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公式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18.28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 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 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 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Si + 2CO(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2Cl2 △SiCl4SiCl4 + 2H2 高温Si(纯)+ 4HCl金属非金属1、Na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2、Na2O2与H2O反应(标出电子转移):2Na2O2+2H2O=4NaOH+O2↑3、Na2O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4、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5、Na2CO3中通入过量CO2:Na2CO3+CO2+H2O=2NaHCO36、足量NaOH与CO2反应:2NaOH+CO2=Na2CO3+H2O7、NaOH与过量CO2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8、氯与H2O反应:Cl2+H2O=HCl+HClO9、氯气与NaOH溶液(标出电子转移):Cl2+NaOH=NaCl+NaClO+H2O10、工业制漂白粉:2Cl2+Ca(OH)2=CaCl2+Ca(ClO)2+2H2O11、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H2O=2HClO+CaCO3↓12、实验室制Cl2(标出电子转移):4HCl+MnO2=Cl2↑+MnCl2+2H2O13、NaI溶液中滴加氯水:2NaI+Cl2=I2+2NaCl14、Mg与热水反应:Mg+2H2O=Mg(OH)2+H2↑15、AlCl3中滴入NaOH:AlCl3+3NaOH=Al(OH)3↓+3NaCl继续滴入NaOH,沉淀溶解:NaOH+Al(OH)3=NaAlO2+2H2O16、Al2O3与NaOH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17、实验室制H2S FeS+H2SO4=FeSO4+H2S↑18、H2O2中加少量MnO2:(标出电子转移)2H2O2=2H2O+O2↑19、H2S长期放置变浑浊或H2S不完全燃烧:2H2S+O2=2H2O+2S↓20、H2S充分燃烧:2H2S+3O2=2H2O+2SO221、H2S与SO2反应:(标出电子转移)2H2S+SO2=3S↓+2H2O22、SO2通入氯水中褪色:SO2+Cl2+H2O=2HCl+H2SO423、Cu与浓H2SO4,加热:(标出电子转移)Cu+2H2SO4=CuSO4+SO2↑+2H2O24、木炭与浓H2SO4共热:(标出电子转移)C+2H2SO4=2H2O+CO2↑+2SO2↑25、工业上制粗硅:SiO2+2C=Si+2CO↑ 条件:电炉内26、石英与NaOH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27、玻璃工业上两个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28、水玻璃中加CO2产生沉淀:2H2O+Na2SiO3+CO2=Na2CO3+H4SiO4。
高一化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方程式n=N/N A N A: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1n:物质的量,单位:molN:粒子数n=m/M m:质量,单位:gM:摩尔质量,单位:g/mol(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n=V/Vm (只适用于气体)V:气体体积Vm: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22.4L/mol同温同压下:V1/V2=n1/n2=N1/N2n=cV(用于溶液)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溶液稀释:c浓V浓=c稀V稀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浮熔游响红)钠和氧气反应钠和氧气加热反应4Na+O2==2Na2O 2Na+O2 == Na2O2(淡黄色)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NaHCO3+NaOH==Na2CO3+2H2O碳酸氢钠和少量的氢氧化钙反应2NaHCO3+Ca(OH)2(少量)=CaCO3↓+Na2CO3+2H2O 碳酸氢钠和少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离子方程式2HCO3-+Ca2++2OH-== CaCO3↓+CO32-+2H2O碳酸氢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NaHCO3+Ca(OH)2(过量)=CaCO3↓+NaOH+H2O碳酸氢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离子方程式HCO3-+Ca2++OH-=CaCO3↓+H2O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铝和氢氧化钠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Al3+与OH-反应:Al3++3OH-==Al(OH)3↓Al3++4OH-==AlO2-+2H2O 实验室制取Al(OH)3: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Al3++3NH3.H2O==Al(OH)3↓+3NH4+Al(OH)3的不稳定性:Al(OH)3==Al2O3+2H2OKAl(SO4)2与Ba(OH)2的反应:①Al3+恰好完全反应:2KAl(SO4)2+3Ba(OH)2=======K2SO4+BaSO4↓+2Al(OH)3↓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②SO42-恰好完全反应:KAl(SO4)2+2Ba(OH)2===2BaSO4↓+KAlO2+2H2O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2NaAlO2的电离方程式:NaAlO2==Na++AlO2-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FeO+2HCl==FeCl2+H2O(FeO+2H+=Fe2++H2O)氧化铁和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Fe2O3+6H+=2Fe3++3H2O)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Fe3O4+8HCl=2FeCl3+FeCl2+4H2O(Fe3O4+8H+=2Fe3++Fe2++4H2O)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白色变为灰绿色变为红褐色)铁和氯气反应Fe+2FeCl3==3FeCl2 (Fe+2Fe3+==3Fe2+)氯化铁和铜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铁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氯气和水反应次氯酸分解反应Cl2+H2O==HClO+HCl 2HClO==2HCl+O2↑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漂白粉的制取: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Cl2的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MnCl2+Cl2↑+2H2O SO2的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SO2的氧化性:SO2+2H2S==3S+2H2OSO2与碱反应:SO2(少量)+2NaOH==Na2SO3+H2OSO2(过量)+NaOH==NaHSO3少量的二氧化硫和氨水反应SO2(少量)+2NH3.H2O==(NH4)2SO3+H2O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氨气和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产生大量白烟)NH3的实验室制法:NH4Cl+Ca(OH)2==CaCl2+2NH3↑+2H2O碳和浓硝酸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碳和浓硫酸反应C+2H2SO4(浓)==CO2↑+SO2↑+2H2O铜和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铜和浓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u+4H++2NO3-==Cu2++2NO2↑+2H2O)铜和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铜和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 +2NO↑+4H2O)铁少量和稀硝酸反应Fe(不足)+4HNO3(稀)==Fe(NO3)3(黄色)+NO↑+2H2O铁过量和稀硝酸反应3Fe(过量)+8HNO3(稀)==3Fe(NO3)2(浅绿色)+2NO↑+4H2O 硅和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硅和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二氧化硅和碳反应SiO2+2C==Si+CO二氧化硅和碳酸钠反应SiO2+Na2CO3==Na2SiO3+CO2硅酸钠和盐酸反应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酸的制法) 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高中化学必修一公式大总结( 全)1、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 2↓+ Na2SO4(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4Na+O2=2Na2O (银白色变暗)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2Na+O2=Na2O2 Δ(生成淡黄色粉末)6、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7、过氧化钠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8、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Na2O+H2O=2NaOHNa2O+CO2=Na2CO39、氧化钠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10、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2Na2O+O2=2Na2O2 Δ211、氯气与铁的反应方程式:2Fe+3Cl2=2FeCl3 点燃(红棕色的烟)12、氯气与铜的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 点燃(棕黄色的烟)13、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Cl2+H2=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14、氯气与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 点燃(淡黄色的烟)15、工业制漂白粉: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为Ca(OH) 2石灰乳)16、氯气与水的方程式:Cl2+H2O=HCl+HClO17、消毒、处理多余的氯气、制84消毒液:Cl2+2NaOH=NaClO+NaCl+H2O18、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2NaClO+CO2+H2O=2HClO+Na2CO3NaClO+CO2+H2O=HClO+NaHCO319、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 2+CO2+H2O=CaCO3↓+2HClO20、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 光照221、氯化铁通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Fe(OH) 3 (胶体)+3HCl Δ2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过)=2NaCl+CO2↑+H2ONa2CO3+HCl(少)=NaHCO3+NaCl23、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24、碳酸氢钠与碱反应方程式:NaHCO3+NaOH=Na2CO3+H2ONaHCO3+Ca(OH) 2=2H2O+Na2CO3+CaCO3↓25、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Δ26、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H2O=2NaHCO327、浑浊石灰水变澄清:CO2+CaCO3+H2O=Ca(HCO3) 228、碳酸氢钙受热分解:Ca(HCO3) 2= CO2↑+CaCO3+H2O Δ29、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 2+O2+2H2O=4Fe(OH) 3(由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沉淀)30、保存氯化亚铁溶液: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331、制造印刷线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2Fe3++Cu=2Fe2++Cu2+32、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33、Fe2O3+3CO = 2Fe+3CO2高温34、Ba2++SO42+=BaSO4↓Ag++Cl-= AgCl↓35、Zn+Cu2+= Zn2++Cu Zn+Fe2+= Zn2++Fe36、溶洞的形成: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CO2↑+CaCO3+H2O Δ37、NaHCO3+BaCl2➜不反应(一般情况下,强酸才能制弱酸)38、工业上制取水煤气:C+H2O(g)=CO+H2 高温39、自然界通过放电把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N2+O22NO 放电(NO无色、难溶于水)40、工业上制备氨气:N2+3H2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44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被氧化:2NO+O2=2NO2(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42、工业上制取硝酸、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43、氨溶解于水: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44、一水合氨的电离:NH3·H2O NH4++OH-45、氨与盐酸的反应:NH3+HCl=NH4Cl46、工业上制备硝酸需要的一氧化氮的方程式:4NH3+5O2=4NO+6H2O 高温催化剂4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 Δ(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施肥时埋在土下)48、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Δ49、铵态氮肥不能与碱(如草木灰)混合施用:NH4++OH-=NH3↑+H2O Δ50、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2NH3↑+CaC l2+2H2O Δ(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551、硝酸受热分解:4HNO3=4NO2↑+O2↑+2H2O 受热或见光(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阴凉处)52、铜与硝酸的反应:Cu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遇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遇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53、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4HNO3(浓)+C=CO2↑+4NO2↑+2H2O Δ54、硫单质铁的反应:Fe+S=FeS Δ(硫单质的氧化性、S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水、微溶酒精、易溶CS2)55、硫单质与氧气的反应:S+O2=SO2 点燃(硫单质的还原性、SO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56、硫粉遇碱发生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Δ57、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S+2KNO3+3C=K2S+3CO2↑+N2↑58、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2SO2+O22SO3催化剂Δ59、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发生归中反应:SO2+2H2S=3S↓+2H2O (H2S臭鸡蛋气味)60、浓硫酸与铜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u=CuSO4+SO2↑+2H2O Δ661、浓硫酸与木炭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2SO2↑+CO2↑+2H2O Δ62、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63、二氧化硫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64、酸雨的形成:2SO2+O22SO3 粉尘等催化SO3+H2O=H2SO4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65、海水提镁第一步:Mg+2H+=Mg2++H2↑(盐酸、稀硫酸)66、镁与氮气的反应:3Mg+N2=Mg3N2 点燃67、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 点燃(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68、海水提溴单质:2Br-+Cl2=Br2+2Cl-69、半导体硅与氧气的反应:Si+O2=SiO2 Δ(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70、工业上制粗硅:SiO2+2C=Si+2CO↑高温(光导纤维、沙子和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771、硅与氟气的反应:Si+2F2=SiF472、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F=SiF4+2H273、制作黏合剂:Si+2NaOH+H2O=Na2SiO3+2H2↑74、玻璃与烧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75、二氧化硅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iO2+CaO=CaSiO3 高温76、刻蚀玻璃:SiO2+4HF=SiF4↑+2H2O77、工业制玻璃:CaCO3+SiO2=CaSiO3+CO2↑高温Na2CO3+SiO2=Na2SiO3+CO2↑高温78、金属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点燃79、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高温(铝粉与氧化铁粉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80、金属铝与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881、金属铝与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四羟基合铝酸钠)82、实验室制氢氧化铝:AlCl3+3NH3·H2O=Al(OH)3↓+3NH4Cl(白色沉淀)83、氢氧化铝溶于强酸中:Al(OH)3+3H+=Al3++3H2O84、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中:Al(OH)3+OH-=[Al(OH)4]- (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85、氧化铝溶于强酸:Al2O3+6H+=2Al3++3H2O (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86、氧化铝溶于强碱:Al2O3+2OH-+3H2O=2[Al(OH)4]-87、碱式碳酸铜的制取:2Cu+O2+H2O+CO2=Cu2(OH)2CO3 (绿色)88、铜与氧气的反应:Cu+O2=2CuO Δ89、铜与硫粉的反应:2Cu+S=Cu2S Δ90、4CuO=2Cu2O+O2↑高温(黑色物质变为红色物质)991、CuSO4·5H2O=CuSO4+5H2O↑Δ(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92、氯化铝与少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3OH-=Al(OH)3↓93、氯化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4OH-=[Al(OH)4]-94、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Al(OH)4]-+H+=H2O+Al(OH)3↓95、实验室制取氯气: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Δ(黄绿色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9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
高一化学计算公式必修一知识点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3)气体物质的量(mol)(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②(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公式大全化学是一门涉及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学科。
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大全,帮助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1. 原子结构- 原子质量数公式:原子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质子数公式:质子数 = 原子质量数 - 中子数- 中子数公式:中子数 = 原子质量数 - 质子数- 电子数公式:电子数 = 质子数(在中性原子中)2. 摩尔和物质的转化-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摩尔数- 摩尔数公式:摩尔数 = 物质的质量 / 摩尔质量- 物质的质量公式:物质的质量 = 摩尔数 ×摩尔质量3. 化学键- 离子化合物化学式计算:正离子的电价 ×正离子数 = 负离子的电价 ×负离子数- 共价化合物化学式计算:元素的电价 ×原子数 = 总电价4. 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公式: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摩尔守恒公式:反应前总摩尔数 = 反应后总摩尔数- 气体化学计算和理想气体定律:PV = nRT- P为气体的压强- V为气体的体积- n为气体的摩尔数- R为气体常数- T为气体的温度(开尔文)5.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计算:n1 × C1 × V1 = n2 × C2 × V2- n1为酸的摩尔数- C1为酸的浓度- V1为酸的体积- n2为碱的摩尔数- C2为碱的浓度- V2为碱的体积6.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计量计算:N1 × V1 = N2 × V2- N1为氧化剂的摩尔数- V1为氧化剂的体积- N2为还原剂的摩尔数- V2为还原剂的体积以上是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公式的大全。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所有公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知识点和公式,这些公式是化学计算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下面是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相应的公式:1. 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 m 表示。
物质的量是物质基本组成单位的多少,用 n 表示。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所对应的质量,用 M 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n = m / M其中,n 为物质的量,m 为质量,M 为摩尔质量。
2. 摩尔体积摩尔体积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所占的体积。
摩尔体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V = V0 / n其中,V 为摩尔体积,V0 为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n 为物质的量。
3.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比例。
计算质量分数的公式如下:质量分数 = 某种物质的质量 / 混合物的总质量4. 定比例定律定比例定律是指当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时,它们之间的质量比保持不变。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质量比 = 质量1 / 质量2 = 整数比例5.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质量反应物 = 质量生成物6. 浓度和溶液的配制浓度表示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浓度(质量分数)= 质量溶质 / 质量溶液浓度(摩尔浓度)= 物质的量溶质 / 溶液体积7. 摩尔浓度与物质的量摩尔浓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摩尔浓度 = 物质的量溶质 / 溶液的体积或质量8. 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
常用的气体状态方程有以下几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 为气体的压强,V 为气体的体积,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高一化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方程式n=N/N A N A: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1n:物质的量,单位:molN:粒子数n=m/M m:质量,单位:gM:摩尔质量,单位:g/mol(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n=V/Vm (只适用于气体)V:气体体积Vm: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22.4L/mol同温同压下:V1/V2=n1/n2=N1/N2n=cV(用于溶液)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溶液稀释:c浓V浓=c稀V稀2Na+2H2O==2NaOH+H2↑(现象:浮熔游响红)4Na+O2==2Na2O 2Na+O2 == Na2O2(淡黄色)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4HCl==4NaCl+2H2O+O2↑NaHCO3+NaOH==Na2CO3+2H2O2NaHCO3+Ca(OH)2(少量)=CaCO3↓+Na2CO3+2H2O2HCO3-+Ca2++2O H-== CaCO3↓+CO32-+2H2O NaHCO3+Ca(OH)2(过量)=CaCO3↓+NaOH+H2OHCO3-+Ca2++O H-=CaCO3↓+H2O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O3+2NaOH==2NaAlO2+H2O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 H-==AlO2-+2H2OAl3+与O H-反应:Al3++3O H-==Al(OH)3↓Al3++4O H-==AlO2-+2H2O实验室制取Al(OH)3: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Al3++3NH3.H2O==Al(OH)3↓+3NH4+Al(OH)3的不稳定性:Al(OH)3==Al2O3+2H2OKAl(SO4)2与Ba(OH)2的反应:①Al3+恰好完全反应:2KAl(SO4)2+3Ba(OH)2=======K2SO4+BaSO4↓+2Al(OH)3↓2Al3++3SO42-+3Ba2++6O H-==3BaSO4↓+2Al(OH)3↓②SO42-恰好完全反应:KAl(SO4)2+2Ba(OH)2===2BaSO4↓+K AlO2+2H2OAl3++2SO42-+2Ba2++4O H-==2BaSO4↓+AlO2-+2H2O2NaAlO2的电离方程式:NaAlO2==Na++AlO2-~~~~~~~~~~~~~~~~~~~~~~~~~~~~~~~~~~~~~~~~~~~~~~FeO+2HCl==FeCl2+H2O(FeO+2H+=Fe2++H2O)Fe2O3+6HCl==2FeCl3+3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Cl=2FeCl3+FeCl2+4H2O(Fe3O4+8H+=2Fe3++Fe2++4 H2O)4Fe(OH)2+O2+2H2O=4Fe(OH)3 (白色变为灰绿色变为红褐色)Fe+2FeCl3==3FeCl2(Fe+2Fe3+==3Fe2+)2FeCl3+Cu==2FeCl2+CuCl2(2Fe3++Cu==2Fe2++Cu2+)2Fe+3Cl2==2FeCl3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Cl2+H2O==HClO+HCl 2HClO==2HCl+O2↑Cl2+2NaOH==NaClO+NaCl+H2O(Cl2+2O H-=C l-+Cl O-+H2O) 漂白粉的制取: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Cl2的实验室制法:Mn O2+4HCl(浓)==MnCl2+Cl2↑+2H2O SO2的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SO2的氧化性:SO2+2H2S==3S+2H2OSO2与碱反应:SO2(少量)+2NaOH==Na2SO3+H2OSO2(过量)+NaOH==NaHSO3SO2(少量)+2NH3.H2O==(NH4)2SO3+H2O3NO2+H2O==2HNO3+NONH3+HCl==NH4Cl(产生大量白烟)NH3的实验室制法:NH4Cl+Ca(OH)2==CaCl2+2NH3↑+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C+2H2SO4(浓)==CO2↑+SO2↑+2H2OCu+2H2SO4(浓)==CuSO4+SO2↑+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4H++2NO3-==Cu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8H++2NO3-==3Cu2+ +2NO↑+4H2O)Fe(不足)+4HNO3(稀)==Fe(NO3)3(黄色)+NO↑+2H2O3Fe(过量)+8HNO3(稀)==3Fe(NO3)2(浅绿色)+2NO↑+4H2O Si+4HF==SiF4↑+2H2↑Si+2NaOH+H2O==Na2SiO3+2H2↑SiO2+2C==Si+COSiO2+Na2CO3==Na2SiO3+CO2SiO2+HF==SiF4↑+H2O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酸的制法)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高一化学必修一,掌握基本的化学公式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的公式总结:1. 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相对分子质量(M)- 物质的量(n)= 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2. 摩尔质量(M)- 摩尔质量(M)= 相对分子质量× 1g/mol3. 摩尔体积(V)- 摩尔体积(V)= 物质的体积(V)/ 物质的量(n)4. 气体摩尔体积(Vm)- 在标准状况下(0℃,1atm),Vm = 22.4L/mol5. 物质的量浓度(C)- 物质的量浓度(C)= 溶质的摩尔数(n)/ 溶液的体积(V)6. 质量分数(w)- 质量分数(w)= (溶质的质量(m)/ 溶液的总质量)× 100%7. 物质的量分数(ω)- 物质的量分数(ω)= (溶质的摩尔数(n)/ 溶液中所有溶质的总摩尔数)× 100%8. 化学反应速率(v)- 化学反应速率(v)= 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 / 时间9. 化学平衡常数(K)- K = [生成物]^n / [反应物]^m(其中n和m是平衡方程式中的系数)10.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数相等,即n(酸) = n(碱)1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的变化量等于转移的电子数12. 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表示了溶液中离子的化学反应13. 化学计量关系-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必须满足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14. 能量守恒定律-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15.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这些公式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的基础,掌握它们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解决化学问题至关重要。
希望这份公式总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化学。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 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 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 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Si + 2CO (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2Cl2 △SiCl4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高一化学必修一方程式大全高一化学必修一方程式大全:1.摩尔质量计算公式:M = m/n摩尔质量(M)的计算公式是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数(n)之比。
2.平均原子质量计算公式:A = Σ(Mi × Xi)平均原子质量(A)的计算公式是各原子质量(Mi)与其相应的摩尔分数(Xi)之积的总和。
3.质量百分比计算公式:mass% = (Ma/Mt) × 100%质量百分比(mass%)的计算公式是某元素原子质量(Ma)与化合物总质量(Mt)之比,再乘以100%。
4.摩尔分数计算公式:Xi = (ni/nt) × 100%摩尔分数(Xi)的计算公式是某元素摩尔数(ni)与化合物总摩尔数(nt)之比,再乘以100%。
5.摩尔浓度计算公式:C = n/v摩尔浓度(C)的计算公式是溶质的摩尔数(n)除以溶液的体积(v)。
6.溶质质量计算公式:m = MV溶质质量(m)的计算公式是溶液的摩尔浓度(M)与溶液的体积(V)之积。
7.摩尔反应方程式:aA + bB → cC + dD摩尔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物(A和B)与生成物(C和D)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其中a、b、c、d分别表示各物质的摩尔系数。
8.摩尔配比方程式:nA/nB = a/b摩尔配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和B的摩尔比例关系,其中nA和nB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的摩尔数,a和b为其对应的摩尔系数。
9.燃烧反应方程式:燃料(烃类)+氧气→二氧化碳+水燃烧反应方程式表示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0.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酸+碱→盐+水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表示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1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氧化剂+还原剂→氧化物+还原物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表示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生成氧化物和还原物。
12.电解反应方程式:阳极(氧化)反应+阴极(还原)反应电解反应方程式表示电解过程中在阳极和阴极上发生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1常用计算公式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 ) 即n=M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即n=m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 即ρ =aq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即C B=aq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一、计算公式:(n :物质的量;N :粒子个数;N A :阿伏伽德罗常数;m :质量;M摩尔质量;V :体积;Vm :摩尔体积;C :物质的量浓度;T :温度;P :压强;ρ:密度;ω%:质量分数)1、物质的量:n=NA N N=n ×N A N A = n N 摩尔质量:M=n m m=n ×M n=Mm 2、摩尔体积:Vm=n V V=n ×Vm n=mV V (其中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 3、物质的量浓度C=V n n=C×V V=C n C 1V 1=C 2V 2(用于稀释) C=1000*ρ *ω%/M 4、配置溶液误差分析依据原理:C=MVm (与m 成正比,与V 成反比) 5、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时,气体的分子数相等(三同推一同,适用于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 6、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求算:(1)、依据相对密度(D ):M1=M2D (D=ρ1:ρ2)(2)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4)M (平均)=n1%×M1+n2%×M2+n3%×M3+……二、方程式:1、第三章金属钠的有关反应反应: 4Na+O 2==2Na 2O (白色固体) 2Na 2O+O 22Na 2O 2 2Na+O 2Na 2O 2(淡黄色固体,有漂白性、供氧剂) Na+Cl 22NaCl2Na+ 2H 2O== 2NaOH+H 2↑Na 2O+2HCl==2NaCl+H 2O Na 2O+2H +=2Na ++H 2ONa 2O+H 2O==2NaOH (现象:浮、熔、游、响、红)Na 2O+H 2O=2Na ++2OH –Na 2O+CO 2==Na 2CO 32Na 2O 2+2H 2O===4NaOH+O 2↑(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Na2O2+2H2O=4Na++4OH–+O2↑2Na2O2+2CO2==2Na2CO3+ O2↑(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2NaCl +CaCO3↓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HCl= NaCl+H2O+CO2↑NaHCO3+NaOH= Na2CO3+ H2O 2NaHCO 3 Na2CO3+ H2O+CO2↑金属Al的有关反应:4Al+3O2===2Al2O3(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保护内部金属,俗名:刚玉) 3Al+6HCl==2AlCl3+3 H2↑2Al+2NaOH==2NaAlO2+ H2↑(Al是两性金属)Al2O3+6HCl==2AlCl3+ 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两性氧化物)Al2O3+2OH―=2AlO2―+H2O Al3++3NH3﹒H2O==Al(OH)3↓+3NH4+(制备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净水、做胃药)Al(OH)3+3HCl= 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 H2O 2Al(OH)3Al2O3+ 3H2O金属Fe的有关反应:2O2+3Fe Fe3O4 (黑色晶体,有磁性,俗名:磁铁矿)2Fe+3O2 ==Fe2O3(红棕色粉末,俗名:铁红)[FeO是黑色粉末]高温4Fe+3H2O(g)=== Fe3O4+3H2↑Fe2++2OH-==Fe(OH)2↓(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固体) 4Fe(OH)2+O2+H2O=4 Fe(OH)3Fe3++3OH-= Fe(OH)3↓(产生红褐色沉淀)2Fe(OH)3 Fe2O3+3H2O2、第四章与Si 相关的化学反应(SiO 2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酸性氧化物) Si+2NaOH+H 2O==Na 2SiO 3+2H 2↑单质硅制备:SiO 2+2C==2CO ↑+Si(含杂质的粗硅) Si+2Cl 2== SiCl 4 SiCl4+2H2==4HCl+SiSiO 2+2NaOH = Na 2SiO 3+H 2O (制备硅酸钠,其水溶液叫水玻璃) SiO 2+CaO = =CaSiO 3SiO 2+2C==Si+2CO ↑(弱氧化性)SiO 2+3C=== SiC+2CO ↑(C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SiO 2+4HF=SiF 4↑+2H 2O(工业制玻璃的反应原理)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制备硅酸,弱酸)H 2SiO 3 SiO 2 + H 2O 2NaOH+H 2SiO 3 == Na 2SiO 3+ 2H2O与卤素有关的化学反应: 实验室制备Cl 2:MnO 2 + 4HCl (浓) == MnCl 2 + Cl 2↑+ 2H 2O 2Fe+ 3Cl 2 2FeCl 3(棕黄色的烟) Fe+ I 2==Fe I 2 2P+ 3 Cl 2 ===2PCl 3(Cl2不足) 2P+ 5 Cl 2 ===2PCl 5(Cl 2过量) Cl 2+H 2O=HCl+HclO(弱酸,具有漂白性) 2HclO====2HCl+O 2↑ 2Ca(OH)2+2Cl 2=Ca(ClO)2 + CaCl 2 +2H 2O (制漂白粉原理) 漂白原理:Ca(ClO)2 + CO 2 + H 2O =CaCO 3↓+2HClO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高温 高温光照与S有关的反应:S+Fe FeS 2Cu+S Cu2S S + O2SO2CaO+SO2=CaSO3 Ca(OH)2+SO2=CaSO3↓+H2O2NaOH+SO2=Na2SO3 +H2O NaOH+SO2=NaHSO3SO2+2H2S=3S↓+2H2O (氧化性)SO2+Cl2+2H2O=2HCl+H2SO4(混合气体没有漂白性)SO3 + H2O = H2SO42NO + O2 = 2NO23 NO2+H2O =2HNO3 +NO4 NO + 2H2O + 3O2 = 4HNO3。
高一必修一常见化学公式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核心。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必修一常见化学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常见化学公式(一)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高温= 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7、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高一必修一常见化学公式(二)1、钠与氧气(常温):4Na + O2 = 2Na2O(加热)2Na + O2 △ Na2O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离方:2、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离方: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离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5、Na2CO3溶液加入过量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 离方:NaHCO3和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 离方:NaHCO3和NaOH反应:NaHCO3+ NaOH = Na2CO3+H2O 离方: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离方:继续通入过量CO2:Na2CO3+CO2+H2O =2NaHCO3 离方:总: NaOH + CO2 = NaHCO3 离方:NaHCO3固体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6、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离方: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离方:7、Al(OH)3的制备: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4)2SO4 离方: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离方: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离方: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8、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 + 2HCl = FeCl2 + H2O 离方: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离方:9、Fe(OH)3的制备: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离方:Fe(OH)2的制备: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离方: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4Fe(OH)2 + O2+ 2H2O = 4Fe(OH)3 (现象: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10、Fe3+向Fe2+转化(加铁粉):2FeCl3 + Fe = 3FeCl2 离方:Fe2+向Fe3+转化(加氯水):2FeCl2 + Cl2 = 2FeCl3 离方:11、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2H2O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离方: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工业制玻璃原理:SiO2 + Na2CO3 高温Na2SiO3 + CO2↑SiO2 + CaCO3 高温CaSiO3 + CO2↑12、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离方: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离方:硅酸受热分解:H2SiO3 △ SiO2 + H2O13、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Si + 2CO↑14、硅单质与F2、HF、NaOH溶液:Si + 2F2 = SiF4 Si + 4HF = SiF4 + 2H2↑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15、氯气与金属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2Fe + 3Cl2 点燃2FeCl3 Cu + Cl2 点燃 CuCl2氯气与非金属H2反应:H2 + Cl2点燃 2HCl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离方:HClO光照下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制漂白液(或氯气尾气处理):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离方:制漂白粉(或漂粉精):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失效:Ca(ClO)2 + CO2 + H2O = CaCO3↓+ 2HClO ,2HClO 光2HCl + O2↑16、硫与非金属:S + O2 点燃SO2 H2+ S △ H2S硫与金属:Fe + S △ FeS 2Cu + S △ Cu2S17、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二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 + CaO = CaSO3二氧化硫与碱反应:SO2 + 2NaOH = Na2SO3 + H2O 离方: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气体反应:2H2S +SO2 = 3S↓ + 2H2O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Cl2可换作Br2、I2)二氧化硫被O2氧化:2SO2 + O2 2SO318、三氧化硫:SO3 + H2O = H2SO4 SO3 + Ca(OH)2 = CaSO4↓ + H2O19、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或高温 2NO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有关NO、NO2、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4NO2 + O2 +2H2O = 4HNO34NO + 3O2 +2H2O = 4HNO320、NH3在水中的反应:NH3 + H2O NH3•H2O NH4++ OH—NH3•H2O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高一必修一常见化学公式(三)。
高一化学计算公式必修一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1.有关物质的量(m o 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3)气体物质的量(mol)(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②(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高一的化学中主要的公式汇总1.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M)= 物质的质量(m)/ 物质的物质的量(n)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3. 气体摩尔体积公式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4. 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_A)= 6.022 × 10^23 mol^1表示1摩尔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5. 化学反应速率公式反应速率(v)= 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ΔC)/ 时间变化量(Δt)6. 化学平衡常数公式K = 物的浓度乘积 / 反应物的浓度乘积7. 焓变公式ΔH = H(物) H(反应物)表示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8. 吉布斯自由能公式ΔG = ΔH TΔS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ΔG < 0 表示反应自发进行9. 酸碱中和反应公式H+ + OH → H2O表示酸和碱反应水10.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氧化剂 + 还原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表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11. 化学键能公式化学键能(E)= 断裂化学键所需能量表示形成或断裂化学键时所需的能量12. 亨利定律P = kH × C其中P是气体在液体中的分压,kH是亨利定律常数,C是气体在液体中的浓度13. 溶解度积公式Ksp = [A+]^a × [B]^b其中Ksp是溶解度积常数,[A+]和[B]分别是溶解后的离子浓度,a和b是化学方程式中离子的系数14. 活度系数公式γ = a / C其中γ是活度系数,a是活度,C是浓度15. 电离常数公式Ka = [H3O+] × [A] / [HA]Kb = [OH] × [B+] / [BOH]分别表示酸和碱在水中的电离程度16. 电解质电导率公式κ = 1 / ρ其中κ是电导率,ρ是电阻率17. 法拉第常数F = 96,485 C/mol表示1摩尔电子的电荷量18. 电池电动势公式E = E° (RT/nF) ln Q其中E是电池电动势,E°是标准电极电势,R是气体常数,T 是温度,n是电子转移数,F是法拉第常数,Q是反应商19. 酸碱滴定公式n(酸) × V(酸) = n(碱) × V(碱)表示在酸碱滴定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20.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公式Rate = k[A]^m[B]^n其中Rate是反应速率,k是速率常数,[A]和[B]是反应物的浓度,m和n是反应物的反应级数这些公式涵盖了高一化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
1.有关物质的量(m o 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3)气体物质的量(mol)(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V(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②(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1. 有关物质的量( 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 mol )
2)物质的量( mol )
3)气体物质的量( mol )
4)溶质的物质的量( mol )=物质的量浓度( mol/L )×溶液体积
(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 g/mL )
③物质的量浓度( mol/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L )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 V(浓)=c(稀)· 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 m (混)和总物质的量 n (混):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混):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 0℃, )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 A 的密度之比 D (通常称 作相对密度):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 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 成正比。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 也同样适用。
不仅适用于气体, 而且对固体或液体
③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
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①
其中M(A)、M(B)⋯⋯分别是气体A、B⋯⋯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B⋯⋯的体积(或摩尔)分数。
②
化学方程式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 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7、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F3O4 + 4H2 ↑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5)混合气体的密度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 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 2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
41、二氧化硫与水反
应:
SO2 + H2O ≈H2SO3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
应
: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
应:
3NO2 + H2O = 2HNO3 + NO
46、三氧化硫与水反
应:
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 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
应:
C + 2H2SO4( 浓)=△=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 浓) = Cu(NO3)2 + 2H2O + 2NO2 ↑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 稀)=△=3Cu(NO3)2 + 4H2O + 2NO ↑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 ↑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 、SO2 + Na2O = NaSO3
61、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2 、SO2 + Ca(OH)2 = CaSO3 ↓ + H2O 63、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4 、SO2 + 2H2S = 3S + 2H2O 65、NO、NO2 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