术要素变化趋势,清晰地认识区域产业发展情况,是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
2014年1季度北京市建筑业生产情况
一、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2014年1季度,北京市有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3522家,完成总产值1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1个百分点。
其中,在外省完成产值799.1亿元,增长25.7%;在北京地区完成产值468.9亿元,增长19%。
受气温较高及春节较早因素影响,今年1季度企业开复工率明显高于上年,施工天数比往年多10-15天,导致1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速较高。
图1 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速
%
单位:
二、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情况
1240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
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为10615.7亿元,增长23.6%;今年1季度新签合同额1788.4
亿元,增长18.3%,合同存量充足,为全年建筑业企业生产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房屋施竣工情况
1季度,全市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496.1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8.6%,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004.6平方米,增长61%。
全市竣工面积 59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915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亿元,增长7.6%。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401元,比上年提高6.9%。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增长2.9%;税金总额308亿元,增长13.4%。
施工面积1310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0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8705万平方米,减少3539万平方米。
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房地产开发投资3580亿元,增长12.6%。
房地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较快。
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791亿元,竣工面积5506万平方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
全年出生人口1991万人,出生率为16.03‰;死亡人口807万人,死亡率为6.50‰;全年净增人口1184万人,自然增长率9.53‰,比上年下降0.53个千分点。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481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7942万人,占30.4%;乡村人口86868万人,占69.6%。
0-14岁人口比重为25.7%,15-64岁人口比重为67.6%,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7%,老年人口达到8375万人。
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63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实际增长4.3%。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1亿平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4亿元,增长3.5%,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770亿元,增长10.8%,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328亿元,增长8.2%,比重上升l.7个百分点。
2014年全国建筑业发展情况分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2014年,建筑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发展稳中有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6713.40亿元,增长10.2%;完成竣工产值100719.51亿元,增长7.5%;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25.02亿平方米,增长10.4%;房屋竣工面积达到42.31亿平方米,增长5.4%;签订合同额323613.77亿元,增长11.8%;实现利润6913亿元,增长13.7%。
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81141个,增长2.8%;年末从业人数4960.58万人,增长10.25%;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320366元/人,下降1.38%。
(一)建筑业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支柱产业地位稳固经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72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5个百分点(图1)。
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 2005-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2005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稳步上升。
2014年再创新高,突破7%,达到7.03%,比上年增加0.17个百分点(图2),进一步巩固了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图2 2005-2014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降转升且大幅增长 总产值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50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增速连续四年下降(图3)。
2014建筑业总产值历史数据-回复“2014建筑业总产值历史数据”的主题是探讨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
本文将逐步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建筑业总产值?2. 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是如何收集的?3. 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显示了什么趋势?4. 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对当时的建筑业有何影响?5. 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对建筑业发展的启示是什么?1. 什么是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建筑业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价值的总和,包括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施工、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企业所贡献的产值。
2. 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是如何收集的?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通常是通过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收集的。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是负责统计建筑业总产值的机构,他们会通过对全国各地建筑业企业进行调查和统计,从中收集相关数据。
3. 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显示了什么趋势?根据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该年份建筑业总产值的变化趋势。
这可能是上升、下降或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数据可能显示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表明建筑业蓬勃发展;或者数据可能显示下降,暗示建筑业面临一定的困境。
4. 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对当时的建筑业有何影响?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可以反映当时建筑业的整体情况。
如果数据显示建筑业总产值增长,这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增加投资和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如果数据显示建筑业总产值下降,这可能表明行业面临挑战,可能会导致行业的调整和企业的倒闭。
5. 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对建筑业发展的启示是什么?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历史数据有助于我们对该行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了解2014年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趋势。
例如,如果数据显示建筑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那么可以预计未来几年该行业将保持增长。
1。
【单选题】2014年对《安全生产法》的修改中,提出要保证监管的(B)。
【3 分】A。
严格性B。
实效性C。
强制性D。
宽容性2017年10月26日2. 【单选题】下列有关我国工业基础能力滞后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B)。
【3 分】A. 基础研究薄弱,很多环节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B。
产业发展中,长期“轻主机、重配套”C. 缺少全行业的协同,政府投入不够D。
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3。
【单选题】“十三五”规划提出引导区域高端制造业相对集中发展,促进(D)特色化发展,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链。
【3 分】A。
珠三角B. 长三角C。
东北地区D。
中西部4. 【单选题】以下哪一地区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在半导体装备材料、工业机器人、深远海洋装备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B). 【3 分】A. 北京B. 上海C。
江苏D。
浙江5。
【单选题】(C)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3 分】A。
高登·摩尔B。
罗伯特·诺伊斯C。
冯·诺依曼D. 阿伦·凯6。
【单选题】建设智能化的工厂涉及到实现三个互联与三个集成,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个互联”的是(C). 【3 分】A。
信息互联B。
虚实互联C. 端到端互联D. 内外互联7。
【单选题】由于“四基”是我国当前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要推动建设若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下列有关创新中心运作机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3 分】A. 是一个盈利性的创新实体B. 类似于产业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合组织C. 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D。
实行非会员制8。
【单选题】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提出了(A)。
【3 分】A。
“再工业化"B。
“工业4.0”C. “新工业”D. “新增长战略”9。
【单选题】根据《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下列不属于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地区的是(D). 【3 分】A. 四川B. 陕西C。
沈阳D。
杭州10. 【单选题】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在高性能金属零件(D)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