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790.15 KB
- 文档页数:49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5.1 复习笔记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
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
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
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
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
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
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
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
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
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
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
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
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作业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含解析)(建议用时:45分钟)[达标必做]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最高阶段,这一阶段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儿B.摩莱里、马布利C.圣西门、傅立叶、欧文D.托马斯·康帕内拉C[16世纪初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儿和托马斯·康帕内拉;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摩莱里、马布利;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C项正确。
]2.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本质③主张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④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A[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③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
这三种基本形式是( )A.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B.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C.经济斗争、组织斗争和思想斗争D.政权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A项正确。
]4.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这三大工人运动是( )①法国里昂工人运动②英国“宪章运动”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④“十月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三大工人运动分别是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①②③正确。
]5.标志着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A.巴黎公社B.“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B[“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B项正确。
中特课后习题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P22.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
P143.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意义。
P24,25第二章1简要分析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503.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成为现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局限性)第三章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P61.66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两块理论基石P70,713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P74 第四章1马克思为巴黎公社概括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P81,P78,2列宁有哪些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他是怎样得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这个新结论的?其意义何在?P953怎样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P103,P104 第五章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P113.,P112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哪些重要理论。
P1163.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有哪些重要观点。
P125第六章1.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342.斯大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哪些重要理论?P1373.简述评价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P1491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P1742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义阵营中得出哪些重要启示。
P1783如何评价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两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
P1824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重吸取哪些教训。
P186第八章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科学的理论。
P205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
P2133毛泽东为什么要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2184为什么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两篇重要著作是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高考通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1.(疑难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表现在()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作出了天才构想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疑难1,★★★)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C.他们不懂得阶级斗争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成熟,根本矛盾尚未暴露3.(疑难1,★★☆)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A.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任务D.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5.(★★☆)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其决定因素是()①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的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的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③工人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且能在斗争中不断成长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产生②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③区别于资本主义分配,实质是剩余产品归于公有④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疑难2,★★☆)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盛大开园,鲜明地展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念,全方位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第一章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要把资本主义推进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
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的解放.这一进化与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要推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其自身必须要有成熟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掌握国家政权,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章节题库绪论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
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科学。
它不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当然也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及其意义。
答:(1)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
其意义在于:①科学社会主义把对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②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③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2)第二次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
其意义在于:①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动现实;②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代;③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种理论形态--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苏联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
其意义在于:①纠正了否定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中的超阶段性的错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纠正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的错误理论,提出了要争取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的理论;③冲破了单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建设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④克服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片面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⑤纠正了以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归结为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在实践中急于建立或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认识到要建立和发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合理配置的所有制结构;⑥纠正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贬抑商品经济的做法,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高考政治微专题复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石家庄模拟)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
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①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空想社会主义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违背人的理性的表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从人们头脑中重新发明一套原则,取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运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斗争的路线、方针和策略。
由此可见()①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的思考更加理性②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③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完全相悖④在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上,两者存在区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4·威海模拟)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学说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社会形态的特殊规律。
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学说又确证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这启示我们()①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借助剩余价值学说,认清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紧密结合,深研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④在剩余价值学说指导下丰富发展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确立了人民立场,对历史成果的生成正本清源,解决了历史由谁创造、依靠谁推动以及最终走向等问题。
2010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一、历史功绩1、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2、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想素材如:①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人人参加劳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②主张有计划地组织生产;③提倡政治民主,选举官员;④共产主义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成为快乐的要素。
3、空想社会主义论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其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2、没有找到通向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3、没有找到改造社会的主力军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答:1、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社会变革的的物质经济根源;②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③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①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性,论证了被代替的必然性;③揭示了无、资对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3.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探索,这些探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启示?答:一、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前,列宁提出把苏维埃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中间阶段: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没有必要立即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在土地国有化和银行国有化的条件下,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二、战时共产主义计划第二次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实行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体制,国家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用于战争需要。
该政策以军事行动为特征,以余粮收集为核心。
⑴工业加速实现普遍国有化;⑵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⑶实行贸易垄断,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初步探索一、概念题1.实事求是[广东商学院2012年研;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研;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研;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研]答: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共产主义[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研]答:共产主义是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类克服自身异化,实现由“异化人”向自由人转变,最终达到人的彻底解放。
而实现“异化人”向自由人的转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使人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成为自由人;②克服劳动的异化,把劳动由人维持生存的手段变成人类本质的自由活动;③作为社会个体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是说人类整体的解放要落实到每个个体的解放。
3.《共产党宣言》答: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接受为同盟起草新纲领的委托。
1848年2月,同盟的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正确指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途径。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1 复习笔记一、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①资本主义的产生14—15世纪,西欧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方式已经从简单协作发展到手工工场。
16—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封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更迅猛地发展起来。
直到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确立下来。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但是,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成就,是以同样空前巨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的。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进步,是以对内的残酷剥夺和对外的野蛮掠夺为代价的。
②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涌现的社会问题必须由社会自身来解决,而不可能依靠少数人道主义的慈善事业。
于是,作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社会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的暴露而出现的。
19世纪中叶之前,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充分的,相应地,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只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即“空想的”社会主义阶段。
③空想社会主义1516年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文时期达到顶峰,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大致又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家庭手工业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三个时期相对应。
(2)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要特点①背景:16~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手工业者和农民这两大社会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新的阶级即早期的资产者与无产者出现了。
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新生的资产者扮演着恶霸与海盗的角色,巧取豪夺,贪婪成性,其行为遭到新生无产者的反抗。
在资产阶级领导反封建斗争之初,城乡无产者便试图推动这一斗争走向彻底。
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便是与这种斗争相适应而产生的。
简答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1)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2)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
3)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别——1)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3)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
4)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是单纯思维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把未来世界推断出来,不主观臆断。
二.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工业中加速实现普遍的国有化,在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垄断,在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评价:积极作用: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3)新经济政策内容:以余粮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确定自由贸易的原则--冲破了货币限制,即无地区限制和货币正常化。
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转为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
改平均食物分配制度为劳动报酬级差制。
评价:在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发展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
实行对劳动者物质利益原则。
在国家限制和调节的情况下,暂时允许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在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起点、中介和终点这三者是紧密相关、互相联结的。
没有起点和中介,就不可能有终点,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前提。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么,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可以另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作为一门学科,可改称社会主义学。
这样有四个好处:第一,与其他学科一致,“学”字放在学科名称之后,更鲜明地表明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第二,社会主义既然是一门科学,并非建立之初就十分完善、完备,它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需要在总结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类名称给人以似乎它一诞生就是完满科学的印象;第三,社会主义学作为一门科学或学科,包容面更宽广,包容量更多样。
除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要研究、吸收经过实践检验取得积极成果的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合理主张;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长期以来是归属于法学、政治学学科,改名为社会主义学后,它应是一门与法学、政治学并列的独立学科。
一.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积极贡献:1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在那个时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二.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他们把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考查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基本范畴。
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所谓的社会过渡并不是说不经过人的努力自然而然的实现的。
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在历史规律的支配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目标有策略的坚持斗争,必定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
科学社会主义明确的吧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
能否建立一个自觉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来正确的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必须掌握政权。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
绪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大体上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个组成部分,但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
因为: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
①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与其他学科一致,也是一门学科,它要求众多的人来掌握、研究、探索运用、发展这门学科;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3)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
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答:(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
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20世纪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世界社会主义,也就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不受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要了解中国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要立足中国,了解外国,借鉴世界;还要争取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在多方面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成就联系挫折
从世界到中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波浪式地迂回前进的。
总的看来,成就是越来越大,挫折是暂时的、局部的。
“吃一堑,长一智”,只要我们善于从挫折中认真总结并真正吸取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又会重新取得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成就。
正是在空想社会主义试验屡遭失败之时,科学社会主义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④现实联系历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到当今这个态势,是社会主义历史长期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
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现实,就必须认真联系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系统的考察。
西欧历史上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另外一些国家类似的条件下又可能部分地再现。
所以不发达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过程中某些空想因素的再现是有社会历史根源的。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未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是有历史根源的。
⑤现在联系未来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幼年时期。
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加快体制改革,在发展新科技革命方面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就能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放眼世界,我们还要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正在悄悄地发生重大的新变化,以信息化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方兴未艾,资本主义各方面社会化的程度都在提高,多种社会主义因
素正在逐步增长。
只要现在联系未来,就能开拓视野,豁达胸怀,更加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今后发展的轨迹,更能促进世界社会主义未来的拓展。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答: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学说,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因此,此学说中已经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
(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答:(1)认清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而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③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①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
②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③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
④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⑤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
⑥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1)“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2)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