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6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指2008年6月29日由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签署的协议。
该协议是两岸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加强两岸经济关系,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协议的背景与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陆的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经济体之一。
作为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挑战的台湾地区,需要寻求与大陆开展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由此,2005年开始,两岸就开始了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磋商。
ECFA的初衷是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互利共赢。
协议的签署,一方面可以加速两岸经济合作步伐,另一方面也能为两岸政治和平谈判打下基础。
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为构建两岸和平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协议的主要内容1.商品贸易领域:两岸协议将大幅削减商品关税,相关产业在双方市场中将更具竞争力。
2.服务贸易领域:两岸将扩大服务领域开放,鼓励两岸企业在对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合作。
3.投资保护领域:两岸协议将加强投资保护措施,为两岸企业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4.贸易便利化领域:协议将简化两岸货物通关手续和贸易相关法规,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
5.金融领域:协议将促进两岸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两岸金融机构的优势。
三、协议的重要意义1.深化两岸经济联系。
协议的签署,将促进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联系和合作,有助于提升两岸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2.拓展两岸市场。
协议将大幅削减商品关税,提高服务领域开放水平,以及加强投资保护措施,有助于拓展两岸市场,促进两岸企业的更广泛合作和交流。
3.对两岸民众有利。
协议将促进两岸人员往来、旅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对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为两岸政治谈判奠定基础。
协议的签署,为两岸未来的政治谈判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升温两岸关系的整体氛围。
四、协议的实施和展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台湾服贸协议是什么
台湾服贸协议全称为“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指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的一项协议。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两岸之间的服务业开放和发展,并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限制,提高两岸服务业的贸易和竞争力,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协议内容包括十二个领域,涵盖了金融、教育、医疗、
旅游、电信等多个领域。
其中,双方将在金融服务领域逐步开放人民币业务;在旅游、电信、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取消或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并通过相互认可的方式,保障服务供应商在对方境内的经营权利和服务质量。
然而,该协议在签署后引起了台湾国内的争议和抗议。
反对者认为该协议将会对台湾的产业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导致更多的本土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在经济上依赖大陆。
此外,也存在服务、环境与劳工权益受损的问题。
因此,协议的实施曾一度受到阻碍。
后来,通过两岸具
有政治共识的性质进行沟通,增加“四项保障”等措施,协议得以顺利通过。
目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服务贸易逐渐开放,两岸经济关系也在逐步深化。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指大陆和台湾地区在经济领域达成的一项重要协议,旨在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该协议的签署对于增进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的互利合作。
在协议的框架下,大陆和台湾地区可以就双方关心的经济议题进行合作,共同制定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政策和规划。
双方可以在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其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福祉。
协议的签署将为两岸民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促进人员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双方可以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丰富两岸民众的生活,增进民心相通。
再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经济合作是推动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增进两岸的互信和合作,减少敌对因素,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双方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增进相互依存,降低对立风险,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两岸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双方可以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促进市场的统一和资源的互补,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
总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对于增进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增进两岸民众福祉、促进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落实协议内容,共同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
台湾服贸协议是什么-反服贸是什么意思?
台湾服贸协议是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签署的一项贸易协议,主要针对服务贸易。
该协议于2013年6月21日签署,旨在打破服务贸易壁垒,促进两岸贸易经济发展。
协议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旅游、电影、医疗、教育、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市场开放和互惠合作。
自从台湾服贸协议签署以来,一些台湾民间社团、学生
团体和反对党派纷纷发起了反服贸运动,要求政府停止执行该协议。
他们认为该协议将对台湾的产业和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威胁到台湾的主权独立和文化多样性。
反服贸的主要论点是该协议将导致中国大陆企业的进入,对台湾内部竞争力产生不良影响,使台湾经济更依赖于中国大陆市场。
此外,反对党派和民间社团还指出该协议缺乏透明度,政府没有公开讨论和听取各方意见,剥夺了人民的意见表达权利。
反服贸运动在2014年爆发,包括抗议游行、静坐、占领
立法院等活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学生运动,学生们号召抗议者连夜占领台湾立法院,要求政府重新审视该协议,并加强与民间的沟通和讨论。
其间,学生们发起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活动,以表达对法律制度和民主程序的关注和维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反服贸运动的热度逐渐降温,政
府也针对该协议内容进行了修改。
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公开讨论和审议该协议内容,加强法律保障和监管机制,以确保该协议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岸交流和经济合作。
总之,台湾服贸协议和反服贸运动是台湾社会变革和民主进步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社会,都应该尊重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和意见,加强公共讨论和决策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维护台湾的繁荣稳定和民主自由。
ecfa指的是什么ECFA,全程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于2010年6月29日签署,2010年9月12日生效。
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早收清单降税,今年6月签署届满10年、9月则是生效满10周年。
两岸ECFA虽然没有10年终止条款,但在第16条规定,一方终止本协议,应以书面通知另一方,双方应在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30日内开始协商,如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则协议自通知方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180日终止。
但ECFA只是框架条约,内里还有服贸、货贸及争端解决机制,这些都还没谈完、签署,9月份可不用宣布或宣布ECFA自动失效.。
海峡两岸ECFA也是架构”协议,就是无法一步到位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前的初步协议。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谅解备忘录第24条规定,合理期限只有10年,也就是说,双方在签署“架构”协议后,应该在10年内协商签署后续的服务贸易、货品贸易等协议,完成整体FTA的实质内容,否则WTO与其的会员国或经济体可以对此“架构”协议提出异议。
对于海峡两岸ECFA十年内未完成签署后续的服务贸易、货品贸易等协议并完成整体FTA的实质内容是否终止因海峡两岸均为WTO会员WTO组织和其他会员均有可异议权责。
对于海峡两岸ECFA台湾行政单位应将违反WTO规定的部分自行改善。
例如逐步开放过去不准大陆进口的1千多项工业品和放开部分农牧鱼品种的产品,对于已签署的服贸协议行政与立法尽快予以生效,展现台湾愿意依WTO惯例推动完整自由贸易的和延续海峡两岸ECFA的诚意;中长期作法则是加速货品贸易协议的谈判等协议谈判签署,依WTO规定早日完成两岸完整的FTA。
这是台湾方面针对ECFA现时所为。
被列入“早收清单”免税的工业品跨及许多行业,特别是机械、石化、运输工具、纺织等,其中机械及运输工具等产业许多是中小型零件业者受益,据统计免税项目出口大陆金额之成长率约高于非免税项目3%,成效卓著。
农业产品虽然金额不大,但却是台湾农民的心血,其中包括茶叶、石斑鱼、释迦、莲雾、柳丁等。
由台湾反服贸事件浅谈至爱国与法治前段时间,发生在台湾的反服贸事件(又称“太阳花学运”)让海峡两岸都掀起了一番波澜,从普通的学生、民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主管人员,甚至两岸发表了有关言论的诸多艺人,无不卷入了这场不小的风波。
由于这场学生运动在近年来属规模较大,关系到两岸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且对两岸各层的许多人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决定通过简要地整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简单地分析来自各界的反响,来表达我关于爱国,关于法治的一些想法。
事件背景服贸,即《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
服贸协议致力于以下三点: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双方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及便利化;继续扩展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2014年3月17日,台湾地区内政委员会等8个委员会联席初审《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张庆忠在混乱中宣布服贸审查超过3个月,依法视为已审查,送立法院院会存查,引发部分人士不满。
3月18日晚间,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和学生突破立法院警力,占领立法院议场,反服贸事件由此开始。
由于抗议群众几乎人手一支象征阳光与希望的太阳花,这场参与者大多为学生的反服贸事件又被称为“太阳花学运”。
事件发展3月23日,马英九首度出面正式回应,肯定学生关注服贸协议的热情,但指出他们占据立法院议场是违法行为,而抗议学生召开记者会回击,指马政府违法在先,才有今日人民占领国会的行动。
同日,台湾经济部召开记者会,响应学生诉求并针对服贸协议的争议进行说明,然而部分抗议学生不满官方回应,扬言将发动全面性罢工、罢课,当晚有逾千名学运分子突破警方防线,冲入行政院。
之后行政院门口集结了数千名警察和数百名镇暴警察,现场气氛紧绷。
3月24日,占据立法院的学生提出3项诉求,包括要当局撤回服贸协议。
同日,包括冲入行政院的行动总指挥魏扬在内的多人遭到逮捕,政府和台媒一致谴责学运中发生的暴力事件。
什么是服贸协议有哪些内容服贸协议规定了两岸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双方的权利义务,那么你对服贸协议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服贸协议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服贸协议的介绍《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文本长达48页,正文分为四章、24条,有2个附件,分别为《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和《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具体规定》。
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于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举行,双方由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服贸协议的内容协议规定了两岸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双方的权利义务,未来合作发展方向及相关工作机制等内容。
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在早期收获基础上更大范围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
大陆对台开放共80条,台湾对大陆开放共64条,双方市场开放涉及商业、通讯、建筑、分销、环境、健康和社会、旅游、娱乐文化和体育、运输、金融等行业。
双方同意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服务贸易工作小组负责处理本协议及与服务贸易相关事宜,服务贸易工作小组可视需要设立工作机制,处理本协议及与服务贸易相关的特定事项。
协议还明确,本协议签署后,双方应各自完成相关程序并以书面通知另一方;协议自双方均收到对方通知后次日起生效;协议附件一所列内容应于本协议生效后尽速实施。
服贸协议的积极意义第一,为两岸之间最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
《协议》签署后,双方将在100多个服务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股权限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下放审批权限及为市场准入提供便利等等。
《协议》还规定双方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市场开放展开磋商。
这些都为两岸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有助于加速两岸服务业融合、互补,共同提升两岸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全文-序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达成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意愿;双方同意,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标本协议目标为:一、加强和增进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
二、促进双方货物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其保障机制。
三、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第二条合作措施双方同意,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一、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实质多数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二、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
三、提供投资保护,促进双向投资。
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贸易与投资第三条货物贸易一、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第七条规定的货物贸易早期收获基础上,不迟于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就货物贸易协议展开磋商,并尽速完成。
二、货物贸易协议磋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关税减让或消除模式;(二)原产地规则;(三)海关程序;(四)非关税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五)贸易救济措施,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保障措施协定》规定的措施及适用于双方之间货物贸易的双方保障措施。
三、依据本条纳入货物贸易协议的产品应分为立即实现零关税产品、分阶段降税产品、例外或其他产品三类。
四、任何一方均可在货物贸易协议规定的关税减让承诺的基础上自主加速实施降税。
第四条服务贸易一、双方同意,在第八条规定的服务贸易早期收获基础上,不迟于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就服务贸易协议展开磋商,并尽速完成。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全文序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达成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意愿;双方同意,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标本协议目标为:一、加强和增进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
二、促进双方货物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其保障机制。
三、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第二条合作措施双方同意,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一、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实质多数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二、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
三、提供投资保护,促进双向投资。
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贸易与投资第三条货物贸易一、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第七条规定的“货物贸易早期收获”基础上,不迟于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就货物贸易协议展开磋商,并尽速完成。
二、货物贸易协议磋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关税减让或消除模式;(二)原产地规则;(三)海关程序;(四)非关税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五)贸易救济措施,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保障措施协定》规定的措施及适用于双方之间货物贸易的双方保障措施。
三、依据本条纳入货物贸易协议的产品应分为立即实现零关税产品、分阶段降税产品、例外或其他产品三类。
四、任何一方均可在货物贸易协议规定的关税减让承诺的基础上自主加速实施降税。
第四条服务贸易一、双方同意,在第八条规定的“服务贸易早期收获”基础上,不迟于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就服务贸易协议展开磋商,并尽速完成。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介2010年1月26日以来,经过两岸有关方面3次正式磋商和多次业务沟通,两岸商签经济合作协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6月29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英文全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英文简称ECFA)。
一、框架协议主要内容框架协议包括序言和5章16条及5个附件。
5章分别是:总则、贸易与投资、经济合作、早期收获、其他;16条依次为:目标、合作措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服务贸易早期收获、例外、争端解决、机构安排、文书格式、附件及后续协议、修正、生效、终止;5个附件依次为: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及降税安排、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的临时原产地规则、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的双方保障措施、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适用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的服务提供者定义。
框架协议内容基本涵盖了两岸间的主要经济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协议。
二、早期收获计划主要内容在货物贸易方面,大陆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包括农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纺织产品、轻工产品、冶金产品、仪器仪表产品及医疗产品等十类。
台湾将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实施降税。
台湾对大陆降税产品包括石化产品、机械产品、纺织产品及其他产品等四类。
双方将在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不超过2年的时间内分3步对早期收获产品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大陆方面承诺,对会计、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研究和开发、会议、专业设计、进口电影片配额、医院、民用航空器维修,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11个服务行业对台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具体开放措施包含19项内容。
台湾方面承诺,对研究与发展、会议、展览、特制品设计、进口电影片配额、经纪商、运动及其他娱乐、航空电脑订位系统以及银行等9个服务行业对大陆进一步放开。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前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指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就经济合作而签署的一项协议。
该协议于2010年6月29日正式生效,旨在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目的、内容等。
背景台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紧张状态。
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逐渐意识到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合作对于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两岸开始探讨签署一项经济合作协议,以促进两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目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加强双方的经济联系,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协议的签署,双方可以建立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经济关系,为各自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
内容1. 贸易自由化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贸易自由化。
协议中规定了双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限制,双方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贸易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2. 互惠互利协议强调互惠互利的原则,确保两岸经济合作的平衡和公平。
协议中规定了双方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避免单方面的利益损失。
3. 保护知识产权协议还涵盖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双方承诺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防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促进创新和科技的发展。
4. 促进金融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还鼓励双方在金融领域进行合作。
双方可以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5. 促进农业合作协议鼓励两岸在农业领域开展合作。
双方可以加强农产品贸易,推动农业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农业领域的互利共赢。
影响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对两岸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协议的签署扩大了两岸之间的市场规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其次,贸易自由化的实施加快了两岸之间的商品流通速度,降低了贸易成本。
此外,协议还促进了两岸之间的投资合作,加强了双方企业之间的联系。
第一条为了发展大陆与台湾地区间的贸易,维护海峡两岸正常的贸易秩序,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大陆与台湾地区间的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以下简称对台贸易)。
第三条从事对台贸易,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是对台贸易的主管机关。
有关盛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对台贸易工作。
第五条依法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其经营范围内与台湾地区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进行对台贸易。
第六条对台贸易合同以及货物上不得出现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字样和标记,不得出现有碍祖国统一的内容。
第七条对台贸易的货物及其包装上需要标明原产地的,台湾货物及其包装上应当标明原产地为台湾,大陆货物及其包装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中性包装。
第八条间接进行对台贸易的,应当通过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澳门特别行政区登记注册的工商企业进行。
第九条大陆货物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澳门特别行政区转口、转运至台湾地区的,应当遵守国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贸易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对台贸易中涉及国家统一、联合经营或者总量控制的商品,以及许可证、配额管理的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进出口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对台贸易的货物由海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照优惠税率征收关税,并依法征收进口环节的税收。
第十二条对台贸易中发生纠纷时,由当事人通过协议或者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的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的仲裁机构仲裁。
当事人未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三条大陆与台湾地区间的小额贸易,适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发《对台湾地区小额贸易的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对台贸易中的有关事项,本办法未作规定的,参照国家有关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定执行。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台湾方面的繁体版本称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原称为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英文简称CECA,即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2010年1月26日,ECFA 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
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
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它实质上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初步框架安排,同时又包含若干早期收获协议。
这种国内地区性的经贸协议的签署,早有起例。
大陆与香港的CEPA,与澳门的CEPA,都是这种一国两制下的经贸制度的安排。
但是大陆与台湾的这个经济合作协议,又有其特别之处,一是ECFA后续服务贸易的签署未能生效,货物贸易协议商谈被迫中断。
二、大家统称的ECFA实际上只是一个“ECFA早期收获”。
据悉,ECFA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初步框架安排,同时又包含若干早期收获协议,在2010年6月29日签署,同年9月12日生效。
2011年1月1日,ECFA早收清单开始降税,将在2020年9月到期。
目前,舆论关注的是ECFA到期后会怎么样?究竟是续签还是自动终止?有专家认为,9月一到大陆不用宣布ECFA 就自动失效了。
一旦真终止,将对台湾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届时大约增加7%至8%关税,大大降低台湾企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