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有机营养物质和能量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5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人和动物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直接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制造成自身的有机物,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那么,人和动物通过食物所获取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并进入体内细胞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是怎样被机体利用的?人体内这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自身的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糖类代谢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此外还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
食物中的淀粉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以后,有以下三种变化:第一,一部分葡萄糖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在细胞中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第二,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除了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被肝脏和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
当血糖含量由于消耗而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且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以便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肌肉中的肌糖元则是作为能源物质,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第三,除了上述变化外,如果还有多余的葡萄糖,这部分葡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就是因为糖类在它们的体内转变成了脂肪。
用填喂的方法使北京鸭在较短的时间内肥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变化情况脂类代谢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甘油三酯),同时还有少量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脑磷脂)和胆固醇。
脂肪食物中的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经过消化,以甘油和脂肪酸的形式被吸收以后,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着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在各组织器官中发生以下两种变化:第一,在皮下结缔组织、腹腔大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储存起来,常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存在。
第二,在肝脏和肌肉等处再度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等,然后直接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或者转变为糖元等。
磷脂人和动物体内的磷脂,只有一小部分直接来自食物,大部分是在体内各组织细胞中合成的。
有机物的营养物质有机物是一类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在生物体内,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方面介绍有机物的营养物质。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它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能量分子,它们在细胞内经过代谢产生能量。
双糖如蔗糖、乳糖等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通过消化酶分解后也能提供能量。
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则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也能提供能量。
二、脂类脂类是生物体内的重要能量储备物质,也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脂类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中,而不饱和脂肪酸则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
人体需要适量的脂肪来提供能量,并参与细胞膜的构建和维护,但摄入过多的脂肪可能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三、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有20种常见的氨基酸。
人体需要蛋白质来合成组织、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提供能量。
蛋白质还参与体内的运输、调节和信号传导等生命过程。
尽管蛋白质在能量供应方面不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高效,但它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四、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储存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能通过基因表达来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RNA则参与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核酸在生物体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以上是有机物的一些重要营养物质的介绍。
不同的有机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它们都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了解有机物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大营养素三大营养素指的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能量供应和正常功能维持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大营养素的特点、作用及其在日常饮食中的推荐摄入量。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包括肌肉、皮肤、骨骼、血液和内脏器官。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身体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蛋白质在人体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建筑和修复组织:蛋白质是维持身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构建材料。
骨骼、肌肉、皮肤等组织的生长和修复都需要蛋白质的支持。
2. 转运物质:蛋白质参与运输身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例如,血红蛋白是一种运输氧气的蛋白质,它在红细胞中起到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组织的重要作用。
3. 免疫调节: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制造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相关物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4. 酶的催化作用:蛋白质还可以作为酶,催化并参与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酶是生物体内许多反应的催化剂,它们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帮助人体正常运作。
蛋白质在日常饮食中的摄入量因个体差异和不同生理状况而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成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体重的0.8克/公斤。
例如,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该在48克左右。
孕妇、乳母、生长发育期儿童和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蛋白质需求量可能会更高。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一类主要由碳、氧、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包含简单碳水化合物(单糖和双糖)和复杂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两种。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供应来源。
碳水化合物摄入后,经过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供给肌肉、大脑等组织使用。
2. 调节脂肪代谢: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利于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防止体内脂肪过多积聚。
三大营养物质氧热价排序三大营养物质氧热价排序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其中包括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这三种营养物质对于人体能量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能量产生方式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氧热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氧热价排序。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食品中。
人体摄入后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碳水化合物每克提供4千卡(kcal)或17焦耳(J)的能量,因此其氧热价为17kJ/g或4kcal/g。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摄入总能量的50%~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应尽量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品、蔬菜和水果等。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
人体摄入后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氨基酸,为身体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组织。
蛋白质每克提供4千卡(kcal)或17焦耳(J)的能量,因此其氧热价也为17kJ/g或4kcal/g。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摄入总能量的10%~15%来自于蛋白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摄入动物性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应适当选择植物性蛋白质来源。
三、脂肪脂肪是一种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
人体摄入后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甘油三酯,为身体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壁等功能。
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比,脂肪每克提供更多的能量,即9千卡(kcal)或38焦耳(J),因此其氧热价为38kJ/g 或9kcal/g。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摄入总能量的20%~30%来自于脂肪。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适当选择不饱和脂肪酸来源。
四、总结综上所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是人体能量供给的三大营养物质。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氧热价,分别为17kJ/g或4kcal/g、17kJ/g或4kcal/g和38kJ/g或9kcal/g。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1课时三大有机营养物质和能量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以及资料分析、探究活动及进一步探究等学生活动。
本节课利用课本资源,在查阅活动中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学习的自觉性加强。
同时也可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探究活动,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其测定的数量并不准确。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
应注意首先是定性(有无能量),第二才是定量(有多少能量),这样就能发挥探究活动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三、教学重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其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
六、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课程引入展示图片学生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引起疑问: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引申出食物中营养的重要作用,为本节内容的深入作好铺垫。
食物的营养物质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
在学生研讨时教师巡视指导。
研讨题:1.你们组所确定的1-2种常吃的食物中各含有那些营养物质?2.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数量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3.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关系?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归根结底来源于什么?学生查阅教课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以小组为单位研讨教师提出的思考题,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一)矿物质在矿物质中磷对能量的有效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因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高能磷酸键形式储存在ATP及磷酸肌酸中, 需用时再释放出来。
镁也是能量代谢所必需的矿物元素, 因镁是焦磷酸酶、ATP 酶等的活化剂, 并能促使ATP的高能键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此外, 还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如锰)间接地与能量代谢有关。
(二)维生素B族维生素中几乎所有维生素都与能量代谢直接或间接有关, 因为它们作为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动物体内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
其中,硫胺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最为密切。
硫胺素不足,能量代谢效率明显下降;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时,硫胺素需要量提高。
此外,烟酸、核黄素、泛酸、叶酸等都与能量代谢有关。
肉鸡和火鸡饲粮含能量越高, 烟酸的需要量也越高。
产蛋鸡每千克饲粮中添加75mg烟酸, 可使肝中脂肪浓度大大降低。
(一)矿物质在矿物质中磷对能量的有效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因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高能磷酸键形式储存在ATP及磷酸肌酸中, 需用时再释放出来。
镁也是能量代谢所必需的矿物元素, 因镁是焦磷酸酶、ATP 酶等的活化剂, 并能促使ATP的高能键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此外, 还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如锰)间接地与能量代谢有关。
(二)维生素B族维生素中几乎所有维生素都与能量代谢直接或间接有关, 因为它们作为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动物体内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
其中,硫胺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最为密切。
硫胺素不足,能量代谢效率明显下降;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时,硫胺素需要量提高。
此外,烟酸、核黄素、泛酸、叶酸等都与能量代谢有关。
肉鸡和火鸡饲粮含能量越高, 烟酸的需要量也越高。
产蛋鸡每千克饲粮中添加75mg烟酸, 可使肝中脂肪浓度大大降低。
新陈代谢名词解释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获得能量的代谢(异化)和合成物质的代谢(同化)。
获得能量的代谢是指生物体通过食物和氧气等外界物质来获得能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反应,产生能量。
这些反应称为有氧呼吸,它们需氧气参与,并产生大量的能量,被称为三大营养素。
合成物质的代谢是指生物体在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合成新的有机物。
例如,葡萄糖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脂肪和蛋白质,使生物体能够生长和修复组织。
这些反应称为无氧呼吸和蛋白质合成。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和水。
这些废物通过排尿、呼吸和出汗等途径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新陈代谢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例如,新陈代谢过快可能导致体重减轻、食量增加、肌肉消耗等症状,同时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
相反,新陈代谢过慢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精神萎靡、疲劳等症状,同时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甲亢等疾病的风险。
为了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水平,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节。
例如,适当控制饮食,合理摄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避免过度摄入或缺乏。
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代谢率,消耗更多的能量。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减少压力、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水平。
总之,新陈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包括获得能量的代谢和合成物质的代谢。
它对人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障碍会导致一系列疾病。
通过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水平。
2020年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目标梳理生物部分主题3 人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人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人体的消化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后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过程如下: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补的主要原料;②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③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④参与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酶)脂肪:生物体储存能量的物质,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③体内养分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物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膳食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营养的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吸收如下:组成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生物催化剂——消化酶,是活细胞制造的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特点: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多样性、高效性,并受温度和pH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人体消化液和消化酶列表比较如下:2、人体的呼吸※呼吸全过程:外界空气呼吸道肺泡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氧的利用) —→←——→←——→←——→←——→←——→←—呼吸运动扩散运动扩散运动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外呼吸内呼吸O2COO2CO2※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和细胞内气体交换。
经肺泡内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走,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三大营养物质氧热价排序一、什么是氧热价在探讨三大营养物质的氧热价排序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氧热价。
氧热价是指物质在与氧气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
它反映了物质的热效应,通常以焦耳/克或千卡/克为单位。
二、三大营养物质在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指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它们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必备物质。
2.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氧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约4千卡的热量。
常见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包括米饭、面食、面包、蔬菜和水果等。
2.2 脂肪脂肪是由碳、氧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每克脂肪产生约9千卡的热量。
脂肪还起到保护内脏器官和维持体温的作用。
常见的脂肪食物包括植物油、肉类、奶制品和坚果等。
2.3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它是构成人体肌肉、骨骼、皮肤和器官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许多生化反应。
每克蛋白质产生约4千卡的热量。
常见的蛋白质食物包括肉类、鱼类、豆类和奶制品等。
三、氧热价排序通过对三大营养物质的氧热价进行排序,可以了解它们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大小。
3.1 脂肪的氧热价脂肪的氧热价最高,每克脂肪产生约9千卡的热量。
这是因为脂肪分子中含有多个碳-碳和碳-氧键,这些化学键的断裂在氧气的作用下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因此,脂肪是身体在能量储备较高时首先消耗的营养物质。
3.2 碳水化合物的氧热价碳水化合物的氧热价相对较低,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约4千卡的热量。
碳水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数量较少,因此在与氧气反应时产生的能量较少。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最容易获取和利用的能源来源。
3.3 蛋白质的氧热价蛋白质的氧热价与碳水化合物相同,每克蛋白质产生约4千卡的热量。
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同,蛋白质分子中包含氨基酸,它们在与氧气反应时产生能量。
尽管蛋白质的氧热价与碳水化合物相同,但由于身体不会选择将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所以蛋白质的氧热价在能量代谢中起到次要作用。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以及资料分析、探究活动及进一步探究等学生活动。
本节课利用课本资源,在查阅活动中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学习的自觉性加强。
同时也可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探究活动,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其测定的数量并不准确。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
应注意首先是定性(有无能量),第二才是定量(有多少能量),这样就能发挥探究活动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三、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其
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
六、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课程引入展示图片学生讲述发生在身边
的实例引起疑问: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引申出食物中营养的重要作用,为本节内容的深入作好铺垫。
食物的营养物质提出问题,指导学生
查阅有关表格。
在学
生研讨时教师巡视指
导。
研讨题:
1.你们组所确定的1-2
种常吃的食物中各
含有那些营养物
质?
2.不同食物所含营养
物质的种类是否相
同?数量呢?给你的
启示是什么?
3.细胞的生活离不开
物质和能量,那么,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与人体细胞所含物
质有什么关系?
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归根结底来源于什
么?
学生查阅教课书第
41-42页“常见的食物
成分表”以小组为单位
研讨教师提出的思考
题,相互交流,达成共
识。
全班交流,对相关内容
进行质疑、释疑。
1.通过学生的自主
合作,掌握人体需要
的主要营养物质。
2.通过食物中的营
养物质来源于什么,
体现人与生物圈的
统一性。
1.使学生认识到良
好饮食的重要性,从
而养成合理的饮食
习惯,不挑食、不偏
食。
2.在学生研讨交流
过程中,培养学生查
阅、分析、团结协作
及表达交流能力。
体
验学习的快感。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创设情境,指导学生
看书。
组织小组讨论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
学并与同学交流。
举出
使学生了解糖类、脂
肪、蛋白质的作用。
来源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交流,引导学生提出
问题,解释问题。
含糖类、脂肪、蛋白质
较多的食物,写在图的
旁边,并利用这些知识
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
的问题。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
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
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
所学知识解释生活
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健康意
识,养成良好的饮食
习惯,尤其对肥胖、
减肥形成一些正确
的认识和看法。
引发进一步探究的
欲望。
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
和用具,指导学生完
善探究方案。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
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
以适当的指导。
各小组根据教材提出
问题,并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
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
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
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
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
也会有区别。
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
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
论、完善后,各小组用
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
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
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
掌握食物中含有能
量,不同的食物含的
能量多少不同。
培育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的能力,以
及收集和处理数据
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