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静电》PPT优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1
教育教学设计主备人雷艳艳执教人活动名称科学:奇妙的静电教学时间活动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塑料尺子每人一把、碎纸屑、泡沫渣、毛线头、铁钉、小石子、积木;在干燥的天气进行活动,因为干燥的天气容易产生静电;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活动流程设计意图课后反思一、导入活动教师:双手是我们亲密的好朋友,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许许多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对小手好朋友来玩一个好玩的魔术。
二、幼儿动手操作活动1.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教师:魔术中我们还请到两个好朋友——尺子、纸屑。
先请小朋友先玩,看看你们用尺子能不能把纸屑吸上来,玩的时候要注意了,千万不要把碎纸屑掉在地上,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宝宝。
2.幼儿操作。
教师:刚才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可是纸屑没有吸起来哦!但是呀,老师会让奇迹发生,让纸屑吸在直尺上,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眼睛睁睁大哦!教师动手实验,让幼儿认真观察。
教师边做边说,尺子头发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吸起来了吗?(吸起来了)成功是试出来的,请你们也来学我的方法试一试吧!3.幼儿再次分组操作,教师巡回了解幼儿实验情况。
让操作成功的幼儿到前面演示一下操作过程,并及时表扬。
教师:你们知道尺子为什么可以吸起纸屑吗?教师小结:原来是尺子在头发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1)、教师:可是呀,在你们玩魔术时,我也发现了有的小朋友没有成功,请他上来做,我们来帮他找找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用摩擦的方法再来试一次,记住了摩擦的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一点,再用点力。
4.幼儿尝试尺子摩擦身体的其他地方,是否也有静电。
教师:尺子摩擦我们的头发产生了静电,尺子摩擦我们身体的其他地方也能产生静电吗?一起来试试吧!5.投放大量材料,尝试并记录。
教师:好神奇哦,尺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尺子和我们的衣服、裤子、鞋子、毛线衣摩擦也产生了静电。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XX课件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活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主动积极的寻求帮助。
初步了解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止静电的方法。
活动准备:尺子铅笔塑料袋等实验物品。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一迁移幼儿生活经验,教师演示实验步骤。
迁移幼儿经验,提问:师:看到这些材料了吗?朱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噢!师:怎么样能让尺子将桌上的纸屑吸起来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师进行实验。
用尺子在绸布上摩擦,然后吸起桌上的纸屑。
师:朱老师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神奇的现象吗?二幼儿实验并记录,观察静电现象,教师进行引导。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记录表,提出要求。
师:桌上有什么?请你们用尺子在绸布上摩擦,然后吸一吸小筐里的东西,看看能不能吸起来。
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实验,教师个别指导。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朱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一些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做做实验,看看可以吸起哪些东西,然后记录下来。
师:把记录好的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是怎么记录的?集体分享实验结果。
师:请你说说实验结果?有谁的结果不一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对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再次进行实验,分享结果。
师:我们根据记录的答案再来进行一次实验,看看我们验证的对吗?一起再来试验一次!教师总结,简单解释静电现象。
师:为什么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不能呢?师小结:通过摩擦就会产生静电现象。
三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了解常用的防止静电的方法。
师:你遇到过静电现象吗?感觉怎么样?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静电呢?教师总结:我们要尽量穿棉质的衣服,勤洗澡勤换衣服。
天气干燥的时候要注意擦护肤霜。
XX课件。
如何制作科学活动《神奇静电》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科学探索》第四章第三节——《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静电定义、产生原理、生活中静电现象以及静电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解静电概念,掌握静电产生原理;2.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生活中静电现象,解静电应用;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产生原理,静电现象在生活中应用;2. 教学重点:静电概念,静电现象观察与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静电发生器、气球、玻璃棒、丝绸、硬纸片等;2. 学具:每组一套静电实验器材,包括静电发生器、气球、玻璃棒、丝绸、硬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带上电荷;(2)将带电气球靠近墙壁,观察气球与墙壁之间相互作用;(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摩擦后气球能吸引轻小物体?2. 例题讲解(1)讲解静电概念及产生原理;(2)分析生活中静电现象,如衣服上静电、电脑屏幕上灰尘等;(3)介绍静电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电荷;(2)将带电玻璃棒靠近轻小物体,观察其相互作用;(3)讨论:如何防止生活中静电现象?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静电现象产生原因;(3)引导学生思考静电在生活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静电概念2. 静电产生原理3. 生活中静电现象4. 静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静电概念及产生原理;(2)列举生活中静电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3)谈谈静电在生活中应用。
答案:(1)静电是由于电荷重新分布而产生现象,产生原理是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2)如衣服上静电、电脑屏幕上灰尘等,产生原因是物体带电;(3)静电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静电现象兴趣浓厚,实验操作认真,课堂氛围良好。
如何制作科学活动《神奇的静电》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神奇的静电》一课,该内容位于《初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静电的定义、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与防治,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静电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学会运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能够独立完成静电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实验操作。
难点:静电的利用与防治,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静电发生器、气球、玻璃棒、丝绸、硬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静电实验器材,包括气球、玻璃棒、丝绸、硬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气球与头发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引发学生对静电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静电的定义、产生原因、利用与防治等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
4. 实验操作(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探讨静电产生的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静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的定义2. 静电的产生原因3. 静电的利用与防治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答案:干燥的天气里,衣物与皮肤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时产生的声音。
2. 课后实践:运用静电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静电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与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研究静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吸附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实验操作4. 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纸屑,他们想和尺子做朋友,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小纸屑粘到尺子上?(用双面胶、胶水、透明胶布、水等方法)2、更深层次提问:现在不用双面胶、胶水,也不用胶布,谁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尺子把纸屑吸起来?(尺子不要挨住小纸屑,但能把小纸屑吸起来)二、幼儿尝试——“小纸屑被吸起来了”1、教师出示了绸布、尺子和纸屑,让幼儿想一想尺子和绸布怎样做就能把小纸吸起来。
2、幼儿尝试自己所想到的方法,看是否能吸起小纸屑?3、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把尺子放在绸布上快速摩擦后,然后再去吸小纸屑,看会发生什么现象?4、提问:为什么尺子在绸布上摩擦后会把小纸屑吸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5、教师小结:因为尺子在绸布上摩擦后会产生一种电,这种电是静止停留在尺子上,所以我们把这种电叫静电。
这种电不是我们日常电视电灯用的电,小朋友千万不能动插销、电源这些危险的电。
6、教师示范:让幼儿了解静电在尺子上停留的时间很短,一会儿就消失没有了。
小朋友们看,尺子在绸布摩擦后会产生什么?(静电)尺子上有了静电,小纸屑就会被吸起来,认真观察,咦,小纸屑怎么了?(掉下来了)为什么小纸屑会掉下来了?(因为尺子上没有静电了)对了,因为静电在尺子上停留的时间很短,一会就消失没有了,所以小纸屑会掉下来。
7、进一步提出问题:尺子在绸布上摩擦后能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那它还可以在什么地方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呢?(衣服上、头发上、裤子上、袜子上、皮肤上等。
)幼儿尝试用尺子在衣服、裤子、头发、皮肤上摩擦看会怎么样?三、猜一猜——“还有什么东西通过摩擦后能产生静电,也可以吸起小纸屑?”幼儿对“摩擦起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又提出新问题:“除了尺子在绸布上、衣服上、裤子上、头发上等,摩擦后产生静电,还有什么东西通过摩擦后也可以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呢?(幼儿猜想:如铅笔、筷子、吸管、彩笔、梳子等。
)教师指导幼儿在提前准备好的记录表上记录下自己猜想的结果,并请一位小朋友和大家交流一下他的预测结果。
奇妙的静电活动目标:1.乐意参与摩擦起电的实验探究,感受静电的奇妙,体验制造静电的快乐。
2.在操作和实验中发现用什么样的物品、怎样的方法摩擦后可以产生静电,能记录、交流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3.初步感知摩擦引起的静电现象,发现有的物体(如塑料)摩擦后能产生静电,吸起纸屑等轻巧的物体,有的不能。
活动准备:1.资源包材料:教学课件《生活中的静电》;音乐。
2.每组塑料纸一张,小盘子一个,塑料直尺、铅笔、吸管、金属筷子、水彩笔、碎纸片、小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1.欣赏魔术,产生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1)变魔术:出示一张小塑料纸,松开手指后,塑料纸会掉下来,但用塑料纸与头发摩擦后,塑料纸能吸附在手上,松开手指后也不会掉下来。
(2)请幼儿猜测其中的原因。
2.尝试操作,探索魔术的秘密。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为什么(2)引导幼儿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尺子经过摩擦以后产生了电,这些电叫静电,它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3.再次尝试,进一步探索魔术的秘密。
(1)提问:还有什么东西也能用来变这个魔术,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呢(2)幼儿先记录自己的猜想(认为能产生静电的划“√”,不能产生静电的划“x”),再自由动手操作,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并进行记录(教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如衣服、头发等处摩擦)(3)幼儿对照记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根据记录视情小结幼儿的发现。
4.游戏:贴气球,迁移探索经验。
(1)出示气球,提问:怎样让气球贴上黑板不掉下来(2)幼儿分两组比赛,比比1分钟内哪组气球贴得多。
(3)观察、比较后,引导幼儿小结:除了塑料物品外,橡胶物品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
5.观看课件,拓展认知,了解生活中的静电。
(1)幼儿完整观看课件,初步了解静电产生、静电利用、静电危害、静电防止。
(2)小结:在干燥的环境下,要想使自己不被“电到”,就要保持身体的湿润,勤洗手、洗澡,穿棉、丝等布料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