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师_关于书法家的故事50字左右
- 格式:docx
- 大小:14.69 KB
- 文档页数:1
我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1、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喜欢养鹅,并且通过观察鹅的形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有一次,山阴地方的道士想请他抄写《道德经》,向他讨要大白鹅。
王羲之欣然答应,为了得到大白鹅,他爽快地抄写了《道德经》。
2、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精妙,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他曾经在荒外乱草丛中发现一处石碑,上面有一些文字,原来是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
欧阳询驻足观赏,之后又骑行几里路复又折回欣赏。
第二天他又过来观摩石碑并用纸张临摹,在碑旁研习三天三夜,掌握其精髓之后,才高兴离去。
3、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雄浑有力,独树一帜。
他曾经为了学习书法而拜师张旭,张旭并没有直接教他如何写字,而是让他先学习挑夫走路,并从中领悟到书法技巧。
颜真卿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4、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秀丽端庄,别具一格。
他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喜欢写字。
有一天他在老师夏宫卿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本《玄秘塔碑》,立刻被上面的字所吸引。
从此他开始学习写字,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这些故事展示了我国四大书法家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名人书法家故事50字㈠书法家的书法故事50字1、洗墨池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版看熟了就练着写权,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2、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
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3、侍郎行者唐开元时,有一位名为徐安贞的人,作官时因怕事被牵累,逃隐到山里。
因病声哑不能言语。
数年之后,某佛寺要选擅长书法的人,为寺庙的梁柱书写楹联。
徐安贞不留意跨过放置在地上的梁柱,犯了大忌。
庙中住持很生气,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赶紧用手在地上写道:“我虽不能说话,但学过大字书法,期望能让我试试看”。
结果,姑且让他一试之生,庙里的僧众都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请他全部书写,而不计较他的过错。
㈡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简介(简短)50字以下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
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1】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2】东晋大贵族郗鉴在京口,打发门生送信给宰相王导,想请王导帮忙给找个女婿。
王导对送信人说:“你来得正适时,王家的几个年轻人现都在东厢房,你去看看,你可以随便挑。
”门生回去,报告郗鉴说:“王家的几郎君都不错,他们听说来选女婿,几乎个个都表现得很矜持。
唯有一位君在榻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没这回事似的。
”郗鉴说:“好,就这位郎君了”一打听,这位就是王羲之。
郗鉴就这样把女儿嫁给了这位露着肚皮的未的大书法家。
遇到这种好事,一点不装,依然如故,真可谓够有雅量,够洒脱自的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3】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4】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中国古代有十大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他们有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汇集,希望对你有帮助。
1、羲之换鹅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
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
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
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
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
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
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
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
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
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5个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的故事1、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书圣”。
传说他为了练字,经常在鹅池边观鹅舞,深受启发,并从鹅的形态和动作中获得灵感,最终练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后来,他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一群白鹅,便主动前往观看。
道士知道他的来意,便说:“你为我抄写一部《道德经》,我便将这群白鹅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同意,便立即开始抄写。
当他将《道德经》抄写完时,白鹅也正好被养好了。
于是,王羲之便带着这群白鹅返回了家。
2、颜真卿——忠臣的代表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颜体”的创始人。
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忠诚的臣子。
安史之乱时,他与同为书法家的侄子颜季明一起坚守平原郡,最终因抵抗叛军而被杀害。
颜真卿的忠诚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佳话,他的书法作品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经典。
3、柳公权——借鸡起舞柳公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刚劲有力、气韵生动著称。
传说他小时候为了练字,经常到村外河边的一块大青石上练习。
然而,他的字一直没有什么长进。
一天,他看到一只公鸡在打架,便仔细观察公鸡的姿势和动作。
突然,他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便赶紧跑回家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字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人们便用“借鸡起舞”来形容从观察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4、欧阳询——看到碑文三天不睡觉欧阳询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严谨工整、道丽流畅著称。
传说他有一次经过一处古碑时,被上面的碑文所吸引。
他站在碑前仔细观察了三天三夜,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更上一层楼。
5、王献之——十三缸水之谜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儿子。
传说王献之小时候练字时,王羲之让他每天写十缸水。
他写了整整十三缸水后,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也达到了巅峰。
后来人们便用“十三缸水”来形容书法家艰苦练习的精神。
王羲之的书法故事50字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影响深远。
下面就来讲述一则王羲之的书法故事。
据说,在王羲之小时候,他就对书法有着特别的兴趣。
每当看到书法家的作品,他总是被深深地吸引。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学习书法,并希望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
王羲之刻苦学习,不断钻研书法的技巧和规律,勤加练习。
他常常一边看书法作品,一边反复揣摩,仿写着大家的字帖。
每天都能听到他在书房里挥毫泼墨的声音。
可是,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并没有达到他的期望。
每当他和其他书法家比较作品时,总是自感一筹莫展。
他沮丧地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赶上他们。
有一天,王羲之遇到了一位名叫欧阳询的老书法家。
欧阳询看到王羲之的作品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他说:“王兄,你的书法确实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你的潜力很大。
只要你能够继续努力,并且保持对书法的热爱,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欧阳询的鼓励让王羲之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他积极地修改自己的作品,虚心向欧阳询请教,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艺。
每一个字,每一幅作品,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推敲和润色。
经过数年的坚持和努力,王羲之终于获得了巨大的突破。
他的作品开始在书坛上闪光,受到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他的笔画纤细而有力,字迹端庄秀丽,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王羲之的书法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离不开坚持和努力。
即使一开始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能气馁,而应该保持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都应该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为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
1.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小时候学习书法就很刻苦,相传他练字用坏的笔头不下几瓮,现在绍兴还有“墨池”等遗迹。
他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如《兰亭序》等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据传,王羲之有一年游览浙江绍兴兰亭时,曾与友人一起临水玩月,感兴写下《兰亭序》,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欧阳询的故事欧阳询是唐代初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称为“欧体”。
欧阳询的书法刚劲有力,结体严谨,笔力险峻。
他有许多作品传世,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
欧阳询非常注重字的间架结构,他的书法作品结构紧凑、匀称,富有立体感。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曾与唐太宗李世民一同北征,在路上看到一块古碑,便上前观赏,被其独特优美的书法所吸引。
他决定学习古碑上的字,经过多番努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3.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是唐代中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豪放,用笔丰腴跌宕,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气。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颜氏家庙碑》等字体端庄、刚健、雄浑,具有时代精神。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忠诚和正直也备受人们的尊敬。
据传,颜真卿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纸和墨练习书法。
为了练字,他经常用碗来盛上黑豆和墨水,用手指蘸着墨水在碗里来回涂抹。
时间久了,碗和手都被墨染成了黑色。
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4.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是唐代晚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刚劲有力的线条和峻峭的结构著称被誉为“柳体”。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如《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笔画细劲方峻结体严谨端庄清秀。
柳公权不仅在书法上有很高的成就还是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的才华和品行也备受人们的推崇。
据传,柳公权小时候跟随老师学习书法时很刻苦,老师说他写字用笔方法不对,他便买了很多书来研究学习,多次改进后才真正领悟到书法的奥秘,从此便发愤学习,苦练终日,有空就写,甚至夜以继日,写了又写,写了又写,不知用了多少墨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书法家的故事书法家的故事(通用58篇)书法家的故事篇1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
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篇2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关于著名书法小故事5篇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著名书法小故事5篇,欢迎借鉴参考。
著名书法小故事一宋代有四大书法家最为有名,即苏、黄、米、蔡四家。
苏是苏轼,即苏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这都无可非议。
可“蔡”呢?有人说是蔡京,也有人说是蔡襄,到底是谁呢?其说不一。
最通常的说法是,本来这个蔡是蔡京,人们虽然承认他的书法造诣,可特别憎恶他的人品,所以人们不愿意承认他的书法家地位。
在宋哲宗元佑年间,他为了排除异己,把司马光等人称作“**党”,并亲自写碑文,写上他们的“罪状”,刻成碑立在全国。
当时有许多石匠拒绝刻这个碑,结果都被坎头处死。
等到蔡京一死,人们马上把那座“元佑党人碑”砸个粉碎。
人们还把他和当时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贯、杨戬,并称为“四大**臣”。
蔡京人品极坏,人们怎能容忍他在“四大书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开除了。
可“苏黄米蔡”又说顺口了,就让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于学**先人精华,又特别刻苦努力,书法很有特色。
所以人们认为他应该排在“四家”之首,不应该受蔡京的连累排在最后。
蔡襄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人品极好。
他在朝为官时,敢于直言,连一些权臣都怕他三分。
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时,修建了后来非常著名的洛阳桥,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荫大道,为当地人民所欢迎。
由此看来,人品比书品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会写好字,不会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唾弃他,即使在书坛上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小小的地位。
著名书法小故事二王僧虔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
早在刘宋朝,宋文帝在一次偶然机会见到他的一幅白绢扇面书法,赞叹不己,说:“这不只是超过了王子敬(献之),其骨力内涵,外貌风仪更不一般。
不可小看。
”王僧虔是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而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又是王导的从子、从孙。
王僧虔的书法是有其家学渊源的。
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字写得好,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著《书论》一篇。
书圣王羲之的作文书圣王羲之的作文(精选24篇)书圣王羲之的作文篇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这确是对书圣王羲之的最好描述。
一笔一划饱含大家风采,一勾一勒尽展山河气象。
凝视着自王羲之笔下流出的字,正如同注视窗外漆黑的夜空,宁静,深邃。
不觉地,就会被深深吸引。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王羲之幼时并不善言辞,直到十三岁时被周顗发现其特殊之处,才开始闻名于众人。
关于王羲之,还有一个趣闻,当时有一个太尉叫郗鉴,希望到王羲之家寻得一个女婿,因为王家人才辈出,便派了一个使者过去挑选。
王家众多子弟听闻此事,一个个都显得拘谨不已,唯有王羲之充耳不闻。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描写的便是王羲之了。
使者回去向郗鉴禀报,郗鉴笑着说:“此吾之佳婿也。
”永和九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是一个溢着文香的年份。
皆因这一年,王羲之邀约名士会于兰亭,即名为兰亭集会。
当是时,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众人列坐河边,饮酒赋诗,好不快活。
会后,共得诗三十七首,王羲之为此泼墨而为《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纵是时光荏苒,沉积了千年的岁月,《兰亭集序》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正可谓王羲之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才造就出这不朽的瑰宝,虽然它的真迹未能保存下来,但我们仍能从一幅幅当年的临摹本中看出它的神韵无穷。
可以说,当时的王羲之名盛一时,冠绝古今,可谓之书坛盟主也毫不为过。
但令人无尽悲叹的是,竟没有一副书圣的真迹留存于世,为何?正因他的名声太大,自晋以后历朝历代皇室无不大肆收集其作品,而又在改朝换代时毁于一旦,据传王羲之的真迹自唐之后,便再无音迹了,只有临摹本仍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无真迹流传,虽是可悲可叹,但又何尝不是对王羲之书法的尊崇,正因其书法飘然若仙,惊天地,泣鬼神,才引得上下千年无不追求,一代书圣,当得如此!书圣王羲之的作文篇2所谓“王羲之”,其指书法家,正所谓当书法家,不就是写字吗?也算这个意思,不过我是写春联。
书法家励志故事50字书法家励志故事50字:王十朋苦学书法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
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
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书法家励志故事:颜真卿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
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
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
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
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书法名人小故事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书法名人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书法名人小故事篇一: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
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
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
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
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
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
十大著名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天台山拜师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的洗笔洗砚,竟然把一个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自己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
”说罢去了。
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王羲之《兰亭集序》2唐太宗练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
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我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
一、关于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被誉为“书圣”。
他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模仿别人的字迹进行练习。
王羲之喜欢鹅,他喜欢鹅的高洁和鹅的神态,以便写字的时候运笔转腕。
传说东晋时期山阴地方有个道士想请王羲之给他抄写《道德经》,养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大白鹅,坐等王羲之寻上门来。
王羲之经过这里便走不动路了,央求道士把大白鹅卖给他,道士暗自窃喜,说要把白鹅送给他,但有个条件,就是请他抄写《道德经》。
王羲之素来珍惜自己的字,但这次为了大白鹅爽快答应。
这卷《道德经》,后人称之为《换鹅帖》,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序》的第二杰作。
二、关于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三、关于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代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格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四、关于欧阳询的故事欧阳询,字信本,汉族,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
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1.竹扇题字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老妇人,生意清淡,无人问津。
王羲之十分同情她,就在她的扇子上题了一些字。
老妇人起初很生气,觉得王羲之弄脏了她的扇子,但当人们看到这些字时,纷纷出高价购买。
原来,王羲之的字太受欢迎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2.书成换鹅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只漂亮的鹅,就向她提出用他刚写好的一幅书法作品来换。
老妇人欣然同意,王羲之得到了他心爱的鹅,而老妇人则得到了珍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雅趣。
3.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非常刻苦。
有一次,他忘记了吃饭,母亲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然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说:“这馒头真甜啊!”母亲走进一看,哭笑不得。
王羲之的这种专注和投入精神,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4.掘墓偷艺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
据说他为了学习书法,曾经去掘别人的墓,偷取墓志铭来研究。
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但他的学习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追求艺术和学习,有时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偶创飞白汉朝的蔡邕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
有一次,蔡邕偶然看到工匠用帚子蘸石灰水在墙上写字,由于帚子比较软,石灰水也比较稀,所以写出来的字带有丝丝露白。
蔡邕受到启发,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飞白体。
这种字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6.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
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
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书法家励志故事50字爱好书法的人总会找一些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书法家励志故事50字,供大家参阅!书法家励志故事50字:王十朋苦学书法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
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
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书法家励志故事:颜真卿颜真卿(720xx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
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
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书法家故事简短
王羲之,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小时候并不被家人认为有书法天赋,但他的母亲却坚信他有这方面的才华。
有一次,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看到他的字后,感到非常惊讶,说:“此儿书法,日后必定有大成。
”从此以后,王羲之更加努力练习书法,并得到了卫夫人的悉心指导。
在卫夫人的教导下,王羲之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进步。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书法,不停地书写“永”字,以锻炼自己的书法技巧。
据说,他每天都会写几千个“永”字,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书法技艺。
最终,王羲之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他的作品不仅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成为了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鼓舞着无数后来人。