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井控综合资料记录本
- 格式:doc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42
XXXXX设备管理综合记录本XX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公司队20 年月日起用—20 年月日截止XX钻探三基办公室监制填报说明为进一步规范基层队设备资料标准化管理工作,按照集团公司对基层队设备管理资料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装备部统一规范设备管理综合记录本。
具体填报要求如下:1.基层队主管设备领导负责组织填写设备管理综合记录本。
2.设备管理综合记录本使用期限为一年,起止日期为年初到年底;填写完成后上交项目部,由机动员负责保管3年。
3.严禁有撕页、少页、油浸、乱涂、乱画现象。
设备管理文件接收登记表☆说明:只登记和设备管理相关的文件一、组织机构与职能(一)设备管理小组及人员(二)设备管理小组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设备管理部门制定的设备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
2. 全面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运行。
3.负责组织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组织设备管理检查、评比、考核和总结工作,对设备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工作。
5.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培训工作,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6.组织设备修理更换工作,做好计划、监督、验收、结算等工作。
7. 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类设备管理资料和技术资料。
8.负责组织设备管理文件的学习传达和落实工作。
9.完成上级设备管理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见井队综合制度汇编)设备管理制度台账(见综合管理制度)二、基础工作(基础资料中运转记录、操作维护保养规程、交接班记录、钻机检测记录见专用文本)(一)设备综合台账XXM(I)-D-H20-1(二)修理台账和记录XXM(I)-D-H20-2(三)设备事故管理记录XXM(I)-D-H20-3(四)检查与评比1.基层队设备检查评比制度(见井队综合管理制度)2.设备检查、评比与考核记录XXM(I)-D-H20-4三、培训管理(见井队综合培训记录)(一)参加上级部门培训登记表(二)设备培训年度计划(三)培训记录XXM(I)-D-H20-5四、设备使用管理(一)操作设备“三定”管理台帐XXM(I)-D-H20-6(二)保养(见设备运转报表记录)(三)油水管理填报说明:油水消耗数据填写施工井完井后实际消耗值总和数,柴油单位为吨,其他油水单位为升。
附件1-2录井井控坐岗记录(有循环罐)录井队号:钻井队号:保存部门:长庆油田公司《录井井控坐岗记录表》填写说明及要求一、填写说明1、封面:录井队号栏,填写本井录井的队号;钻井队号栏,填写钻机编号,如“川庆40596A队”;保存部门栏,填写录井单位全称,如“兴庆录井公司”。
2、井号:所钻井井号,如“高xx井”。
3、接班井深:实际接班时的井深,单位“m”,保留两位小数。
4、交班井深:实际交班时的井深,单位“m”,保留两位小数。
5、时间:按要求时间间隔填写观察时的具体时间,如“20:30”。
6、钻头位置:观察时钻头的具体深度,单位“m”,保留两位小数;如果钻具全部从井筒提出,注明“井内无钻具”;如果起下钻、下套管,填写钻头或套管鞋所在深度。
7、工况:现场具体作业内容,如“起钻、下钻、换钻头、电测、下套管、处理事故”等。
8、井内钻具立柱数:井内具体钻具立柱数量,不足一个立柱用分数表示,如“851/3”表示钻具为85立柱加1根单根,每3根钻具为一个立柱。
9、井内钻具体积:井内钻具总体积,单位“m3”,保留两位小数。
10、井内钻具体积变化量:本次记录减上次记录钻具体积的差值,用“+”或“-”表示,单位“m3”,保留两位小数。
11、罐内钻井液量:分罐记录各罐钻井液量和罐内钻井液总量,单位“m3”,保留两位小数。
12、罐内钻井液量变化量:本次记录减上次记录罐内钻井液总量的差值,用“+”或“-”表示,单位“m3”,保留两位小数。
13、差值:为本次罐内钻井液量变化量减井内钻具体积变化量的差值,用“+”或“-”表示,罐内钻井液变化量大于井内钻具体积变化量用“+”表示,否则用“-”表示,如“+0.15、-0.30”;当差值超过0.50 m3提示钻井队,超过1.00 m3停止作业报警、查明原因无井控异常后方可继续作业。
14、钻井液密度:按要求时间间隔分别监测或测量出入口处钻井液密度进行填写。
15、钻井液出口处气泡、气味、流量(溢流、井漏)描述,钻时、气测异常预报:有异常情况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描述,钻时明显加快(钻速增加一倍及以上),气测值异常,必须立即填写异常预报通知单进行异常预报;没有异常填写“正常”。
附件二井控综合资料记录本井号苏南18-108C4队号渤钻50559井队长瞿长江技术员朱茂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目录一、钻井队井控领导小组机构 (1)二、钻井队井控证持证情况统计表 (2)三、井控装备台帐、管理岗位及人员 (3)四、井控装备现场安装试压记录 (4)五、钻井基本情况 (8)六、邻井注水井情况 (8)七、地层漏失压力试验 (9)八、安全关井最高套压计算 (9)九、地层孔隙压力、地层漏失压力当量密度和泥浆密度曲线 (10)十、低泵冲小排量试验记录 (11)十一、井控交底记录 (12)十二、井控培训记录 (13)十三、防喷演习记录 (16)十四、井控例会记录 (32)十五、溢流、井涌、井漏等异常情况记录 (36)十六、井控装置检查保养记录 (38)十七、压井施工单 (52)十八、井控险情快报 (53)十九、井控工作小结及改进措施 (54)填写要求1.井控综合资料是钻井工程原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钻井队工程技术员按井控管理有关规定负责填写和管理,现场保存一年。
2.记录本不准乱撕、乱画,不够时可增加附页。
3.填写内容应认真、及时、整洁、齐全、准确、字体工整,严禁弄虚作假;填写假资料者追究填写人员的责任。
4.填写字体颜色必须用黑色或蓝黑色墨水,禁止用铅笔、圆珠笔或红色墨水填写。
5.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一、钻井队井控领导小组机构二、钻井队井控证持证情况统计表-3-四、井控装备现场安装试压记录(1)试压时间:2016年5月30日五、钻井基本情况六、邻井注水井情况七、地层漏失压力试验八、安全关井最高套压计算九、地层孔隙压力、地层漏失压力当量密度和泥浆密度曲线十、低泵冲小排量试验记录十一、井控交底记录(包括工程技术、井控设备、泥浆、地质等内容)参加交底人员签字十二、井控培训记录年月日防喷演习考核标准十三防喷演习记录年月日1.防喷器系统(1)十七、压井施工单十八、井控险情快报井控险情快报十九、井控工作小结及改进措施附:油气上窜速度、安全周期计算V=(H-76433×Q×T/(D×D-d×d))/(T1+T2)式中:V-油气上窜速度m/min,H-井深m,Q-排量l/s,T-循环见油气时间min,D-井径mm,D-钻杆内径mm,T1-短程起下时间min,T2-静止时间min。
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井控中的作用【摘要】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井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综合录井技术的概述,然后详细讨论了它在井壁稳定、井底稳定、控井过程以及钻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本文总结了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井控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钻井效率和井控效果,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好的支持。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综合录井技术对于提升油气开采效率和保障井下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综合录井技术、钻井井控、井壁稳定、井底稳定、控井过程、钻井过程、重要性、研究方向、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钻井技术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核心环节,是确保油气资源有效开发的重要保障。
而钻井井控则是钻井活动中关键的一环,通过监测和控制井筒内外流体的压力及流动状态,实现井下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由于传统的井控技术在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高难度作业中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导致了一些井控事故的发生,给钻井作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1.2 研究意义综合录井技术在实际钻井作业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通过综合录井技术,钻井工程师可以准确把握井下情况,及时调整钻进参数,提高钻井速度,降低漏失风险,保证钻井安全。
综合录井技术能够提供数据支持,为后续全过程的优化提供依据,从而节约钻井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综合录井技术还对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录井技术,可以逐步解决钻井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钻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钻井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可以说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井控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 正文2.1 综合录井技术概述综合录井技术是一种应用于钻井井控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它综合运用了录井数据、井壁稳定性分析、井底稳定性评价、控井过程监测以及钻井过程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旨在提高钻井操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保障钻井工程顺利完成。
附件一钻井井控坐岗记录井号队号井队长技术员长庆油田公司井控坐岗观察记录(罐式循环—起/下钻工况)坐岗人:值班干部:年月日坐岗记录填写要求1.本表格适用于有罐式循环系统的起钻、下钻(油管、套管)工况。
进入油气层前100m开始坐岗。
2.要求起下钻时灌入或返出钻井液集中在1个循环罐内,将其作为起下钻期间的灌浆罐,方便计量钻井液灌入或返出量。
3.“钻杆/钻铤变化(油套管)”一栏中,钻杆变化填写在“/”的左侧,钻铤变化(油套管)填写在”/”的右侧。
下入钻具(柱)为+,起出为-。
4.钻具体积(m3)=钻杆/钻铤变化(油套管)×体积系数;起钻时“钻具体积”取负值,下钻时“钻具体积”取正值。
5.用直尺测量时,在“灌浆罐液面(或钻井液体积)”一栏中“灌浆罐液面”填写实测原始数据(cm,从罐面至液面深度);灌浆罐液面变化(cm)= 上次灌浆罐液面-本次灌浆罐液面;液量变化(m3)=灌浆罐液面变化(cm)×罐截面积系数(长×宽,m2)÷100;6.安装了直读式标尺则“灌浆罐液面(或钻井液体积)”一栏中填写测量的钻井液体积,不填写“灌浆罐液面变化”。
液量变化(m3)=∑(本次测量钻井液体积-对应罐上次测量钻井液体积)。
7.液量变化与钻具体积差值=液量变化-钻具体积; 累计差值=本次液量变化与钻具体积差值+上次累计差值。
8.起下钻时,液量变化与钻具体积差值大于1m3时溢流报警。
9.异常现象是指:溢流,灌不进钻井液;钻具悬重明显变化;井口返出钻井液中有油滴、油迹、油花、气泡、有毒有害气体等。
10.钻具尺寸发生变化时,要使用对应的体积系数;补充钻井液或中途循环后,确认无井控异常时累计差值清零。
11.正常情况下,钻铤起下1柱、钻杆起下3柱记录一次。
12.下油管时,根据送井油管尺寸由技术员换算油管体积系数。
附表:钻具及套管体积表系数(m3/柱)井控坐岗观察记录(罐式循环—钻进/循环/空井及电测工况)队号:班组:坐岗人:值班干部:年月日坐岗记录填写要求1.本表格适用于有罐式循环系统的钻进、循环、空井及电测工况。
钻井监督井控
记录本
井号:
队号:
钻井监督:
辽河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钻井工程监督中心
目录
1. 井控资质、邻井踏勘 (3)
1.1 井控检查表 (4)
1.2 监督上井检查表 (6)
1.3 消防器材配备情况 (7)
1.4 邻井动态调查表 (8)
1.5 备注 (9)
2. 各次开钻井控试压情况 (10)
3. 地层压力漏失试验数据 (11)
3.1 图: (11)
3.2 表: (11)
4. 防喷演习记录 (12)
5. 低泵冲 (14)
6、测后效记录 (16)
7、验收、交底会相关记录 (17)
8、日常检查整改记录 (18)
9、其它 (22)
1. 井控资质、邻井踏勘(井控执行证、消防器材等)
1.1 井控检查表
1.2 监督上井检查表
现场检查问题整改通知单
验收人(签字):验收时间:
1.3 消防器材配备情况(消防器材型号、数量、存放位置等)
附表:
1.4 邻井动态调查表
注:调查没停注或没泄压的井揭油层前必须进行复查后继续填写此表。
1.5 备注
2.各次开钻井控试压情况
3.地层压力漏失试验数据
3.1 图:
3.2 表:(本井不做地破试验要将邻井或设计数据填写此表,并注明井号。
)
5.低泵冲试验
5.低泵冲试验
6、测后效记录(可以附页:综合录井数据)
7、验收、交底会相关记录(各次封井器试压、验收交底会、揭油层会,可附页)
8、日常检查整改记录
8、日常检查整改记录
8、日常检查整改记录
8、日常检查整改记录
9、其它。
目录一、井控管理领导小组二、井控证持证情况统计表三、钻井井控设计要点四、井控装置现场交接五、井控装置安装六、现场调试七、井控装置安装标准八、试压记录九、钻井公司井控检查记录十、防喷演习记录十一、井控例会记录十二、钻开油气层申请书十三、一级井控工作十四、井控工作总结附录:井控工作十七项管理制度一、井控管理领导小组钻井队井控领导小组职责:(一)严格按钻井设计施工。
(二)负责与管具公司人员对供井井控装置进行现场检查、验收、交接,落实井控装置现场安装及试压、地层破裂压力试验,确定地层破裂压力值和最大关井套压值。
(三)抓好井队职工的井控培训,井队干部、大班、正副司钻、井架工要持证上岗。
(四)定人定岗实施井队井控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落实。
(五)按照设计准备相应井控工具和加重材料,开钻前对职工进行井控技术措施交底,钻开油气层向钻井公司提出申请。
(六)落实坐岗制度,随时掌握施工中井下压力变化、油气上窜速度和泥浆性能变化情况。
(七)井队干部24小时值班,佩戴明显标志;检查井控工作执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特殊作业必须在场组织实施。
(八)井队干部、司钻每班布置井控工作并检查讲评,每周召开1次井控会议。
(九)完井3天后向技术科汇报井控工作情况,上交井控档案。
二、井控证持证情况统计表三、钻井井控设计要点四、井控装置现场交接管具公司交接人:井队交接人:六、井控装置现场安装与调试井队交接人:技术员管具公司交接人:XX七、井控装置安装标准备注:达到标准的打√,大标题中如果有小标题的,则大标题不用打√,例如2防喷器主体下面有2.1-2.7,九、钻井公司井控检查记录十、防喷演习记录备注:每班每月每种工况不少于1次,二开、三开之前要求有四种工况防喷演习,钻开油气层前200米防喷演习时间记录应与钻开油气层申请里面时间对应。
防喷演习要做到四对口并且不应安排在夜间或凌晨(22:00~6:00)和快钻时。
十一、井控例会记录(每周一次)备注:所有施工井均至少需要有三次井控例会记录(二开前、钻开油气层前(与钻开油气层申请里面时间对应一致)、完井)。
钻井井控坐岗记录及防喷演习记录F.1钻井队坐岗记录钻进坐岗记录填写说明与要求1. 记录内容应包括钻进、接单根、划眼、循环、钻塞、压井、堵漏等,并在作业工况内标注清楚。
2. 记录参与循环的泥浆罐的泥浆量变化。
不参加循环的泥浆罐的泥浆,如果使用应及时做好相应记录,如果不使用则每班核实一次,并做好相应记录。
3.“液面增减原因说明”一栏详细记录溢流、井漏等井下客观因素或补充胶液、加药品、加重、倒浆、漏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泥浆增加或损失量,并就实测与理论不符情况对比说明。
4. “槽面显示”是指地层流体随钻井液循环返至钻井液缓冲槽,在缓冲槽上的直观表现,如:油花、原油、气泡等,含硫地区井或探井要记录泥浆出口硫化氢含量,无硫化氢的情况记录浓度为0。
5.“储备重泥浆”是指根据本井当前作业现状,按照钻井工程设计要求储备的加重钻井液量。
对于某些重泥浆有特殊要求的井,按照特殊要求进行储备。
该栏原则上每天每班填写一次,对储备重泥浆情况进行记录。
6. 用黑色中性笔认真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随意涂改,保持其清洁。
7. 填写后应妥善保管。
钻进中坐岗观察记录井号: 队号: 作业工况: 年 月 日 时至 年 月 日 时 (□白、□夜)班 接班井深交班人:接班人:起下钻坐岗记录填写说明与要求1.“工作内容”包括短程起下钻、起下钻、起下油管(套管)、测井、起下中测工具、固井、侯凝等。
2.“钻柱类型”包括:钻杆、加重钻杆、钻铤、油管(套管)、电缆等;3.“外径”为起下钻具外径,单位用英寸;4.“柱数”是指当前测量时间与前一测量时间之间时段所起出或下入钻具的数量;5. “槽面显示”是指地层流体随钻井液循环返至钻井液缓冲槽,在缓冲槽上的直观表现,如:油花、原油、气泡等,含硫地区井或探井要记录泥浆出口硫化氢含量,无硫化氢的情况记录浓度为0。
6. “储备重泥浆”是指根据本井当前作业现状,按照钻井工程设计要求储备的加重钻井液量。
对于某些重泥浆有特殊要求的井,按照特殊要求进行储备。
井控综合资料华北石油管理局井控综合资料井号苏25-2钻机编号50516钻井队队长余克志钻井工程师杨志强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二钻井工程公司填写要求一、井控综合资料是钻井工程原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钻井队钻井技术人员负责按有关规定填写(1份),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二、填写要认真、及时,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用蓝黑墨水填写,字迹工整,整洁规范。
三、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四、因钻井周期长,本记录中页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增加附页。
目录一、钻井队井控管理小组机构 (1)二、钻井队井控证持证情况统计 (1)三、井控装备管理岗位及人员……………………………………………....四、井口装置示意图……………………………………………..…………...五、基本情况…………………………………………………………...….…六、邻井注水井情况…………………………………………………..….….七、地层破裂压力试验………………………………………………….…...八、低泵速试验…………………………………………………………....…九、安全关井最高套压计算…………………………………………………十、地层压力预测监测曲线与钻井液密度设计、实际曲线………………十一、井控装置试压资料………………………...………………….………... 十二、井控装置及配套系统……………………………………….…....…十三、钻开油气层前(及特殊作业前)技术交底……….………………十四、防喷演习记录…………………………………………………...…..十五、井控例会记录…………………………………………………...…..十六、井控检查记录……………………………………………..………....十七、井控培训记录………………………………………………………..十八、重点井关键工序处级责任人检查记录……………………………..十九、井控工作总结……………………………………………………..…一、钻井队井控管理小组机构二、钻井队重点岗位持证情况统计三、井控装备管理岗位及人员(可粘贴)四、井口装置示意图(防喷器组、四通、升高法兰、套管头)1.第二次开钻井口装置示意图示意图(粘贴):五、基本情况1.基本数据.井身结构2七、地层破裂压力试验九、安全关井最高套压计算十、地层压力预测、监测曲线与钻井液密度设计、实际曲线地层压力曲线:压力(kg/cm2)钻井液密度曲线:密度(g/cm3)十一、井控装置试压资料1.井控装置出厂试压资料(1)十二、井控装置及配套系统1.控制系统5.硫化氢监测仪器及防护设备十三、钻开油气层前(及特殊作业前)技术交底(1)钻开油气层前(及特殊作业前)技术交底(2)十四、防喷演习记录(1)防喷演习记录(2)防喷演习记录(3)防喷演习记录(4)防喷演习记录(6)防喷演习记录(7)防喷演习记录(8)防喷演习记录(9)防喷演习记录(10)防喷演习记录(11)防喷演习记录(12)防喷演习记录(13)防喷演习记录(14)防喷演习记录(15)防喷演习记录(16)十六、井控检查记录(1)井控检查记录(2)井控检查记录(4)井控检查记录(6)十七、井控培训记录(1)井控培训记录(2)井控培训记录(4)井控培训记录(6)井控培训记录(8)井控培训记录(11)井控培训记录(13)井控培训记录(15)井控培训记录(17)十八、重点井关键工序处级责任人检查记录(1)重点井关键工序处级责任人检查记录(2)重点井关键工序处级责任人检查记录(3)重点井关键工序处级责任人检查记录(4)十九、井控异常(包括井漏、溢流、井喷等)及处理井控异常(包括井漏、溢流、井喷等)及处理(附页)。
钻井井控记录格式井控坐岗记录井号队号队长技术负责人说明一、要求1、含浅气或气顶的井从一开开始坐岗,Ⅰ类、Ⅱ类井从二开开始坐岗,Ⅲ类井从钻开油气层前100m 开始坐岗。
2、起下钻时,每起下3柱钻杆或1柱钻铤记录1次;其它工况时,钻开油气层前每1h记录一次,钻开油气层后每30min记录一次,异常情况加密。
3、钻进时,增减原因一栏填写是否有油花、气泡,是否正常减少或溢流增加等。
4、起钻时,增减原因一栏填写灌入钻井液体积量与起出钻具时体积量的具体值是否相等,是否有抽吸现象。
5、下钻时,增减原因一栏填写返出钻井液体积量与下入钻具时体积量的具体值是否相等,是否有漏失现象。
6、空井时,增减原因一栏填写钻井液液面高度有无变化,有无气泡等。
7、严格执行“发现溢流立即关井,疑似溢流关井检查”的要求。
二、钻具体积三、每钻进1m所增加的井筒理论容积1、Φ229钻铤(内径Φ76.20):0.03667 m3/m。
1、Φ445钻头:0.15510 m3/m。
2、Φ203钻铤(内径Φ76.20):0.02808 m3/m。
2、Φ311钻头:0.07593 m3/m。
3、Φ203钻铤(内径Φ71.44):0.02872 m3/m。
3、Φ229钻头:0.04117 m3/m。
4、Φ178钻铤(内径Φ71.44):0.02090 m3/m。
4、Φ220钻头:0.03801 m3/m。
5、Φ159钻铤(内径Φ71.44):0.01590 m3/m。
5、Φ215钻头:0.03659 m3/m。
6、Φ159钻铤(内径Φ57.15):0.01731 m3/m。
6、Φ203钻头:0.03237 m3/m。
7、Φ127钻杆(内径Φ108.61):0.00340 m3/m。
7、Φ200钻头:0.03142 m3/m。
8、Φ127钻杆(内径Φ101.60):0.00456 m3/m。
8、Φ195钻头:0.02986 m3/m。
井控坐岗记录班次:值班干部:司钻:坐岗人:年月日。
井下作业井控管理综合记录(修订)井下作业公司队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部监制目录一、井控工作领导小组 (1)二、井控管理规章制度………………………………………2-4三、井控操作证记录 (5)四、井控装置维护和使用记录 (6)五、检测证存档处 (7)六、井控装置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与使用记录…………8-37七、防喷演习记录…………………………………………38-45八、干部值班记录…………………………………………46-60九、井控例会记录…………………………………………61-68十、井喷事故报告记录……………………………………69-71一、队井控工作领导小组二、井控管理规章制度(一)、井控分级责任制度一、成立井控工作领导小组,机组主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贯彻执行井控规定,制定和修订井控工作实施细则和整个井控工作的开展。
二、根据本规定,机组配备有兼职井控技术和管理人员。
三、各级负责人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恪尽职守,做到有职、有权、有责。
四、机组每周进行一次井控工作自检自查,班组每天要进行井控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杜绝井喷事故发生。
五、井下作业机组岗位井控职责:1.驻井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和落实现场应急预案准备情况;⑵巡回检查,指挥各岗正确操作,制止并纠正违章操作;⑶控制溢流、井涌,及时向项目部请示汇报,组织压井;发生井喷、井喷失控时,按《重大井喷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⑷取全取准资料。
2.司钻⑴发现井口溢流,立即发出报警信号;⑵组织全班按以下方法控制溢流;射孔作业:立即抢装防喷井口或油管旋塞,并闭防喷器,关防喷井口或油管旋塞,控制溢流。
起下钻作业:立即关闭防喷器和抢装油管旋塞阀。
空井:立即抢装防喷井口或简易井口,控制溢流。
3.坐岗观察人员⑴作业过程中及时发现气侵、井涌、溢流等井喷预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⑵负责记录《井控装备检验、维护、保养记录表》、《____井坐岗观察记录表》、《防喷演习记录表》、《____井射孔前井控检查表》、关井后记录油套压力和压井情况。
钻井井控培训理论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A0101A2、地层流体无控制地涌入井筒,喷出转盘面()米以上的现象称为井喷。
A、0.5B、1C、1.5D、2答案:DA0101A3、通常情况下,力求一口井保持()井控状态,同时做好一切应急准备,一旦发生井涌和井喷能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加以处理。
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答案:AA0102A4、相邻注水井不停注或未减压,很容易引发井侵、井涌,甚至()。
A、井漏B、井眼缩径C、井斜D、井喷答案:DA0102A5、钻井液中混油过量或混油不均匀,容易造成井内液柱压力()地层孔隙压力。
A、高于B、低于C、减小D、增大答案:BA0103A6、井控工作包括井控设计、井控装置、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工作、钻开油气层和井控作业、防火防爆防硫化氢的安全措施、井喷失控的处理、()和井控管理制度等方面。
A井控技术培训、B、队伍管理 C、成本控制 D、井控检查答案:AA0103A7、钻井施工队伍应坚持干部()小时值班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对现场的技术支撑和井控管理。
A、8B、12C、16D、24答案:DA0201A8、压力梯度是指( )压力的增加值。
A、某一深度B、套管鞋深度C、单位井深D、单位垂直深度答案:DA0201A9、计算钻井液的静液压力时,井深数值必须依据( )。
A、钻柱长度B、测量井深C、垂直井深D、设计井深答案:CA0202A10、地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是指把( )折算成钻井液密度。
A、地层破裂压力B、循环压力C、地层压力D、回压答案:CA0203A12、地层压力是确定钻井液()的依据。
A、密度B、粘度C、失水D、切力答案:AA0203A13、正常压力地层中随着井深的增加,地层压力梯度()。
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确定答案:BA0204A14、上覆岩层压力是指某深度以上的( )所形成的压力。
A、岩石的重力B、孔隙流体C、岩石骨架应力D、岩石基质和孔隙内流体的总重量答案:DA0204A15、当孔隙压力等于上覆岩层压力时,骨架应力( )。
附件二
井控综合资料记录本
井号苏南18-108C4
队号渤钻50559
井队长瞿长江
技术员朱茂富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目录
一、钻井队井控领导小组机构 (1)
二、钻井队井控证持证情况统计表 (2)
三、井控装备台帐、管理岗位及人员 (3)
四、井控装备现场安装试压记录 (4)
五、钻井基本情况 (8)
六、邻井注水井情况 (8)
七、地层漏失压力试验 (9)
八、安全关井最高套压计算 (9)
九、地层孔隙压力、地层漏失压力当量密度和泥浆密度曲线 (10)
十、低泵冲小排量试验记录 (11)
十一、井控交底记录 (12)
十二、井控培训记录 (13)
十三、防喷演习记录 (16)
十四、井控例会记录 (32)
十五、溢流、井涌、井漏等异常情况记录 (36)
十六、井控装置检查保养记录 (38)
十七、压井施工单 (52)
十八、井控险情快报 (53)
十九、井控工作小结及改进措施 (54)
填写要求
1.井控综合资料是钻井工程原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钻井队工程技术员按井控管理有关规定负责填写和管理,现场保存一年。
2.记录本不准乱撕、乱画,不够时可增加附页。
3.填写内容应认真、及时、整洁、齐全、准确、字体工整,严禁弄虚作假;填写假资料者追究填写人员的责任。
4.填写字体颜色必须用黑色或蓝黑色墨水,禁止用铅笔、圆珠笔或红色墨水填写。
5.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一、钻井队井控领导小组机构
二、钻井队井控证持证情况统计表
-3-
四、井控装备现场安装试压记录(1)
试压时间:2016年5月30日
五、钻井基本情况
六、邻井注水井情况
七、地层漏失压力试验
八、安全关井最高套压计算
九、地层孔隙压力、地层漏失压力当量密度和泥浆密度曲线
十、低泵冲小排量试验记录
十一、井控交底记录(包括工程技术、井控设备、泥浆、地质等内容)
参加交底人员签字
十二、井控培训记录年月日
防喷演习考核标准
十三防喷演习记录年月日
1.防喷器系统(1)
十七、压井施工单
十八、井控险情快报
井控险情快报
十九、井控工作小结及改进措施
附:油气上窜速度、安全周期计算
V=(H-76433×Q×T/(D×D-d×d))/(T1+T2)
式中:
V-油气上窜速度m/min,H-井深m,Q-排量l/s,T-循环见油气时间min,D-井径mm,D-钻杆内径mm,T1-短程起下时间min,T2-静止时间min。
安全周期<H/(60×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