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材+报告全
- 格式:pdf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54
应用化学实习报告应用化学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习企业介绍:介绍实习期间所在的企业,包括公司概况、主要业务领域、产品或服务等。
2. 实习目的和意义:说明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例如了解应用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实际操作技能、了解企业运作等。
3. 实习时间和地点:说明实习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4. 实习内容:详细描述实习期间所从事的具体实习内容,例如实验室操作、产品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5. 实习过程:描述实习的整个过程,包括与上级的交流与协作、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工作中的收获和困难等。
6. 实习成果和总结:总结实习期间的成果,包括完成的任务和项目、为企业做出的贡献等。
分析实习的收获和经验,并提出自己对实习的反思和建议。
7. 实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包括对应用化学的认识、对职业发展的规划等。
8. 实习证明或其他附件:如有实习证明或其他相关材料,可以附在报告中以证明实习的真实性。
以上是编写应用化学实习报告的一般内容,具体可以根据自己实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写报告时,可以借鉴一些实习报告模板,以保证报告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应用化学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实习单位介绍实习背景:我是一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选择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和实践都非常感兴趣。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我决定在实习期间选择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实习。
实习单位介绍:我选择在某某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实习,该机构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服务。
该机构的团队由一批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组成,他们在不同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并且能够根据个人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在这个机构实习,我有机会和专业人士一起合作,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实习目标:我的实习目标是提高自己的咨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熟悉咨询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同时加深对应用心理学的理解和实践。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教材《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系列篇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中南大学教材科2006年9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实验技能培养的目标是: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要求,通过三级实验教学环节既训练学生能熟练掌握各项化学操作技能,又具有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能从事生产、研究、开发、分析和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继续从事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药学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具有很强创新意识的高级研究人才。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符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用书—《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与科学训练》。
该教材的内容综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应用电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中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
以物质制备为主线,以化学基本操作、物质制备与分离、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化学为基本内容。
按照方法论和学科内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编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技术和技能。
使其形成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科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化学学科知识和实验技巧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的整体感和全局观。
使学生受到最基本的科学训练,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步骤和内容,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创新意识。
通过专题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使其初步具有独立开展试验工作的能力。
为后今后从事生产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
本书由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曾冬铭、陈立妙、卢周广、古映莹等老师编写。
编写过程中得到化学系其他老师的大力支持,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9月实验须知 (1)实验一氧化锌纳米粉体的低温化学法合成与性能研究 (2)实验二超细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粉体的水热制备及性能表征 (10)实验三LiCoO2及其电化学性能 (15)实验四氧化镁多孔材料的合成及比表面积的测定 (19)实验五液相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25)实验六纳米SnO2气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30)实验七镍氢电池贮氢合金电极的制作与电化学综合性能的评价 (34)实验八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特征 (38)实验九聚苯胺导电聚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42)实验十丙酮酸的电化学合成 (46)实验十一电化学方法纯化酪氨酸 (48)实验十二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抗坏血酸等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51)实验十三洗涤剂的配制及洗涤剂的性能测试 (53)实验十四雪花膏的配制 (55)实验十五聚合氯化铝的制备 (57)实验十六聚铝的质量检测及絮凝性能测定 (59)实验十七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62)实验十八聚醋酸乙烯酯的制备及粘结性能测试 (65)实验十九水溶性酚醛树脂胶的制备 (67)实验二十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制备、游离甲醛的消除与测定 (70)实验二十一聚磷酸铵的制备及阻燃性能测试 (75)实验二十二钡—镉—锌复合型热稳定剂的制备 (77)实验二十三聚氯乙烯(PVC)塑料热稳定性能测试 (81)实验二十四电解法印染废水脱色及COD的测定 (84)实验二十五两相滴定法测定pMBp–C6H6–Zn2+体系的萃取常数 (88)实验二十六用液膜分离法处理含铜溶液 (92)附录1 泡沫性能的测定-罗氏泡沫测定仪 (96)附录2 去污力的测定 (97)附录4 白度测定-ZBO型白度测定 (99)附录5 粘度测量-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 (100)附录6 胶粘剂粘和性能测试 (101)附录7 涂料耐湿擦性测定—REF.902湿擦洗测定 (102)附录8 涂装质量测试 (104)附录9 熔点测量—显微镜熔点测定仪 (105)附录10 氧指数法 (106)附录11:荧光特性测定(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 (108)附录12:气敏传感器简介 (109)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在前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验中所遇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用化学实习报告应用化学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通过对企业的了解进一步使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
3.通过参观实习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与规范操作意识。
4.通过参观增加学生对具体生产工艺与流程的了解。
5.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德,为胜任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做为应用化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学校安排了本次为期十天(7月20日29日)的认识实习,要求学生对化学工业生产有基本认识。
从7月23日开始我们先后参观了陕化复肥厂(其中包括磷铵车间、磷酸车间)。
通过实习让我们对陕化复肥厂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运作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初步了解了陕化复肥厂的生产工艺、污染物处理的流程和工作原理,对化工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单位简介:陕化复肥厂公司地处陕西华县精细化工园区,占地面积223万余平方米,现有员工3200人。
公司主导产品“华山”牌尿素和“陕复”牌磷酸二铵均属“陕西省名牌产品”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质量稳定,信誉良好,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近年先后荣获全国化肥生产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企业、陕西省先进集体等称号;由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承建的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10月全面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3.2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两套30万吨/年合成氨、配套94万吨/年尿素,销售收入可达26亿元、利润2.6亿,届时公司年总产值可超50亿元。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节能减排,延伸陕西煤业化工产业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实习时间:7月23日-7月29日(一)、产品相关知识:磷酸铵是含氮、磷两种主要营养元素的高浓度复合肥料,也是生产高浓度复合肥料的基础肥料,在生产过程中按一定配比添加不同的营养元素和制造成适合各种农作物的专用肥料。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次应用化学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应用化学在生产、科研等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全面了解应用化学在生产、科研等领域中的应用;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 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
三、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某化工企业2. 实习内容:(1)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设备和技术;(2)学习应用化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如催化剂、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等;(3)参与实验室实验,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如滴定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4)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四、实习过程及收获1. 实习过程(1)参观企业生产车间: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原料车间、反应车间、成品车间等,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和技术。
(2)学习应用化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在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学习了催化剂、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参与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同学们进行了滴定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实验,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4)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同学们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2. 收获(1)掌握了应用化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如催化剂、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等;(2)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如滴定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3)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对应用化学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应用化学实习,同学们不仅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下是对本次实习的总结:1.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问,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2. 实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使同学们对应用化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3.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4. 实习结束后,同学们对应用化学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名称:有机合成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目的:1. 熟悉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制备一种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提纯和鉴定。
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其基本原理为醇与酸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酯。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烧杯、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玻璃棒、滤纸、滤斗、干燥器、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 试剂:乙醇、乙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蒸馏水、无水硫酸钠等。
实验步骤:1. 酯化反应:- 将乙醇和乙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于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 加热至回流状态,反应一定时间。
- 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
2. 分离与提纯:-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
- 分离出有机层,用碳酸钠溶液洗涤,去除酸性物质。
- 将有机层转移至烧杯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
- 过滤,收集滤液。
3. 鉴定:-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收光谱。
- 根据吸收光谱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酯化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逐渐变深,表明反应进行良好。
- 通过薄层色谱(TLC)分析,证明反应生成了目标化合物。
2. 分离与提纯:- 分液漏斗分层明显,有机层呈淡黄色。
- 碳酸钠洗涤后,溶液呈中性,去除酸性物质效果良好。
- 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滤液无明显水分。
3. 鉴定:- 根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收光谱,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 与文献报道的吸收光谱进行对比,证实实验制备的目标化合物为预期产物。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提纯和鉴定。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理解,培养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应用化学实验室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滴定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滴定反应的当量点,通过滴定液体积的测定来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 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
2. 使用滴定管准确加入标准溶液。
3. 观察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体积。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 实验结果:- 标准溶液浓度:C(标准) = 0.1000 mol/L- 待测溶液浓度:C(待测) = 0.0985 mol/L- 计算误差:±0.5%2. 实验二: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掌握有机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的分离纯化。
- 实验原理:通过有机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目标产物。
-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反应。
3. 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分离纯化操作。
4. 分析产物的结构和纯度。
- 实验结果:- 反应产物:目标化合物- 产率:60%- 纯度:98%3. 实验三:环境化学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环境化学分析方法,掌握水质、土壤等样品的检测技术。
- 实验原理: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含量。
- 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2. 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检测。
3. 测定污染物含量。
4. 分析结果,评估环境质量。
- 实验结果:- 水样:重金属离子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 土壤样:有机污染物含量低于限值。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应用化学实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实习的一些总结:1. 实验技能的提升:通过实验操作,我掌握了酸碱滴定、有机合成、环境化学分析等实验技能。
2024年应用化学实习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总结了2024年我在应用化学领域的实习经历,包括实习的机构、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实习成果和对未来的展望等。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应用化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了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1. 引言应用化学是从化学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本次实习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应用化学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习机构本次实习我选择了XXX公司作为实习的机构。
XXX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型材料研发和应用的高科技公司。
他们在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3. 实习内容我在实习期间主要参与了XXX项目的研究。
XXX项目是一个关于新型材料在电子领域应用的研究。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物性表征和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我还参与了一些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例如对材料的表面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等。
4. 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实验操作上的困难。
例如,在合成材料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反应条件的调整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跟导师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向其他同事请教等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我还遇到了一些数据分析上的困难。
通过参与实验室组织的相关培训和与同事的讨论交流,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巧,解决了这个问题。
5.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新型材料的知识,还积累了一些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经验。
我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和评价。
我通过实习展示了这个新型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潜力,并得到了实习导师的肯定和好评。
6. 对未来的展望本次实习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应用化学的实际应用。
我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在应用化学研究领域深耕,继续探索新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校内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操作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在校内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循实验室规范操作,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培养了良好的实验素养。
本次实习旨在提高我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常见仪器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实验药品的性质和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2. 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实验(1)溶液的配制与分析本次实习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了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的使用。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熟悉了滴定、光谱分析等方法在溶液分析中的应用。
(2)气体的制备与检验我们学习了气体的制备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并掌握了气体的检验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物质的合成与表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等实验,熟悉了反应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产物的表征方法。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掌握了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状态物质的合成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实习中的团队合作与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了分工合作、相互协助,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定期举行讨论会,交流实验心得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习,我熟练掌握了实验室常见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溶液的配制、气体的制备与检验等实验技能。
(2)培养了实验素养:在实习过程中,我遵循实验室规范操作,注重实验安全,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3)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与交流,我学会了团结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某些实验原理理解不深,实验操作不够规范等。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名称: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开出实验项目数:8课程编号:21120420大纲主撰人:何文绚、黄尊行、李献文、大纲审核人:黄晓东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分:1.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三、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一)实验教学目的《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学生在一二年级经过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已初步掌握化学学科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
为加强化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二)实验基本要求综合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各学科主要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成分分析(仪器及化学分析,复杂体系的预处理)、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有机及无机合成、基本理化数据测定等类型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常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类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1、成分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用各种仪器及化学分析手段(包括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来解决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掌握成分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多地学会应用系里的各种先进仪器及设备。
2、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集气体样品,如何监控大气质量以及如何评价大气质量。
掌握气体采集、测定、评价的基本原理,学会气体采样机、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有机及无机合成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无机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设计、配置实验装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各种合成技能的应用。
4、常数测量实验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常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进一步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常数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目录实验一、流体阻力实验 (2)实验二、柏努利实验 (14)实验四、对流传热实验 (18)实验五、板框压滤机过滤常数的测定 (28)实验六、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 (34)实验七、干燥实验 (40)实验十、填料式精馏塔的操作 (51)实验十二、振动筛板萃取实验 (57)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化学化工院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同组者实验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74.170557103077.17.9997778.120185.0Re 3=⨯⨯⨯==-μρdu 353947.07.99910009.12720185.0785.01024169.324232=⨯⨯⨯⨯⨯=∆=-ρπP d Qc分别由lg λ~lgRe 、lg ζ~lgRe 、lgc ~lgRe 作关系曲线:φ25*2.5 mmΦ42*3.5 mm弯头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根据处理结果可得:(1)由图1知曲线方程为y = -0.6782x + 3.7459,理论上用柏拉修斯公式表示则为: y=-0.25x-0.4998,与理论较为接近(2)由图2知曲线方程为y = -1.6466x + 2.0201,理论上用柏拉修斯公式表示中南大学三、实验装置及流程试验前,先关闭试验导管出口调节阀,并将水灌满流水糟,然后开启调节阀,水由进水管送入流水槽,流经水平安装的试验导管后,试验导管排出水和溢流出来的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流体流量由试验导管出口阀控制。
进水管调节阀控制溢流水槽内的溢流量,以保持槽内液面稳定,保证流动系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维持稳定流动。
四、实验步骤1.静止流体内部任一点压强的计算定量测定流体内部任一点的静压强,操作方法同演示部分1。
关闭出口阀门,根据式(3),只要测得Z1、Z2高度,可求得Pc。
2.流量一定,确定流体各截面静压能.接演示部分,试验导管内流量达到稳定后,取一量筒和秒表,在导管出口,用体积法测流量,并对压差计读数进行校核看是否与式(2)计算结果相等。
题目Ⅰ利用粗铜粉制备硫酸四氨合铜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铜粉制备硫酸铜的方法。
2.用精制的硫酸铜通过配位取代反应制备硫酸四氨合铜。
3.掌握和巩固倾洗法、减压过滤、蒸发浓缩和冷却结晶等试验基本操作。
4.掌握固体的灼烧、直接加热、水浴加热和溶解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利用废铜粉灼烧氧化法制备CuSO4·5H2O:先将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将其溶于硫酸而制得:2Cu + O2 === 2CuO(黑色)CuO + H2SO4 === CuSO4 + H2O 由于废铜粉不纯,所得CuSO4溶液中常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FeSO4、Fe2(SO4)3及其他重金属盐等。
Fe2+ 离子需用氧化剂H2O2溶液氧化为Fe3+ 离子,然后调节溶液pH ≈4.0,并加热煮沸,使Fe3+ 离子水解为Fe(OH)3沉淀滤去。
其反应式为2Fe2+ + 2H+ + H2O2 === 2Fe3+ + 2H2O Fe3+ + 3H2O === Fe(OH)3↓+ 3H+CuSO4·5H2O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因此粗硫酸铜中的其他杂质,可通过重结晶法使杂质在母液中,从而得到较纯的蓝色水合硫酸铜晶体。
水合硫酸铜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逐步脱水,其反应式为CuSO4·5H2O === CuSO4·3H2O + 2H2O(48℃)CuSO4·3H2O === CuSO4·H2O + 2H2O(99℃)CuSO4·H2O === CuSO4 + H2O(218℃)硫酸四氨合铜(Ⅱ)[Cu(NH3)4]SO4·H2O为蓝色正交晶体,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印染,电镀,纤维,杀虫剂的制备和制备某些含铜的化合物。
本实验通过将过量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得硫酸四氨合铜。
离子反应式为:[Cu(H2O)6]2+ +4NH3 +SO42- ====[Cu(NH3)4]SO4·H2O+5H2O 硫酸四氨合铜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因此在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中加入乙醇,即可析出深蓝色的[Cu(NH3)4]SO4·H2O晶体。
2023年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报告引言应用化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材料、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化工等多个领域。
应用化学专业学习中,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本次实践主要包括有机物合成及分离纯化、光谱分析、表征等实验内容。
以下是本人的实践报告。
实验一:有机物合成及分离纯化实验目的: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合成四氯合铜(II) 的着色剂,并使用有机合成反应中所需的技术和操作来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设计和实验技巧。
实验步骤:1.在实验室内取0.96g CuCl2�2H2O,加入氢氧化钡,直到产生颜色为止2.过滤掉产生的 Cu(OH)23.将结果物转移至干净的烧杯中,加入 5 ml 四氯甲烷和 1 ml 乙酸乙酯4.在磁力搅拌下加入 0.2 ml 硝酸5.将结果物过滤后得到干燥的产物6.对产物进行物理性质表征结果与讨论:该实验中合成了一种着色剂——四氯合铜(II)。
实验中的反应方程式为:CuCl2�2H2O + 2 Ba(OH)2 Cu(OH)2↓ + 2 BaCl2 + 2 H2OCu(OH)2 + 4 HCl → CuCl2 + 2 H2OCuCl2 + 2 CH3COOC2H5 → CuCl2·2CH3COOC2H5该化合物是一种结晶状固体,在有机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四氯合铜(II) 的合成和纯化过程,我对有机合成技术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二:光谱分析实验目的:通过 UV-Vis 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所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得到其分子结构和特定基团的信息。
实验步骤:1.将所合成的四氯合铜(II)溶解于四氯化碳中,将生成的溶液放置在分光光度计中2.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吸收光谱,记录下峰值和波长3.将化合物样品放置于红外光谱分析仪中,进行红外光谱的检测4.比对谱图,得出结论结果与讨论:通过 UV-Vis 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产物进行测试,得到了其分子结构和特定基团的信息。
校内应用化学毕业实习报告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大学的最后阶段,我有幸参加了校内应用化学实习,这次实习让我对化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我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为我校内的应用化学实验室,我担任的岗位是实验助手。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实验老师完成各项化学实验,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实验设备的维护等工作。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在实习开始前,实验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实验室安全培训,确保在实习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化学实验,如有机合成、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我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3. 实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设备,还学会了如何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实验设备是进行实验的基础,维护好设备有利于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我了解到,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调试等维护工作,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实验过程中的故障率。
4. 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与实验老师沟通交流,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获得了老师的悉心指导。
同时,我还与同学们互相学习、讨论,共同进步。
通过沟通交流,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还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验名称:中南化学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中南大学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并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范。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以化学实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化学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滴定管、锥形瓶、玻璃棒、石棉网等。
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酚酞指示剂溶液(1)称取0.1g酚酞,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
(2)用滴定管取10mL酚酞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2. 酚酞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滴定(1)用滴定管取10mL盐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2)逐滴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直至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记录滴定所用的盐酸体积。
(3)重复上述步骤,求平均值。
3. 配制硫酸铜溶液(1)称取5g硫酸铜,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
(2)用滴定管取10mL硫酸铜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4. 配制硫酸锌溶液(1)称取5g硫酸锌,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
(2)用滴定管取10mL硫酸锌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5. 配制硫酸铁溶液(1)称取5g硫酸铁,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
(2)用滴定管取10mL硫酸铁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6. 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铁溶液的滴定(1)用滴定管取10mL盐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2)逐滴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直至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记录滴定所用的盐酸体积。
(3)重复上述步骤,求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酚酞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滴定实验次数 | 盐酸体积(mL) | 平均值(mL)1 | 20.00 |2 | 19.90 |3 | 19.85 |平均值 | 19.87 |2. 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铁溶液的滴定实验次数 | 盐酸体积(mL) | 平均值(mL)1 | 20.00 |2 | 19.90 |3 | 19.85 |平均值 | 19.87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酚酞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滴定根据实验结果,酚酞指示剂溶液的滴定曲线呈现明显的滴定终点,符合理论值。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专题实验(2014)实验报告学生姓名郭帅翼学号1505111009专业班级化工1101同组成员黎伟、杨洲游、朱勇秦学桐、李伟豪、巩勇T1.气体PVT关系的研究(热力学,指导教师:李海普)一.实验目的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 C)。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 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 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 C和P C,则为超临界区。
本实验测量T<T C,T = T C和T>T 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
其中T<T C等温线,为一光滑曲线;T = T C等温线,在临界压力附近有一水平拐点,并出现汽液不分现象;T<TC等温线,分为三段,中间一水平段为汽液共存区。
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 和T 存在以下关系:F(P,V,T) = 0 或V = f (P,T)由相律,纯流体,在单相区,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
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的P 和V 之间的关系,获得CO2的P-V-T 数据。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2-3-1)。
试验台本体如图2-3-2 所示。
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 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