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崇拜与信仰追求”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历史图腾崇拜体现求知欲望初中历史图腾崇拜体现求知欲望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宗教形式,也是古代文明发展的见证。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关于图腾崇拜的知识,通过对图腾崇拜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求知欲望在其中得到体现。
图腾崇拜作为一种原始形式的宗教信仰,最早出现在人类社会的远古时代。
在图腾崇拜的体系中,图腾被人们视为神圣的象征,是氏族或部落共同信仰的对象。
人们通过崇拜和祭祀图腾,寄托了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这种追求和渴望正是人类求知欲望的一种表现。
首先,图腾崇拜体现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求知欲望。
图腾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动物或物象,它蕴含着更深的意义。
人们通过图腾崇拜,试图从宇宙和自然界中寻找和获得智慧和力量。
他们希望通过图腾与宇宙建立联系,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并通过祈祷和祭祀来获得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其次,图腾崇拜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身份和归属的求知欲望。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通过与图腾的联系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图腾崇拜的对象往往与氏族、部落的名字直接相关,通过拥有共同的图腾,他们感受到了彼此的亲近和团结。
这种求知欲望的体现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对社交关系的研究。
此外,图腾崇拜也反映了人类对历史的求知欲望。
通过对图腾崇拜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族群迁徙以及文化交流等。
图腾作为一种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承载着记忆和符号的存在,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它既是人类对历史进程的感知,也是历史进程在人们心中的反映。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中关于图腾崇拜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古代宗教形式的了解,更是对人类求知欲望的体现。
图腾崇拜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信仰形式,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自然、自身身份、历史等方面的求知欲望。
通过对图腾崇拜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的文明历程,并进一步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除了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也为我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腾崇拜据《辞海》:“图腾崇拜”是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氏族公社时期。
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属彼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等),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照列为该全族之忌物,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其繁衍。
对动物的崇拜是原始人在自然崇拜中很重要的内容。
动物对人来说:既依赖,又畏惧,更多的是恐惧,因此把动物当神膜拜。
当然,人们崇拜的动、植物对象并不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而是全部,通常为特殊的动植物,与部落联系紧密,要么看作祖先,要么看作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如我国贺兰山岩画中就有大量的反映,而且图腾崇拜曾流行于世界各地,至今在世界一些科技欠发达的民族中还存在着。
图腾崇拜在现代社会还有不少痕迹,岩画记载是一个方面,中国人繁多的姓氏是另一个方面。
查阅《中国人名大辞典》,姓与动物有关的有牛、马、羊、虎、鹿、骆、龙、熊、鱼、鳌等;和植物有关的有叶、蒲、谷、柏、杨、柳、李、花、麦、梅、桑、桂等,这都和古代的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龙、凤、蛇、鹿、鸟类、虎、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崇拜物。
其中,龙是神灵与权威的象征,对龙的崇拜由来已久。
它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所一直崇拜的神异动物。
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龙是吉祥的象征。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以龙为名的山川城池不计其数:龙岗、龙城、龙泉……;因龙而号的亭台楼阁举不胜举:龙祠、龙壁、龙门、龙塔……;与龙有关的民俗也是比比皆是:龙舟、龙灯、龙笛……。
以至于人们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将中华儿女称为”龙的传人”。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而远隔千里之外的内蒙古,与良渚文化一样同属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墨绿色的工艺品玉龙。
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图腾崇拜的现象曾在我国古代和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在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中仍可找到它的踪影。
图腾信仰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图腾,这种图腾是该氏族的源头、保护神,也是这个氏族的徽号和象征,并且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关于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图腾崇拜是与母系氏族同时产生并盛行于母系氏族阶段,而早期母权制的经济特征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人类最频繁,最主要的活动是同自然物,植物或动物打交道,因此图腾崇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
也就是说,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图腾崇拜存在与人类早期,并且演变出一些形式,是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值得探索的。
上古时期随着自然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扩大了对自然界的影响,是人类逐步认识了自己与自然界的区别于联系。
然而,还有很多东西不被人类认识和理解,人类处于强烈的了解自身与外界,但在自然界面前又软弱无力的尴尬状态之中。
人类了解自然界的困难,以及与此有联系的关于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错误或扭曲理解,最终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解释,他们赋予未知的自然力以超自然的性质,怀有一种恐惧和敬畏之情,崇拜自然力和未知的强大的力量的情愫在他们的意识中逐渐形成了。
他们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分离开来,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之中的动植物,但在采集与狩猎的时候又必须抗拒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会给他们带去灾难,阻碍他们获得食物。
他们存在于自然界中,从何而来本身就是一个谜,因此又不能把这些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事物与自己对立起来。
于是他们在这种矛盾中寻求一种解释,让自己摆脱这种矛盾,让存在的东西合理化,这也是对他们自己存在的合理化解释,于是一切自然力与未知力量都被赋予精神上的敬畏,崇拜自然力的过程形成了。
那么这些上古人们是怎样把动植物与人类本身结合,最终把这种崇拜用一种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在人们采集狩猎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获得了一部分经验的情况下,他们知道了一些动植物的习性,他们甚至学习动物的各种动作和神态,学习植物的生长状态,并且观察天气的变化。
蒙古人的图腾崇拜文化《蒙古秘史》中明确记载,“苍狼白鹿”为乞颜部落孛儿只斤氏的鼻祖,但并不代表所有蒙古民族各部的祖先图腾。
在辽阔的北方,蒙古民族还有许多其他部族生息繁衍,他们都有各自崇拜的图腾。
提起蒙古族,很多人就会想起姜戎那本红极一时的书《狼图腾》,还有蒙古族对狼的崇拜。
然而,很多史料表明:仅仅说“狼是蒙古族崇拜的图腾”并不很贴切。
图腾崇拜是原始信仰的一种形式,“图腾”词义为“他的亲族”,被认为是某个氏族的起源和祖先,并被当作是某个氏族的保护者,而受到尊敬、崇拜。
图腾文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普遍存在过的文化现象。
起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古老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孕育和创造了自己的图腾。
从许多岩画、古籍、史诗、游记,特别是口口相传的民歌、民谣中不难发现蒙古民族所崇拜的图腾除了狼,还有鹿、马、鹰、熊、天鹅、龙等等。
苍狼和白鹿的传说《狼图腾》一书中,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对狼的勇敢、顽强、智慧、团结协作精神作了深刻的描述,这也正是蒙古民族狼图腾崇拜所倡导的精神。
从中国北方民族史来看,狼图腾崇拜现象几乎为生息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先民所共有,乌孙人、高车人、丁零人、突厥人都把狼作为自己的祖先,回鹘人也有过生动的狼神故事。
蒙古民族的狼图腾最早只是古代乞颜部落孛儿只斤氏的图腾,这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
经过数百年演绎,狼图腾被人们当成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图腾。
《蒙古秘史》开篇明确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狼)和妻子豁埃马兰勒(白色的鹿)一同过腾汲思海来至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
反映了唐代末期,两个以狼鹿为图腾的蒙古部落姻族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重要史实。
而《国语·周语》记载:“穆天子西狩犬戎,获其五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史学家翦伯赞考证:“白狼白鹿是当时的氏族”。
《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在围猎中特降旨对“郭斡玛喇勒”(草黄母鹿)和“布尔特克沁绰诺”(苍色狼)这两种野兽放生,可见是作为神兽加以爱护的。
图腾崇拜的名词解释图腾崇拜是指一种原始宗教信仰和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宗教崇拜形式,主要存在于古代部落社会。
图腾崇拜是一种基于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敬畏的信仰,通过崇拜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来寻求保护、力量、智慧等。
图腾崇拜的核心信仰是认为人与动物和自然界中的其他元素有着亲密的联系,相信动物和物体有灵魂和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人类获得智慧、力量、保护和指引,并且将自身的命运与这些动物和物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腾崇拜的对象多样化,可以是某种特定的动物,如狼、熊、鹰等,也可以是植物、静态的物体或抽象的符号。
每个部落或族群都有自己特定的图腾对象,通常是部落的标志和象征。
图腾是宗教仪式和崇拜活动的核心,人们会通过祭祀、舞蹈、歌唱等方式来表达对图腾的崇敬和敬畏。
图腾崇拜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丰富多样的作用。
首先,图腾象征了一个部落或群体的共同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通过象征性的图案和标志,可以彰显团结和归属感。
其次,图腾崇拜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传承和传播方式,通过崇拜图腾,人们就会遵守规则和维持社会和谐。
同时,图腾崇拜也是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和平衡的表达,人们认为通过与图腾的和谐相处,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图腾崇拜的影响延续至今,虽然很多部落社会已经消亡,但图腾的概念和象征仍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社会中。
例如,在某些团体和组织中,图腾被用作标志和象征,代表着特定的价值观和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共同认同感。
总之,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现象,通过对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的崇拜,人们寻求保护、力量、智慧等,同时也表达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尊重和敬畏。
图腾崇拜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丰富多样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宗教和文化现象。
图腾崇拜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是指人们对特定动物、植物、物体或符号等具有崇敬和信仰的一种文化现象。
图腾崇拜源于原始宗教和部落社会,其特点是以一种象征性的形象来代表整个部落或家族的精神追求和认同。
图腾崇拜的核心在于对图腾的信仰和崇敬。
图腾被视为一种具有神性的存在,是部落祖先的象征或守护神。
人们相信图腾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保护和指引他们的生活。
因此,图腾在部落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图腾崇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图腾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敬和祈求。
原始社会的人们对自然界的力量充满敬畏,他们相信图腾能够保护他们免受自然灾害和恶魔的侵害,同时为他们带来好运和丰收。
另一方面,图腾也承载着家族或部落的身份认同和团结精神。
人们通过图腾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归属感和共同认同,并在图腾前进行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图腾崇拜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了解原始社会和人类宗教有着重要意义。
图腾崇拜的符号和象征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装饰品、服饰等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同时,图腾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宗教观念,成为了许多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象征和文化符号。
名词解释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指一种把特定动物、植物或物体作为象征神圣的崇拜对象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现象。
在图腾崇拜中,人们相信图腾具有特殊的力量和灵性,同时也认为与图腾相关的族群、家庭或个人会得到保护和庇佑。
图腾崇拜最早出现在古代原始社会,主要存在于北美印第安人、非洲部落和东南亚部落等原始文化中。
这些社会往往依赖于自然环境,图腾崇拜则是他们对自然力量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的信仰和崇敬。
在图腾崇拜中,人们相信每个族群或家庭都有一个特定的图腾,可以是动物、植物或物体。
这个图腾象征着该族群或家庭的身份、特质和命运。
人们会为图腾设立祭坛或图腾柱,进行祭祀和仪式。
他们相信通过祭祀和礼仪,可以与图腾建立起联系,并获得图腾所象征的力量和庇佑。
图腾崇拜在社会中起到了多种作用。
首先,图腾崇拜增强了族群或家庭的凝聚力。
通过共同崇拜图腾,人们感受到了彼此的共同命运和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团结和和谐发展。
其次,图腾崇拜也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是一种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人们相信通过对图腾的崇拜,可以使自然力量保护族群或家庭,从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图腾崇拜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少和消失。
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人开始接受科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对于图腾崇拜的传统观念持怀疑态度。
同时,图腾崇拜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冲击,许多图腾动物因为过度捕猎和生态环境破坏而濒临灭绝,这使得图腾崇拜逐渐失去了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图腾崇拜是一种对特定动物、植物或物体的崇拜和信仰,它反映了原始社会对自然力量和生物的敬畏和崇敬,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凝聚力和环境保护的体现。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价值观的变化,图腾崇拜渐渐式微,被现代科学和理性思维所取代。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其他竹鼠崇拜,是西双版纳布朗族主要的图腾崇拜之一。
古时候,布朗族人把竹鼠看作是父母的灵魂,认为见到灵魂很不吉利。
在布朗人中也曾遵守过不吃竹鼠的禁忌,认为竹鼠能给人们带来"谷魂"和"盐巴魂",象征人们丰衣足食。
从民族志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图腾崇拜往往是自然崇拜发展和深化的结果。
在怒族的图腾崇拜中,表现的就非常典型。
碧江地区的怒族中,尽管还保持广泛的自然崇拜,但他们已逐渐将崇拜的对象,从整个自然界集中到与日常生产、生活及氏族社会组织关系密切的动物或植物身上。
这些特定的动植物,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崇拜,而是将它们注入了人们的血缘亲族观念,视它们与自身集团有着人的亲缘关系,是自身集团的祖先。
蜂、虎、蛇、鸡、鼠、鸟、熊、鹿、猴、漆树和石头等十几种动、植物和自然物,成为他们各氏族的名称。
其中蜂、蛇、虎又是最主要和古老的图腾物,这些图腾物都是从古老的传说中得来,从而视为本氏族的祖先和标志,崇拜它们,让其保佑本氏族的成员。
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些材料在考古发掘中表现得相当贫乏,无法用考古资料加以详细论证。
这里再列举一些少数民族其它图腾崇拜现象,以使我们了解在中国原始民族中对其它图腾崇拜的心理。
在彝族的古代社会中,有相当多的图腾崇拜。
竹崇拜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的彝民中。
他们认为自己的族人与竹有血缘关系。
在有些地区的彝族中,历史上曾将金竹视为祖神,有的还称其"金竹爷爷",由于对竹的崇拜,有些地区的彝族打木刻,严禁用竹子作为原料。
《西南夷传》中记夜郎侯出自部竹,后来以竹为姓,指的就是以竹为氏族图腾的记号。
松树崇拜,是彝民图腾崇拜的一种,他们以松树为始祖,并认为与松树有血缘关系。
云南澄江等地的彝民还规定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是对松树大祭的日子。
葫芦崇拜,是云南镇沅县拉祜族苦聪人的一种图腾崇拜形式。
在苦聪人的心目中,葫芦是人类的祖先和保护神。
从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中便可得知崇拜葫芦的由来。
图腾崇拜的名词解释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广泛存在于许多原始部落和文化中。
作为一种信仰系统,图腾崇拜将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作为神圣的象征,被部落成员供奉和崇拜。
这种崇拜形式主要通过祭祀、祈祷和舞蹈等仪式来表达。
图腾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某些文化中,图腾是部落的象征,代表着共同的血缘关系和归属感。
这些图腾往往与祖先的灵魂联系在一起,被崇拜者视为自己的保护神。
在其他文化中,图腾代表着特定的品质或价值观,比如勇气、智慧或力量等。
图腾崇拜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图腾崇拜具有丰富多样的仪式和祭祀活动。
祭祀通常在特定的场所举行,比如神庙、森林或岩洞。
部落成员会穿上特殊的服饰,进行舞蹈、歌唱或其他形式的表演,以向图腾灵魂表达敬意。
祭祀活动还包括祈祷、献祭和筹备丰盛的宴席等。
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希望能够获得图腾灵魂的保佑和力量,以确保部落的繁荣和个人的幸福。
图腾崇拜在部落和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和精神作用。
首先,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团结的形式。
通过共同崇拜图腾,部落成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和归属感。
图腾崇拜还可以加强社会秩序和规范。
信仰系统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及祭祀仪式的规定都起到了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作用。
其次,图腾崇拜也满足了个体的精神需求。
对图腾的崇拜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宁静感。
同时,人们相信图腾能够赐予他们力量和保护,使他们免受邪恶和危险的侵害。
这种信仰让人们感到安全和希望,同时也给予他们勇气和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图腾崇拜也有一些争议。
对图腾崇拜的信仰往往是盲目的和偏执的,缺乏科学和理性的根据。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信仰可能导致迷信和歧视行为的产生。
此外,图腾崇拜也没有为人们提供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尽管图腾崇拜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安慰和信念,但它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图腾崇拜已经逐渐减弱。
随着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世界。
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指人们把某种动物、自然物或人物视作神灵,将其作为自己的部族、家族或个人的象征,以此来表达对其崇拜和敬意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古代中国,图腾崇拜也曾一度盛行,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图腾崇拜的起源图腾崇拜起源于远古时期,是人类宗教文化的一种表现。
在古代,人们生活在野外,常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和自然物打交道,甚至与它们产生联想,最终就会出现一种将动物或自然物神化的观念。
这种观念经过传承和发展,也可能成为一种族群、家族或个人的标志。
二、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图腾崇拜,常常与家族、宗族、氏族和部落相关。
在古代的崇拜中,图腾具有富有象征意义的神圣属性,代表着一种力量和精神支柱,是人们在生活中得以守护和尊崇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图腾崇拜主要表现于家族、宗族、氏族和部落。
他们常常把一些动物或自然物视作自己的图腾,并把这些动物或自然物作为部族标志,以此来表达对其崇拜和敬意。
例如,在古代的少数民族中,人们常常以动物作为图腾。
在蒙古族文化中,天马是最重要的图腾之一,代表着自由、勇气和力量。
在藏族文化中,蛇是十分重要的图腾,蛇形象通常出现在藏族的建筑、家具、衣裳和工艺品中。
到了中国的汉族文化中,龙是最常见的图腾之一,代表着贵族的权利、荣耀和神圣。
除了动物之外,自然物以及人物也常被视作图腾。
在古代中国,太阳和月亮也常常出现在文化中,并被视作神灵。
此外,孔子和耶稣等人物也被崇拜,成为一种图腾。
三、图腾崇拜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图腾崇拜对古代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不仅在社会制度中表现突出,而且在文化符号、历史事件以及艺术创作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图腾曾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诸侯的军队中,都有自己的图腾。
而在打胜仗时,士兵常会把图腾作为战争结果的象征,以此表达自己的胜利。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图腾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汉族文化中,龙代表着贵族的权力、荣耀和神圣,因此崇拜者常就以龙为标志,以此彰显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澳大利亚人的宗教(上)澳大利亚人是现存诸民族中保留古代宗教—法术信仰最纯者。
图腾崇拜定义:所谓图腾崇拜,即笃信人与动物之间存在某种超自然的亲缘(图腾宠爱群体均实行外婚制,禁止氏族内部通婚。
一个不落所包容的氏族数量为10到30之间,超过次数属个别罕见事例。
)分性图腾崇拜:除了通常氏族图腾外,男子均侍奉某种动物(一般为飞禽或蝙蝠)妇女亦另以它种此类动物作为图腾。
个人图腾崇拜:除全氏族共奉的图腾外,人们并有其自身的图腾。
(通常为男性所有,一般只有巫师、巫医、首领可奉有。
)图腾的种类:通常为种种动物;植物——极为罕见;其他物体——尤为罕见。
特点:均取决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所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
例子:动物(不举例)昆虫、植物、非有机界现象(雨、日、风)注:并未将图腾奉为神祗或某种至高无上的灵体。
笃信自身与图腾存在某种血缘关系,甚至有将自身与图腾视为一体者。
图腾转生说:认为人即其自身图腾之活的显现。
传承:一般按氏族传承、个人图腾按父辈、也有按生产婴儿的地域划分。
圣物:被作为图腾的表征物体具有超自然属性,被置于秘处,未履行成年仪式者不得一睹。
一些相关观念:1.认为图腾可影响人之境遇,人之行为亦与图腾息息相关。
2.也有认为:捕杀对手之图腾,便足以置其于死地。
3.同时也相信人对其图腾有某种左右之力。
巫术:一般指咒杀之术(也称为厌胜或厌蛊)咒杀之术:施术者在异地,以削尖的骨殖或者棍棒暗指对手所在方向,口中念诵致厄诅咒,暗中弃于对手所在之地。
巫师:专施咒杀之术之人,同时往往兼有刽子手职能。
祛病术:民间医术巫医:借助法术祛病。
萨满术:借助精灵之力祛病。
萨满:可以使役精灵的人。
(方法,去精灵所居的洞穴,等到黑夜降临,据信精灵就会出现在面前,用矛贯之,便可成为萨满。
补:巫师、萨满亦行祈雨术(气象法术)神幻时期:图腾祖先栖身于世间——具有超自然的异能,既可徜徉于地下,又可遨游于天地间;动物与人毫无二致;日、月、星辰曾存在于大地上,皆具人形。
简析图腾在服饰中的装饰艺术与文化信仰图腾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是一种带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图案、图形或形象,是一种宗教、文化、民族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象征。
在服饰中,图腾是一种重要的装饰艺术,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反映着人们的文化信仰及思想观念。
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人们对于图腾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图腾在服饰中的装饰艺术和文化信仰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美学意义图腾在服饰中的装饰艺术上具有美学意义。
在服饰设计领域,图腾是一种广泛运用的装饰元素。
人们通过对不同的图腾进行整合、组合和变形等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营造出各种不同的美感效果。
例如印度的花纹图案,中国的龙纹、凤纹、云纹等,这些图腾都是以其独有的美学价值而得到广泛运用。
2、区分身份和阶级图腾在服饰中的没纹与文化信仰紧密联系。
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人们根据自身的文化信仰和社会地位,通过服饰上的图腾来区分身份和阶级。
早期,某些部族的头领和士族、贵族等人有着自己特定的图腾,通过图腾的不同来体现身份的不同。
当时,只有一些特定的阶层才能有机会穿着印有自己图腾的服饰,所以图腾具有着浓厚的阶级色彩。
3、增强装饰效果图腾在服饰中的装饰艺术意义还在于增强装饰效果。
图腾的装饰效果主要在于营造出视觉上的美感,通过图腾颜色、质地、图案等因素相互作用,让服装的装饰效果更加强烈。
此外,由于图腾本身的特殊含义,也可以通过图腾来传达一种信息或表现一种情感,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
1、体现文化信仰图腾在服饰中的文化信仰主要在于它不仅是美学上的装饰元素,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因其自身的文化信仰和历史背景,都在服饰中留下着独特的图腾,来表达其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信仰观念。
例如春节时的“福”字图案,蕴含了中国人群体的美好愿望和文化传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2、弘扬民族文化图腾在服饰中的文化信仰还体现在其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图腾在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性。
图腾·图腾崇拜·图腾文化一、图腾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
二、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指关于人与某一图腾有亲缘关系的信仰。
大约与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首先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发现,后在许多原始部落发现类似现象。
主要见于兼营农猎的混合经济社会或狩猎社会。
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作为种族或氏族血统的标志并当作祖先来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件。
图腾崇拜并非宗教,但多少含有宗教因素。
主要特点:(1)认为图腾是祖先、保护者、亲人,有超人的能力,因而人们崇拜它,甚至畏惧它;(2)不得屠杀、食用或接触图腾所代表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种;(3)举行崇拜图腾的仪式,是原始公社教育的内容之一。
1、释义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
',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照列为该全族之忌物,除特殊需要外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其繁衍。
2、源起'图腾崇拜'是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氏族公社时期。
'图腾'一词是18世纪末叶,由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议员兼商人的航海与履行》一书中首先创造。
'图腾'(totem)来源于北美阿尔昆琴(Ojibwa)印第安人的方言Ototeman,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澳洲则有'科旁'(Kobong)一词与图腾同意。
图腾崇拜的历史名词解释导语:人类历史上,图腾崇拜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宗教行为。
本文将对图腾崇拜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第一部分:起源与定义1.1 图腾崇拜的概念图腾崇拜是指一种对于某种具象或抽象物象的崇敬、崇拜,认为这些物象具有超自然力量。
这种崇拜往往与宗教信仰紧密相关,是部落或群体基于特定的象征系统所共同信仰的一种形式。
1.2 起源和历史背景图腾崇拜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社会。
在这些社会中,人们对与其共同体有着亲属关系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象表示敬意,并认为它们具有与部落或个体相关的神秘力量。
图腾崇拜作为宗教或神话信仰的核心元素,逐渐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传播和演变。
第二部分:图腾崇拜的形式和特征2.1 图腾的选择在图腾崇拜中,选择图腾的过程通常是根据特定的符号、象征或传统。
部落成员可能会选择与其家族、氏族或职业有关的图腾,以展示其特殊地位和身份。
2.2 图腾的象征意义图腾通常代表着一系列的象征含义,例如力量、智慧、信仰等。
通过图腾的崇拜,人们希望与其所代表的力量相连,从而保护和祈求帮助。
2.3 社会角色图腾崇拜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加强了群体凝聚力,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同时,图腾也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三部分: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影响3.1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图腾崇拜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图腾崇拜往往以民族、宗教或个人信仰的形式存在,但基本的崇拜思想和象征仍然保留。
3.2 影响力与争议图腾崇拜对于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图腾崇拜也常常引发争议和冲突,尤其在涉及部落、群体之间的权力和竞争问题上。
结语:图腾崇拜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宗教、神话信仰元素,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代表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寻求,在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尽管图腾崇拜的形式与社会环境有关,但其基本的符号系统和象征思想仍然在当今世界中存续并发扬光大。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
图腾,原是印第安语totem的译音,是"亲族"或"他的亲族"的意思,在原始氏族或部落群体中,又有标记和象征的含意。
图腾的标记,首先发现于北美印第安部落中,后来在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以及许多原始部落中都有发现。
中国的图腾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无论考古资料,还是民族志的资料,都发现或保存有大量图腾文化的遗迹。
在氏族公社时期,当原始人从浑沌的动物世界里走出来,逐渐意识到相互间的血缘关系时,就会自然地追溯到自身的来源,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源于何物。
原始人相信,不同的氏族分别渊源于不同特定的物类,认为某一种动物或植物与本氏族有亲属关系或其它特殊关系,认为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动物。
因此,这种动物,便被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图腾,神圣不可侵犯,并将其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庇佑者加以保护,或作为本氏族的徽号和名称,加以崇拜。
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中的动物崇拜,还不具完全相同的意义。
图腾崇拜,已经从个别现象发展为综合的概括,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进步,也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突破。
自然崇拜是人们对某一些自然现象的盲目崇拜,图腾是对某一种特定的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的有目的崇拜"。
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当时的人们仍然不能摆脱自然界的各种威胁,对自然的控制能力还很低下,在饥寒交迫时,正好有些动物为他们提供了迫不及待的生活资料来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谈,这些动物与人类无形中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当然,也不可否认,在原始居民的狩猎活动中,当遭到一些猛兽的袭击和威胁时,人们又不得不畏惧它,这又产生了另一种特殊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也只能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求助于一种具有超自然的神灵来保护自己,这就产生了以动物作为图腾崇拜的现象。
图腾信仰盛行于母权制发展时期,它是与母系氏族社会同时产生的,通常所说的图腾时代,也就相当于母权制时代。
“图腾崇拜与信仰追求”
丝绸之路货币种类丰富、数量诸多,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交换、商品流通的等价物。
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和民族文化的浓缩。
丝绸之路融汇了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悠久、恢宏的历史文化,透过丝绸之路货币这扇窗口,可以见证曾经的辉煌和鼎盛、沧桑和巨变。
丝路货币上的图腾徽记内涵极为丰富。
主要有动物类:骏马、神牛、骆驼、公羊、大象、狼、鹰隼等等;宗教图案类:权杖、祭坛、神器等;偶像类:国王、神像等……是研究当地丝路沿线国家和民族信仰崇拜、宗教态度、文化心理的珍贵遗存。
对于丝路货币的关注和研究很早就进入了学界、收藏界人士的视野,近几十年来,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群。
现将丝绸之路货币上的图腾印记举其要者,加以解析,以便于了解丝路货币的丰富文化内涵,以飨读者。
第一、丝路货币上的动物徽记
1、波斯萨珊钱币上的“神牛”。
神牛又叫“瘤牛”(Zebu),是一种被人类长期驯养的牛种,因其脊背上有一個明显的瘤状的突起,用于储存脂肪,这种牛主要分布于非洲、印度和伊朗境内。
尤其在印度,母牛被崇为宗教圣物,严谨宰杀,并且禁止食用母牛肉、牛犊肉、公牛肉。
瘤牛体格强壮、性格温顺、易于在干旱地区驯养。
很早就出现在了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后传播至西亚各地,波斯萨珊王朝时期被作为神物,同神女的徽记一起出现在了萨珊王朝的古币上。
不仅如此,在西亚一带出土的古代石刻、铜像、木刻、印章的图案上也频频出现瘤牛的影子。
可见在西亚两河流域境内神牛备受人们的恩宠和喜爱,被作为图腾。
2、罗马钱币上的“母狼育婴图”。
野狼是凶残嗜血的动物,然而在罗马钱币上却出现了“母狼育婴图”,这是源自古罗马的经典神话故事,相传母狼哺育了战神之子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后罗穆卢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罗马,成为罗马的创始人。
罗马人将这个故事以徽记的形式留在了本国的钱币上,将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加以崇拜和纪念。
第二、丝路货币上的宗教图案:
1、拜占庭金币上的“十字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又称拜占庭(希腊语:Βυζ?ντιον,拉丁语:Byzantium)中国史籍称“大秦”,拂菻”或“海西国”。
拜占庭帝国早期,基督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它不但为皇权提供了“神圣理论”阐释,而且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还对当时的世俗统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与完善。
这也是基督教能够深刻影响拜占庭帝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拜占庭帝国钱币上有基督教十字架图案,国王头像上也有十字架,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号称拜占庭的立国之本。
2、波斯钱币上的“祆教祭坛”。
祆教是古代波斯的国教,又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英文:Zoroastrianism,波斯文:???????),是基督教诞生之前西亚最
有影响的宗教。
该教以光明之象征火为崇拜对象,火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东西。
波斯金币上正面是国王的肖像,背面则是象征光明与力量的圣火祭坛图案。
第三、丝路货币上的偶像图案:
1、贵霜王朝“迦腻色伽钱币”上的佛陀图像。
贵霜帝国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罗马玻璃制品、麻织品等贸易中转站,与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尤其密切。
贵霜对于当地的宗教和艺术有着宽容和融合的态度,贵霜钱币融合了希腊化因素、印度因素与中亚因素混合文化的特征。
贵霜迦腻色迦时代,是佛教在贵霜的鼎盛时期。
“迦腻色迦金币”正面有迦腻色迦肖像,手指祭坛的圣火,表明他的拜火教信仰,背面有佛陀立像,佛像旁镌刻着希腊字母铭文“Bodda”,这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佛陀形象。
2、“巴克特里亚”国王头像和战神图象。
“巴克特里亚”(大夏),地处今阿富汗东北部地区,是古代东、西方民族的汇聚之地,先后融入了希腊人、斯基泰人、大月氏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
该地区在历史上先后被称为巴克特里亚和吐火罗斯坦。
流行吐火罗语。
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钱币,一面是头戴大象王冠的国王肖像,另一面则是希腊化战神的图像和希腊铭文。
可见当地对于国王王权和宗教偶像的神圣崇拜。
本文为2015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YB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