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树分析法的内容及其分析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什么是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FTA)技术是美国贝尔电报公司的电话实验室于1962年开发的,它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地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
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它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
一般来讲,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也是以故障树分析为主要标志的。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核电站危险性评价报告,即“拉姆森报告”,大量、有效地应用了FTA,从而迅速推动了它的发展。
什么是故障树图(FTD)故障树图 ( 或者负分析树)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根据元部件状态(基本事件)来显示系统的状态(顶事件)。
就像可靠性框图(RBDs),故障树图也是一种图形化设计方法,并且作为可靠性框图的一种可替代的方法。
一个故障树图是从上到下逐级建树并且根据事件而联系,它用图形化"模型"路径的方法,使一个系统能导致一个可预知的,不可预知的故障事件(失效),路径的交叉处的事件和状态,用标准的逻辑符号(与,或等等)表示。
在故障树图中最基础的构造单元为门和事件,这些事件与在可靠性框图中有相同的意义并且门是条件。
故障树和可靠性框图(RBD)FTD和RBD最基本的区别在于RBD工作在"成功的空间",从而系统看上去是成功的集合,然而,故障树图工作在"故障空间"并且系统看起来是故障的集合。
传统上,故障树已经习惯使用固定概率(也就是,组成树的每一个事件都有一个发生的固定概率)然而可靠性框图对于成功(可靠度公式)来说可以包括以时间而变化的分布,并且其他特点。
故障树分析中常用符号故障树分析中常用符号见下表:故障树分析法的数学基础1.数学基础(1)基本概念集: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集就是具有某种共同可识别特点的项(事件)的集合。
这些共同特点使之能够区别于他类事物。
并集:把集合A的元素和集合B的元素合并在一起,这些元素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为A∪B或A+B。
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分析工具,用于分析和解决系统故障问题。
它是基于树状结构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将系统故障现象从根本原因向下逐步细分,最终找出故障产生的根源,从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故障树分析法由冯·邓明、吕培堂等人提出,旨在解决复杂的系统故障问题。
它借鉴了概率论、逻辑学和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故障树模型,分析系统故障的发生概率和故障根本原因,以便进行故障预防和改进工作。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系统故障事件的分析,找出导致故障的基本事件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构建起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故障树模型。
在故障树中,根事件表示系统的故障事件,中间事件表示造成故障事件的基本事件,而最底层的事件则是导致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
在进行故障树分析时,首先需要明确系统故障的范围和目标,然后收集相关的故障数据和现象,建立故障树模型,并进行逻辑推导和计算分析。
通过对故障树模型的分析,可以找出导致故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进而制定相应的故障排除和改进措施,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故障树分析法通常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如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追溯分析法等。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系统故障的性质和根本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总之,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故障的根源并提供解决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故障树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故障树模型,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故障树分析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系统工具,将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
故障树分析法的内容及其分析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是1961~1962年间,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沃森(H.A.Watson)在研究民兵火箭的控制系统中提出来的。
首篇论文在1965年由华盛顿大学与波音公司发起的讨论会上发表。
1970年波音公司的哈斯尔(Hassl)、舒洛特(Schroder)与杰克逊(Jackson)等人研制出故障树分析法的计算机程序,使飞机设计有了重要改进。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拉斯穆森(Rasmusson)为首的安全小组所写的“商用轻水核电站事故危险性评价”报告,使故障树分析法从宇航、核能逐步推广到电子、化工和机械等部门。
故障树分析法实际上是研究系统的故障与组成该系统的零件(子系统)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零件(子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去估计系统故障发生概率的一种方法。
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硬件、软件、环境、人为等因素进行分析,画出故障树,确定系统失效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及其发生的概率,从而计算出系统的失效概率,以便采取相的补救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故障树分析一般有以下一些作用:(1)指导人们去查找系统的故障。
(2)能够指出系统中一些关键零件的失效对于系统的重要性。
(3)在系统的管理中,提供了一种看得见的图解,以便帮助人们对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并且对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节省了大量的分析系统故障的时间,简化了故障分析过程。
(5)为系统的可靠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奠定的基础。
故障树分析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1)定义系统,确定分析目的和内容,明确对系统所作的基本假设,对系统有一个详细的、透彻的认识。
(2)选定系统的顶事件。
(3)根据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建造故障树。
(4)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分析各故障事件结构的重要度,应用布尔代数对其进行简化,找出故障树的最小割集。
(5)收集并确定故障树中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或基本事件分布规律及其特性参数。
什么是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FTA)技术是美国贝尔电报公司的电话实验室于1962年开发的,它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地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
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它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
一般来讲,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也是以故障树分析为主要标志的。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核电站危险性评价报告,即“拉姆森报告”,大量、有效地应用了FTA,从而迅速推动了它的发展。
什么是故障树图(FTD)故障树图 ( 或者负分析树)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根据元部件状态(基本事件)来显示系统的状态(顶事件)。
就像可靠性框图(RBDs),故障树图也是一种图形化设计方法,并且作为可靠性框图的一种可替代的方法。
一个故障树图是从上到下逐级建树并且根据事件而联系,它用图形化"模型"路径的方法,使一个系统能导致一个可预知的,不可预知的故障事件(失效),路径的交叉处的事件和状态,用标准的逻辑符号(与,或等等)表示。
在故障树图中最基础的构造单元为门和事件,这些事件与在可靠性框图中有相同的意义并且门是条件。
故障树和可靠性框图(RBD)FTD和RBD最基本的区别在于RBD工作在"成功的空间",从而系统看上去是成功的集合,然而,故障树图工作在"故障空间"并且系统看起来是故障的集合。
传统上,故障树已经习惯使用固定概率(也就是,组成树的每一个事件都有一个发生的固定概率)然而可靠性框图对于成功(可靠度公式)来说可以包括以时间而变化的分布,并且其他特点。
故障树分析中常用符号故障树分析中常用符号见下表:故障树分析法的数学基础1.数学基础(1)基本概念集: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集就是具有某种共同可识别特点的项(事件)的集合。
这些共同特点使之能够区别于他类事物。
并集:把集合A的元素和集合B的元素合并在一起,这些元素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为A∪B或A+B。
故障树分析详细范文1.确定系统故障:首先,需要明确定义系统的故障。
故障可以是系统无法达到预期性能、无法执行特定功能或完全失效等。
2.确定故障起因:然后,需要确定导致系统故障的起因。
这可以是单个组件的故障、操作员错误、环境因素等。
3.创建故障树:接下来,需要创建故障树。
故障树是一个逻辑结构图,用来表示系统故障的可能起因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树的根表示系统故障,分支表示可能的故障起因,叶节点表示故障的具体原因。
4.评估故障概率:在故障树中,需要为每个故障事件分配一个概率值,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可以通过专家评估、数据分析或以往经验得出。
5.分析故障树:在故障树中,如果存在从顶部到底部的路径,即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路径,表示系统发生故障的逻辑。
通过分析故障树,可以识别导致系统故障的关键故障事件。
6.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根据故障树分析结果,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减少系统故障的概率。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备用设备、改进操作程序或提供培训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然而,故障树分析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专业知识来创建和分析故障树。
其次,故障树分析通常只考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并未考虑故障的后果严重性。
因此,在进行故障树分析时,需要考虑到这些限制,并结合其他方法来综合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故障分析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理解和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详细的故障树分析,可以准确地识别系统故障的起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故障树分析法范文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是一种用于系统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排查的专业方法。
故障树分析法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逻辑模型,识别出可能导致系统发生故障的所有可能性,并确定主要风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故障预防。
故障树分析法以树状的逻辑结构来表示系统的失效路径,其中根节点代表系统的失效,而叶子节点表示各种可能的故障原因。
通过逐层分析,可以将系统的失效路径追溯到具体的故障原因,从而找到造成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
故障树分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定义系统故障:首先,确定系统失效的具体定义,包括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停止运行、性能下降等。
这有助于明确问题的范围和关注点。
2.识别故障原因: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识别可能导致系统失效的各种原因。
这可以通过专家讨论、历史数据分析、现场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绘制故障树:根据系统的失效路径和各种故障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出故障树。
在故障树中,使用逻辑门(如与门、或门)来表示各种故障原因之间的关系。
逻辑门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分析目的进行确定。
4.计算失效概率:对故障树中的各种故障原因进行定量评估,计算出各个故障原因的失效概率。
这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实验数据、专家评估等方法获得。
6.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故障预防和风险控制策略,提出改进措施。
这可以包括修复已有问题、提升系统设计可靠性、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等。
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工程师系统地分析和解决系统故障问题,找出可能导致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
它还能够定量评估系统的失效概率,为风险管理和故障排查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故障树分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涉及较复杂的系统时,故障树的构建和计算可能变得非常复杂;此外,故障树分析法忽略了故障事件之间的时间相关性,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一定偏差。
综上所述,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找出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故障预防。
《FTA故障树分析》
【培训课程大纲】
第一章概述
1、故障树的定义
2、故障树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FTA的目的
——FTA一般步骤
3、故障树分析常用的术语及符号
——底事件
——顶事件
——中间事件
——开关事件
——条件事件
4、故障树分析常用的逻辑门及符号
——与门
——或门
——非门
——表决门
——顺序与门
——异或门
——禁门
——故障树转移符号
第二章建立故障树的方法
1、建立故障树的步骤
——确定故障树分析的范围——确定故障树的顶事件——故障树作图
2、故障树的规范化
3、故障树简化方法-模块化方法
4、故障树简化方法-布尔代数法
第三章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1、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2、最小割集和最小路集
3、故障树分析的下行法与上行法
4、故障树的对偶树
第四章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目的:
2、概率组成函数穷举法
3、利用最小割集求解
4、概率重要度
5、故障树的对偶树
第五章故障树分析的发展方向——模糊故障树
——动态故障树
——贝叶斯网络与故障树分析——多状态故障树
【课程最后,回顾总结,提问答疑】。
故障树分析法1 、一般概念故障树分析法是把所研究系统的最不希望发生的故障状态作为故障分析的目标,然后寻找直接导致这一故障发生的全部因素,再找出造成下一事件发生的全部直接因素,一直追查到毋需再深究的因素为止。
通常,把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称为顶事件,毋需再深究的事件称为底事件,介于顶事件与底事件之间的一切事件称为中间事件。
用相应的符号代表这些事件,再用适当的逻辑门把顶事件、中间事件和底事件联结成树形图,这样的树形图就称为故障树,用以表示系统或设备的特定事件(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与它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部件故障事件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
故障树分析法将系统故障形成的原因作为由总体至部分按树状逐级细化,因为方法简单,概念清晰,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它是对动态系统的设计、工厂试验或对现场设备工况状态分析的一种较有效的工具。
2.故障树分析的顺序应用故障树分析时应遵循如下步骤:1)给系统以明确的定义,选定可能发生的不希望事件作为顶事件。
2)对系统的故障进行定义,分析其形成原因(如设计、运行、人为因素等)。
3)作出故障树逻辑图。
4)对故障树结构作定性分析,分析各事件结构重要度,应用布尔代数对故障树简化,寻找故障树的最小割集,以判明薄弱环节。
5)对故障树结构作定量分桥。
如掌握各元件、各部件的故障率数据,就可以根据故障树逻辑,对系统的故障作定量分析。
3、故障树分析法应用的符号4、结构函数故障树是由构成它的全部底事件的“并”和“交”的逻辑关系联结而成,为了便于对故障树作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必须给出故障树的数学表达形式,也就是结构函数。
系统失效可称为故障树的顶事件,记作T,系统各部件的失效称为底事件。
5、故障树分析1)定性分析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弄清系统出现某种故障(顶事件)有多少种可能性。
如果某几个底事件的集合失效时,将引起系统故障的发生,则这个集合就称为割集。
这就是说,一个割集代表了此系统发生故障的一种可能性,即一种失效模式;与此相反,一个路集,则代表了一种成功可能性,即系统不发生故障的底事件的集合。
故障树分析法的内容及其分析
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是1961~1962年间,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沃森(H.A.Watson)在研究民兵火箭的控制系统中提出来的。
首篇论文在1965年由华盛顿大学与波音公司发起的讨论会上发表。
1970年波音公司的哈斯尔(Hassl)、舒洛特(Schroder)与杰克逊(Jackson)等人研制出故障树分析法的计算机程序,使飞机设计有了重要改进。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拉斯穆森(Rasmusson)为首的安全小组所写的“商用轻水核电站事故危险性评价”报告,使故障树分析法从宇航、核能逐步推广到电子、化工和机械等部门。
故障树分析法实际上是研究系统的故障与组成该系统的零件(子系统)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零件(子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去估计系统故障发生概率的一种方法。
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硬件、软件、环境、人为等因素进行分析,画出故障树,确定系统失效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及其发生的概率,从而计算出系统的失效概率,以便采取相的补救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故障树分析一般有以下一些作用:
(1)指导人们去查找系统的故障。
(2)能够指出系统中一些关键零件的失效对于系统的重要性。
(3)在系统的管理中,提供了一种看得见的图解,以便帮助人们对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并且对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节省了大量的分析系统故障的时间,简化了故障分析过程。
(5)为系统的可靠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奠定的基础。
故障树分析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
(1)定义系统,确定分析目的和内容,明确对系统所作的基本假设,对系统有一个详细的、透彻的认识。
(2)选定系统的顶事件。
(3)根据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建造故障树。
(4)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分析各故障事件结构的重要度,应用布尔代数对其进行简化,找出故障树的最小割集。
(5)收集并确定故障树中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或基本事件分布规律及其特性参数。
(6)根据故障树建立系统不可靠度(可靠度)的统计模型,确定对系统作定量分析的方法,然后对该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7)根据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故障树分析方法是估计复杂系统可靠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它的特点在于能形象地显示出产生系统故障的外在与内在原因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样,为设计、管理、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形象的基础资料。
故障树是一种特殊的倒立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它用事件符号、逻辑门符与和转移符号描述系统中各种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逻辑门的输入事件就是输出事件的“因”,逻辑门的输出事件就是输入事件的“果”。
故障树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找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即求出系统故障的所有最小割集。
每一个最小割集就是导致系统失效的一种情况。
最小割集是指任何可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必要的底事件的集合,若其中任何一个底事件不发生,则顶事件不会发生。
(割集:某一基本事件的集合。
假设该集合中的基本事件都发生时,则“顶事件“发生。
)
上行法的基本方法是对每一个输出事件而言,如果它是“或”门的输出,则用该“或”门的所有输出事件的布尔和表示此输出事件;如果它是“与”门的输出,则用该“与”门的所有输入事件的布尔积表示此输出事件。
”上行法的工作步骤是从底事件开始,从下到上逐步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结果事件都已被理为止,这样得到一个顶事件的布尔表达式,根据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将顶事件化成诸底事件的积的和的最简式,此最简式的每一项所包括的底事件即一个最小割集。
下行法的基本方法是,对每个输出事件而言,如果它是“或”门的输出,则将该“或”门的输出事件各排成一行;如果它是“与”门的输出,则将该门的所有输入事件排在同一行。
下行法的工作步骤是从顶事件开始,由上而下逐个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如前所述,直到所有的结构事件都已被处理为止。
最后所得每一行的底事件集合是故障树的一个割集。
将这些割集进行处理,可得出所有的最小割集。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输入系统各单元(底事件)的失效概率求出系统的失效概率;二是求出各单元(底事件)的结构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最后可以根据关键重要度的大小排序出最佳故障诊断和修理顺序,同时也可作为首先改善相对不大可靠的单元的数据。
在故障树中,底事件、结果事件、顶事件等都是故障事件。
取值1表示事件发生,取值0表示事件不发生。
如果以X i 表示最小割集中的基本事件,则对第j 个最小割集K j 的结构函数K j (X)有如下关系:
I K X j i i j X K ∈=)(
假设整个故障树有K 个最小割集,则K 个最小割集对于故障树顶事件的发生来说是一个“并”的关系,而最小割集中的基本事件之间是一“串”关系,那么我们
就可以构成以下的结构函数:
Y I K i i i K X j X 1)(=∈=Φ
上式说明,在K 个最小割集中,任一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同时发生,顶事件都能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继平,李元科.现代设计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 刘瑶.安全仪表系统中故障树分析法的应用,2007
[3] 魏选平,卞树檀.故障树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004
[4] 于吉成.浅谈故障树分析法与应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