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023.50 KB
- 文档页数:13
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湿地公园是一种重要的城市绿地类型,它不仅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和生态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重视,湿地公园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的热门项目。
然而,一些湿地公园存在着景观设计单一、设施陈旧、植被稀疏等问题,因此,对现有湿地公园进行景观提升工程,提高其景观质量和环境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某城市的某个湿地公园为例,对其景观提升工程方案进行详细论述,包括景观设计、设施更新、植被改良、水体治理等方面。
二、环境现状分析该湿地公园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由湿地区、步道区、游憩区、园林区等多个功能区组成。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的人为开发,该公园存在着一些问题:1. 水质差:由于周边农田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公园内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劣,根本无法生长任何水生植物。
2. 植被稀疏:公园内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树木稀疏,植物种类单一,缺乏生态多样性。
3. 设施陈旧:公园内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游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无法正常使用。
4. 景观单一:公园内的景观设计较为单一,缺乏整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形成了片面化的景观。
5. 管理混乱:公园管理工作混乱,环境卫生差,保安不到位,游客安全隐患多。
以上种种问题,使得公园内的景观质量和环境功能大打折扣,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三、景观提升工程方案1. 水体治理首先,针对公园内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水体治理工作。
我们将委托专业的环境科研机构进行水质评估,找出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同时,需要对公园内的水体进行清淤、补水、增氧,提高水质;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促进水质净化,形成湿地生态系统。
2. 设施更新对于公园内的各类设施,我们将进行全面的更新和改造。
一方面,对于已经年久失修的设施进行修护和维护,使得其能够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逐步引入新的游憩设施和休闲设施,以丰富公园的功能性和娱乐性。
湿地生态公园设计方案和对策设计方案:1.确定公园范围和湿地保护区域:根据湿地面积和其周边环境,确定公园范围和湿地保护区域,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建立生态教育中心:在公园内设立生态教育中心,开展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向游客、学生传授湿地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设立步道和观景点:在公园内规划湿地步道,并设置观鸟、观植物等观景点,供游客观赏湿地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
4.建设湿地植物园:在湿地公园内建设湿地植物园,收集扩繁各类湿地植物,为湿地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
5.设置湿地保护设施: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设置湿地保护设施,如湿地边界标识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等,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
6.引入湿地修复工程:通过湿地修复工程,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提高湿地的生态稳定性。
7.发展湿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在公园内规划湿地采摘区、湿地路线游等经济活动,探索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方式。
对策:1.增加湿地保护区域:加大湿地生态公园的湿地保护区域,限制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政策措施鼓励湿地保护。
2.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湿地水质、植被及野生动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强化湿地生态教育:加大湿地生态教育力度,通过讲座、展览、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建立湿地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湿地管理机构,统筹协调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保障湿地公园的顺利运行。
5.配套设施建设:为湿地生态公园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等,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6.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7.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湿地公园的特色和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和对策,湿地生态公园能够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健身和学习的场所,并在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特制定本专项设计方案。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 优化湿地景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
3. 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提升城市品质。
4.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核心,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2. 综合性原则:兼顾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多方面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地方特色原则: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四、设计方案1. 生态恢复与保护(1)加强湿地植被恢复,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
(2)实施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确保湿地水质达标。
(3)建设生态护岸,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湿地生态平衡。
2. 景观规划(1)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节点,如湿地博物馆、观鸟塔、亲水平台等。
(2)沿水系布置景观带,形成景观轴线,串联各景点。
(3)利用植物配置、地形塑造等手法,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
3. 休闲设施(1)建设游步道、自行车道等休闲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2)设置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等,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3)提供餐饮、购物、咨询服务等,提升游客体验。
4. 文化展示(1)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展示馆,展示湿地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2)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湿地摄影展、民俗表演等,丰富游客文化生活。
5. 管理与维护(1)建立健全湿地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湿地生态安全。
(2)加强湿地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生态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
五、实施计划1. 项目前期准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招标等工作。
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规划方案第一节合理利用规划要求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服从于保护,并与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
开发项目只有在通过严格的环评可行之后才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建设,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游客人数必须控制在环境容量以内。
二、资源与市场相结合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市场接轨,在倡导利用的同时,要注重市场的动态变化,使合理利用项目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合理利用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合理利用要把环境保护、生态教育、休闲娱乐融为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游人享受自然、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可持续发展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合理布局、先易后难、优先开发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辐射范围广、服务当地民众多的项目,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实现永续利用。
五、突出特色公园开发建设要大力弘扬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情民俗,合理利用项目和服务接待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自然特点、本地特色及民族风格。
第二节资源利用方式为了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当代人,还是未来人都需要利用资源。
人口和贪欲膨胀驱使当代人过度利用资源,破坏资源再生能力,损害未来人的利益,甚至人类生存的基础。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更应该树立整体的、长远的、合理的资源观,只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是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良好实践,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在湿地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保护和利用实现双赢的最佳方式。
目录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提出旳理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编制旳根据、原则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存在问题与提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建设旳必要性和可行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旳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项目建设旳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项目选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阳新莲花湖公园景点介绍阳新莲花湖公园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度假、生态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莲花湖湿地公园位于阳新县老城区与新城区接合部,规划总面积1145.4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891.42公顷,湿地率85.68%。
该湿地公园由莲花湖、大泉湖、石灰寨湖和抗大湖等自然湖畔组成,为长江中下游淡水湖泊湿地,是小天鹅、白琵鹭等珍稀水禽的重要觅食区,也是雁鸭类、鹭类、鸥类等水禽的主要觅食、繁衍、栖息区之一。
在结构上,莲花湖公园概括为“一带、三脉、三空间”;一带即以环莲花湖不同特征的植被群落串联景区而构成带状绿廊;三脉即沿滨水岸线打造的岸线形“水脉”、沿山脊轴线打造的山地完整植被群落景观的“绿脉”和分段落分别展示阳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地域文化的“文脉”;三空间即北侧功能复合型的“开放空间”、南面的半岛形的“静态空间”和东侧封闭形的“私密空间”。
此外,莲花湖风景区位于城区美丽的莲花湖畔,伏虎山旁。
南起环湖南路,北抵阳新大道,东始环湖东路,西至环湖西路,规划面积505公顷,2015年6月对外开园接待游客。
风景区以高雅圣洁的莲花为参照物,以碧波荡漾的莲花湖水为依托,在布局上突出阳新百湖之县、鱼米之乡的山水文化特征,将阳新的自然山水风貌映射到景区架构之中,筑成山阳水阴、阴阳互抱的空间基底。
在此基础上,依照景区地理地貌和周边环境特征,将阳新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地域文化根植其中,并根据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圣洁、爱情、多子、祥和的寓意特征,将以莲花为主体的景观标志物、灯具、服务设施等贯穿整个景区中,形成鲜明的文化主题和独特的文化意向。
在功能区域划分方面,莲花湖公园分为入口商业服务区、体育运动健身区、都市文化娱乐区、养生度假休闲区、生态观光体验区、环湖绿地游赏区、中心湖面观景区7大功能区。
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依存,同塑景区。
集休憩、娱乐、度假、运动、商业、科普、生态观光、文化展示多种功能为一体,成为鄂东南目前区域最辽阔、功能最齐全、内涵最丰富、景观最宜人的县级大型滨水公园。
湿地公园规划方案一、背景湿地公园是一种城市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公园的规划旨在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本文档将介绍湿地公园规划方案,包括设计原则、功能区划和景观设计等。
二、设计原则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的核心,规划方案应致力于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湿地植被保护、水质监测和生境恢复等,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2.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湿地公园可以成为公众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场所。
规划方案应包括教育中心、观测站和研究设施等,以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增加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湿地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规划方案应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如散步小道、观鸟台、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人们的需求。
4.融入城市环境湿地公园应与周边城市环境融合,在规划方案中考虑公园与周边建筑物、街道和交通系统的关系。
同时,还应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如节能、环保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三、功能区划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可以将湿地公园分为以下功能区:1.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主要用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该区域应有严格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干扰并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教育与研究区教育与研究区用于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
该区域应包括教育中心、观测站和实验室等设施,用于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教育和研究活动。
3.休闲活动区休闲活动区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可以包括散步小道、观鸟台、游乐区、咖啡厅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4.管理与服务区管理与服务区用于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
包括停车场、管理办公室、洗手间、休息区等设施,为公园的日常运营提供支持。
四、景观设计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应以自然为主导,追求和谐与美感。
以下是一些景观设计要点:1.湿地植被:根据湿地类型,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湿地植被,如芦苇、稻草等,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精选)(二)引言概述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的全面规划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和教育需求。
本文将就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的五个主要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湖泊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动物景观设计、游园路径设计和设施配套设计。
正文一、湖泊景观设计1. 设计多个大小不同的湖泊,形成错综有致的水系网络。
2. 增加湖泊边缘的湿地植被,提供栖息地给水生植物和鸟类。
3. 布置景观岛屿和人工小半岛,增加景观层次和观赏性。
4. 设计湖上的小型游船码头,提供市民游玩的机会。
5. 在湖泊周围设置游步道,方便市民观赏湖景和生态环境。
二、植物景观设计1. 采用湿地适应性植物种植,如芦苇、香蒲等,形成湿地特有的植被景观。
2. 设置花坛和草坪,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视觉效果。
3. 设计观景台和休憩亭,提供市民休息和观赏植物的场所。
4. 布置花廊和藤蔓植物,美化路径和景观空间。
5. 在指定区域种植果树和草药植物,增加公园的实用性。
三、动物景观设计1. 设计鸟类观察点和观鸟塔,方便市民观赏丰富的湿地鸟类。
2. 布置小型动物园区,展示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常见野生动物。
3. 设计人工栖息地吸引蝴蝶、蜜蜂等昆虫类动物。
4. 布置水生动物孵化区,呈现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生生物。
5. 增设野生动物保护区,提供安全的栖息地给湿地野生动物。
四、游园路径设计1. 设计主干路径和分支路径,将湿地公园的各个景点连接起来。
2. 使用自然材料,如木质板材和沙石铺地,增加自然的观感。
3. 布置景观桥梁和栈道,增添游园的趣味性和景观性。
4. 设置凉亭和休息区,方便市民休息和观赏。
5. 安排信息牌和导览图,提供游客导引和信息介绍。
五、设施配套设计1. 设计入口广场和停车场,方便市民进入和停车。
2. 布置公共卫生间和便利设施,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3. 设计露天剧场和活动广场,用于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活动。
4. 安排儿童游乐区和运动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
湿地公园生态工程规划方案一、项目概况湿地公园生态工程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工程项目。
本项目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500公顷,项目包括湿地保护区、游憩区、生态教育区等功能区,项目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二、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资源逐渐遭受破坏,湿地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系统遭遇了许多威胁。
因此,湿地生态保护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提高人们对湿地环境的认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开展此湿地公园生态工程规划。
三、项目内容1. 湿地保护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60%,主要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对自然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人工湿地进行规划和建设,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2. 游憩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20%,主要包括休闲娱乐设施、体育健身场所等。
为游客提供一个安静、轻松的休闲场所,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的场所。
3. 生态教育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10%,主要包括科普展示馆、生态示范区、生态教育活动场所等。
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湿地生态知识,让人们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意识。
4. 其它:包括管理服务区、设施配套区等。
管理服务区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行政办公、维护保洁等服务;设施配套区为项目提供停车场、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
四、工程规划1. 自然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规范化管理和生态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2. 人工湿地规划与建设工程:通过植被恢复和水体治理,提高湿地的水质、水量和水文特征,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3. 游憩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建设休闲广场、健身步道、游园设施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4. 科普展示馆建设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科普展示馆,展示湿地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及湿地保护知识等,为公众提供生态教育和科普知识。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文本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引言湿地公园是一种以湿地资源为核心,融合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本设计方案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生态、景观、教育、互动体验等多功能的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愉悦、健康、教育的休闲空间。
设计原则1.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公园运行期间实施可持续的管理和维护。
2. 景观设计与湿地主题融合:结合湿地的特点,营造自然、开放、和谐的景观环境,使市民能够亲近大自然,感受湿地的独特魅力。
3. 教育和科普功能:通过设立湿地科普馆、观鸟塔、生态教育区等设施,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
4. 互动体验:设置步道、观景平台、儿童游乐区等互动空间,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以打造一个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休闲空间。
设计内容1. 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地形和植被特点,设计合理的湿地水系,包括湖泊、河流和人工湿地等。
保护和修复湿地植被,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并合理规划植物群落。
将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2. 创造景观亮点:在湿地公园中设置观景平台、休闲广场、花坛和景观小品等景观节点,提供观赏湖泊、河流和湿地植被的机会。
景观设计采用植物进行色彩和层次的搭配,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创造宜人的视觉效果。
3. 建设生态教育区:在湿地公园内设立湿地科普馆和生态教育区,通过展示湿地的生态特征、植物和动物稀有物种,以及湿地保护的意义,向市民普及湿地知识。
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如讲座、亲子活动和实地考察,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 创建互动空间:设计儿童游乐区,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乐设施和互动装置,如滑梯、秋千等,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规划步道和观鸟塔,方便市民近距离观察湿地生物,让市民能够亲身感受湿地的魅力。
结语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意义。
铁岭新城区莲花湖湿地概况及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摘要] 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是以人工库塘、稻田、河流及浅水型小型湖泊群为主的复合湿地类型,曾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联的水网结构。
湿地的保护改善了城市人均环境,主要体现在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方面。
[关键词] 湿地莲花湖人居环境多样性莲花湖湿地位于铁岭市新城区,历史上有“五湖八坑”之说,水面非常广阔。
由于历史上盲目进行农田开垦,以及未处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等其它污染水源的排入,导致莲花湖湿地面积大幅削减。
这引起了铁岭市及我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势在必行,同时也是迫在眉睫。
2007年国家林业局正式下文,批复同意铁岭市开展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
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六个,也是我国北方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一、莲花湖湿地概述辽宁省铁岭市莲花湖湿地主要包括得胜台水库、五角湖、大莲花泡和中朝友谊水库四部分。
历史上的莲花湖湿地三面环水,西面紧邻辽河,北面连接柴河,南面汇入凡河,是三条河流的汇合点。
莲花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4226公顷,是以人工库塘、稻田、河流及浅水型小型湖泊群为主的复合湿地类型,曾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联的水网结构。
该复合结构在东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该园区土壤结构、生物区系及其生态过程的湿地性质明显。
湿地景观特征显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基本完整该湿地公园属于辽河水系,位于辽河与其支流柴河、凡河之间的洪泛平原区。
在湿地保护恢复、辽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将起到的示范作用,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恢复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的莲花湖湿地,一座5万吨/日的提升泵站和5.1公里排水管线已开始工作。
人工湿地植物种植也已完工,共栽植芦苇、香蒲、水葱等26种910万株水生植物,此外还种植了乔灌木、草坪、旱生花卉等景观植物。
湿地公园核心区景观工程包括扩湖筑堤工程与园林景观工程。
新建的湿地和莲花湖的堤坝11.37公里,堆筑了莲花湖湖心岛3座、半岛一座,已完成7个亲水平台、5座景观亭、300延长米木栈桥。
湿地公园建设方案
湿地公园建设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保护:
湿地公园作为生态保护区,需要确保公园内的湿地环境保持原始生态状态。
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土地开垦和破坏原生植被,保护湿地中的各类动植物物种。
同时,在公园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桶和环保宣传牌,引导游客积极保护环境。
2. 设施建设:
湿地公园应该设置游步道、观景亭、休息椅等基础设施,以方便游客观赏湿地风光。
景观设计要考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持公园整体自然与宜人的氛围。
此外,公园内还应设置指示标志、信息牌等设施,提供游客所需的信息。
3. 活动区域:
湿地公园可以设置专门的活动区域,包括儿童游乐区、户外运动区、野餐区等,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这些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保证活动区域与自然湿地的协调。
4. 教育意义:
湿地公园可以设置湿地生态示范区,通过丰富的展示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的知识和意义。
公园内可以设置一些生态科普展览馆、生态教育基地等,开设讲座、展览、实地考察等活动,使公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湿地生态环境。
5. 安全措施: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要考虑游客的安全。
设置安全栏杆、防护网,确保游客不会误入危险区域。
同时,公园内应设置视频监控和巡逻人员,加强对公园的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生态保护、设施建设、活动区域、教育意义和安全措施等各个方面,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要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 总则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
项目获奖奖项:专业组分析规划类荣誉奖
项目名称:辽宁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景观规划
项目地址:中国辽宁省铁岭市
项目设计: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目标
1.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如:水质、野生物栖息地、防洪和灌溉等方面;
2.长期的运营管理中增强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功能;
3.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有益的公共领域,包括创新与环境教育等。
项目简介
莲花湖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是一条经久退化的蓄水池,其蓄水量大大减少,水质恶化严重,但仍然是多达165种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其中包括18种国内外的濒危物种。
项目主要针对其生态功能恢复做了新的规划设计,已初步取得成效,建成4700公顷的国家湿地公园,中间还设有629公顷的核心保护区,为野生物提供更干净的水质和更广阔的栖息场所,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有益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1960年左右,在这里修建了莲花湖水库。
但是上世纪末的10年里,这片水域受到城市污水和废水的污染。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使用后,莲花湖及其周边水库退化严重,土地破损明显,水库内淤积严重。
而且由于周边农业经济衰退,水库维护被忽视,干旱季节没有水,导致湿地退化明显,物种逐渐消失。
此时,铁岭市凡河新城的城市规划将其纳入其中,使莲花湖重获生机。
2006年,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承担了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的景观设计工作,总设计师由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设计师胡洁担任。
到2008年9月公园正式建成,如今,那里重新成为鸟类等湿地动物的乐园,一片山清水美的地方。
2011年初,该项目荣获了“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IFLA-APR)风景园林设计类主席奖(President’sAward)”。
与常规城市绿化景观项目不同,湿地是一套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才能使项目顺利完成。
作为领军人物,胡洁成功发挥了设计院背靠清华大学这一优势。
“湿地公园总面积47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为6.29平方公里。
虽然退化严重,但当时仍可以观察到165种鸟类。
”胡洁介绍说,因此项目中邀请了鸟类研究专家,指导清华大学研究生做莲花湖类生活习性研究;清华大学环境学习系则提供了莲花湖扩湖筑堤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对现状生境的分析及保护提出设计意见;清华规划院市政所设计了人工湿地净化系统;铁岭市水利设计院完成了堤防及水利设施工程设计等等。
在各学科专家及工作人员的共同支持下,湿地公园的改造以保护原生态为基础,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占地50公顷的凤冠山的堆砌就实现了景观、生态、经济的一举三得,它源于城市中央水系天水河开挖产生的土方。
天水河将莲花河和附近的凡河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循环水系,河道两侧的绿地成为两条生态廊道。
另外,湖区发现的165种鸟类中,有104
种需要森林和灌木丛环境来栖息,凤冠山成为可选择的新场所。
胡洁还强调了凤冠山的景观规划意义,因为它将莲花湖与城市隔离开,起到了障景的作用。
从中国传统风水角度看,它还是城市中轴线上的靠山,类似北京故宫的景山,在心理上使人们安静平和,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里有一条老堤,因为年久失修已经难以满足各方面功能,设计师原本想直接将其培固加高,满足防洪和管理行车的需求,但此时生态专家提出,老堤上的植物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已经形成稳定的生境,修固过程恐怕会破坏环境。
后来,设计方案改为在老堤外50米修建新堤,保护老堤上老树的同时,又减少了人工活动对湖区水面上鸟类的干扰。
新堤的结构是山皮土碎石碾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边坡为种植土,上面种植了柳树和花灌木以及湿生植物。
项目中人工因素最多的部分就是莲花湖北部三个总面积30公顷的人工岛。
当时水库的芦苇灌丛大多在老堤边缘,水鸟产卵时容易受惊吓,周围的村民也有采食鸟蛋的行为,人工岛为鸟类提供了新的产卵地,使问题得以解决。
湖中还设计修建了一块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占地67.78公顷,是铁岭市城市污水治理的重点工程,可以将污水处理为4级水质标准。
湿地公园中也提供了必要的活动设施,在规划中设计了游览流线和重要的景观节点。
市民可以乘船从几个入口进入,游览天水河、凡河和莲花湖的美景。
新修的大堤可步行观赏东部群山映入莲花湖中,景色秀美壮丽。
南入口区修建了一座湿地博物馆,供人们观鸟和学习使用。
胡洁表示,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严格保护,同时也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人们身临其境后更能提升生态意识。
项目方案
1.建设面积约50公顷的凤凰山,提供森林、灌木林和草坪区域;
2.建设3个人工岛屿,面积约30公顷,提供栖息生物更广阔的觅食场所;
3.建设67公顷的湿地处理区,净化水质;
4.新建10公里长的堤坝,保护早期成熟树种,在新旧两堤坝间提供另外的湿地栖息地。
规划区彩平
五个治理规划不同的功能区,共同完成野生物与公共设施的保护
莲花湖是多种迁徙野生物的栖息地
莲花湖体现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的景观理念
新堤坝,新旧堤坝相隔50米,保护旧堤坝上原有古树,避免人类可能带来的侵害。
北部湿地治理区
公园表现出的多重社会价值:观鸟、远足、参观博物馆、漫游莲花湖周围等
项目已在生态、社会、经济以及专业价值方面取得成效,初步改善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改善了湿地的水质,并提升了铁岭市的公众形象。
公园的部分区域对外开放,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创新、教育和活动的场所,一定程度上增强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